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測靈玉只有一塊, 勝在功能強大,測試是否有修道天賦不過幾秒鐘之事, 若身具靈根, 則時間稍長一點,那也不會超出一分鐘,隊伍前進速度相當快, 不消一會,衆人便移步庭院,只剩家長們在外翹首以盼。

“不合格,下一個。”

“不合格,下一個。”

……

蘇霁負責唱名報數, 一連串的不合格從他口中而出,讓被判定不合格的人失望至極。

“合格, 留下進行複選, 下一個。”

其中間雜的少數幾個合格之人,聽到通報後簡直喜出望外,硬是頂住沒能通過選拔之人豔羨的目光,一臉激動地前往指定地點集合, 同時,他們的家長也被喚進別院內。

紀世烨在測試間暗中觀察情況, 看到那令人心酸的合格率後, 不由嘆息一聲。

這都是末法時期和靈氣寂滅期惹的禍,先不說靈氣寂滅期誕生的嬰孩有修道天賦者幾乎為零,就是這之前, 亦即六歲以上孩童,具有靈根之人也少得可憐,反倒是年齡越大,通過率便越高。

紀世烨不無可惜,十幾二十幾歲倒也罷了,超過三十,以參選衆人生活條件來看,很難再有成就,他不得不忍痛舍棄。

紀世烨心還沒這麽軟,他開的也不是善堂,不可能什麽人都收,該舍還是要舍,再遺憾也不會将有靈根之人全納入宗門。

如此狀況,倒是解決了百姓蜂擁而來給紀世烨造成的困擾,無他,只因合格率連百分之一都不到,盡管逍王府城郊別院開門後,每時每刻都有百姓前來,一天下來,也只收了不到三十人。

北漠地方大,紀世烨定的時間很寬裕,測試長達半個月,再加上之前十天,足夠最偏遠地方窮苦百姓提前抵達。

第一天來的人最多,生活條件也相對較好,畢竟離華陽城近,合格人數最多,後幾天不相上下,再往後,參選人數銳減,相應的,通過者也不斷減少。

測試了一連半個月,合格者竟然只有将将二百出頭,這還是不管資質好壞,但凡有靈根之人都收取的情況下,要是如□□行界宗門擇徒方式那樣,恐怕有三分之一能入選就不錯,不,只怕連這個數都沒有,因為不少人年齡已經超标。

紀世烨原還想着挑好的,沒想到合格率這麽低,這讓他連選擇餘地都沒有,所謂複選,也就成了一個選擇修煉方向定下身份的過場,而不是決定去留。

Advertisement

道觀還沒有建成,朔雲山別院那個小道觀不算,那只是紀世烨閑來清修之地,不可能開放給門下子弟使用。

因此,新進門徒暫時被安排在城郊農莊上,由逍王府護衛教導他們習武強身,同時着人對他們進行文化啓蒙,修士要是連文章都看不懂,那可就真成笑話了。

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紀世烨對外說辭一直是之前那些,他要煉丹以求長生。

其他人聽了或許會嗤之以鼻,卻不會懷疑這話的真實性。

道士煉丹尋求長生,這是歷來就有的傳統,不過此煉丹非彼煉丹,同樣是煉丹,不管方式還是結果,都大相徑庭。

既然要假借道觀行方便之事,紀世烨自是曾仔細了解過凡俗界道觀到底如何行事。他發現道士煉丹,實際上就是上輩子化學研究雛形,而且煉出的所謂“仙丹”,多半跟汞等一些有毒元素沾上點邊,服用這些“仙丹”時日一長,果真能“升天”。

紀世烨自然不可能煉制這些有毒丹藥,不管開道觀,還是煉丹,都只不過是一個幌子,其實他壓根就不會真正意義上的煉丹,但想來拿淬體藥膏将此事糊弄過去并不難。

再如何,那也是用含有靈氣的不入流靈植熬制而成,在普通人眼中,不是靈丹勝似靈丹,誰讓靈丹不是普通人想吃就吃,未經修煉之人,頂多也就只能服食類似淬體藥膏這樣的僞靈丹,再多,很可能導致氣脈碎裂,甚至嚴重點,直接就爆體而亡。

紀世烨雖然只收了二百多門人,這半個月花出去的銀子卻是海量,帳房管事看着那一大本零碎銀子出賬的賬冊,痛惜不已。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紀世烨只要招招手,銀子便手到擒來,他長到這麽大,從來沒缺過銀子使的時候,這次也是,小手一揮,幾萬兩銀子便不翼而飛,而且還什麽事都沒做成,既沒有買田地鋪子,也沒有托人辦事情,銀子全耗費在道觀招人時允諾的參選者路資全包上。

紀世烨并非不食人間煙火,他這麽做自有用意。北漠生活條件本就比天元王朝腹地要差,現在冬季還沒過去,若不給百姓報銷一路資費,恐怕到了開門收徒時,結果已經注定。

或許因着他的身份,不到門口羅雀的地步,但也相去不遠,那就失了公開招人的初衷,為了那麽幾個人,他何必如此大動幹戈,引動整個北漠?

逍王要開觀授徒,煉丹制符尋求長生一事,很快便如病毒一樣傳得人盡皆知,不出一月,就連遠在京城衆人都已知曉。

承恩侯府。

“荒唐,真是荒唐,不過十歲小兒,懂得什麽?怕是被人蠱惑教唆。”聽到坊間關于逍王傳言,承恩侯沉下臉,負手來回踱步,心情頗為微妙。

當初大女兒亦即當今皇後一病不起,差點沒時,族裏想再送個姑娘進宮,他權衡再三,同意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人選上他說了算,嫡出小女兒時瑤便進入衆人視線,或許是上天垂憐,事情最終沒成。

當時承恩侯還有些惋惜,時至今日,早沒了這種想法,有的只是慶幸。

一族不可能出同一個皇帝兩任皇後,時瑤進宮,頂天也就做到貴妃。那會也是沒辦法,承恩侯府天然就站在皇後這邊,一旦皇後薨,事情将變得異常棘手。

無他,只因三皇子是嫡出皇子,跟普通皇子不同,若日後其他皇子上位,即便三皇子從未參與皇位争奪,以後日子也不好過,就算整日裏鬥雞走狗,無所事事,依然會成為新皇眼中刺耳中釘。

三皇子都這樣,作為三皇子外家的承恩侯府時家又能有什麽好下場?總不能為了活命,對三皇子反戈相向,落井下石。

放在普通人家,這麽做倒也無妨,畢竟只是外家,真到緊要關頭,撇開亦無所謂,這麽做的家族不多,但也不少。

問題就在于,三皇子身份特殊,承恩侯府要麽一開始就不攪合進漩渦,一旦開了頭,便再沒回頭路可走。

縱使承恩侯不顧情面,不顧名聲,真這麽幹了,甚至還在皇子外孫上狠插一刀,恐怕也就只保得下一時,保不了一世。承恩侯府有很大可能被新皇拿來開刀,這種背信棄義,臨陣倒戈之人,誰又敢交付信任?

既然此路不通,那自然要支持到底,承恩侯府沒得選擇。

承恩侯夫人說是她自己不舍,不想小女兒進宮受苦,更不願大女兒還沒過身,便在傷口上撒鹽。承恩侯是半個字都不信,他不傻,相反,還很精明,連老夫人都猜個七七八八,他又怎麽會被輕易糊弄過去?

承恩侯夫人所說可能是出于真心,但皇後不同意肯定占了大頭。也是因此,承恩侯府沒再有任何動靜,再多的想法,也至少要等到皇後合上眼再說。

沒想到這一等,等來的不是皇後大行,而是身體一日比一日好,雖則這次大病讓皇後傷了根底,連宮務也交出去一多半,但瞧那樣子,活個十年八年完全不成問題,

那時,不管三皇子,還是五皇子,都已經大了,有沒有長輩照看都已不重要,送時瑤進宮一事便就此擱置。

承恩侯對五皇子要求很低,只要他安分随時,不給三皇子添亂就成,豈料小小年紀想法比大人還多,就是不知他這麽做是想引起當今注意,還是破罐子破摔,真準備“得道長生”。

縱觀歷史,不是沒有過皇子不務正業,一心求道只是其中一種,仔細說來,算不上什麽大事,但政敵要想借此生事,也能讓三皇子一系頭疼一番。

其他人或許不知,承恩侯可是清楚知曉,皇後跟三皇子兩個對五皇子是什麽态度,那可是連他們私下裏說句那位的不是都不行,可見其在兩人心中的重要性。也不知道五皇子給這兩位吃了什麽仙丹妙藥,讓他們這麽護着他。

現在好了,無端起風浪,當今陛下正為同澤縣一事發愁,可別撞槍口上,壞了對五皇子的印象,繼而影響到三皇子,那樣事情可就不妙了。

承恩侯所料沒錯,建元帝消息來源廣,早幾日便已獲悉此事。之前他只當五皇子随便玩玩,也就随他,小孩子嗎,興致來得快,去得也快,保不齊過個三五月就忘在腦後。

哪知五皇子竟動了真格,公然在整個北漠招人準備建立道觀,他這是嫌日子過得□□穩,沒事找事幹?

看着桌上那一疊奏章,建元帝便頭痛萬分。

什麽勞民傷財、暗中藏奸、意圖不軌……都來了,不過區區一小事,值得勞師動衆,奏折如雪片一樣飛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