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玉環見過武惠妃
這天,李瑁再次來到楊府當中,說要接楊玉環進宮晉見他的生母-武惠妃。這一個見面啊,也讓楊玉環緊張萬分的,她換上了一襲明藍色綢緞做做的齊胸襦裙丶發間配以一支珍珠釵子作為配襯丶面上只是簡單的抹了一些胭脂,并穿上了一雙月白色的繡花鞋子。
楊玉環透過銅鏡察看着自己的樣貌,其實這樣子打扮,自己上輩子也是沒有試過的。如今卻能像一個公主一樣,打扮得如此的美麗,也許就是穿越過來的唯一好處吧。
登上了李瑁為自己所備的馬車,而李瑁也坐於自己的身側,緊握着她的小手。也許是因為緊張的關系吧,楊玉環的掌心不斷的冒着汗,而且全身也微微的顫抖着。
也許自己的動作也是稍微大了一點,她的緊張也被坐在身側的李瑁留意到了。他那雙寬大的手輕輕的攏着楊玉環的發絲,并協助她插好那支釵子。
「不用緊張,母後時個通情達理的人。我知道她一定會很喜歡你來着。」李瑁輕輕的道。那語氣間是如此的溫柔丶如此的寵溺。這根本是和那天他向楊府提親時的态度和語氣是兩個模樣來着。
楊玉環輕輕的看了李瑁一眼,為什麽這個男人就這麽容易就讀懂了她的心呢?明明她都沒有透露過自己的緊張丶害怕和擔心,他卻已經知道她在擔心武惠妃不會喜歡她?
然而,因為他那掌心傳來的溫暖,讓她倍感安心,那些不安丶那些擔心,慢慢的随着雲煙飄散了。也許跟他在一起就只是那麽一陣子,可是這個一陣子已經足夠了!也許這就是詩人所說的「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吧。楊玉環朝着李瑁投以會心一笑,示意着她并不是這麽的害怕,而李瑁見狀,就只是摟着她的肩膊,讓她依着自己。
沿途中楊玉環也看着不同的景色,其實她穿越過來以後,一直流連的地方都只是市集那幾個姐姐們常常要去的地方丶還有那個如同世外桃源一樣的湖畔而已。然而更遠的地方,她倒是還沒有到過。所以這還是她頭一回見識到長安城真正的繁盛,人們的叫賣聲丶小孩子的嘻笑聲譜成了一首美妙的樂曲。誰又會想像到,若幹年後,讓長安城如此繁盛的唐代,會落得亡國的收場呢?
「看着如此繁盛的唐室,實在是令本王感到十分高興和欣慰。這些年來我李家所做的事情,總算沒有白費心機。」李瑁欣慰的道。楊玉環看着李瑁,心裏想着:要是她把事實的真相告訴他,讓他知道自己将會是唐代的亡國禍水,那他會有什麽反應呢?他會馬上退婚麽?
也許,他大抵也只會說她胡言亂語吧。如此昌盛的國家,人民安居樂業,又怎麽會有人想到将來會有亡國的一天?
可是,要是李瑁退婚了,要是她沒有嫁予李瑁,也許唐玄宗就不會認識楊玉環這一個壽王妃來着……這麽一說也不會有将來的楊貴妃吧。這麽唐朝在千秋百世後,不是也能夠繼續如此的昌盛麽?
楊玉環看着李瑁如此向往的樣子,心裏倒是想要拒絕這門親事的……可是,她太自私了!她自己愛上了李瑁,不能自拔!那怕明天就是唐代滅亡,那怕自己将會被唾罵成禍水……她也想跟他走着一起,那管只是短短的一天,就已經可以抵着天長地久了!
「王爺,玉環有事想要求問王爺的,這是玉環一直以來都不了解的問題。」楊玉環道,而李瑁則只是溫柔的看着她,并輕輕的點頭,示意讓她開口問問題。「玉環欲知道,玉環在其他的人眼中,都只是一個養於深閨女子,平常不作打扮;而且城裏的人都不知道玉環的存在。倒是玉寧姐姐的才貌也,全長安城的市民也知悉,何解王爺卻不向玉寧姐姐提親,倒是向玉環提親呢?」
聽着玉環認真的問着這一道問題,李瑁蹙了蹙眉。這個女子的腦子裏到是放着什麽呢?為什麽總是說着自己是如此的一無是處呢?
「是月老所牽的線啊……本王都已經愛上了,愛到不能自拔,愛不寝食難安。這麽說我又怎麽再向其他的女子提親呢。」李瑁溫柔的道。沒錯,在別人的眼中你好像只是一個不會打扮,常常穿着麻布襦裙的普通女子,可是我倒是看見到你美貌。
縱使只是穿着簡單的麻布襦裙,襦裙沒有鮮豔的顏色,也沒有美麗高貴的暗花,卻是如此的清秀;縱使臉上不施脂粉,卻已好比濃妝豔抹;縱使人們看起來卻是一無是處,卻是才德過人;縱使其他的大家閨秀一樣,縱使在楊府就如同一名丫環一樣,縱使在別人的眼中她是如此的平凡……可他卻看見了楊玉環那過人的丶不平凡之處。
Advertisement
聽着李瑁的話,楊玉環實在是感動萬分。此時此刻,什麽的罪惡感,什麽的想要改變歷史的想法,都因為楊玉環這一刻一點小自私的念頭,全都消失了。
很快的,馬車就已經到了宮門,李瑁出示了令牌給侍衛,然後就讓他們進去了。李瑁扶着楊玉環上了橋子,然後就朝着武惠妃的寝宮處出發了。縱然上一回鹹宜公主大婚時,楊玉環早就到了皇宮,可上一回因為來去也匆匆,沒好好好的欣賞這長安城的皇宮;可如今,她縱然可以從橋子,隔着簾子看着皇城,欣賞着皇城裏的風景。不同於北京故宮,長安皇城并不是「紅牆的監牢」,而是用磚子拼砌而成的。經過了不同的門丶經過了不同的廊子丶也同樣經過了不少種植了各式各樣花卉的小院子,楊玉環和李瑁總算到了武惠妃的的寝宮。
聽到李瑁來訪,作為親娘的武惠妃當已欣喜萬分,更讓她高興的是這孩子總算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并已經向她提親了。她對着自己未來的小媳婦兒,可真是抱着萬二分的期待來着。
楊玉環看着武惠妃,縱然她是一名四十年華的婦人了,卻風采依然,保養甚佳。她如雲的秀發盤着靈蛇髻,齊以不同的金飾銀器作點綴,發間插着一支七尾鳳簪,身穿泥黃色的河子,棗紅色齊胸襦裙,同樣是泥黃色的廣袖,再配以粉紅色的披帛。看上去的如此的高貴大方,難怪唐玄宗是如此的喜愛受個妃子,甚至到了武惠妃死去了以後,更是難以在自己的三千佳麗裏找到一個能代替武惠妃的女子來着。
「瑁兒,你總算帶着你喜愛的小姑娘來了。」武惠妃道。在楊玉環和李瑁向武惠妃請安過後,武惠妃就請着楊玉環坐在自己的身邊,很是疼惜的望着她。就如同眼前這個小姑娘也是自己腹裏的那一塊肉一樣。「她是上一回鹹宜出嫁時伴在鹹宜身邊的那個楊家的小姑娘,對麽?」
「回母後,正是那個小姑娘。」李瑁輕聲道。看見武惠妃如此的喜愛楊玉環,李瑁感到萬二分的安心。始終他的婚事也要透過武惠妃的點頭才能辦得成的,如今武惠妃這樣喜愛楊玉環,那麽說這門親事就十拿九穩了。
「母後記得約大半年前,瑁兒你也是到過楊府提親的,對麽?」武惠妃的記性也是不錯的,她提起了那時李瑁歡歡喜喜的提着聘禮到楊府,可是後來失望而回的那件事情來着。「那時瑁兒不是喜愛着一個小姑娘,可是卻找不着的,不是麽?母後依稀記得那個姑娘是姓陳來着,對麽?」
其實那一件事,武惠妃又怎麽能不記得呢?那是她是多麽期待着李瑁能令一個女子當她的媳婦兒啊?可是卻變成了「李瑁大鬧楊府」的一樁戲碼。
「母後,那時的陳依依,正是玉環啊。」李瑁興奮的道。可聽到李瑁的消息,更讓武惠妃十分不解,那為什麽那時聽到的消息是李瑁所找的女子是一名楊府裏陳氏的丫環呢?
看到武惠妃不解的神情,楊玉環就知道自己一定要出來把事情解說明白,才能夠消除那一次的誤會了。
「娘娘,由於玉環於楊府裏還有不少姐姐們,可這些姐姐們卻不是太喜歡玉環在市集裏跟其他人談天。那次玉環險被欺淩,要不是十八王子所救,玉環的名節定必不保。可那時十八王子問到玉環的名字時,因為怕被姐姐們責罵的關系,只好報上了虛假的名字。讓王爺找了玉環好久……這全都是玉環的錯,可玉環懇請娘娘恕罪。」楊玉環解釋着一切事情,但同時間隐暪着自己在楊府裏的地位一向甚低的事實,免得自己被看不起。
聽到楊玉環的解釋,武惠妃就只是滿意的點了點頭,就像是全然的相信楊玉環的這一個解釋來着。她看着眼前這個兒子所喜愛的小姑娘,既識大體,又有美貌,着實是一名王妃之人選。所以前事她也不欲再提了。
「娘娘,為保玉環的名節,瑁兒希望這件事可以保密。那麽就可以說成瑁兒是在姐姐的婚宴上對玉環一見傾心,從而才娶玉環當王妃的,免得後來招人話柄啊。」李瑁可是個想得比較周全的人,縱然自己那次大鬧楊府的事情,全皇城裏的人也清楚萬分。可自己也是希望保全自己妻子的名節,以免讓別人說成「壽王妃勾搭壽王爺」來着。
看着李瑁如此的想要保護楊玉環,武惠妃也是十分的欣慰,這個孩子真的長大了不少了,現在居然會想到別人的事情了。原來愛情的力量就是這麽的大,讓一個人能夠有着如此大的改變。
「好吧,我這個母後也是拗不過瑁兒你了,就照着瑁兒你的意思去辦吧。」武惠妃開心的道,她笑起來時,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可是由於這是瑁兒你的大婚,所以必需隆重其事,要多一點時間去籌備哦!這些日子,你們等的到麽?」
聽到武惠妃的話,楊玉環和李瑁就知悉她已經答允了這門親事了。二人對視而笑,幸福的表情洋溢在二人的臉上。看着幸福的二人,武惠妃甚是羨慕,也覺得這個場面十分熟悉,就如同那時唐明皇與年輕的自己一樣。
「今年十二月的吉日,就是你們的大婚。母後會喚丫環布置壽王府,布置新房了。玉環,這段日子你也可以多多進宮,陪一下本宮吧……本宮可不介意玉環能夠常常來哦。」武惠妃笑着道。她輕輕握着這個姿采好比當年的自己的楊玉環的手,好是喜愛。看着這個小媳婦兒,她就如獲至寶一樣。
「謝娘娘(母後)。」楊玉環和李瑁同時的道。然後就告退了。李瑁拉着楊玉環的手,朝着宮門那邊走。這一對相依的戀人,卻沒有留意宮門上,唐玄宗正留意着自己。
「瑁兒身後這個女子是……」唐玄宗道,他沒有看清楚楊玉環的樣子,可是從那模糊的身影中,也覺得她是一個美人兒。
「回皇上,她是十八王子的對像,剛剛已經晉見了武惠妃娘娘,好像已經簽允了這門親事了。」在唐玄宗身旁的,正是他最信任的宦官-高力士。
唐玄宗微微颔首,心裏很是滿意:瑁兒,你的眼光跟朕真的差不多哦,雖未曾看見這女子的臉容,可我就可以知道,這女子的美貌和你母後那時的,應該差不多了。
看到唐玄宗欣慰的笑着,高力士就知悉他也十分滿意這個小媳婦了……可是誰又會想像到,這個看着小媳婦的公公,未來卻對着這個小媳婦有非份之想呢?甚至要想盡方法把她放在自己的身邊?誰又會想像到,這個滿意自己的小媳婦的公公,會因為這個小媳婦而差點弄得國破家亡呢?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