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同澤縣一行, 令紀世烨落下不少功課,傀儡雖記錄下相關信息, 卻不能如玉簡傳功一樣, 直接印入腦海,成為自己的學識。接下來一陣,他都要騰出一部分時間用于融會貫通這些知識, 因此每天日程排得相當緊。
好在紀世烨早幾年前便踏入修行一道,無論記憶力還是理解力,都超出同齡人幾籌,僅一周不到便趕上進度。這之後,除卻每天必要的萬物訣修煉之外, 他有不少時間可以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那堆滿儲物袋不入流靈物, 便不期然躍入眼簾。
紀世烨斟酌再三, 決定先把冰封谷種滿再來考慮其他。同時,他将不需要他親力親為,聯系釀酒師一事,交給手下人員負責。
紀世烨不是靈植師, 也不是農民,不懂種植, 但這難不倒他, 逍王府中就有暖房,現場觀摩幾次,聽菜農講解一番, 再佐以農書,成不了大家,好歹也能有個花架子。
演戲演全套,為了裝得像樣,紀世烨索性命人在暖房中另辟出一塊地專供他種植,不大,只夠他興致來了比劃一二,其餘時候還是由菜農照看。
大致會了以後,紀世烨運用逍王府這個便利渠道,獲得大量種子,以北漠本地作物居多。他不管到底是何地出産,種子拿到手後,按實驗田做法,将種子分塊種下,每一種作物邊緣插上一個标牌,便于辨認。
除此之外,紀世烨栽的都是先前在同澤縣坊市所買不入流靈植。
一連忙了幾天,他才将冰封谷能種的地方都種上。
可惜,冰屬性不入流靈植太少,連冰谷十分之一都填不滿,至于凡植,那還是算了,它們可沒有這麽強的抗寒性,能在綠谷中生長就不錯。
修行界既然有靈植師這一職業存在,那栽培靈植就是一項專業技藝,并非随便什麽人種下靈植就能成活。
紀世烨知曉這一點,他對此并不抱多大期望,特別是當其中不少還是凡植時。他之所以這麽做,只是拼一拼人品,當撒的網足夠大時,總能撈到那麽一兩條魚,一次不成,就兩次、三次……反正這些都不值錢,他損失得起。
忙完這些,紀世烨就把精力放在釀酒上。他名下有不少莊子,有建元帝所賜,也有他在掌握逍王府後所買,其中就有幾個以出産水果為主的果莊。
受限于交通,鮮果銷售并不理想,每到旺季時,那些易儲存的水果還好,保質期短的水果,要麽賤價賣掉,要麽爛在果林中,很是浪費。
紀世烨了解情況後,特意着人尋來釀酒師,試着釀制各式果酒。到目前為止,倒也小有成效,估計最晚明後年,便有優質果酒上市,現在正是他們派上用場的時候。
釀酒師靠手藝吃飯,紀世烨無意逼迫他們将釀造秘法貢獻出來,但普通釀酒方子并不算多難得,他一說,釀酒師便樂颠颠展示,生怕他臨時起意,打他們祖傳秘技主意,積極性那叫一個高。
紀世烨莞爾,同時也有些心酸。權勢這東西,無時無刻不在起作用,他還什麽都沒說,聘請的釀酒師為了堵上他的嘴,就将平頭百姓珍視的釀造法獻上,沒有半點勉強,反而甘之如饴,目的不過是為了保住各自為生的釀酒秘法。
Advertisement
感慨歸感慨,該做的還是要做,紀世烨在幾個釀酒師全力指導下,很快便學會普通釀酒流程。這之後就沒釀酒師傅們什麽事,需要紀世烨獨自鑽研。
紀世烨兩輩子都不懂釀酒,但對品酒還算在行,上輩子時曾有意無意見過不少酒方,當然,只是被大衆所知的那些,秘方他是無緣得知。
原本這些知識早就忘在腦後,随意一瞥獲取的信息,誰會刻意去記?看過即忘才是常态。誰料紀世烨在突破煉氣三境,進入煉氣四境後,頭腦從未有過的清明,記憶力更是成倍增長,很多以前遺忘的事情,雖然做不到歷歷在目,仔細回想也能想起個大概。
這次也是,當紀世烨凝神靜氣,同時運轉清心訣,搜索跟釀酒相關記憶時,一張張酒方便躍然眼前,有些很是模糊,他沒打算強求,記不起的便忽略,只将目光放在記憶鮮明那些配方上。
令人遺憾的是,真正稱得上酒方的一個也沒有,所謂酒方,都只記載了原料,并沒有配比,更不曾标注原料投放順序,要靠這些直接釀酒,無異于天方夜譚,恐怕沒個幾年鑽研,不會對現有酒坊産生任何裨益。
紀世烨并沒太過失望,能回想起這些已經不錯,況且也不是沒有絲毫收獲,他在回憶過程中記起的現代釀酒流程,足夠他受益良多。
紀世烨不清楚這對提升靈酒品質是否起作用,但有一點能确定的是,提純凡酒是板上釘釘,造福不了修士,能造福普通人也不錯。
這之後,紀世烨見天往他私人酒坊中鑽,等将所有流程熟悉的再不能熟悉,這才離開。
也就是紀世烨才敢如此,北漠氣候嚴寒,冬季不是釀酒的時候,尋常人哪敢如此浪費?紀世烨卻連眼睛都不眨,銀兩跟不要錢似的撒出去,很快便得到四季皆可釀酒的小酒坊。
偏偏這還只是試用,用完後,紀世烨便将這個特制小酒坊交給底下人打理,他則回到逍王府,着人照着這個樣式,将一個僻靜院落改成酒坊。
逍王府衆人早就見怪不怪,小王爺想一出是一出,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
小孩子嗎,好奇心重,很容易對某樣事物産生興趣,等興致不再,便撩開手不管,再去關注其他事情。
逍王身份再尊貴,地位再高,也免不了小孩子心性,只要大事上不出岔子,沒人會置喙,就連負責教導他的先生,也只叮囑他不要玩物喪志,其餘他們不管。
這就是作為好學生的福利,雖則紀世烨不是尋常先生眼中那種聽話的乖乖牌學生,脾氣有些大,學業也不見得多上乘,在皇子中只能排在中游往上一點,但作為一個不在宮中長大的皇子,能有這樣的水平,足矣。
不論是先生,還是提前押注,下決心投靠紀世烨的謀士,站在各自立場上考慮,都認為這個成績正好。太差容易令當今失望,太好又會成為衆矢之的,一個長在宮外的皇子,将自小長在宮內的皇子全給比下去,這不是打皇子們的臉嗎?
不管出于何種目的,因何成為逍王屬官,既然為逍王服務,便自動被打上逍王印記,除非暗中反水投靠其他勢力,否則難改世人這種印象。
長史和大管事等一應官員都是建元帝親選,且不說能力有多出衆,最起碼都能勝任各自職務。
紀世烨從沒想過将這些人全部剔除,這不現實,帝王猜疑心重,他真要這麽做了,指不定建元帝怎麽想,保不齊會以為他有什麽圖謀。
紀世烨不想無故招惹不必要的麻煩,并非他懼怕建元帝,而是不想用這些去考驗帝王親情。
這世上感情千萬種,卻沒有哪一種不摻雜任何水分,絕對純粹。
那些為名為利,把子女當貨物看的先不算,就拿看似一心為兒女計的父母為例,長得漂亮的,乖巧讨喜的,聰明能幹的……有某一方面優勢的孩子,明顯更受父母長輩喜愛,雖則是人之常情,但也從側面證實了上述所言。
結果顯而易見,即便身在平民百姓家,亦不存在無緣無故的愛,皇家更是,紀世烨能順利長成,不排除帝後的功勞。
有人關心,總比斷情絕性,孤零零一人要好,紀世烨可不想當個皇子都鬧得跟帝王一樣,成為孤家寡人,那樣活着也忒沒意思。
秉承此等觀念,紀世烨在逐步收攏逍王府權力後,并未過分削弱長史大管事一系官員力量。當用則用,能收攏最好,不願意綁上他這艘戰船的,他也不強求,直接分權,或者調派到不那麽重要的崗位上即可。
當然,培養嫡系勢力更加勢在必行。
五年下來,紀世烨手上能用的人手不下百人,多半都是二十上下的年輕人,從文從軍從商的人都有,明面上那些直接借助逍王府之勢,光明正大涉足相關行業。
從軍之人受益最大,逍王在軍中勢力再弱,名義上北漠之主沒跑,将底下人送進部隊,稍微歷練一二,當個掌管十人八人的低階軍官,不過是順理成章之事,連說都不用說,看在逍王面上,便不會讓他們長久當個小兵。
從文的不好辦,紀世烨最多就是在他們考上功名之後,令他們升遷更為容易,這之前,他頂多提供一些寒門子弟輕易弄不到的科舉資料,更多還是靠他們自己。
從商的則撒往各地,紀世烨給予他們啓動資金後便放手不管。無論這些人經營哪一行生意都行,有能力上,沒能力就去做其他事情,唯一的要求是不得打着逍王府旗號為非作歹,若違背這一條,他定不輕饒。
五年時間還是太短,光培養就至少花去兩三年,有的更長,到現在還在學習中,送入軍中那幾個,明面上暗地裏全算上,官職最高也只到八品,想要派上用場,還為時尚早。
至于士子,呵呵,不提也罷,五年下來,僅有一個勉強考上秀才,也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進士及第
紀世烨不急,他最不缺的就是時間,只要修煉有成,活個幾百年輕而易舉,自然沒有那麽急于求成。也是因此,他更加傾向從零培養,而不是半途資助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