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所以為了自己能在皇子所有個安靜的地方,四皇子在皇子所要多規矩有多規矩,就連吃飯走路說話睡覺,都是标準的皇子範。

看到這樣的四皇子,劉嬷嬷欣慰。看來四皇子也有學好禮儀規矩的嘛,娘娘真是多心了。

如果淑寧知道劉嬷嬷心中所想,會忍不住翻白眼的。四皇子這臭小子,到是越來越會裝了。

不過能騙過劉嬷嬷,這也是他的本事,淑寧就不跟兒子計較了。

“石榴熟了,快摘下來,哪往年一樣往各處送去。”

還有葡萄,這個也一起摘了,和石榴一起送去。

吃着兒子送來的石榴和葡萄,淑寧心情極好。

唯一不好的就是二皇子了,因為四皇子送的人當中,他只得了一盤葡萄和兩個石榴。

“扔出去。”

二皇子看也不看的對內侍說道,當他喜歡吃四皇子送來的東西嗎?誰知道有沒有毒。

四皇子聽說後,聳聳肩表示無所謂。反正他也不是真心想送,只是怕落人口實,才不得不送的。他以為自己想送嗎?

哼,要是在前世,他連根針都不送,也沒有人管他。可是在大夏不行,注重儒文化,不敬兄長也是個罪名啊!

哪怕是為了自己,也為了娘親和太子哥哥,四皇子也不能這麽幹。

所以即便是心中再不情願,四皇子也只能送。不過送多少這就是由他決定的了,送一盤也是送,送十盤也是送,四皇子與二皇子有仇,當然不可能送他十盤。

所以一盤葡萄和兩個石榴就是四皇子的選擇,而二皇子也被四皇子的區別待遇氣炸了。

當然二皇子不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會認為二皇子是因為太子所以才地自己各種為難,甚至連面子情都不做。

Advertisement

每次聽到二皇子質問自己不敬兄長的時候,四皇子都忍不住抽嘴角,比起他的不敬兄長,二皇子更加不愛護弟弟好不好?就連他的生辰,二皇子也只派人送一套進貢的文房四寶,這東西在宮中最不缺,也是最普通的。

就這樣還好意思說自己不敬兄長,他幹出來的事也不像是友愛弟弟的表現。

好在誰也沒跟二皇子計較,才讓他一直以為自己做人很成功,不成功的是太子和四皇子,當然偶爾還要加上一個大皇子,他跟太子他們是一國的。

“大哥,你答應我的寶劍呢?忘記了嗎?”

四皇子吊在大皇子的身上,讓他頗為無賴,只好背着弟弟在書房裏走來走去。幸好四皇子年紀還小,他也成年了,背個孩子還是能堅持住的。

“你先下來,你不下來我怎麽給你拿?”

“哦~”

一聽要給自己拿寶劍,四皇子立即跳了下來。

“給。”

大皇子把挂在牆上的一把不起眼的劍拿了下來,這是他門下的一位謀士獻上的,是他自己家的家傳寶劍。和十大名劍肯定是沒有辦法比,卻也是不可多得的好劍。

“铛~”

四皇子從懷中掏、出自己随身攜帶的匕首,拿着寶劍一砍。

“铛~”

匕首斷成兩截掉在地上。

“好劍啊~”

也不管自己的匕首了,直接摸着劍身,一臉的癡漢樣。

做為一個男人,怎麽可能不愛刀劍,所以四皇子的反應在大皇子看來是很正常的表現。只有他因為從小不能練武,對這些兵器沒有什麽喜歡不喜歡,頂多看到好刀劍時會想起自己的弟弟們,然後買下來送他們。

“現在滿足了吧?”大皇子坐在桌後,撿起一本書随手翻了翻。

“嗯,滿足了。”再也不吊大皇子身上的四皇子把劍插、回劍鞘中。

“回去別又瞎顯擺,到時被父皇收走了可不要哭鼻子。”大皇子提醒自己最小的弟弟,上回他就是拿着一把削鐵如泥的匕首顯擺,結果被父皇收走,現在都沒還他。

大皇子有理由相信,這匕首在父皇有生之年都不可能還給四弟了。

喜愛刀劍的可不只四弟一個人,父皇和太子也很喜歡。

“我哪裏有一本二王的字帖,回頭給兄長你送來。”

四皇子投桃抱李的對大皇子說道,這也是他自己淘來的,就連父皇和太子都不知道,要是讓他們知道了,自己的字帖肯定保不住。

“好啊!”

大皇子一聽,果然高興。

四皇子一回宮,就把字帖找出來送到了王府,大皇子高高興興的接了過去,讓四皇子無語的是,前頭他還提醒自己不要顯擺,結果他卻進宮顯擺,直接被皇帝給截了到了手上,再也沒回到過大皇子手中。

“這麽二呆的大哥,我真的很不想承認他是我的兄長啊!”

四皇子拿着寶劍在屋內比劃了幾下道。

“殿下,大皇子來了。”

一名宮人剛傳完話,大皇子就走了進來,臉上帶着郁悶的表情。

“說真的,我很不想同情你。”

四皇子看着長兄說道。

“……你不用說了,我都知道。”

大皇子無力的揮了揮手,他究竟有多二缺啊。明知道父皇喜歡這些東西,還拿進宮請父皇一同欣賞,結果這一欣賞就再也欣賞不回來了。

“你知道個屁,你說說為什麽這帖子我要私下給你?你還提醒我呢,結果呢?”四皇子真想敲開長兄的腦袋看看,裏面裝的是不是豆腐渣,不然為啥他會幹出這種讓人頗為無語的事情來。

“為兄知道錯了,四弟不要再罵為兄了。”

大皇子苦着張全,那份二王的字帖他還沒欣賞夠呢!

“哼哼,下次長點心吧!”四皇子又拿出份顏真卿的字帖,喜的大皇子忘記了之前的郁悶,捧着欣賞了起來。

好在這一次他知道了什麽叫悶聲發大財,再也不敢給皇帝獻寶了。拿着這份字帖,大皇子高高興興的出了宮,回到王府。

“王爺這是遇到什麽好事了?”

王妃帶着一群宮人迎面而來。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大皇子擺了擺說,這事他自己一個人知道就好,人多嘴雜,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一份危險。

想到被皇帝搶走的字帖,大皇子終于放聰明了一回。

王妃也沒多問,她相信自家王爺是個有分襯的人。再加上他們夫妻感情也好,沒有側妃小妾等礙她的眼。就連她的小日子來了,王爺也只是歇在外書房,沒有找別的侍妾,她還有什麽不滿足的呢!

而且以王爺的身子,正是要好生養着的,所以王府的第一條規矩就是宮人不得勾引王爺,一經發現不管是誰都亂棍打死。

經過這些年的調養,大皇子的身體已經好了許多,可以跑可以跳,他更加感激貴妃娘娘,都是她派梅秋和梅冬替他治療才能撿回一條命。以前連禦醫都判他活不過二十歲,現在不僅活過了,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還是皇帝的皇長孫,他又怎麽能不高興呢!

大皇子一回來就把自己關在書房,王妃也沒有問原因,只是打發人送了藥膳過來,大皇子的身體還是得經常養着,都說藥補不如食補,所以就把藥材做成了藥膳,而且味道還很不錯。

宮中也常常有藥村賞下來,他們王府是不缺這些的。所以在對大皇子身體保養上,王妃從來都不手軟,不管什麽王府裏王爺的東西都是最好的。

因為王妃明白,她現在所有的榮耀都是大皇子給的,一旦大皇子死亡,她就是一個守寡的太妃,就連正式的場命都不适合出現。

到萬壽節這一天,大皇子帶着五妃和皇長孫進了宮,一家三口都朝着朝服,包括只有幾歲大的皇長孫,他穿的是王府世子才能穿的朝服,這樣一個小豆丁,因為身份的原因,居然夾雜在一堆成人的中間,看他有模有樣的給皇帝拜壽,喜的皇帝把長孫叫上去,賞了他一塊自己随身帶着的玉佩。

當然,絕對不是太子送的那個,皇帝身上帶着的玉佩可不止一塊。

“多謝皇爺爺。”

皇長孫退下,然後就輪到外孫和外孫女了,他們送的全是自己幫的小玩意,一點也不值錢,但很有意義。皇帝收下了,還一人賞一件東西,又mo了mo他們的頭,這才讓人把兩個孩子帶下去回到他們的母親身邊。

而太子和四皇子,一個送了一幅自己畫的京城一角的畫,一個則直接送了皇帝一桶姜。

“四皇兒,能不能告訴朕,你送朕一桶姜是何意?”

這麽大一桶姜,都堆積如山了。

“父皇子,兒子送你的可不是普通的禮物,可是一桶姜山啊~~”

四皇子拍了拍桶身說道。

“你說什麽?”

皇帝愣了一下,但很快就反應過來了,眼中閃過一抹的驚喜。

“兒臣祝父皇萬壽無疆,一統江山。”

四皇子跪下,口中大呼。

“祝皇上萬壽無疆,一統江山。”

機靈的大臣們全都跪了下來,齊齊說道。真是難為他們了,在沒有組織的情況下,居然還能說的這和整齊。

“好好好,吾兒的這一統江山父皇就收下了。”

皇帝讓人把姜山搬到一旁,雖然這東西看着是寒碜,但四皇子化腐朽為神奇,讓它們變的不再是平凡。

淑寧在臺上撫額,四皇子這小摳,不舍得錢就直接讓人從外面買了一桶姜回來,居然還讓他成功了。

“這才是人民的智慧啊!娘,你應該學着點。”

四皇子一點也不在意的說道,反正這東西以他娘的性子肯定是不會送的,但是他就不同了,世人都知道四皇子不着調,他送一桶姜山給皇帝,似乎也不應該奇怪才對。

“行了行了,娘知道了。”

淑寧白了兒子一眼,看他又去陪太後,淑寧才把注意力放回到臺上看表演,只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這個時候的貴妃其實是在走神,虧得她還能把走神表現的高貴,不讓人發現她其實根本沒有聽也沒有看。

對于貴妃這種神奇的能力,皇帝和皇後都曾感慨過。他們就無法做到,貴妃卻總是能在無聊的時候走神,偏生回過神後總是能讓話題繼續下去,讓大家不至于冷場。

貴妃這幾年也學會了置辦宴席請衆人吃酒,不再像以前那樣永遠是高高在上的樣子。

其實大家都誤會了,貴妃不是高高在上瞧不起人,而是她怕麻煩,所以才不想搞什麽宴會。再說宮中的宴會難道就少了嗎?

每次參加完貴妃都心力憔悴,光是聽她樣打機鋒去了,正能來參加宴會的又有幾個呢?

所以貴妃為了讓自己清靜,她幹脆後來都不去了,自己每個月弄一次,處是堵上了她們的嘴。

而且貴妃的席面絕對是最好的,也許所用的食材不是什麽珍貴的的食材,但在味道上,絕對是大夏皇宮除皇帝和太後外,味道最好的地方了。其實私底下,大家都說貴妃那裏的膳食是最好吃的。

也怪不得世人都知道貴妃愛吃,而且也喜歡指揮人弄,就連皇帝聽了都很感興趣,時常來貴妃這裏蹭吃蹭喝。

還有太後,她雖不參加這些宴會,但淑寧也請自家的禦廚跑一趟全福宮,給太後也整治一桌有八、九份相似的席面。

到不是淑寧小氣,不給太後弄一模一樣的,而是裏面有許多是太後不能碰的,所以就用別的東西做了替換。

好在替換後的席面味道很好,太後吃起來也爽快。

不過這都說遠了,回到正題。今年萬壽節的重頭戲則是在周圍那些朝貢的國家上,在所有的皇家國戚和後妃們都送完禮物後,就輪到他們了。

與衆人送禮不同,使臣們送來的禮可不止一件兩件,所以在報禮單的時候,都是挑最重要的來說。

比如眼前這一尊由整根金絲楠木雕刻而成的兩人高的佛像,還有各種用紫檀木雕刻而成的物件,每一樣都是價值連城。

就算是在大夏,現在這些木料也不是那麽容易找了。

當然這只是他們上貢的一小部分,還其它一點也不輸給這些東西的貢品,就不在這裏一一說明了。

不過淑寧覺得最有趣的則是一個盛産黃金的國家,他們國家除了黃金就沒有其它能拿得出手的東西,最後幹脆直接進貢了二十萬黃金,讓大夏君臣都吃了一驚。

二十萬黃金,這等于是二百萬白銀了,這手筆絕對是所有朝貢的國家中最大最重的一個。

“好好好,賞。”

皇帝賞了對方的國王蟒袍一件,金印一個,還有冊封對方國王為大夏異姓王的诏書一份。

這幾樣東西當然比不上二百萬兩銀子,但是卻讓對方國家的使臣高興壞了。

這有這诏書,周圍一直打着他們國家的小國就要多考慮一下了,他們國王是上國皇帝親自冊封的王爺,這打他們國家就等于是跟上國過不去,一個不好就會招來大夏的報複,所以他們不得不考慮。

同時也在心中大罵這國家的人狡猾,居然想出了送黃金給上國皇帝。

早知道他們也送了,雖然可能黃金沒有對方的多,但這些國家都有自己的寶貝,多準備一點,再加上一些黃金,絕對比那個國家進貢黃金要來得體面,而且價值只會更貴。

就像這一次南方小國,進貢的東西中間就有不少的象牙和玉,他們國家産這個,這些東西在大夏也是奢侈品。

雖然不如他們進宮黃金來得震憾,但是在價值上也差不多快百萬了。

這一次萬國來朝,可以說讓皇帝的荷包再次滿了起來。

奉完貢品後,還有宴會,各國使臣被安排在中間靠前的位置,讓他們既能看到皇帝,又不會離的太近。要是這些使臣中有刺客,離太近了難道要方便他們刺殺嗎?

早些年這樣的事不是沒有發生過,不管是禮部還是皇帝,都不可能犯這樣的蠢。

淑寧一身朝服坐在皇後身邊,她不斷的感覺到有視線落在自己身上。惡意沒有,但卻有着驚訝和好奇。

會有這種眼神的當然不可能是大夏的衆臣們,肯定是各國的使臣。他們在進京前就打聽好了,聽說大夏皇帝最寵愛的人是宮中的貴妃,而貴妃娘娘還是太子的親娘,太子和四皇子就是她生了。

做為皇帝的寵妃,她當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同時也有使臣打着主意,看能不能通過貴妃為他們國家多說一此好話,多弄一點上國皇帝賞賜的東西帶回去。雖然皇帝賞賜的東西未必有他們送來的東西有價值,但他們要的并不是這些價值,而是它們所代表的意義。

只要和上國關系友好,在他們國家遇到危難的時候,可以請求上國出兵,為他們國家解決災難。以前他們都是這樣做的,只是現在上國的皇帝卻不喜插手別國的事情,只要對方不冒犯到大夏,皇帝都不怎麽管。

所以為了他們國家,和上國的皇帝打好關系是必要的。

但要怎麽入手呢?看着還年輕漂亮的貴妃娘娘,他們有了主意。

其實這些國家的使臣們都誤會了,不是現在的皇帝不喜歡插、手他們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事,而是這二十幾來皇帝都在為先皇收拾爛攤子,為了不讓大夏毀他的手中,皇帝這二十幾年來可以說是戰戰兢兢,一刻都不敢松懈,哪裏還有精力去插手他們之間的戰争。

只要這些小國對天、朝保持着敬重,不冒犯到上國,按時進貢,皇帝都不會管他們死活的。但是現在不同了,大夏已進入了穩定時期,皇帝也開始空出手來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