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深宮悲歡(下)
秦玦初次見到蕭如月的時候,就已經察覺到她戀慕他的心情了。
蕭如月本來是個極為出色的美人,然而兩人在望江樓上初次相見時,秦玦只顧着想要将她的兄長蕭烨收入麾下,卻并未十分留意她。
直到蕭烨拂袖而去,她留在後面,替兄長向他道歉時,他才注意到她。
她聲音嬌柔,望着他的雙眼分明含情。
對于這樣的眼神,秦玦已經看得太多。
可是她與薛九九生得那般像,比薛十娘和九九都像。當她這樣看着他的時候,讓他想起了少年時和薛九九在一起的時光。
元宵夜宴的時候,她們姊妹兩個坐在他的對面。那一天她與九九是那麽美,就像是生在同一枝樹梢上的兩朵櫻花。
而她始終用這樣的眼神看着他。
之後他聽說了丞相要把九九嫁給太子的事情。經過他的阻撓和九九的抗争,丞相終于決定把嫁給太子的人選換成了如月。
按說這本來就是他計劃中的內容,然而聽說了這件事的秦玦,不知為何感到了不快。
九九抗拒着他,可是這個與九九有着相似容貌的女子,卻總是用含情的目光望着他。
那個用和九九一般含情的秀目看着他的女子,就要這樣嫁給了別人,她那雙眼睛将要用同樣的眼神看着太子嗎?
他不得不承認,他難以忍受這一點。
随後的事情,一切都仿佛水到渠成。他弑君,篡位,下了诏書要求蕭家的兩個女子一起入宮,一切都仿佛自然而然。他不僅能得到那個自己少年時就喜愛的女子,也能得到那個目中含情的女子。
然而到底他只得到了這一個人。
他派了許多追兵,去追尋九九的下落。那些人都是他心腹中的精銳,最擅長追蹤的。按說,如果只是九九一人,應該很容易找回來才對。可是和她一起走的卻還有一流的刺客程六。
Advertisement
他派去的追兵似乎也尋到了些她的蹤跡,可是若說什麽時候能把她帶回來,恐怕還是遙遙無期。
他對于追兵把她帶回來這件事,并不抱有什麽希望,也明白如果強迫她,兩個人最終得到的也只有痛苦而已。可是他還是要求手下去追了。
就算無法讓她入宮,他總是想再多看看她。
不過,就算是找不到九九,皇後總是要立的。而蕭如月,無疑是做皇後的最佳人選。
大婚的那天,他有點心煩地完成了一項又一項的繁瑣儀式。盡管他知道自己的皇後不僅僅是少有的美人,還與他喜愛的薛九九容貌相似,他仍然提不起精神。
此時心中充滿了達成目标之後的空虛感的秦玦,就算皇後的人選真的換成薛九九,大概也不會讓他有精神吧。
對他而言,大婚也不過和其他所有的事情一樣,是他身為帝王而必須要完成的事情而已。當他完成了所有其他的儀式和程序,帶着倦怠的神情回到寝宮,看着坐在床上身穿華麗喜服的新後,心中竟然沒有産生一點期待。
然而當他伸出手,揭開了她的蓋頭,看見那有些吃驚卻充滿歡喜的面容時,心中竟然不由自主也變得愉悅起來。
蕭如月的容貌本來就很美,但她卻也從未如這一日這樣美過。她動人的目光和笑容暫時掃去了帝王心中的空虛和憂愁。
這就是我的皇後啊。帝王這樣想着,心中升起奇妙的情感。
一國的皇後,應當可以說是帝王最重要的人。帝王可以有無數嫔妃,皇後卻只有一個。無論多麽受寵的嫔妃,也只是媵妾而已,只有皇後有着幾乎與帝王平等的身份,帝王對待皇後,總要多一分尊重,因為只有皇後才能稱得上是帝王的妻子。
這一夜裏,他極盡溫柔待她。他看着她的眼睛,本想要欣賞她的美貌,可他卻從她的明亮的眼眸中,看見了他的影子。
他本來因為尋不見自我的存在而感到空虛憂愁,此刻卻從她愛慕的目光中尋回了自己。
這一個人,此時他懷中的這一個人,始終都在看着他,無論他變成了什麽樣子,他是不被重視的皇子,還是睥睨天下的帝王,她愛慕的目光從來未曾改變,始終如一。
她是他的皇後,他的妻子,而她一直看着的,始終都是他啊!
任何一個男子,若能得到這樣深愛自己的妻子,大概也不應該再有什麽不滿足的了。
這樣的認知讓他狂喜了。
如果他們只是一對尋常的夫婦,或者,哪怕他們只是一對尋常的帝後,故事講到這裏就應該結束,而他們就能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然而他們之間,卻始終橫亘着難以言說的阻礙。
她的父親是他派人殺的。對此,她一無所知,一直纏着他要求找出謀殺她父親的幕後主謀。她看着他的眼神充滿了信賴和渴望,然而他卻不敢再去看那雙眼睛。
無論從何種意義上來看,帝王都稱不上是個好人。他可以毫無顧忌的殺人,也很擅長使用謊言。然而如月信賴的目光讓他不安,這個女子全心全意地信賴他,把她的全部都交付給他了。然而他卻還要對她說謊。
正因為這樣的原因,帝王開始躲避如月,躲避她的目光。
本來可以很快批完的奏章,他總要拖到半夜裏;平時沒事的時候,也裝作有重要的事情一樣,召來大臣們不斷的議事。帝王就是以這樣的方式逃避着。
這樣的逃避要到什麽時候才能停止呢?他不知道。他想象着有一天,自己能站在如月的面前,坦誠地說出自己派人謀殺她父親的事情。可是他卻不知道,如果他把這件事說出來,會造成什麽樣的結局。如果她知道了,會怎麽樣呢?會不再愛他嗎?會恨他嗎?會比現在更痛苦嗎?
帝王不在乎天下人的議論,卻害怕從她眼中看到憎惡的目光。她把帝王從空虛中拯救出來,卻又将他推進了另一個深淵。
此前,帝王盤算着朝中的勢力,最終做出了謀殺丞相的決定。丞相把持朝政二十年之久,他的勢力盤根錯節,絕非輕易就可以撼動的。
丞相本來是先帝一手提拔,可以稱得上是先帝的左膀右臂,先帝也樂于将朝中大事交與丞相處理。改朝換代之後,許多并未結黨的官員出于害怕,紛紛投靠丞相一黨,導致丞相一黨的勢力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更加穩固。
帝王深知,若讓蕭家繼續把持朝政,要不了多久,甚至會撼動他作為帝王的地位。
帝王盤算了很久才下了這個決定,結果也不出他的所料。丞相死後,丞相一黨轟然而散,成了一盤散沙,各自尋找新的勢力,總算是給了他清理朝堂的機會。
帝王本來知道,做出謀殺丞相這樣的大事,一定會需要付出相當的代價。但他從未想到過,他為了這件事付出的代價竟會是如此之大。
盡管如此,如果讓他重新選擇,帝王仍然要選擇殺掉丞相,也仍然會立蕭如月為後。帝王所下的每一步棋都經過了深思熟慮,既然落了子,就不會再反悔。
帝王回憶起當時的事情,反複思忖,為自己如今的優柔感到吃驚。他已經不願意再這樣下去了,不想再看見皇後那期待答案的表情了。他已經做了那麽多的惡事,不在乎再多說些謊話。帝王這樣對自己說。
帝王設計了一整套的謊言,決定就這樣告訴自己的皇後。然而他卻仍然猶豫不決,因為他知道這不僅僅是謊言而已。作為一個帝王,他本應堂堂正正把自己做出的事情說出來,并且承擔後果,可是這一次,帝王竟然不敢。
當他再一次出現在皇後的寝宮時,如月如前幾次那樣跪在他的腳前,求他追查自己父親被害的真相。看着她的神情,帝王終于無法忍受,謊言脫口而出:
“我雖然知道真相,但卻怕你傷心,一直沒有告訴你。如今看你這樣,我心中亦是不忍。找人殺你父親的人就是你的義妹如雲。她做下這件事後,就逃走了。至今我手下人還在追捕她。”
聽了這話的如月如聞晴天霹靂。一下子癱倒在地上,雙眼直直帝王的眼睛,只覺得難以相信也不能接受。帝王明知自己此時應當扶她起來,好言安慰。然而他自悔編了這樣的謊話,只覺得無顏面對如月,竟是轉身匆匆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