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52
自從李宛瑤去過李尚書的書房,尚書府來往的人明顯多了很多。
每個人都是皺着眉頭, 偶爾還會把李宛瑤喊過去問話。
李宛瑤知無不言, 不會對爹爹有任何隐瞞。
可惜說的越多,大臣們眉頭皺的越深。
京城中風雲變動, 李家的動靜,自然被皇宮知道。
皇上看着送上來的密報, 沒有表情。
不知從什麽地方,又拿出一份奏章出來。
這份奏章上顯得有點污穢, 按理說, 不該出現在皇上手邊。
如果仔細辨認, 可以看出來上面有些茶漬。
皇上仔細看了這份奏章,緩緩開口:“戶部尚書李良俊, 貪贓枉法,扣留軍需物資。責令刑部, 吏部, 立即調查此案, 李良俊軟禁在尚書府, 無皇令,不可出門。”
王公公深深低着頭, 這些事跟他沒有幹系,作為奴才,只要聽命即可。
消息一出,文武百官皆是震驚。
柳姨娘沒有想到,她剛為回到尚書府沾沾自喜, 下一刻,老爺就出事了?
剛接到上任文書的李宛孟同樣如此。
好在皇上只說,軟件李尚書,家裏其他人并未提起。
但禦林軍将整個尚書府團團圍住,不管任何人進出,都要盤問許久。
這樣的情況,又有誰敢随便出入?
整個尚書府陷入恐慌當中。
海氏還算鎮靜,但只能穩住尚書府的人心,外面的事,一點都幫不上忙。
李尚書仿佛早有預料,看着一家人,緩緩開口:“尚書府這場大難,比我想的要早一些。”
見老爺早有準備,大家安心了些,海氏卻明白的更多,這件事不好解決。
“爹,您看,我們應該做什麽?”李宛孟如今馬上要做官,在家中說話有些份量。
李尚書看看二兒子,臉色緩和些:“你即刻上任就行,家中的事,你暫時不用操心。”
這也算留存一部分實力,就算他的官職被撤,那也還有李宛孟在,總不會讓李家過的太艱難。
李宛瑤一直沒說話,她心裏隐隐覺得,這次的事不會這麽輕易過去。
如果沒記錯的話,上輩子爹爹是被革職,母親病逝,接連五弟也沒了。
其餘的事情她記不太清楚,但總歸李家怨氣大傷。
可現在看來,似乎比上輩子的情況要好一些,難道是爹爹提前知道,避開了什麽災禍?
李宛瑤想不明白,她抱着五弟,見五弟臉色紅潤,不像是生病的樣子。
到底是什麽樣的災禍,能讓五弟跟母親一起病逝?
李宛瑤心口像是壓了塊石頭。
久久不能喘息。
自從李尚書被軟禁之後,整個李家,草木皆驚。
每天提心吊膽的生活。
反倒是柳姨娘三個人,過的還要歡快些。
原本李宛孟以為,他上任之後,會因為爹爹的事被同僚刁難。
但沒想到,竟然算是如魚得水,跟之前的态度一樣。
這讓李宛孟有些開心。
李宛孟跟柳姨娘李宛環關系更近了點。
李宛瑤跟五弟反而經常去海氏那裏。
一個府裏,隐隐約約有分家的跡象。
要是在平常,李尚書肯定察覺到了。
不過現在特殊時期,他還在周旋戶部的事,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益香院裏,柳姨娘笑着迎李宛孟。
自從李宛孟考上進士,當了官,柳姨娘一直滿臉喜意。
也就是李尚書被軟禁,才讓柳姨娘有些擔憂。
不過看着李宛孟的待遇沒有變化,柳姨娘才放心。
有子萬事足,她還怕什麽呢。
不過老爺的事,柳姨娘還是順口問了一句。
“你爹的事,朝中可有什麽說法?”
畢竟一直軟禁在家也不是個事。
李宛環馬上到出嫁的年齡,不能耽擱。
就算人家看在李宛孟的面子上願意娶李宛環,可畢竟不如尚書小姐名頭來的風光。
柳姨娘半喜半憂,喜的是兒子非常出息,穩穩壓住海氏一頭。
憂的則是女兒婚事沒有着落。
不她這次從莊子回來,最恨的還是李宛瑤。
要不是李宛瑤,她能被送到田莊裏?
養尊處優過了那麽多年,她怎麽能受得了吃的苦。
不毀了李宛瑤,她就咽不下這口氣。
柳姨娘眼睛一轉,跟李宛孟道:“我在田莊的時候聽說,現在皇上身體不好,最有可能當太子的是四皇子,你能不能跟四皇子搞好關系。咱們說不定就飛黃騰達了,說不定還能救你爹。”
現在整個李家,也就只有李宛孟在當官,柳姨娘自然神氣。有時候在海氏面前,都想擺擺威風。但畢竟為妾多年,柳姨娘也沒敢有大動作。
但只要兒子越厲害,她在海氏面前就越有膽氣。
聽到姨娘的話,李宛孟思考片刻,猶豫道:“同僚們确實都說,估計四皇子就是未來太子,但爹說了,要當純臣。忠于皇上就行。”
“純臣?你爹當了一輩子純臣,現在還不是被皇上軟禁在家裏。你呀不能死腦筋,要為自己想想出路啊。”柳姨娘不知道別的,但要是老爺的官真的當不成,那以後李家不就是要靠李宛孟?
想想柳姨娘就覺得開心。
果然做什麽,都不如生個好兒子。
李宛孟嘴上沒答應,但心裏有點認同柳姨娘的說法。
他要是能投靠四皇子,等四皇子當了皇上,他肯定會有好處。
原本李宛孟還在猶豫,第二天剛從下職,就看見門口等着一個熟悉的人。
“海聞表哥,你怎麽在這。”
更加奇怪的是,怎麽同僚們還有認識海聞的?看着他們在打招呼。
原本李宛孟跟海聞一起科考,李宛孟考中進士,海聞卻落榜。
在海聞面前,李宛孟是有些自傲的。
海聞眼中閃過一絲憤恨,但被他隐藏起來。
“自然是等表弟你的,表哥今日請您去白玉樓吃飯,如何?”
白玉樓是京城一等一的酒樓,李宛孟家教嚴,很少去過那裏。
被海聞這麽說的有些心動。
海聞半摟着李宛孟道:“看表弟如今當了京官,跟以往的氣度大不相同,真是讓表哥羨慕啊。”
李宛孟知道海聞是故意這麽說,還是讓小厮回家說一聲,他今晚不回去吃飯。
這種權利一般只有李尚書才有。
家中的小輩都是規規矩矩等着家中開飯。
李宛孟平生頭一次有這種感覺,莫名有些亢奮。
到白玉樓裏,海聞早就安排好飯菜,配上美酒,李宛孟不由得飄飄然。
以前海聞眼裏除了李宛瑤,哪還有別人,這會怎麽樣。
還不是攀附自己。
李宛孟有些自得,喝下一杯酒,壓着嗓子的辣意,開口道:“海聞表哥怎麽這樣客氣,有什麽話直接說就行。”
聽到李宛孟這麽說,海聞嘆氣:“只是表哥說的話,恐怕表弟會不高興。”
還沒說就已經這樣,李宛孟剛要皺眉。
海聞站起來,朝着李宛孟作揖:“表弟,表哥我傾慕你家二姐已久,不知道表弟可能做個媒人,讓我們兩家親上加親?”
李宛孟有些遲疑,他知道海聞是個無利不起早的人。
現在李家這個樣子,海聞會看到上二姐?
甚至不娶李宛瑤?
李宛孟被幾杯酒喝的頭腦發暈:“我們家的情況表哥你也知道,為什麽要這個時候娶我二姐?”
平時李宛孟肯定不會說這麽直白,可這會幾杯黃湯下肚,自然不由自主的講出來。
海聞看着李宛孟,他知道李宛孟有些聰明,可惜經歷的事情不多。
被李尚書保護的很好,此時才能中他的計。
“自然是有道理的,而且你家的事,對于貴人來說。不過一句話的事,全看你的誠意。”海聞臉上帶笑,完全一副謙謙公子的樣子。
李宛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疑惑的看着海聞。
海聞低聲道:“說起來不是表哥我自得,最近我跟上面一位貴人走的很近。四皇子已經收我做門客,現在我已經是四皇子的人。”
這句話讓李宛孟的酒醒了點。
四皇子的人?!
李宛孟趕緊坐直身體,看向海聞。
前幾天還在說想投靠四皇子,怎麽海聞已經先做了?
不管李宛孟的表情,海聞直接道:“四皇子說過,只要李尚書願意跟随四皇子,那定然會救出李尚書。不僅官複原職,更能加官進爵。對了,表弟最近在官府當差,是不是覺得同僚們對你還不錯?這都是表哥我提前打過招呼。”
怪不得同僚們的态度有些暧昧,原本李宛孟以為父親被軟禁,定然會受些冷眼。
這難道是以為他們李家可以東山再起,所以給些面子?
李宛孟有點不知道說什麽。
原本以為自己考上進士,就會比這個表哥厲害點。
但沒想到還是讓海聞比他強。
李宛孟幹巴巴開口:“原來是這樣,就多謝表哥了。”
“兄弟之間,何必言謝。只是表哥說的那件事,你好好考慮。”海聞随意喝了口茶,桌子上的酒一點沒碰。
“你是說,讓我爹投靠四皇子?”李宛孟說這句話都有些不知所措,李家大事有爹爹,小事有海氏,再小的事,還有柳姨娘幫忙拿主意。
他何曾經歷過這麽大的選擇。
海聞笑着說:“表弟現在也是京官了,想必也有決斷的能力,若是能做好這件事,定然會在四皇子面前有名字。到時候平步青雲,指日可待啊。再說了,現在離家就表弟一個人為官,作為李家的頂梁柱,這個決定,還是可以做的吧?”
最後這句話打動李宛孟的心,是啊,他現在是李家當官最大的人,有什麽決定不能做的呢。
海聞冷眼看着李宛孟的心态變化,蠢貨,李尚書就算現在被軟禁在家,就算革職了。
那手裏的人脈跟權利,還是比你這個剛當官的毛頭小子強。
怪只怪,李尚書為自己兒子鋪好一條平坦的路,李宛孟卻不走。
想卷入太子之争,也要看有沒有這個本事。
作者:愛你們,感謝支持。
今天還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