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楊氏不明白安姐話中的意思,在她看來,她們母女現在的院子是最合适的。那些小偏院不說——以金氏的性格才是真看不上。現在的三個大院,要不是老太太住着,要不是高老爺住着,她還敢要這兩處?不過她現在也沒別的辦法,只有先這麽聽了。

她沒想到的是,金氏就真的想上了高老爺住的那個鱗波軒。如果張氏在,那金氏是怎麽也不敢想這個地方的。可張氏不在,楊氏母女也沒住在這裏,這地方說是高老爺的,其實就是幾個沒名分的丫頭住着,金氏不由得就動了心思,而且在她來看,他們住那裏是名正言順的。他們現在并沒有分家,那她就是這家裏名正言順的二夫人。

家中最大的院子給了老太太,那在大夫人不在的情況下,她不就應該住第二大的嗎?不過她也知道這話不好提,畢竟再怎麽說那也是高老爺名義上的住處,他們要是現在提出來,高老爺立刻就有可能翻臉,到時候說起來也是他們不好聽。

所以她一邊指使兩個兒子早早的起來念書,一邊在松鶴居裏行駛自己的權利。因為院子大,松鶴居有個專供高老太太自己用的小廚房,金氏現在毫不客氣的把這個當成了自己的,裏面的什麽銀耳啦燕窩啦她用起來也毫不手軟。可憐那銀耳也就罷了,雖然現在還沒有人工種植,可總算能采摘,燕窩卻是稀少的,高老太太平時都舍不得怎麽用,現在到了金氏手裏,她一個月的份例她三天就用光了,待高老太太問起來,她還一臉無辜:“原來那就是燕窩,讓母親見笑了,我早先竟是沒見過的,看着奇形怪狀的,想着也不是什麽珍貴東西就拿來用了。想不到我竟無意中得了這樣的好處。還是跟着母親好!我們早先在老家,哪見過這樣的稀罕啊!母親這裏還有嗎?因為不知那是什麽東西,我也不敢随便給爺們兒用,既然是這樣好的,我也讓他們嘗嘗鮮。”

說着,一臉期盼的看着高老夫人,高老夫人指着她,最後只有道:“不知那是什麽東西,你也不知問問人?這滿院子裏的都是死的不成?”

金氏立刻做謙虛認錯狀,不過回到自己房裏立刻就找了高二老爺的麻煩:“你娘現在是想讓我死呢!你看看她說那話,我不就吃了她點東西嗎?怎麽,那東西我就吃不得嗎?”

高二老爺自然不敢說什麽,到了自己娘跟前還要替金氏圓謊,說她小地方出來的沒見識,胡亂吃了東西,他已經教訓了雲雲。兒子和媳婦到底是不一樣的,金氏說這話,高老太太雖沒話,卻依然惱怒,兒子說了這話,高老太太就心疼了。那東西金氏見都沒見過,這不證明兒子也沒吃過嗎?雖說這東西是女人用的,男人吃了也沒什麽壞處。所以第二天又拿出體己,買了一些,讓小廚房做了就端到了高二老爺房,她自然不會知道,這東西高二老爺就是見見,其實全都進了金氏的肚裏。

除了這個,金氏還不遺餘力的利用小廚房搗鼓吃的,具體操作方法就是江寧有的,他們都要嘗嘗。用的理由也現成,以前沒吃過嘛。開始還只是江寧本土,後來就擴大到了整個淮陽地區。所以什麽原焖魚翅、揚州獅子頭、大煮幹絲、三套鴨都被她點了名。這麽一來高老太太受不了了。這小廚房她早先設了也就是炖點甜點,加個宵夜什麽的,現在被金氏這麽一搞,院子裏天天一股油煙味。她年紀大了,本來腸胃就不太好,現在這麽搞,更沒有食欲。

而且這些食材,用的都是她的錢!

原來這小廚房雖是早先留下的,高老爺卻沒想弄兩個廚房。他覺得家裏就這麽多人,一個廚房就足夠了,而且他非常清楚,廚房是一個家裏最大的肥缺,也是最容易出事的地方,早先那馮媽子還是他身邊大山的渾家呢,後來不也出了事。所以當高老太太想像戲文裏的老太君一樣自己設個小廚房的時候他就投了反對票:“母親想吃什麽吩咐廚房就是了,家裏就這些人,廚房不至于做不開。何況真有什麽沖突,自然一切緊着母親。”

但高老太太非想弄,眼見高老爺不松口,她也來了氣,表示這小廚房她自己掏腰包了!高老爺其實不在乎這點錢,主要是怕麻煩,眼見自己娘這麽執着,也只有随她去了,反正高老太太一個月十兩的例銀,原本也是花不完的。

他們早先在京裏的仆人并沒有都帶過來,來到江寧自然要補充人手,高老太太就找了一個手藝還過得去的媽子,調到自己院裏着實過了幾天老太君的瘾。

不過就像她說的,這小廚房也就是煮個糖水,熱個飯菜。老太太話說的豪氣幹雲,帳還是會算的,就她每天的那幾道菜幾道點心都自己掏腰包的話,那實在是太費了!

金氏一開始點名的時候,她還沒說什麽,想着二兒子一家在老家窩的狠了,現在漲漲見識也好,可金氏這個搞法,老太太立刻受不了了,當下就叫了停,金氏又一臉無辜的出現了:“都是媳婦不懂事,想着這是自己家,在吃食上不用受什麽委屈,沒想到……”

高老太太看着她,郁悶的想吐血,此時也只有道:“你想吃什麽,讓大廚房做就是了,何必折騰這裏!”

“媳婦想着,這裏便意些,而且媳婦也想做幾手南方菜,将來也好給二老爺做。”

Advertisement

“以後想吃什麽,讓人對大廚房說!”最後高老太太也只有揮手把她打發出去,回去後金氏自然又找了高二老爺的麻煩,“不過就是吃幾頓飯你娘就不樂意了。找大廚房?大廚房的知道咱們是誰啊?我看她們就一對心思的巴結那對母女呢!”

言語間很有些酸溜溜的,高二老爺本不出聲,聽她說到這裏則有些忍不住了:“你可不要找安姐母女的麻煩。”

“我傻了?那安姐眼看就是要攀高枝的,我腦子有病才會找她們的麻煩。咦?不對,高老二你這話是什麽意思?是說我在找你娘的麻煩嗎?是她在找我的不是好不好!你說我幹什麽了?不錯,我是點了些菜,但我是點龍肝鳳膽了,還是點熊掌鮑魚了?不過就是一些家常菜,在咱們那邊稀罕,在這邊那可普通的很,沒見一個老媽子都會做嗎?何況我點的那些你沒吃?她沒吃?既然大家都吃了,為什麽落不是的就只有我!”

高二老爺繼續裝聾作啞,到了她娘面前,自然又替金氏說了一番話。高老太太這次聽了,卻沒上次那般釋然了:“就說咱們家是小地方,也不是沒富裕的地方,何況離老家也不遠,她眼皮子就能那麽淺?”

高二老爺不好說別的,只有道:“娘,你還不知道她嗎?她就是個粗人。”

高老太太嘆了口氣:“早先只想着她是秀才家的姑娘,卻不想……到底苦了你。”

這話高二老爺哪裏敢認?只有連連說金氏還是有好處的,比如一心為家,對他照顧的十分周到之類的。這話高老太太倒也沒有不信,不過還是覺得委屈了自己的兒子,當下就表示要給他留意留意。這一下可把高二老爺吓的魂飛魄散,連忙拒絕。可高老太太認定男人沒有不愛葷的,過去沒在她身邊也就罷了,現在既然跟着她了,她就不能讓他再受苦。高二老爺推辭不得,回去苦着臉把她娘的意思吞吞吐吐的說了,不過令他奇怪的是金氏并沒有立刻發飙,反而沉思了起來。

“娘子,我是絕對沒有這個心思的,就算娘送來了,我也是絕對不敢收的。”她這個樣子,令高二老爺更加害怕。

“你收吧。”

“不不不,我是絕對不會要的!”

“我讓你收你就收!敢不收你給我試試!”說着又提起他的耳朵,“不光要收,還要裝的歡天喜地的,不過也要對你娘表示這新姨娘來了,卻沒地方住!”

“啊?”

“難道你還想在這院子裏窩一輩子啊,你看看大郎二郎連個用功的地方都沒有了!”

高二老爺弄不清她的意思,只有呆呆的看着她。

不提金氏這邊的打算,那邊安姐此時正在沉思——朱抵上邸報了。這邸報早先是七天一有,十天一有,只刊登比較重要的消息,當朝太、祖下令,就成了一天一有,于是一些不那麽重要的信息也刊登了上去。于是這一期的邸報就是,朱抵這個早先的千戶成了百戶,罪名是肆意妄為,贻誤軍事。

前面的那個也就罷了,後面的如果是真的着實不輕。所以秦舉人一看到就立刻讓陳氏過來說了,雖然他也不認為楊氏這對母女能做什麽,可她們總還是高老爺的家眷,也許從他那裏能聽到更多的消息。而楊氏一聽到就急了:“怎麽會這樣,那邸報上可說贻誤了什麽軍事嗎?”

“這倒沒有,我家相公說只是這麽兩句。他說他只能看看,高大人卻是能把那邸報拿回來的。”

原來此時的邸報是若在京城,只要滿六品,就能在衙門裏就能領一份,而若在地方上,則是通過驿站下發,每個衙門裏就只能有一份了。秦舉人在衙門裏混的熟,平日沒事的時候也去看看邸報,了解了解朝廷動向。

“不過我家相公也說了,只是從千戶降為百戶,後面還說了要公子戴罪立功,應該也不是什麽大事。再怎麽着,也還有王爺呢。”

她不知道朱抵正是因為有這麽個王爺爹,才有這次的降職處理的。原來那被忽悠了的林大人回去後就覺得要出氣,一般來說,出氣的最好辦法就是讓朱抵的上司來收拾他,可他那上司腦袋也沒問題,好好的為什麽要得罪這麽一個未來郡王?雖說這郡王也不算什麽,總是皇親國戚。林大人這些年四處鑽營,雖說沒找到什麽硬實後臺,總算認識了不少人,其中一個就有監察禦史劉本正,對,就是那個劉大人。

劉本正接了他的信,倒也沒有忘了早先的“情義”,反正他本來就是言官,參誰不是參?至于朱抵的身份,嘿嘿,要是有條件,就連南安王他都敢參!

所以當天晚上他就寫了一個本子遞了上去,本來他也沒把這事太當回事,因為他們平時參的人太多了。如果不是真有什麽大事,或者有什麽典型,那參了也就參了,一般都是不了了之。

但這個本子卻被永宣帝留了心,因為他第一句就點名了朱抵的身份——南安王之子!

永宣帝最近正煩着,他身體本就不好,吃丹藥也沒見什麽效果,更可惡的是下面的大臣還要他早做打算,什麽打算?就是趕快從藩王那裏找個兒子立了,這令永宣帝的心情更為惡劣。雖然他身體是不怎麽好吧,可他覺得自己還是春秋鼎盛的,現在大臣們的話不就是覺得他要活不長了嗎?

其實這本來沒南安王什麽事,他這将近兩年的時間都病歪歪的,很少在永宣帝面前混,可擋不住永宣帝看他不順眼,平時找不到他的錯,這時候他兒子送來了也一樣。本來他是想把朱抵一抹到底的,可那本子上真沒有什麽實事——林大人也說不出朱抵什麽不好。吃空饷?他要真這麽說了那才是死無葬身之地。

當然最重要的是,早先到過南安王府的李太監這時候說了句話:“小的聽說南安王本是不想讓這二公子去大同的。”

“不想?為什麽?”

“這小的倒不知道了,不過想來那大同總不是太安全。”

永宣帝沉默了,他并不知道大同的情況,但他想到如果把朱抵一抹到底當個小兵,這小子很有可能再跑回來。這不行,既然他願意去,那就在那裏呆着吧,所以他給的批示是,降為百戶,戴罪立功。

南安王知道後有些擔心,但也沒有太放在心上,本來他就不想朱抵到大同,現在他覺得這小子受點教訓,說不定就會想回來了。

朱抵的确受教訓了,他沒有想到自己好好的什麽都沒有做,就有這麽一份罪降到自己頭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