第9章 ☆、009.投稿進行時
經過一天半的假期,艾幼甜重新回到學校後受到的關注度低了許多,倒是學校出現了好幾個卷發少女,敢在這個時候主動去卷發的,基本膽子都大,在學校也多少是有名氣的,這樣一來自然就分擔了艾幼甜的火力。
只是,若是把胖子和青春痘這兩個男生從班級裏移出就好了,時不時就要在艾幼甜面前找存在感,嘴裏說着廢話,聽着就讓人煩。
如果她的軟糖對別人有效的話,她真期待能夠變異兩顆“禁言”軟糖給他們吞下,省的整天沒事兒在那瞎叨叨。
除去這兩個煩人的家夥以及其他人有意無意的孤立,艾幼甜在學校的生活其實還算不錯,為了趕上學習進度她每節課都有認真聽講做筆記,課間操也充分利用起來預習複習或者做作業。
她知道現在偷懶不得,學習是不能落下的,争取在上課時間完成學習任務,這樣課後她就有時間來寫文章。
雖說在小說裏她暫時不會被艾家趕出來,但脫離劇情線後肯定是要靠自己生活的,不說艾家留不留她,她自己就不想跟他們呆在一塊,本該最親近的艾衛國對她半點關心都沒有,那個家不是她的家。
如此一來,錢就少不得了,能夠在不崩人設被電擊懲罰的情況下賺錢,她能想到并且做到的也只有用筆名寫稿并且不讓人發現真實身份這一條路了。
雖說穿越前算個寫文大神,可這一世的文學跟前世不一樣,她要花費不少時間在了解文學史上,還有能發表文章的地方,這樣一算時間就很緊張,故而艾幼甜不得不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不要浪費光陰。
在這樣緊湊的節奏下,艾幼甜完成了這個世界文學史的初步認識和如今文壇發展情況,以及哪個平臺适合她投稿賺錢。
這個世界文學和她前世內容完全不一樣,但發展脈絡大體相同,神話和成語還是那個模樣,只是細節處略有差異,而其他文學作品也可以找到類似的,在寫作時候多查資料可以避免常識錯誤。
這一塊她記在了本子上,文學常識是可以積累的。
而如今文壇發展是蓬勃且富有生機的,貌似比前世這個時代要更加繁榮發達些,民營出版社不少,各種類型雜志有全面萌芽或開花之勢,不怕找不到地方發表文章。
在對比已知雜志收稿風格和稿費的情況下,艾幼甜決定先寫短篇故事和中短篇小說,分別投在《青萌》和《聽風》兩本雜志上面。
《青萌》是短篇故事雜志,欄目多樣,讀者群體是中學生;而《聽風》偏言情向了些,有些類似後世那種《花火》風格,既有短篇小說,也有長篇連載。
當然,這個時候的長篇連載小說篇幅一般都在12--15萬之間。
這兩本雜志都是市面上比較暢銷的,稿費也給的不少,其中《聽風》雜志離得比較近,就在隔壁省。
當然,即使這麽近,艾幼甜也沒有親自去雜志社交稿的念頭,她現在活動範圍很小,只是每天都在一點點探索多一塊地方,用了最笨的辦法來認路,把來時往哪個方向走了多少步記下來,再返回按照來時走路頻率數着步子回去,還不能是太多太複雜的轉彎三岔路口,否則就有走錯的風險。
她發現了只要一個地方去多幾次,熟悉了就不會那麽容易迷路,所以只能這樣慢慢來了。
投稿給《青萌》的短篇故事艾幼甜是選擇了青春欄目,這種行文偏向暗戀向的青春美文風格,文風細膩小清新,這點倒不是很難駕馭,她在分析成功過稿的樣章後,沒花多長時間就寫好了兩篇。
而投給《聽風》的則選擇了長篇,當然,12--15萬的故事并不算太長,放在她前世網文盛行時代,這都要歸類到短篇去,沒個五十萬都不好意思說長篇。
至于題材,她多次思考之後,還是決定寫偏校園向的灰姑娘愛情故事。
說實話,在前世這個年代,言情小說在市場上是受“歧視”的,社會普遍認為這是“毒草”,是不健康的,故而看言情小說的都是地下黨,悄悄地看。但是在這個世界,文學界卻顯得很寬容,除了低俗澀情小說,在前世被譽為“清水文”的言情小說并不會被禁止。
當時她在市面上看到偏言情向的《聽風》時候真的挺驚訝,她還以為起碼要到八十年代後期或者九十年代以及之後言情小說才能光明正大出現在書店裏,而不是躺在盜版的小書攤。
不過這樣一來的好處是她發揮的餘地增多,畢竟後來她踏入網絡文學領域她寫的言情小說偏多,各種題材都曾嘗試過,純粹的校園文還賣出過影視版權,可惜她穿的太早,都還沒來得及等它拍成片,有點小遺憾。
艾幼甜略微嘆口氣,就把這些事抛諸腦後了,沉溺過往榮譽要不得,眼下她是砍號重來,在陌生的世界,能不能闖出名堂都沒十足把握。
但《聽風》雜志确實是目前比較适合她寫長篇小說的平臺,雖然題材花樣還不夠多,也不夠成熟,但這本雜志包容度貌似很強,它不過分追求文筆,故事精彩是核心要處,每月最受歡迎的短篇和長篇小說都有不同程度的現金獎勵,雖說創刊時間不長,但銷量卻很好,艾幼甜還看見過班上的同學趁着老師不注意上課偷摸看,那一刻有種“不同世界不同時代同樣開小差學生”既視感。
而之所以決定寫校園灰姑娘題材,也是因為雜志受衆學生占據比例不少,能讓讀者群體有共鳴感,好讓他們投入後續追文,畢竟一月一連載,考驗還是很大的。
其次也有出自校園題材比較不出格的考慮,雖然她也很喜歡腦洞大開文,但也擔心一時不能被接受,先寫這種常規題材,等以後自身有了名氣才不需要考慮太多太細。
于是經過一番構思和大綱梳理,艾幼甜寫下了她在這個世界第一本長篇小說——《你好,青檸》
“一九七九年的盛夏,熱浪翻滾,十六歲的青檸綁着粗麻花辮,穿着洗得發白打着補丁的衣服站在校門口,踮起腳尖往裏頭看去,目光帶着新奇與勃勃生機……”
沾了墨水的筆尖在紙下唰唰劃過,一行又一行的方塊字浮躍紙上,艾幼甜越寫靈感湧現得越多,腦海的故事人物形象飽滿生動,似乎有畫面在不停變化,等門外催她早點睡覺不要浪費電的聲音響起,才發現自己竟然一寫就是一晚上,寫稿的本子都給翻了大半,手上還有寫的太快磨蹭到墨水的痕跡。
她粗粗算了字數,就這一晚上寫的差不多就五千多字了,比起用筆記本敲出來的速度是慢了些,但手寫的話還算不錯了,甚至因為寫的太快,現在一放松手都有些酸麻,腰背也因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有些僵。
以後要注意這一點,不然容易得脊椎病,她可不想為了寫文年紀輕輕就腰骨不好。
雖然她感覺自己還有靈感可以繼續寫,這麽投入的狀态也很難得,但是畢竟寄人籬下,不是一個人住,還是聽話收拾東西關燈睡覺。
接下來幾天她的寫作狀态沒第一晚那麽好,但有大綱和以往的經驗也不算什麽大問題,在做完作業她就開始寫文,寫一兩小時左右停筆,看看書預習複習背誦什麽的放松一下,通常這種時候她選擇站起來一邊看書一邊走,雜物間是小了點,但總比一直坐着好。
就這樣,包括周六末時間在內,艾幼甜把《你好,青檸》前三萬字寫完了,同時擴展了人物背景和大綱,骨架差不多搭好了,只要按着大綱走,基本不會出現太大卡文問題。
《聽風》雜志的長篇連載一次通常是兩萬字,不過投稿要求是三萬,過稿後要提前一期寄出下一次連載部分,光是這個條件其實就能篩選下不少人,因為這個年代還不像她前世那個網文盛行年代,日更一萬的作者大把,也沒有時速多少字的說法,一年能出兩本長篇小說(≤十五萬字)就算是高産了。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艾幼甜寫長篇連載其實挺有優勢——如果她能成功過稿的話。
寫完了小說又檢查一遍,修改一些不太恰當的表達這類小問題後,艾幼甜就準備謄抄一次拿去投稿了。
這個時候她發現自己有點傻,一開始就不應該用鋼筆寫字,用鉛筆更好,方便修改不說,還能二次利用,數量多了還能節省一筆小錢錢呢——原諒她目前是個無依無靠的窮人需要精打細算這個問題。
而且謄抄其實也很累,寫到一半手酸的時候就特別懷念筆記本電腦,用鍵盤敲打多輕松啊。
可惜時代不允許,哪怕兩個世界文學內容不一樣,但科技發展水平并沒有相差多大,要等到電腦在市場上出現,估計她都習慣手寫了。
緊趕慢趕把小說謄寫好,艾幼甜就拿出信紙膠水郵票準備去寄信,通往郵局的路她每天放學後都去一點點踩了很多遍點,現在集中精神過去是不會迷路了。
“艾幼甜,你在這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