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鄉愁”

她準備去村裏換點火紙,從原主的記憶裏面得知,村裏的張大爺會做火紙,張大爺以前年輕的時候在地主家的火紙坊工作過,是裏面的夥計,一手做火紙的手藝就是在裏面學的。

已經六十歲的張大爺至今都沒有成家,和他相依為命的孫子也是他以前的朋友托孤給他的。

除了村裏時不時的照顧,爺孫倆就靠火紙和村民兌換東西糊口,日子也還過得不錯。

誰家需要火紙的時候都心照不宣的拿着東西去張大爺家換火紙,畢竟在農村需要火紙的時候還是不少,沒有人會去舉報。

尤其是每到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去祭祖上墳,大家都偷摸着來張大爺家換,這時候也是張大爺最忙的時候。

大家對于這些行為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沒人會來管閑事。

畢竟村裏的人都會去,一個舉報就是得罪一村人。

等夏小秋到張大爺家的時候發現這裏已經有幾個嬸子在等着了,她們村裏基本上都是年三十這一天去上墳,所以今天晚上過來換火紙的人最多。

夏小秋和嬸子們打了個招呼就站在張大爺家七歲的孫子張無憂旁邊看他寫字。

張無憂長得虎頭虎腦,笑起來還有兩個小酒窩,一看張大爺就對這個孫子很好。

別說小家夥的字寫得真不錯,工工整整的,還沒開始上學就已經會寫這麽多字。

夏小秋誇贊道:“小憂真棒,都會寫這麽多字了,字還寫得這麽漂亮。”

小無憂仰着腦袋驕傲的說着:“這都是爺爺教我的,爺爺說要認真讀書日子才會越過越好,爺爺當年就是因為比別人多讀書才會做火紙的,我要向爺爺學習,開春爺爺還要送我去讀書呢。”

張老爺子不愧是在地主家做過長工的,懂得都比一般農村人多,眼界都要高些。

現在村裏的村民都不重視讀書,好多孩子讀個一二年級能夠認識字就不讓讀了,都覺得讀書沒用,讀那麽多書還不如去上工還可以掙幾個工分。

“小秋呀,你是來換火紙的嗎?”夏小秋背後響起了張老爺子蒼老的聲音。

Advertisement

夏小秋轉過身才發現那幾個嬸子已經換好火紙回去了。

“對呀,明天年三十也該給爹娘上一下墳,張爺爺給我拿二十刀火紙吧。”夏小秋一邊說着一邊掏出了三塊六毛錢。

張老爺子做的火紙換錢的話就是一毛八一刀,因為純手工制作工序比較複雜,将一根竹子變成火紙中間要經過七十幾道工序,費時費力産量又低。

夏小秋拿到火紙後就不再逗留的提着回家了,明天一早就要帶着一家人去上墳,還要趕回來做中午的團年飯,得早一點睡覺,明天有得忙。

回到家的時候鍋裏的肉已經鹵好,夏小冬正好把泡腳水端出來,夏小秋在泡腳的時候囑咐弟弟妹妹明天要早點起來去上墳,他倆聽後情緒有點低落,估計是想起了父母,他們這麽小就沒有了父母的關愛,尤其是夏小夏一出生就沒有見到過她娘。

夏小秋也有點難過,她難過的是這是第一次沒有和父母一起過年,每年過年的時候家裏就特別熱鬧,一大家子都回爺爺奶奶家裏過年。

大家中午一起吃了團年飯後下午就打麻将,晚上再一起看春晚,雖然一直吐槽春晚沒有小時候好看了,但是每年也沒有落下過,到點就打開電視一家人磕着瓜子看春晚。

想到以後再也不能和爸媽弟弟爺爺奶奶一起過年,夏小秋就喉嚨哽咽,眼眶紅了起來。

她努力的克制眼淚不要掉下來,不能被弟弟妹妹發現。

夏小秋洗完腳迅速的跑向了自己的床,躲在被窩裏的她終于憋不住了,無聲的流下了眼淚。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