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博爾雅伊
年過完,這批孩子就要進京集訓了。隔壁物理競賽和化學競賽都是三月才集結,而數學競賽則是二月就集結了。數學競賽作為五大競賽的明珠,這些年中國隊取得的成績确實是有些不夠看了。
這次前六十的學生裏有兩位女生,再加上從CGMO(中國女子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冠亞軍直通的兩位選手,四個女選手剛好組成了一個宿舍。這四個女孩裏,葉瑄年齡最小,剩下三個姐姐對她頗為照顧。
國家隊的選拔将分為三輪,第一輪直接淘汰一半只剩三位選手;第二輪則會通過多次測試直接留下最後的十二位選手,這十二位選手将會通過多輪測試組成兩個團隊,分別參加六月份的AMO和七月份的IMO。
這三個月的集訓對于大多數寒暑假都在集訓的競賽選手來說依然是地獄般的經歷。每天上午是新課和習題課,下午就是測試,晚上則是練習和答疑的時間,每周末則會有一場全真模拟計入最後的考察分數。
不得不說教練和學生的水平确實是相輔相成互相提高的,有葉瑄和陳亦桐這樣的高水平選手在,整個習題課的層次都提升了不少。
但是部分後面的學生也開始提起了意見,陳亦桐和葉瑄提出的方法,他們沒有辦法消化的那麽快,問題這樣滾雪球下去,就會耽誤進度。這些曾經班上的天之驕子,數學天才沒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為了他們眼中曾經瞧不起的後進生。
教練組那邊肯定是不會照顧到後邊選手的感受的,畢竟集訓的目的就是優中選優,聽不懂的人自然該被淘汰掉。這些驕傲的少年第一次接觸到“感同身受”這堂課竟然是在集訓營。
最後還是葉瑄察覺到了不對勁,向來照顧她的舍友竟然對她也有了一些抵觸情緒。
“梓烆,尚蓉,我最近可能有點沒有照顧到你們的情緒,如果有問題,你們可以及時得告訴我。”葉瑄決定主動進行溝通。
“那個,葉瑄,我知道這個要求可能有些過分,你和陳亦桐也沒必要遷就我們。但是因為你們課上進度實在推得太快,我們實在有點跟不上。”唐梓烆猶豫了半天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承認自己技不如人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氣的事情。
“抱歉,是我沒有照顧到大家的情緒,這個要求一點都不過分,我和陳亦桐會及時調整的。”葉瑄和陳亦桐只是覺得自己在用和康維寧上課的方式,沒有察覺到對別人造成了困擾。
葉瑄立刻找到了陳亦桐溝通這件事情,但是陳亦桐似乎并不贊成葉瑄的想法。
“葉瑄,充分享受課堂是我們的權利,集訓的目的本來就是選拔出一批最優秀的人,雖然這樣說很殘酷,但是跟不上的人就該被淘汰。”陳亦桐第一次語氣這麽嚴肅,如果不是和葉瑄關系好,他可能連解釋都不想解釋。
葉瑄一時不知道怎麽去回答陳亦桐的問題,确實,只要前面的學生可以跟上課堂,教練就不會停下來去等後面的學生,如果為了後面一半的學生減緩進度,就違背了集訓的初衷了。
葉瑄這個時候發現她和陳亦桐的出發點已經不一樣了,她重生一世,不想利用自己重生的優勢來“欺負”其他學生。如果沒有重生,上一世她和陳亦桐一起參加集訓,想必她也是那種跟不上進度的“後進生”了。
葉瑄知道陳亦桐的脾氣非常執拗,索性便沒再勸下去,自己不想“仗重生欺負人”,但是不能剝奪陳亦桐的合理權利。
Advertisement
第二天上課的時候,葉瑄再回複教練的提問便沒有那麽積極,陳亦桐雖然昨天沒有答應葉瑄的話,但是今天顯然也是收斂了許多。只要不是教練提問,他自己不會主動提供解題思路。
“葉瑄,我們談談。”忍到下課,陳亦桐找到了葉瑄。
“好,但是我要先謝謝你。”葉瑄知道陳亦桐雖然嘴硬,今天也是放慢了步調。
“不要謝我,我已經和冷教授提議了,班級應該提前進行分層,但是到時候還一起考試。”陳亦桐知道葉瑄的脾氣,如果按照目前吃大鍋飯的推進進度,完全達不到集訓的目的。
“但是,這樣會不會讓同學有想法。”葉瑄內心非常忐忑。
“葉瑄,競賽選拔是一個非常殘酷的事情,你可以在課堂進度上遷就他們,但是分數不會撒謊。”陳亦桐頗有些恨鐵不成鋼地意思。
陳亦桐看葉瑄仍然皺着眉頭,又耐着性子補充道:“我已經和冷教授說了,兩個班級不按成績分班,大家自由選擇,有些人可能就更适合慢節奏的教學。”
陳亦桐覺得自己真的拿葉瑄沒辦法,他今天可能已經把他一周要說得話都說完了。
葉瑄了解陳亦桐的性格,她知道陳亦桐已經做出了最大讓步,甚至考慮到了其他同學的自尊心。如果是前世的Ryan,怕不是只會扔下一句話:“天才永遠不會與庸才為伍。”
冷教授向同學們提出了分成兩個不同進度教學班的提議,但是大部分的同學還是存在疑慮。
“冷教授,不是說第二次周考才開始淘汰人嗎?怎麽要開始提前分班了。”這個男生的聲音快哭了,他屬于幾何比較好,數論有點差的學生,打算靠着下周的課程扳回這周考試的劣勢,這要是提前選拔,他就徹底沒戲了。
冷懿德清了清嗓子:“我再重申一遍,分班不代表選拔,不參考大家周測分數,只考慮大家都個人意願。我們是想對适應不同教學方法的同學因材施教。”
冷懿德說完完全按照個人意願分班後,同學們才松了一口氣,把志願交了上去。
很快,集訓就迎來了第一次周測,這是檢驗這一個星期的集訓成果的時候。
葉瑄拿到卷子的時候,就知道命題組的幾個老家夥是下了狠手的。這兩道數論題,就是讓費馬本人來也要思考一會兒怎麽證明。
但是CMO的集訓營裏從來不缺乏高手,這套題雖然比CMO的決賽要難,但是滿分選手卻有五個,說明集訓的效果還是非常顯著的。
這次集訓的60個人裏,并不是所有人都來自競賽的傳統強校,還有一些剛剛轉型搞競賽的省重點高中,競賽師資和培養還存在欠缺。這批缺乏名師點撥的孩子,在經過專業競賽教練的指導下,就像一塊幹癟的海綿突然吸滿了水,進步非常神速。
試卷發下來,葉瑄和陳亦桐都是滿分,認真起來的兩個人幾乎是不相上下,不會給其他人的機會。
葉瑄趴在桌子上,想着明天放假要幹些什麽,但是數着數着,發現半天的假期壓根不夠用:“唉,羨慕魏師兄,壓根不用來集訓,每天的時間都可以自由支配。”
陳亦桐冷哼了一聲:“你要是真的羨慕魏師兄,就去找冷教授說,他應該也很樂意安排你去實驗室幫忙。”
葉瑄這丫頭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如果知道魏應輝提前進組過得是什麽苦命日子,可能就不再羨慕了。
第一周周考結束,整個集訓營的同學按照志願分成了兩個班,其實還不用等到第二周周考,命運已經在暗中寫好了答案。
選擇了慢班的同學可能就是資質較差的天才,在考試的競争中很難殺出重圍。
最後的事實也确實是這樣,選擇了慢班的36位同學裏,有23位同學被淘汰了。更不幸運的是,葉瑄的兩個舍友也在那淘汰的二十三名之列。
有人覺得天才和庸才之間有着難以逾越的鴻溝,實際上天才和天才之間雖然只是一步之遙,中間卻隔着萬丈天塹。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