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歐幾裏得
CMO的初賽在東海中學設有考場,通過初賽選拔進入省賽的選手。省賽會選拔出5-30名選手去參加冬令營。東海市作為直轄市,又是數學競賽的傳統強省,每年有大約20個參加國賽的資格,這20個資格基本都被市內的超級中學瓜分了。
初賽對于東海中學的競賽班的同學都沒有絲毫壓力,因為還要照顧到業餘組的選手,所以初賽的卷子分一試和二試。業餘組只需要參加一試,而競賽的同學還會有二試加考。
初賽結果出來,東海中學的競賽班數學組的同學都順利進入了省賽環節。值得注意的是,陳亦桐以數學和物理雙滿分的成績入圍了兩項省賽。
比較意外的是,初次參加信息競賽的葉瑄只得了63分,但也擦線進入了NOI的省隊選拔,不過這兩項複試撞時間了,考慮再三,葉瑄還是決定放棄NOI。
季寒冰作為化學競賽選手,在一個晶體結構題上解析失誤,20分的題全丢,最後沒有達到複試線。但是不知道動用了什麽關系,組委會以綜合過往成績較為優秀的理由把季寒冰撈進了複賽。
由于今年初賽開始的晚,所以省賽和初賽僅僅隔了一周的時間。所以競賽班的同學停了日常文化課,開始進行專項突破。
按照慣例,學科競賽因為有幾門都要考察實驗,一般都在高校內進行。生物和化學設在東海科技大學,物理和信息設在東海大學,而數學的考場恰好就在東海師範大學。
數學的複賽将在一天內進行,上午進行三個小時的理論考試,中午改卷,下午立刻公示成績,然後進行現場申訴改分。
物理化學和生物的複試則分在兩天內舉行,理論知識進入前50名的同學才有資格進入實驗考核。
複賽的選拔相對于初賽難度提升了,全部是解答題,嚴格按照步驟給分,不能再像初賽那樣還能蒙對一兩題。
葉瑄拿到試卷的時候先通覽整個試卷,來之前康維寧特意叮囑讓她收斂點,別下狠手。所以葉瑄決定故意漏幾步不怎麽關鍵的證明,放水個一兩分。
不過這套試卷确實出得刁鑽,第五題陳亦桐看了一眼竟然也不能立馬有思路,最後是踩着鈴聲寫完的,那其他人更不用說了。
葉瑄和陳亦桐考完立刻去找高二的領隊老師彙合,因為康維寧和這次競賽的命題組組長不對付,便沒來湊這個熱鬧,所以高一的選手要跟着高二的隊伍。
高二的領隊老師忙着摸底自己家的學生的考試情況,沒空理高一的這些小屁孩。畢竟高二再錯過拿獎的機會,就基本喪失保送資格了。
陳亦桐猶豫了半晌,還是出聲詢問了葉瑄最後一題的解題思路。
“其實這就是數論裏的唯一因子分解定理,這個定理可以用初等數學的方法來推理分析。”葉瑄沒多講,她知道陳亦桐一點就懂。
Advertisement
“我第一遍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就陷入了對解的循環論證,後來使用倒推法有梳理了一遍思路,但是我沒有想到可以直接用數論解。”陳亦桐恍然大悟。
“這題可以用數論知識破題,但是數論肯定不能直接用的。其實這題就是06年國賽冬令營的變題,看來無論怎麽變還是能難倒不少學生。”葉瑄一見到這個題目,就發現了這個題目的來源,這個題目獲得了當年的最佳命題,一百多名頂尖選手只有一名拿到滿分,剩下的只有了了幾人拿到了引理的步驟分。
下午不到一點,命題組就拿了幾張A4紙貼在了公告欄上。
“成績出來了!成績出來了!”來自各校的選手一溜煙地都去看成績。
葉瑄和陳亦桐都沒去擠,葉瑄估摸了這套題的大概難度,放水了幾分進線也完全沒問題。
等人群都散去,葉瑄和陳亦桐才去查看各自的成績。陳亦桐的名字赫然在第一頁第一個,98/100,一個高一學生壓在一衆高年級學生上面。
葉瑄往下又看了幾個,已經看到了90分的位置還沒看到自己的名字,她開始有點慌。直到第二頁才看到自己的名字,78分,離80分的省隊線還差兩分。
“葉瑄,我們去找老師申訴吧。”陳亦桐先開口,他太了解葉瑄的實力了,這卷子的批改絕對有問題。
“馬老師,您好,我是高一年級組葉瑄,我覺得批改有問題,想讓您幫忙申請重新核卷。”葉瑄去找到了高二的領隊馬威。
“你拿了多少分,想去申訴啊?”馬威對葉瑄有點愛搭不理,幫她多申訴一分就意味着自己班孩子要少一個機會。
“78分,但我估分應該在95分左右。”葉瑄報出了自己分數。
“78分可以拿個二等獎,明年再接再厲就行了,萬一申訴連二等獎就沒了就得不償失了。”馬威很明顯是不想幫葉瑄申訴,但是申訴這種事情不能由學生本人提出,只能由所在學校領隊提出。
另一邊的陳亦桐急中生智掏出手機給康維寧打電話,他知道康維寧一定有辦法。
“媽的傻逼,你讓馬威那犢子接電話,成績帶不過我,還玩陰的是吧。”康維寧的國罵透過手機聽筒穿到了葉瑄的耳朵裏。
陳亦桐把手機遞給了馬威,馬威剛剛接到電話就蔫吧了,不知道他有什麽把柄在康維寧手裏,只能乖乖答應葉瑄去申訴。
申訴的過程非常漫長,裏面的專家組對葉瑄這道題目的解答也存在争議。這個思路看起來非常的精巧,所以兩個研究生在判卷的時候都認為這種方法是在蒙,一個給了0分,一個給了3分。
閱卷室內激烈的讨論,考場外康維寧也趕到了。
“葉瑄過來,給我複述一下這個題還有你的思路。”康維寧氣都沒喘勻就開始準備給自家學生找公道。
“哦,就是06年冬令營的題目變了個數,我用數論解的,但是我前面把必要的引理都做了初等化證明。”聰明人說話就是簡單,康維寧立馬就明白了。
“行了,我進去和閱卷老師聊聊,估計他們智商不夠,看不懂你的解法。”康維寧雖然和這次競賽的命題組組長王骁有仇,但還是要為自己學生讨回公道。
門口的保安攔住了康維寧,康維寧沒客氣直接把王骁喊了出來。
“我說,康大才子,您這麽多年還這麽不着調。”王骁把康維寧領了進去。
“給我看看葉瑄的卷子,不知道你怎麽帶出了一群蠢貨研究生。”康維寧下嘴毫不留情,認為改初試卷子的研究生有失水準。
“我剛剛看了一下,我覺得用Z[(1+sqrt(-11))/2]模長來解是沒問題的,但是專家組內部有分歧,有些人覺得這不符合初等數學精神。”王骁這話說得有點虛,他知道康維寧馬上就要開怼了。
“什麽叫做初等數學精神?上了高中叫初等數學,上了大學叫高等數學。這不就相當于你生了孩子當了媽,你媽當姥姥了難道不是你媽了?”康維寧的這個比喻頗有些奇怪。
不過開玩笑歸開玩笑,康維寧還是仔細解釋了葉瑄的思路和标準答案的思路的相似程度。只有天才才能看懂天才的解法,康維寧這是屈尊給自家愛徒當翻譯器。
在康維寧的據理力争下,葉瑄這道21分的題最後得了18分,總分排名第六,獲得了進入省隊的資格。
康維寧一出門,就給了葉瑄一個暴栗:“媽的,老子告訴過你多少次了,給我收斂一點,又在那臭顯擺你會的多是吧?你TM都看出來了那是06冬令營,你不知道寫參考答案啊。”,康維寧滅了手中的煙,喘了口氣,接着補充道“雖然那個參考答案确實寫的爛。”
葉瑄讪讪一笑,連忙求饒:“康老師,這次真的知錯了,決賽的時候我一定謹遵您的教誨,踏踏實實解題。”
不過這次東海中學數學競賽确實收獲頗豐,前15名可以參加冬令營,東海中學就占了8個,高一2個,高二6個。
比完數學競賽,陳亦桐還要趕快準備物理競賽,一周之內兩場大賽,不過這對于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
對于東海市的競賽生來說,陳亦桐的名字有如神祇,從初中開始都讓許多高中生聞風喪膽,那是和他并排出現在一張紙上都感覺無比榮幸的事情。
第一輪理論結果出來,陳亦桐以絕對優勢獲得了滿分第一名進入下午的實驗操作。
陳亦桐的實驗操作也非常的幹淨利落,完全就是教科書般的标準,可以以此為标準來打分了。
另一邊的葉瑄也體驗了一下信息競賽省賽的氛圍,不過真的只是重在參與了,畢竟她連代碼基礎都沒打牢固。
高一A班的其他同學,初次參加省賽經驗不足。顏時夏實驗操作出現嚴重失誤,最後只拿到了省二,無緣省隊選拔。季寒冰倒是進入了省隊,不過這也和東海市化學競賽整體水平不高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