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天天吃肉的窮人
鄭鈞在村子裏呆了不到一個時辰就回了家,在院子找出細長的木棍,又找瑤光要了一塊細紗布,讓瑤光幫她縫成口袋,把細紗布口袋用細木條撐開綁在長棍子上,舉着棍子在空中對着漫天飛舞的螞蚱來回舞動,幾下之後查看紗袋裏,已經裝了不少的螞蚱。帶着裝螞蚱的紗袋去了後院。
當年收留晉城叫花子時,修的露天火炕還留了一個最小的,鄭鈞在火炕上起了土坯房子,給家裏那十來只雞住了,冬天好下蛋。
鄭鈞三下兩下生着了炕火,就把紗布袋子裏的螞蚱都丢進屋子裏關好門,再揮着木杆往紗袋裏逮螞蚱,袋子裏螞蚱多了,就送進帶着火炕的土坯房裏,兩個多時辰下來,鄭鈞逮了好幾百袋子的螞蚱,土坯房裏的土炕的熱度也上來了,炕火被鄭鈞用石炭燒的旺旺的,土坯房裏熱的人都進不去,那些送進去的螞蚱一層層的鋪在土炕上被烘幹了。
鄭鈞站在門口,從門裏邊揀出一把被烘幹的螞蚱捏碎了,放在雞食盆子裏,那些雞也不知道是螞蚱吃多了還是怎麽地,其中只有一兩只在盆子裏随便的啄了幾下,就走開了。
鄭鈞看了半天,那些雞大牌的很,只有少少的幾只,往盆看了看,啄幾下,就走開了,絲毫不給鄭鈞臉面。
鄭鈞無奈,又去前院,仔細問了六嬸,六嬸把看見雞吃螞蚱,下蛋多之類又給鄭鈞說了一遍。
鄭鈞聽完,囑咐了瑤光幾句就扛着他新造的逮螞蚱網往村裏去了。
雞吃了螞蚱能多下蛋!
一時間裏,新安村無論男女老幼,人人都舉着一根帶着撐開的布袋的木杆,漫天揮舞着,抓螞蚱,小些的孩子,力氣小,也不受重視,沒人給做布袋,只能把地上死掉的螞蚱裝滿了自己衣服上的口袋,一趟趟的送回家,放在自家燒的燙手的炕上烘幹,家裏行動不大方便的老人們則是把烘幹的螞蚱放在空着的缸裏,簸箕裏,或者別的空着的容器裏,好把炕騰出來放新逮回來的螞蚱。
螞蚱被放在燙手的火炕上,自然是要反抗的,飛的滿屋都是,老人們用鞋底子見一個拍死一個,屋子裏熱的很,那些螞蚱最終一個個的被拍死送到炕上烘幹。
新安村周圍的村子得了消息,也不管不顧的逮起了螞蚱,雖然不知道是用來幹什麽,可閑着總是閑着,不如找些事兒來做,省的一天總想着幾乎絕收了的糧食,心疼得吃不下睡不着。
最後一只螞蚱被收走以後,新安村裏安靜了下來,把烘幹的快堆成小山的螞蚱在碾子上碾碎了,弄成粉,裝進往年裝糧食的大缸裏,直到餓了一天的雞吃了用螞蚱粉,下了蛋後,村民們才徹底的放下心來,哪家沒有個十來只雞?尤其是往年都靠着冬天養雞下蛋賺了銀子,有了這些螞蚱粉,雞們下的蛋再貼些幹菜,撐到明年麥收應該沒什麽問題吧?
蝗災過後,該種的地還是要種,這時節也該整地,施肥,種麥子了,再把搶收回去的糧食攤出來曬幹。
這是好多人才發現,自家的豬已經餓了好幾天了,自從發了蝗災竟然都沒有好好的喂過幾次,一頭頭的都餓瘦了。
這些豬怎麽辦?再喂是不能了,自家人吃的糧食沒有,又不能像用螞蚱粉喂雞那樣,一來不知道豬吃不吃這東西。二來就是。哪有那麽多的螞蚱粉夠豬吃的?
賣掉?怕是能賣不少錢呢!
Advertisement
城裏的豬販子們成日家在鄉間行走,自然是知道的,就趁着大家都還沒回過神兒來,開了一斤比往年高出五六文錢的高價挨家挨戶的收豬,有那精明些的死撐着不賣,想再抻抻價兒,有那些傻精傻精的,早早的就賣了,拿着銀子去城裏買糧,等拿着錢去城裏買糧時,才發現,城裏的肉價竟然是之前的好幾倍,還有價無市,而糧食更是貴的離譜,一頭豬的錢竟然不夠買五十斤谷子的,再慢些,三十斤都買不到。
新安村地處大山腳下,位置偏僻些,來村裏收豬的豬販子也不多,那年大雪,村裏跟豬販子們鬧了意見,從哪以後都是自己殺了豬,挑着擔子往城裏送現豬肉。
如今大家還是用了這個法子。
家家輪着殺豬,瑤光跟鄭鈞商量了一下,在村裏預備着買上二百來斤肉,誰知道冬天還能不能在山上打着獵物,反正手裏有銀子。
可有一個問題,這麽多肉,又不是冬天,能凍上,這時才剛剛八月,天還熱着呢!鮮肉只能放兩天,第三天就有味了。
“我祖母從小是在南邊長大的,我的奶嬷嬷就是祖母在南邊時候買的丫頭,她們都喜食南邊莊子上送來的熏肉!”瑤光是這樣跟鄭鈞說的。
“你會熏肉麽?”鄭鈞大喜,他的阿瑤知道的真多,不愧是豪門大族裏出來的。
“不會!”我只吃過,沒見過怎麽制。
“那你給我說說熏好的肉什麽樣?”說不定自己能找到熏肉的法子,熏肉?做不過食用木材點了火,用柴煙拷出來的吧?
“也沒見過熏好的什麽樣,我只見過盤子裏切好的。”瑤光很無辜,她偶爾進廚房也是嬷嬷很把食材洗好切好之後,她看着嬷嬷們下鍋炒好就行,哪裏注意過熏肉長什麽樣啊。
“額……嗯……你沒見過很正常,我去熏點試試,做好了你嘗嘗,要是能熏出來,咱就多買些。也能讓村裏存些肉,當口糧。”
“嗯,我給你幫忙吧”瑤光躍躍欲試,她很想看看三郎能不能熏出南邊的熏肉。
“呵呵,阿瑤還是等着吃吧。”笑嘻嘻的說着,掃了她的肚子一眼,瑤光郁悶不止,本來有了身孕,她還很高興呢,可現在……什麽都不能幹,她都有些……嗯,‘絕對不能嫌棄肚子裏的孩兒’,瑤光連忙制止自己的想法,她都被自己吓了一跳,怎麽能因為這些小事不喜歡自己肚子裏的孩兒呢?這是她和三郎共同的寶貝呢!
直接熏?不行,熏廢了三斤肉後,瑤光想起來,嬷嬷閑話時說過,熏肉之前還要腌過才行。這個好辦,又從村裏買了十來斤,切成一斤一條的頭條,用碾碎的鹹鹽,花椒茴香大料桂皮等等在盆裏腌了,瑤光思摸着,肉的塊比較大,所以腌的時間長些,嬷嬷說熏肉一般在臘月才做,那個時候南邊應該比較冷吧,想到這裏,瑤光讓鄭鈞把盛這腌肉的大盆端進地窖裏,哪裏比較涼快,多少能貼近些南邊腌肉的條件。
肉腌了兩天,瑤光有些坐不住了,鹽雖然放的不少,卻耐不住現在天熱,地窖裏雖然比外頭涼快,卻也比不過南邊的冬天,況且她也不知道得腌多長時間,兩人只能嘗試着做。
肉腌了四天,鄭鈞拿出來挂在木杆上,等滴幹了水,就架起火堆,用柴煙熏了起來。
反反複複的試驗了三十來斤肉,第四次,熏出來的肉,瑤光切了,配着辣椒炒了,鄭鈞嘗着味道還不錯。
鄭家試驗熏肉,弄得柴煙滿天,新安村裏,殺豬早的,往城裏賣肉,肉價雖然長了,比以前能多賣布少銀子,可糧價漲的更狠,還往往買不到,幾天下來,大家也就不敢再賣豬肉了,如今糧價漲的這麽厲害,再把豬肉賣了,手裏攥着銀子等着餓死麽?
家裏存着豬肉的家裏只得用鹽把肉細細的抹了,也能多放些日子,農人雖然見識短,但遇上生計問題,一個個的都精明起來,既然沒糧食喂豬,只能殺了,賣了。
可賣豬的銀子,買不到糧食,誰還敢賣豬,賣肉?都知道拿鹽腌了,留着,一家子腌一兩頭豬,好幾百斤的肉,配着幹菜,野菜,還有家裏不多的糧食,麥麸,雖然還是吃不飽,但總不至于一家子餓死。
一時間裏,潞州的鹽都比往常貴了好幾倍,人們買不起鹹鹽腌肉,有些人家就索性把豬肉切塊,扔進鹹菜缸裏泡着,只要不壞,就能吃,腌的再難吃的肉都比餓肚子強千倍百倍。
鄭家熏肉的法子太過繁瑣,是以沒在村裏傳開,鄭家只得做了自己吃,可村裏誰還敢往外賣肉?
還是張大牛家,今年喂了三頭豬,全用鹽腌了,給娘家送了幾十斤,還給瑤光送來十來斤,張金魚家也送來十來斤。
瑤光推遲不過,讓鄭鈞一家送了三十斤小麥過去。
在遇到像是蝗蟲這樣的災害時,農人的日子要比城裏的窮人好過一些,蝗蟲過後,天還熱着,地裏的野草野菜又漏了頭,村裏的大人孩子們,一個個提着籃子,滿田野裏找野菜去,剛剛露頭,不過長了幾片葉子的野菜一顆顆的被孩子們找出來,用小手一片葉子一片葉子的拽進籃子裏。
霜降過後,野菜也沒了,農人們開始一天只能吃一頓稀的,但是因着有雞蛋,和腌肉,稀飯裏雞蛋和肉片都有,反而是米粒少的可憐,這也算是天天吃肉的窮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