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禍不單行
事實證明, 在應對結盟夏國, 共抗蒙古這件事上,完顏綽确實很有先見之明,在領軍離開金國中都後不久, 便有消息傳來, 成吉思汗親自領兵,南下攻略夏國,連戰連捷,勢如破竹, 直奔夏國的都城,中興府而去。
得知這個消息,任德恭頓時慌了手腳, 哆哆嗦嗦地跑進完顏綽的營帳。
“小王爺,大事不好了!”
“任大人無需慌亂。”完顏綽無所謂地笑了笑,滿臉鎮定:“金國與夏國結盟,不正是料想到了蒙古大軍會有揮師南下的一天嗎?”
言外之意, 已經是意料之中的事, 或早或晚,并無區別, 又何必自亂陣腳。
聽了完顏綽這句話,任德恭知道這位年紀輕輕的金國小王爺怕是早有打算,不然不會這麽鎮定自若,這才把高高懸起的心放下了。
“那麽接下來,小王爺有何打算?”
完顏諾和李典聽了這話後都很不滿, 任德恭一個夏國的文官,有什麽資格刺探他們大金國的軍事機密,還直接大剌剌地問出來,莫不是瞧着他們家世子爺年歲小,就以為他們家小王爺好糊弄不成?要知道,世子爺此次領兵,即便是只統領了二萬人馬,也是名副其實的一軍之統帥,發號施令,哪裏需要跟一個外族人報備?
完顏綽不回答,反問道:“任大人有何高見啊?”
“俗話說,關心則亂,若是剛才有什麽冒犯之處,還請小王爺不要見怪。”倒不是任德恭小瞧完顏綽,身為夏國子民,得知外族來犯,且連戰連捷,勢不可擋,直奔都城而去,怎麽可能不憂心。
“任大人但說無妨。”完顏綽倒想聽聽,對方有什麽高見。
“小王爺明鑒,蒙古大軍來勢洶洶,直奔我夏國都城而去,現如今,中興府危矣……”說到這裏,任德恭就忍不住心急如焚,他一家老小,滿門富貴,全都在中興府,若是城破,豈止是國破家亡那麽簡單?“不如,小王爺領兵揮師北上,馳援中興府,以解我夏國的燃眉之急。”
“任大人真是太高看本世子了……”統領二萬兵馬就想要對付已經準備充分,對中興府勢在必得的蒙古大軍,真不是開玩笑嗎?這個牛皮,完顏綽可不敢吹。
滿臉尴尬地讪笑兩聲,任德恭心知自己這個請求厚顏無恥,不過形勢緊急,他也顧不得許多了:“小王爺若是能帶兵馳援中興府,免我大夏亡國之危,我大夏國主自會重謝。”
完顏綽一臉高深莫測的微笑,他算是聽明白了,感情這位任大人讓自己先領兩萬兵馬馳援中興府,是為了後面另外再度派遣使者入金國中都,尋求更多的幫助。
“恐怕要讓任大人失望了……”完顏綽覺得,此時不得不開誠布公地跟任德恭說明清楚了,免得這人一天到晚就琢磨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金國不久前才跟蒙古打了一仗,元氣大傷,能在短時間內拼拼湊湊,硬擠出兩萬兵馬,已是不容易。況且,當初金國硬着頭皮迎戰蒙古,本就是為了以戰迫和,如今蒙古大軍全部退出金國境內,金國百姓想要休養生息,朝野上下亦不乏交好蒙古的聲音,在這關頭,想要說服皇爺爺追加兵力,怕是難。”
Advertisement
任德恭忍不住嘆氣,作為夏國國主親自認命,出使金國的使者,在金國中都的那段時間裏,他親眼見到,也切身感受到了金國朝廷上下的厭戰情緒。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朝野上下,文武百官,哪個不是長袖善舞,極其擅長揣摩聖意,這次榮王世子帶兵兩萬出征,其實也就代表了金國國主的意思。
“任大人也不妨聽聽本世子的想法。”完顏綽說得很客氣,畢竟,日後還有用得着任德恭的地方,犯不着早早就把人給得罪了,沒必要。
“請世子爺指教。”
“指教談不上,大家集思廣益罷了。”完顏綽輕笑,道:“僅靠兩萬兵馬馳援中興府不過是杯水車薪,遠水難解近渴,倒不如兵行險着,拿回剌海城,險中求勝。”
任德恭皺眉沉吟:“剌海城?”
“不錯,蒙古大軍揮師南下,一路勢如破竹,連下數城,勢不可擋,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不能只看到蒙古大軍來勢洶洶就吓破了膽,正因為蒙古人氣勢太盛,戰線拉得太長,後勤供應必然會跟不上。奪回剌海城,就能截斷蒙古大軍的進攻,到時候,來一個關門打狗,甕中捉鼈,管保讓這些蒙古人有來無回。”
“那我夏國中興府怎麽辦?”都城丢了,國也就忘了,難不成,還真像宋王朝一樣,遷都以求自保嗎?
這完顏綽倒是不擔心:“蒙古人生于草原,長于草原,擅長兩軍對壘,大開大合地拼殺,對于攻略城池,并不是那麽擅長,中興府建都百餘年,城高池廣,易守難攻,就算蒙古人殺到城下,一時半會兒也不可能破城而入。”
“小王爺的意思是……”
“沒錯,死守中興府!”完顏綽點頭,他就是打算圍魏救趙,曲線救國。奪回剌海城,不僅可以切斷蒙古大軍南下的路,使其首尾不能相顧,到時候,後勤供應不上,中興府又久攻不下,蒙古人再是武藝高強也不能不吃不喝,為了減少損傷,自行退去也就成了唯一可能的選項。
任德恭終于知道為什麽金國小王爺自己都說這是在兵行險着了,确實很險,稍微一個不小心,便是亡國滅種的危機,可是細想一下,似乎又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思慮半晌過後,任德恭終是膽戰心驚的同意了,他不同意也沒辦法了,誰讓軍權掌握在別人手裏呢。
不錯,是個識時務的,完顏綽很滿意,高聲道:“傳令下去,大軍開撥剌海城。”
接下來的幾天,便是沒日沒夜的急行軍。
任德恭整宿整宿的睡不着,雖然心煩意亂,但還是把全部希望壓在了這位年紀輕輕的金國小王爺身上。
可惜,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他們疾馳趕往剌海城的途中,又傳來消息,中興府忽然發生了地震,街道房舍,損毀嚴重,還死傷了不少百姓。
中興府乃是夏國都城,如今亡國在即,老天爺還降下如此災禍,不得不讓人想入非非,認為是不祥之兆。
一時間,夏國百姓們憂心忡忡,人心惶惶。
得到消息的任德恭第一時間趕來營帳找完顏綽,即便知道不能左右這位年輕統帥的決定,但還是想聽聽對方的意見,以安軍心。
完顏綽鎮定自若,是因為他在看原著時就知道了夏國都城中興府會發生這麽一場地震,俠義心腸的男主和溫柔體貼的女主收養的第一個孩子,就是中興府這場地震死難者的遺孤,這場地震來得很突然,實際上卻不嚴重,更不到讓大夏國傷筋動骨的地步。眼下的當務之急,是重新凝聚中興府,乃至整個夏國的民心。
“不就是一場地震嗎?”完顏綽不以為意:“都說人力其可抗天公,天要降罰,受着就是,要知道,大難不死,不有後福,本世子倒是不知道你們夏國子民有什麽可憂心的。”
“話雖如此,畢竟是不詳之兆,又是在現如今這多事之秋,難免被有心人操作利用,釀節外生枝。”
完顏綽無語,想來即便是一本虛構的武俠書的世界,古代老百姓們的思想還是很樸實本分的,對于這些大的災禍,通常都會聯想到天神降罰上面。
“多難興邦……”這或許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重新凝聚人心的口號。“任大人不必擔心,現在中興府所需的藥物和糧草,本世子或許可以幫得上忙。”
任德恭嘴上恭維着:“小王爺果真是料事如神。”心裏卻在狐疑,真有這麽離奇湊巧的事嗎?如果不是中興府确确實實發生了天災,他還真會忍不住懷疑這位金國小王爺有沒有趁亂從中作梗。
“任大人必定是想岔兒了。”為了打消任德恭的疑慮,完顏綽這才笑道:“本世子自小混跡江湖,遠離朝堂,文不成,武不就,榮王府一大家子,百十來口,總得想辦法謀個生計才是,這批糧食和草藥是借着金夏兩國的邊境榷場流通進入的,絕對的正當生意。”
“真沒想到,原來小王爺也是經商的奇才……”話已出口,任德恭才發覺不妥,未免小王爺怪罪,輕咳兩聲,道:“小王爺眼光獨到,如今奇貨可居,希望小王爺能看在中興府無辜百姓的份上,不要漫天要價,給我夏國百姓一條活路……”
完顏綽點頭應允,不過他也有要求:“切記,死守中興府,不可開城投降。”
“小王爺放心,陛下已經下了罪己诏,安撫百姓的同時,還禦駕親征,親上城樓,誓與中興府共存共亡。”說到這,任德恭仿佛也被鼓舞了士氣,眼睛瞪得大大的,握緊雙拳,同仇敵忾。
天子守國門,國君死社稷。理當如此。
自己給自己打過氣之後,再回看現如今的局勢,任德恭也不敢太樂觀,畢竟蒙古人可不是吃素的,就連金國最骁勇善戰的榮王殿下,都沒能從蒙古大軍手上讨到甜頭,更何況是榮王世子這個第一次領兵出征,毫無經驗的少年郎。
一想到這裏,任德恭就忍不住嘆氣。
完顏綽倒是勞神在在,一副運籌帷幄的樣子,高深莫測,讓人看不出來他是真的胸有成竹,還是單純的虛張聲勢。
“任大人約莫是忘記了,我們大金國的目的是,結盟夏國,力抗蒙古。”最後八個字,完顏綽說得擲地有聲。
任德恭一頭霧水,聽不太明白。
“任大人好好想個清楚吧。”說完,再不看任德恭一眼,完顏綽徑直起身,一派潇灑從容地離開了營帳。
完顏諾和李典二話不說就跟了上去。
任德恭獨自留在營帳裏,默默想了許久,這才恍然大悟。
結盟夏國,力抗蒙古。
反反複複地念叨着這八個字,任德恭忽然恍然大悟。明白了,原來,世子爺竟然是這個意思。從一開始,他就想岔兒了,重點不是在結盟西夏,而是在力抗蒙古,結盟西夏,不過只是力抗蒙古的手段和方法罷了,雖然不知道蒙古人做了什麽讓金國小王爺如此耿耿于懷,但是明确知道了金國不會袖手旁觀,放任蒙古吞并夏國,任德恭就放心了。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或許,這才是金國小王爺力排衆議,堅持要跟夏國結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