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一直以為大家都因為他是方家的姻親對他格外禮遇,現在失了方家這門親,以後他的官途艱難了。

想到引起這件事的孫子,趙老爺直接下令,不準人再去牢中看他,也不準人再替他找關系,律法怎麽判他們都接受。

至于嫁到方家的女兒,他已經顧不上了。現在頭痛的是要怎麽擺平和方家斷親後所帶來的影響,估計他以後也只能在三品的位置上待到致仕了。再進一步不能,而他要做的就是穩住趙家現在的基業,但是這樣一來就得方家不插手。

不然那些為了讨好他們的人,私底下難免給自己使絆子。

別說趙老爺不習慣,就連他的兒子,趙氏的大哥也是一樣不習慣。以前他在翰林院,不說大家對他都親切,但也客客氣氣從不找他的麻煩,而現在卻不一樣了,一個個都不屑跟他說話,甚至有時候還故意陷害他無視他。

一開始并沒有留意,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翰林院中的人都同他疏遠了,他甚至連找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這個時候,哪怕他平時再不理俗事,一心只埋首于書籍當中,也知道了自己現在的處境很不好。

“爹,你說現在可怎麽辦?”二弟的兒子闖出來的禍,結果全讓他和父親背了,二弟一家還天天鬧他和父親,生怕趙家沒落的不夠快似的。

之前默許他們去找妹妹,是他們錯了。現在居然還敢鬧,趙家大爺決定要是父親再不管,他不介意教二弟什麽叫尊敬兄長。

“還能怎麽辦?以後盡量避着方家人,不再去找他們便是。”

趙老爺子還能有什麽辦法,方家打定了主意不再認他們這門親,沒把自家女兒休回來已經算是客氣了。

趙家的女兒有這樣一個被休的姑娘,還能嫁出去嗎?所以他不但不能怨方家,還要感謝他們。聽說貴妃還下了旨訓斥了方家另外幾個兒媳婦,無辜被牽連,她們肯定對趙氏和趙家充滿了怨氣。

她們娘家人最近也時不時的對他冷嘲冷諷,那場別提有多難堪了。可誰讓這是自己孫子惹出來的,還連累了他的女兒呢!

不過趙老爺對趙氏還是有一絲怨氣的,你二弟讓你進宮你就進宮,你的腦子長起來是做什麽用的?要是你不進宮,現在不就什麽事都沒有了?

趙老爺子絕對不會承認是他默許了二兒子的做法,讓他去找女兒的。為了不背上讓趙家沒落的名聲,他只好往趙氏的身上推缷責任。

而做為被父親推缷責任的趙氏,卻被關在了佛堂念經,沒有念滿一年不準出來,就連手中的中饋都交給了自己的大兒媳主持。

Advertisement

王氏叫過大孫媳婦,親自手把手的教她怎麽主持中饋,看樣子就算趙氏以後出來,她也別想再管家了。

只是一個名義上的侯夫人,侯府還是供得起的。

趙氏這就是标準的一時失足造成千古恨啊!以前她在方家有多少體面,現在她在方家就有多狼狽。不僅她的夫君不原諒她,就連她的幾個兒子都對自家娘有些失望,平時除了請安很少再到趙氏的院子中來。

侯府的正院暫時還是由老侯爺和王氏住着,他們就住在正院旁邊的一個大院子中。現在方賢一直住在前院,整個大院只有趙氏一人。幾個兒子也都和兒媳婦搬到另一邊的院子中去,離她的院子有好長一段距離。

趙氏此時才知悔恨,可惜已經太遲了。侯府已經沒有人肯相信她了,哪怕她真的願意改過,侯府卻不敢拿前程來賭。

特別是宮中的娘娘似乎還沒有消氣,甚至還扔了女四書給她學。天知道娘娘本人是極不喜歡女四書的,現在氣到居然讓趙氏看女四書,可見這一次她有多麽的生氣。

淑寧知道自己這樣的做法無疑會讓趙氏在侯府的日子更加難過,可她現在管不了那麽多。侯府現在要的就是一個殺雞儆猴的對象,正好趙氏撞了上來。而且因為她侯夫人的地位,這一招效果非常好。讓那些本來有些骨頭輕的人再次縮了回去。

嫡親的大嫂都這樣的對待,他們還只是族人或是姻親呢!惹怒了娘娘,他們的日子只會比趙氏更加的難過。

對于這樣的效果,別說淑寧滿意了,就連侯府也很滿意。所以他們對那只雞也多少好了一點,但還是被關在自己的院子中不能外出,等她真正想明白的時候再說吧!

只是侯府願不願意再給她一次機會,就要看她的表現了。

“夫人,用膳了。”

趙氏的貼身丫環扶起她,雖然侯府對她現在很不滿,但是屬于侯夫人應該有人份例也從沒有克扣過。該是她的還是她的,犯不着讓侯府背一個欺負媳婦的名聲。

看着精致豐盛的晚餐,趙氏實在沒有心情吃。用了兩筷子就放了下來,又轉回佛堂念經去。

“現在大家都想換個地方,小荷你還要留在這院子裏嗎?”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趙氏大院中的丫環小厮都在托關系走門路,就想着能從大院調到別的地方,也好過在這裏混日子。除了固定的賞錢和月錢外,都沒有什麽油水可撈。

小荷離聞言搖了搖頭,雖然主子一時糊塗了點,但她生有嫡長子嫡次子等,地位還是很穩的。只是再像以前那樣不能了,等以後夫人做了太夫人就好些了。

“爹。”

方賢大兒子走進書房,一進門就看到了挂在牆上的姑姑的畫像。

“你怎麽來了。”

方賢正在練字,看到兒子進來放下筆。

“娘難道要一直關着嗎?”不讓她出門應酬,甚至連見客都不行。

“誰說的?應酬見客都可以,但要一年後。你沒有聽到到你祖母的話嗎?不過她願不願意出門或是見客,那就難說了。”

方賢對妻子是失望了,她怎麽可以在承爵一個月後就輕狂起來呢?難道是聽多了那些奉承的話,所以就一下子忘記了方家的規矩?

一個出嫁的女兒心裏有着娘家這并不是什麽稀奇事,就連王氏還會顧及到娘家呢!可是像趙氏這樣糊塗到插手人命官司的卻只有她一個。

早在娘娘進宮的時候父親和祖父他們就說了,方家要低調,不該管的事不能管。甚至連帶約束着族人,不讓他們惹事。她又憑什麽以為娘娘和方家會為了一個殺人的親戚而讓皇帝對他們失望?

如果他真是冤枉的方家絕對不會旁觀他被人冤枉,可事實上他并不是被冤枉的。他确實殺了人,而且殺人後還很嚣張的喊着貴妃是姑姑的小姑子,他是皇親國戚的話。

這樣的話他都敢說,就連方家都不敢說這樣的話,他居然說了。這不是替方家招禍嗎?貴妃只是一個妾,誰家妾的娘家會當成是正經的姻親來走的?

皇親國戚,趙家人的心也大了。侯府只能借着這個機會擺脫他們,以後就算趙家再惹出什麽事,也不能牽扯到他們或是娘娘身上。

因為這事,坊間對娘娘的名聲也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要不是他們當機立斷,娘娘就要被趙家的那個小子害死了。

“大郎,娘娘可是你嫡親的姑姑。每年宮中賞賜下來的東西,可從沒有忘記過你們。你年紀最大,應該還記得姑姑在家時對你們的疼愛,你怎麽能因為趙家而讓她失望呢?”

趙氏只是失去了管家的權利,并沒有把她休回娘家,還有什麽不滿足的?真要讓他休妻,兒子和趙氏才能消停嗎?

“兒子知道,父親請不要怪娘,她沒有說什麽,是兒子自己過來問的。”

方世子羞愧的低下頭,在他父親承爵的時候,為他請封世子的折子就遞了上去。皇帝和禮部都因為看在貴妃的面子上,一點沒有為難的讓他封了世子。

而他現在卻因為娘,就要為難姑姑,真是太不應該了。

其實一開始他确實有些恨姑姑的,要是她答應了娘的事,也替娘選擇了隐瞞,娘根本就沒有現在的事。可是等冷靜下來後,他才發現自己的想法有多麽的不應該,哪裏對的起貴妃多年的疼愛。

他娘忘記了自己是方家婦,貴妃卻沒忘記自己是方家女。她的做法不過是為了方家好,至于趙氏不把自己當方家婦,娘娘當然會生氣。

而且有一就有二,就算是方世子也不敢保證他娘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幫趙家做事。

想到宮中十幾年都沒有回到侯府的姑姑,她為了方家在宮中小心翼翼,他娘卻不停的拆方家的臺子,兩者相比,他娘就顯得太自私了。而且也沒有把他們放在心中,要知道侯府完了,最先遭殃的就是他們這長子嫡孫。

至于表兄,他本來就不無辜,娘還是為他進宮求情,忘記了法不容情。固然娘娘可以救表哥,但這也會成為別人威脅侯府的把柄。

一次兩次三次,甚至更多的時候,侯府就會走上毀滅的道路,到時再多幾個娘娘和太子也救不了他們。

正是因為想明白了這些,方世子才滿頭大汗的看着自家親娘被關進佛堂,抄娘娘賜下來的女四書。

只是親娘被關,心中多少有些不忍,所以才會來見方賢。

“大郎啊,你要明白,你姓方,不姓趙。”

方賢拍了拍兒子的肩膀,以後爵位還會傳到大兒子的身上,如果他不能擺正自己的身份,方賢為了侯府,也會換一個人當世子,他有好幾個兒子,全都是嫡子,所以不缺世子人選。

“是,兒子明白了。”

方世子心中一凜,聽出了方賢語中的寒意。

方賢說完也不管大兒子,背着雙手離開了。

他現在一個人單獨住在前院,身邊也沒有通房小妾侍候,平時只能自己寫寫字,練練畫。偶爾興致來了就摘幾片葉子吹幾首軍歌,想到妹妹曾跟他們學用葉子吹曲,心中便一片柔軟。

自家媳婦的為人,他很清楚。确實是腦子一時糊塗,被侯夫人這樣的身份砸暈了,再被人奉承幾句就忘記了自己的身份,骨頭輕了起來。

可她千不該萬不該,不該進宮去找娘娘。如果這事只是跟他說說,方賢教訓她一頓也就算了,偏她進了宮。宮中耳目衆多,娘娘要是一時心答應了,這事就會成為她被人攻擊的弱點,趙氏只想着救她的侄兒,卻沒想過娘娘插手這件事的後果。

這是方賢最不能原諒妻子的地方,她沒把自己當方家婦,在心裏還是把自己當成了趙家女。

以為做了侯夫人就不必戰戰兢兢小心翼翼,所以才大着膽子進宮求情。

方賢可是知道自家小妹的性子,這樣做已經是手下留情了,看在她當年對小妹的疼愛份上,要是換個人試試,貴妃絕對會讓她被休回娘家的。

所以趙氏應該感激娘娘,如果她心生怨恨,方賢也不會再顧夫妻多年的情份,一定休了她。

“大哥。”

方家另外幾位老爺在書房肩搭着肩等他呢!

“你們幾個怎麽聚在了一起?”

方賢接過二弟扔來的酒,拍開封泥,往嘴中灌了一口。

“這是小妹當年釀的吧?三弟你總算肯舍得挖出來喝了?”

十幾年的陳釀,味道确實好。

“哼,要不是為了安慰大哥,我看三哥沒那麽容易挖出來給咱們喝。剛才還各送了一小壇子到爺爺和父親的院子裏,我們只得這五壇,大哥你的可是喝了。”

五爺搖了搖手中的小酒壇,一臉得意。

“哦~”

方賢并不在意,只是沒想到還能喝小妹釀的酒,這可真是不容易啊!三弟平時小氣的緊,誰讓挖都不答應,即使是父親和祖父發話都不管用。

“今天你們還是借了我的光才能喝到這酒,也不感謝一下為兄。”方賢撩起後擺,席地而坐。

“大哥說的是,确實是要感謝大哥。”

二爺也學大哥一樣,席地而坐。他們幾兄弟常年在外打仗,都沒有別的世家子那麽講究,席地而坐算什麽,他們還直接躺在泥裏睡過呢!

“得了吧?我不信你們幾個光是想安慰我,有什麽話直說。我們兄弟多年,有什麽話不能說的?”

其實他們不說,方賢也能猜出幾分。

“大哥,這次多謝你了。”

大哥做出斷了趙家這門親,也真是難為他了。

三爺是文官,最清楚名聲的重要。要是讓趙家毀了娘娘的名聲,他們方家多年來的疏遠與努力可不就是白費了嗎?

現在方家好不容易經營出來的名聲,要是毀在了非方家人的手中,他們侯府多冤啦!

“我們光顧着約束自己,卻忘記了這世上還有姻親這關系。”四爺也拍開酒壇,狠狠的灌了一口酒。

當初他夫人的娘家也曾打過娘娘的主意,想讓宮中的娘幫他們家的孩子弄個官做,結果被他拍了回去。

沒想到他岳家沒問題了,一向穩重的大嫂卻做出了這樣的事。

“我想經過這次事後,他們想借着侯府做什麽,也得老實安份了。”

二爺與兄弟們碰了一下,其實誰沒兩個糟心的親戚,他也有。只是發現的早,他夫人也不敢做他的主,不管什麽事都回來跟他商量,所以才沒鬧到明面上來。

只是大嫂的膽子也太大了,也許真的如娘娘所說,一時間得意忘了形,被人捧了幾句就飄了起來,忘記了自己的身份。

也許是承爵的過程太過輕松,家中也沒有人為了爵位你争我奪,所以大嫂才會在承爵後忘記了自己以前的小心謹慎。

以為她以後就可以像王氏她們一樣挺直身板,誰也不能拿她怎麽樣了。卻忘記了這世上能收拾她的人太多太多,光是娘娘張張嘴,這不就讓她被關進了佛堂,連主持中饋的權利都被剝奪了。

幸好這管家權也沒交給別人,而是交給了她嫡親的長媳,不然趙氏會更慘。起碼那幾個恨她的妯娌,絕對會讓她難受一陣子的。

無緣無故的被訓斥,換成是誰都有怨氣的。明明是大嫂惹出來的事,結果她們一個都沒跑掉,被進宮多年的小姑子當着衆人的面訓斥,偏生連反駁都不敢,心中的怨氣一直留着呢!

王氏正是因為明白,所以才沒把管家權交給趙氏幾個妯娌,也算是為這個大兒媳婦留幾分顏面。

淑寧在宮中訓斥自己嫂子的事很快就讓皇帝知道了,皇帝讓人一查便知道原因,心中對趙家也有幾分不滿。皇帝是玩陰謀的祖宗,趙氏雖然行為不妥,但趙家也不是沒有的責任的。他們的做法能瞞得過別人,卻瞞不過皇帝。

所以,沒過幾天趙大人就被訓斥了,官也被降了一級。

失去了永寧侯府這門親,損失就是這樣大。趙大人被降級,府中的二爺也消停了。他們以前還能仗着趙夫人的寵鬧,現在害得老爺子降級,呵呵……這是找死的節奏啊!現在他們一家都不敢往趙大人的面前去湊了,就怕他想起來是因為他們而降的官。

“哼,希望他們能安份一點,太子以後多盯着你幾個舅媽的娘家。”淑寧叫來的太子吩咐道。

“是,兒子知道了。”

太子也對大舅母有所不滿,她幹的都是些什麽事啊!

讓娘生氣就不說了,還讓娘的名聲受到了影響。雖然事後他派人傳出了流言,說貴妃娘娘并沒有答應自家嫂子的請求為她娘家侄兒求情,甚至還訓斥了她們一頓,但影響的名聲想再修複回去,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