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人同窗
夜幕降臨,春晚妙趣橫生。趙淺予和趙顼在偏殿抄着蘇夫子布置的作業,高皇後在一旁看着他們,整個寶慈宮異常安靜。大家都聚精會神,連宋英宗什麽時候來的都不知道。宋英宗的腳步随着宮殿的寧靜而放輕,見高皇後對自己做了一個小聲的動作,他便望了望,原來是兩個孩子在抄書,他會意地笑笑,做了一個動作,讓高皇後過來。
高皇後輕輕地邁着玉步,走到宋英宗身邊,給他倒杯茶,宋英宗接過茶杯,喝了一口,道:“他們什麽時候離開?”
“不知道,應該是抄完吧。”高皇後只是搖搖頭。
宋英宗牽起高皇後的手道:“滔滔,你辛苦了。”
“怎會,你在前朝忙壞了,一起吃頓夜宵吧。”高皇後心疼地說道。
“好。”宋英宗的眼神非常溫柔,他看着高皇後,說道:“滔滔,不管我怎麽累,有你在旁,我的疲倦立刻飛走了。”
“說什麽呢,孩子們還在呢。”高皇後倒有些害羞。
“皇上,皇後娘娘。夜宵來了。”乳娘的聲音很大,偏殿的趙淺予和趙顼聽見了,立刻跑到正殿,原來是他們的父皇來了。
趙淺予和趙顼像兩匹餓狼一樣,沖過來,倒把宋英宗和高皇後吓了一跳,他們行禮道:“父皇吉祥。”
宋英宗看着兩人,哭笑不得地說道:“還‘吉祥’呢,魂都被你們吓跑了。”
“兩個不知輕重的小鬼,回去回去抄你們的。”高皇後趕人道。
“母後,讓我們休息一會兒,就一會兒。”趙淺予倒有些乞求道,她坐下倒了杯熱茶,慢慢地飲下。
“母後,抄的累死了,讓我們緩緩。”趙顼也說道。
宋英宗只好打場圓鼓,道:“行,滔滔,讓他們休息吧。”
“父皇,這蘇夫子的作業還真夠多的,今天根本沒時間玩呢!”趙淺予抱怨道。
宋英宗擺擺手,道:“這是蘇夫子讓你們多讀些書,不準抱怨。”宋英宗倒有些怒了,這讓趙淺予不敢在宋英宗面前說蘇夫子的壞話,她也只得應允道:“嗯嗯,我明白了。”宋英宗聽了這話,心情才豁然開朗起來。
Advertisement
“呵呵,你看這丫頭。”高皇後倒是笑了起來。
這樣的日子過了好幾天,這天,天章閣裏來了一位新人。
【天章閣】
蘇轼将這位新人介紹給大家聽:“這是龍圖閣直學士司馬光的哥哥司馬旦之子司馬康。”
司馬康看了看衆人,鞠了一躬,道:“很高興認識大家,今後我會和你們一起好好學,聽蘇夫子的諄諄教導。”
“好。”蘇轼聽這話,非常開心,又道:“司馬康,你坐在趙淺予的旁邊。”
司馬康根據蘇轼的指示,看見第二排的趙淺予,只是對她笑笑,趙淺予也只是回笑而已。
蘇轼見安頓好了司馬康,就對衆人說道:“我先去寶文閣取書,你們先随便看看書。”
“是。”
待蘇轼走後,衆人開始聊天,整個課堂像是翻了鍋一樣,趙淺予轉頭對後面的趙顼說道:“今日我要去福寧殿。”
“你去那做什麽?”趙顼問道,這可是宋英宗的寝殿,一般人是不能擅闖的。
趙淺予只是小聲地說道:“父皇的書房有很多書的,我想去看看。”
“那可不行,沒有父皇的允許,是不準進入的。”趙顼對她說道。
趙淺予只是不屑,道:“沒事,你陪我嗎?”趙淺予很期待趙顼能夠陪她一塊去。
趙顼見這個皇妹想去,只得應允她,說道:“好,不過你要聽我的。”
“可以。”
趙淺予這才心滿意足地轉回去,她看見一旁的司馬康不受任何人的幹擾,一直專心致志地讀着《杜工部集》,她探了探頭,問道:“你很喜歡杜甫的詩嗎?”
這一問讓司馬康大驚,他看着對面的女孩,臉紅地說道:“是啊。”
“你真是的,跟一個女孩說話都會臉紅。”趙淺予笑道,“沒事的,我們是同窗嘛,不過我也蠻喜歡的。”
“真的?”這司馬康見可以和她聊得來,便大膽地說道:“你喜歡哪一首?”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趙淺予答道。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司馬康倒背如流,又道:“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
趙淺予道:“不過最後一句也很好啊,‘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對。”司馬康贊同道。
趙淺予又開始滔滔不絕地講道:“杜甫的詩深刻的反映的當時的廣泛的社會現實,從盛唐到中唐再到晚唐,足以可以在杜甫的詩裏表現出來。即使杜甫的詩句極其樸素通俗,但足以可以見其的功底深厚。”趙淺予說道杜甫,用了兩個“足以”,證明她對杜甫的詩也是很喜歡的。
司馬康見到志同道合之人,倒有些欣喜,問道:“那你喜歡哪些古人呢?”
“隐居之士。”
這趙淺予的想法倒是一枝獨秀,回答也非常巧妙。
“隐居之士?陶淵明嗎?”司馬康問道。
“沒錯,這種人是不與黑暗世事同流合污的,我比較喜歡。”趙淺予發表自己的意見道。
“不過你知道周初的伯夷和叔齊嗎?他們也是隐居不食周粟,堅持操守,在首陽山靠采集野菜蟲饑,臨死前作了一首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适歸矣?與嗟徂兮,命之哀矣。”司馬康說道。
趙淺予笑道:“我知道,還有一個典故,你知道寒食節是怎麽來的嗎?”
“這個好像和晉文公重耳有關。”司馬康冥思苦想道。
趙淺予點點頭道:“沒錯,晉國公子重耳,流亡他鄉,介子推護駕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國繼位,唯忘介子推,想請介子推上朝領賞,介子推堅辭不來,晉文公便親自去請。介子推就背着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麽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子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着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所以晉文公想紀念介子推,介子推被燒死的那天就是寒食節。”趙淺予講得頭頭是道,已然不知蘇轼已經回來了,當她發現蘇轼站在她的後面,把她着實吓了一跳,蘇轼卻笑着鼓掌道:“你講得好。”
趙淺予只是笑笑,道:“多謝夫子誇獎。”
“好,那你就把‘寒食節的由來’罰抄三十遍。”這意想不到的結果讓趙淺予吓一跳。
“夫子,為何啊?”趙淺予二丈摸不着頭腦地問道。
“我說過,讓你們在我離開的時候看看書,我可沒說讓你們說書,還有司馬康你聽書的,也罰抄十五遍。”蘇轼說道。
趙淺予頓時趴在桌上,什麽也聽不進去。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