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柏鄉之戰(二)

成德

王镕着急上火的等着各路援軍。

最先到的是王處直和他的五千精兵。

王镕感激的看着王處直, 關鍵時刻, 果然還是和自己唇齒相依的老大哥最靠譜。

只是靠譜不一定管用,五千精兵,還不夠朱溫塞牙縫的。

王镕接着等援軍。

第二個回來的, 是去幽州的使臣。

使臣很是羞愧的告訴王镕, 他沒完成王爺對他的重托,劉守光不肯派兵來援。

王镕眼前一黑。

馮道頓時急了,他家王爺居然沒來。

河北三鎮唇齒相依, 如今成德有難, 若是不救, 那等到幽州有難,還有誰能來救?

馮道當即寫了一封書信,讓使臣再送一趟。

使臣是成德人,自然不願放棄,不等王镕吩咐, 就拿着書信又啓程了。

王镕緩過神來, 感激的看着馮道。

馮道卻神色凝重。

好在東邊不亮西邊亮,劉守光雖然沒請動,可和成德有舊怨的李存勖的援軍卻到了。

Advertisement

王镕霎時感動的眼淚都下來了。

王镕二話不說,親自跑去接李存勖的援軍。

李存勖的援軍也非常給面子, 進了成德境內就直奔趙州,擋在了梁軍和趙軍的中間。

這下不僅連王镕感動了, 連王處直也感動了, 兩人忙把自家精兵合成了一處, 湊了個整,然後追上李存勖的援軍,當了後軍。

于是,整個盟軍會師成功。

周德威領前軍,李存勖自領中軍,王镕和王處直領後軍。

成德節度使府負責供應糧草,馮道呆在節度使府裏,也去幫着轉運糧草。

而此時,朱溫的大軍也來了,只不過帶兵的不是朱溫,而是大将王景仁,副将韓勍和先鋒李思安。

朱溫因小恙,正在洛陽修養。

周德威、李存勖見梁軍遠道而來,甚至疲憊,便先遣小股騎兵前去騷擾,趁亂抓了二百多人。

梁軍統帥王景仁亦是名将,一看如此,當即将大軍撤到河另一邊,兩軍隔水相對。

周德威李存勖見如此,也不好再用騎兵騷擾,就壓着這二百多人回營,然後審問梁軍軍機。

這兩百多人都是普通将士,倒不知什麽機密軍機,只是說了一件事,卻讓周德威李存勖喜上眉頭,那就是當初王仁帶着大軍啓程時,朱溫親自來送,拉着王景仁的手囑托道:

“鎮州王熔反複無常,終究要成為子孫的禍患。現在朕将最精銳的大軍交給你,哪怕鎮州是鐵做的,你也一定要打下來。”

李存勖立刻将這二百人送去了後軍。

王镕接到這二百俘虜,本來還奇怪李存勖送俘虜幹嘛,結果一聽這些俘虜說的,登時火冒三丈。

好呀你個朱溫,枉咱們還是兒女親家,我這些年對你恭恭敬敬,像伺候親爹一樣年年上供,時時孝敬,你居然覺得我是禍害。

王镕發狠,朱溫,從此老子與你勢不兩立。

于是此後,王镕堅定的成為追随李存勖的一員。

周德威、李存勖看到對面梁軍已經紮營。為了搶占先機,李存勖親自帶着騎兵跨過浮橋,到對面營寨去挑釁。

對面來的是朱溫的精銳之師,自然不甘示弱,副将韓勍和先鋒李思安當即點兵出營,和李存勖帶的騎兵戰在一起。

兩方都是精銳,又都是身經百戰之将,所以打的是風生火起,最後李存勖靠着輕騎略勝一籌,心滿意足的跨過浮橋回來了。

而梁軍,揍跑了挑釁的晉軍,也十分滿意的收兵回營了。

李存勖和梁軍打了一仗,知道了梁軍實力深淺,就回來和周德威商量接下來的戰略。

李存勖覺得他們如今是來救援的,成德和定州正人心惶惶,他們應該趁着梁軍剛來,還不知道他們底細,一擊而勝,給成德和定州吃個安心丸。

周德威卻覺得李存勖這樣做太冒險,梁軍雖然遠到而來,卻是精銳,帶兵的又是王景仁這樣的名将,不會出現因行軍疲憊影響戰力。

他們理應派小股騎兵一直去騷擾,讓他們得不到休息,這樣才能慢慢疲憊起來,一擊得勝。

兩人因意見不同争論起來,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李存勖氣急了,一甩袖子回帳篷睡覺去了。

李存勖敢甩袖子,周德威可不敢甩,周德威跑去找了監軍張承業,對張承業:“王爺正值年輕氣盛的年紀,今兒又打了勝仗,難免自傲,輕視梁軍,可梁軍此次來的主将是王景仁,王景仁素來穩重,打仗更是謀而後定,以王景仁的為人,他定會偷偷派人在河上下游建浮橋,等咱們傾巢而出,他就派人渡過浮橋斷了咱們後路,到時咱們軍心一亂,必然大敗。而且就算他沒想着建浮橋斷咱後路,咱對面是柏鄉,柏鄉地域狹窄,咱們是騎兵,騎兵得地域寬闊才能施展開,對面的地形對咱也不利啊!”

張承業就是當初唐僖宗打算逃跑時派到李克用軍中的太監,張承業自知自己的使命是讓藩王對皇帝産生好感,到時一自家皇帝逃跑時好能出手救一下,所以一到李克用軍中,對李克用可謂是盡心盡力,從轉運糧草,到掌管錢糧,簡直拿出了諸葛亮鞠躬盡瘁的架勢。

李克用本就大老粗,又沒有文人歧視太監的毛病,一看張承業對自己這麽好,天天替自己賣命幹活,還不貪財,不貪官,直接把張承業當成了自己心腹,後來每次出征時,都讓張承業留守後方。再後來,自己出征沒時間管兒子,甚至把兒子也托付給張承業了。所以連李存勖也對張承業親切無比,平素以“七哥”相稱,實際把張承業當親爹來看。

而張承業對于李克用的信任也是投桃報李,對李克用、李存勖忠心耿耿。

一聽李存勖可能有事,張承業當即走到李存勖的帳篷,對着裏面蒙頭生悶氣的李存勖輕輕拍了拍,慈愛的說:“周德威老将知兵,他的話不可不聽。”并将周德威剛才對他說的詳細的說了一遍。

李存勖掀開被子,從床上跳下來,不好意思的說:“我剛才也在想周将軍的話,他說的有道理,是我急了些。”

說完,李存勖跑出去接着和周德威兩人商量行軍策略。

兩人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王景仁可能偷造浮橋的事。

李存勖派出幾隊騎兵探查,果然發現下游有梁軍偷造浮橋,當即派人都毀了。

李存勖對周德威也更加敬重,不愧是老爹手下的第一統帥,果然處處料敵之前。

兩人要面對的第二個問題,就是選戰場。

李存勖手下的是騎兵,騎兵要想發揮最大的戰力,那得有空間啓動,地勢越寬闊,對騎兵越有利。

可對面柏鄉那個河邊實在太狹窄了,他們騎兵過去,連沖擊一次都施展不開。

所以他們得選個開闊的地方做戰場。

李存勖和周德威兩人帶着親衛沿河岸溜了一圈,終于在上游三十裏的地方,發現梁軍那岸地勢開闊平坦。

李存勖和周德威當即拔營,移營到這邊,然後在河上修建浮橋,方便等會到對面戰場打仗。

營修好了,浮橋也建了,可敵人呢?

呃,這個還得自己親自去誘。

于是,李存勖開始派小股騎兵去誘敵。

對方會上鈎麽?

當然不上鈎了!

對方主将是王景仁啊,素來穩重的王景仁啊!

王景仁選在柏鄉這小地方紮營,那就是看中了這地方小,李存勖的騎兵施展不開,他吃飽了撐的才跑去三十裏外的開闊地方和李存勖開戰。

所以任憑小股騎兵如何引誘,他自巋然不動。

李存勖得知王景仁不上鈎,只能又換一計,派小股騎兵騷擾對方割草的士卒。

柏鄉原來是王镕治下的一個小城,王镕雖然對朱溫有求必應,但到底還留了心眼,那就是凡是靠近朱溫的城池,糧倉一粒米不留,每年夏收秋收後,立刻拉回成德主城。

所以梁軍駐進柏鄉後,不但糧草得自運,甚至連馬吃的草都得自己割。

而李存勖騎兵,抓的就是這些割草喂馬的。

于是,梁軍那些割草的将士,出去一批丢一批,到最後,都吓得沒人敢出去割草了,梁軍只能用柏鄉城裏的草屋屋頂的茅草喂馬,弄的梁軍的許多馬因吃陳年茅草拉肚子拉死了。

梁軍上下氣的要死,可王景仁仍然壓着不準出營。

李存勖看這種情況王景仁都不出來,氣的大罵王景仁是屬烏龜的,轉頭找周德威商量對策去了。

兩人商量了大半天,終于找出王景仁一個破綻,那就是這個家夥出身不行。

出身?

嗯,有時這也可以算破綻。

王景仁并不是朱溫的嫡系,而是降将。

王景仁原來是楊行密手下的大将,當初楊行密和朱溫打的時候,王景仁可是大出風頭,朱溫一見王景仁,那就如同曹操見了關羽、趙子龍。

朱溫心裏那個喜歡,只可惜那時王景仁人家是楊行密的心腹,王景仁才鳥朱溫呢。

只可惜過了幾年,楊行密死了,楊行密的兒子繼位了,這位二世祖對他老爹的一幫大将個個看不順眼。

王景仁當然也不例外,在差點被弄死後,王景仁狠狠心,投了旁邊一個小國,而那個小國是朱溫的屬國,朱溫大喜,立刻把王景仁要了過來,封了王景仁做了大将,然後把他送這來了。

所以他的弱點就是他是降将。

當然李存勖和周德威兩人不是打算施反間計,王景仁雖然是降将,可朱溫待他之厚,他根本沒理由反叛,而朱溫對他此時正喜歡的了不得,就算派人去散流言,只怕也沒什麽大用。

李存勖和周德威通過王景仁的身份,看出了此次朱溫派兵犯了兵家一個大忌,那就是以客為主。

王景仁是降将,是從別的來的,他到達朱溫軍中是客,而如今朱溫卻任他為主将,以客為主,那朱溫手下的那些兵,尤其這次來的還是朱溫的親兵,豈會聽他的。

不說別的,就副将韓勍和先鋒李思安,那都是朱溫的親随,又怎麽會聽一個降将的。

所以王景仁再厲害,也不可能這麽短的時間讓衆人心服口服。

而副将韓勍和先鋒李思安的性子比較急躁,他們誘不出王景仁,可以誘這兩個。

當然這兩位也是名将,想要讓他們上當也不容易,所以就需要一個重要的誘餌。

李存勖和周德威都看了看自己。

周德威:殿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李存勖:這軍中本王身份最為貴重,我不去誰去。

兩人争執半天,李存勖最終拍板,他去!

理由:自己年輕容冒進,對方更容易相信,周德威素來穩重,哪怕去,人家一眼看出誘敵的。

周德威無奈,只能看着他家王爺自己去當誘餌。

晉軍最貴的誘餌李存勖帶着親衛,穿過浮橋,順着河岸來到柏鄉梁軍大營前,開始挑釁。

李存勖先把梁軍三個主将祖宗十八代罵了個遍,又命親衛朝梁軍大營射箭,然後騎着馬繞着梁軍大營轉了一圈。然後又開始問候三個主将祖宗十八代,如此周而複始。

梁軍本來就因為之前晉軍的挑釁和戰馬的死氣的半死,如今又看李存勖如此挑釁,更是氣的兩竅生煙,再加上李存勖死命的在眼前晃,雖然明知這家夥是誘餌,可這家夥金貴啊,真要抓住,那可是夠封侯拜相的!

副将韓勍和先鋒李思安對視一眼,兩人點起手下精兵,打開大營,對着李存勖沖了上去。

王景仁一看兩人帶兵出營就知道壞事了,趕忙鳴金讓兩人收兵。

可李存勖一看兩人終于出來了,哪會讓兩人再回去,當即也不逃了,就等着兩人帶兵來圍。

兩人一看李存勖居然都不跑,滔天的富貴就在眼前,哪還管什麽鳴金收兵啊,二話不說就去圍李存勖。

李存勖雖然年輕,這時顯示出自己身為沙陀之主的強悍,也迎上去,以一敵二,對陣朱溫座下兩大猛将居然絲毫不落下風。

不過李存勖還記得自己是來誘敵的,一邊打,一邊帶着親衛且戰且退。

王景仁看着自己手下越走越遠兵,明白是叫不回來,嘆了一口氣,當即也點起大軍,跟上。

他若不跟,被引去的前鋒必死無疑,到時晉軍回來各個擊破,梁軍必敗!

而他若帶大軍跟上,到時和前鋒會合,組成戰陣和晉軍對壘,他人數比晉軍多,指揮又不比晉軍差,到底誰輸誰贏還得各看本事。

王景仁留下一隊守營,親自帶大軍傾巢而出。

于是,在李存勖死不要臉、死不要命,死力苦戰下,終于誘出了王景仁大軍!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