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搗鼓青梅
陳白羽跟着大人一起撿青梅,賺了一塊多,在一群小屁孩裏也算是小有家産了。陳白羽還準備把剩下的一小袋子青梅用來深加工的。
現在,農場的家家戶戶都在加工青梅,有人做話梅,有人做酸梅,懶一些的人家直接曬幹。
制作話梅,需要蒸曬,而且需要反複多次。正所謂‘十蒸九曬,數月一梅’,工序太多,時間跨度太長,不适合陳白羽一個四歲的小屁孩。
只能試驗腌酸梅。
家裏雖然有腌制酸菜的壇子,但即使阿祖說情,阿公阿婆也不同意她折騰壇子,怕磕破,磕壞了。
畢竟在農村,壇子也算是家産的一種,也是要列入分家清單的。
陳白羽只能撿麥乳精的玻璃罐來充當壇子用。
阿祖在龍眼樹下搖着大蒲扇,時不時的撇一眼正在擺弄青梅的陳白羽,看到她一臉認真,可不認為她是在試驗制作酸梅,只以為她是在過家家。
阿祖拄着拐杖慢悠悠的走過來,“小五,在幹什麽?”
“制青梅。”
“要尿尿嗎?”
“不要。”
“要不要拉屎?”
“不要。”
阿祖看了陳白羽一眼,再看一眼曬在舊簸箕上的青梅,然後慢慢的繞着龍眼樹走了幾圈。有人路過和阿祖打招呼,阿祖會笑着和對方說說話,然後繼續躺在搖椅上看陳白羽。
不少人羨慕陳家,八十多歲的阿祖還能幫忙照顧孩子。
Advertisement
“阿祖,你喝了嗎?”陳白羽蹬蹬蹬的跑回廚房,一會給阿祖端來一碗米湯,這是中午剩下的。
農場人家煮飯一般都會放上大半鍋的水,平時渴了就喝米湯。
“呵呵。我家小五也喝。”
阿祖喂陳白羽喝過米湯後,又躺在搖椅上閉目養神,陳白羽繼續搗鼓她的青梅。
“可惜農場沒有玫瑰花。”
加入玫瑰花味道可能會更好一些。
現在,她只能從廚房偷一把鹽巴和糖,再加入阿婆剛曬制的陳皮。
陳白羽皺着小臉,也沒有甘草。
哎。
心有餘力不足。
将就着試驗。
就當玩,打發時間。
突然,陳白羽靈光一動,家裏沒有玫瑰花,但黃媽媽家有桂花啊。
桂花味的酸梅應該也不錯。
陳白羽征得阿祖同意後就蹦跶着小短腿跑到黃媽媽家借桂花,正好看到黃媽媽也在家裏制作酸梅。
黃媽媽的手藝是家傳的,聽說是得到過王妃肯定的。
黃媽媽聽說陳白羽想要桂花試着制青梅,就讓陳白羽和她一起。
“黃媽媽教你。”
這手藝是她娘傳給她的,當初她娘就是憑着這一手制酸梅的手藝得到懷孕的王妃的賞識。想起曾經,黃媽媽微微的嘆口氣。
黃媽媽認真的教着陳白羽,每一道工序,每一個注意點。陳白羽本是想要拒絕的,畢竟這是黃媽媽的家傳手藝。
黃媽媽搖搖頭,笑得有些奇怪,“手藝只有傳給對的人才能讓手藝活下來。”她來農場幾十年,對制青梅的手藝從來就沒有掩過藏過,不管誰問都知無不言。
但因為工序太繁瑣,大家做着做着又化繁為簡。
現在看到陳白羽喜歡,黃媽媽講解得更認真。雖然陳白羽只有四歲,但她眼裏的認真是很多大人都不能比的。
黃媽媽一輩子幾十年,從北方逃難到南方,見過的聰明孩子無數,所以陳白羽表現出來的聰明和耐力并沒有讓黃媽媽懷疑。
陳白羽啃着黃媽媽給的紅薯幹,想着要不要和黃媽媽合作賺錢?黃媽媽制作的紅薯幹比別人家的要好吃,還有芒果幹香蕉幹等等。
拿到縣裏去,應該會有生意吧?或者市裏。
不過,要等炳堂叔回來才知道市裏現在什麽情況?
黃媽媽負責制作,炳堂叔負責銷售。
這......
好像和她沒有什麽關系。
兩眼望天,陳白羽再一次吐槽年齡的限制。
黃媽媽手把手的教陳白羽制青梅,一邊和她說故事。過去那些親身經歷現在都已經成了故事。或許是人老了,或許是政策開放了,不必說一句都要在心裏過三遍。
有些人也能光明正大的想念了,有話也能說了,再也不用擔心說錯話被人上綱上線然後被批被鬥。
黃媽媽看着眼前的青梅,眼神渙散,瞳孔裏閃過懷念。她想的并不是規矩森嚴的王府,而是王府了曾經對她好的人。
黃媽媽看陳白羽定定的盯着青梅看,笑了笑,語氣溫柔,“你還小,記不住也沒有關系。”
陳白羽看了一眼只能抓住一個青梅的小手,抿抿嘴,快快長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