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張承業請人

暮春三月, 草長莺飛。

滄州的官道上,一支軍隊正在不緊不慢的朝前行軍。

領頭的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中年将軍, 後面跟着兩個年輕的小将。

其中一個小将随意的坐在馬上,看着兩旁新種的莊稼, 對旁邊另一個興奮的說:“快到滄州了,滄州如今的主人是劉守光的長子, 想必不會那麽容易投降,咱這一路打的太容易了, 終于遇到一個硬骨頭可以啃啃了。”

“是啊,一個個剛到城下還沒打就都投降了, 忒沒意思了!”另一個也點點頭。

中年将領在前面聽見, 扭頭回來一人一個爆栗。

“你們兩個臭小子不好好騎馬, 在後面說什麽胡話,這次要不是周将軍領西路大軍已經打到了幽州城下,這些城池沒了指望, 咱們現在能這麽容易?真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兩人捂着腦袋,縮縮脖子。

“爹,我錯了!”

“岳父,我錯了!”

中年将領看了看天色,“都晌午了,還不快去紮營做飯。”

兩人忙騎馬一溜煙跑了,去傳令大軍停下, 紮營做飯。

中年将領搖搖頭, 調轉馬頭, 走到軍中一輛馬車旁。

“七哥。”

馬車的簾子被掀開,一個老太監從裏面伸出頭來。

“嗣源,到哪了?”

Advertisement

中年将領,也就是李嗣源,回道:“前面就是景城,離滄州還六七十裏。”

“景城,這地方好像在哪聽過?”老太監用手敲了敲腿,然後恍然大悟,“劉守光手下那個馮巡官,是景城人。”

“就是那個當初在成德幫咱轉運糧草,您一直贊不絕口的那個文官?”李嗣源想了想,勉強想起這個人。

“對,就是他,那個小家夥幹活可利索了。”老太監一提起馮道,就不住的誇贊,然後目光灼灼的看向李嗣源。

李嗣源看着老太監一副你去把他給我找來的表情,尴尬的咳了一下,“他雖然是景城人,可他是劉守光麾下的,現在應該在幽州才是!”

“這你放心,他沒在幽州,上次我看幽州的戰報,上面提到這位巡官因為勸阻劉守光出兵,被劉守光下了獄,幸好他人緣好,不少人替他求情,才被放出來,據說他出來後又勸阻了一次,劉守光還是沒聽,他就氣的挂印回家了,所以他現在應該在景城。”

“這劉守光還真是死不悔改,也難為這位巡官了,”李嗣源聽的啧啧稱奇。

“是啊,不過從這也可看出,這位巡官不僅才華出衆,品行也是極好的,要是把他收進王爺的霸府,想必王爺麾下又可多一位才俊。”

“既然七哥如此中意此人,那等會下了景城,我陪七哥去一趟就是了。”不就綁個人麽,以前又不是沒幹過,李嗣源一口答應下來。

下午

李嗣源帶着大軍浩浩蕩蕩的朝景城開去。

景城孫縣令一看大軍來,直接開城門投降。

他孫家本就非劉守光嫡系,他又是唐朝吏部授的縣令,身為景城縣令,誰當盧龍節度使和他有什麽關系,他犯不着為其死撐。

再說身為景城世家,也算的上是地頭蛇,誰來不得讓他繼續做縣令。

李嗣源也明白,所以在進城後,不但沒對投降的孫縣令怎麽樣,反而安撫一番,仍舊任他為縣令。

孫縣令自然也投桃報李,提前送了一批今年的夏稅給李嗣源,算做行軍的糧草。

兩方皆大歡喜。

弄完了景城的歸屬問題,李嗣源也沒急着開拔去滄州,而是問起孫縣令一個人來。

“馮道?”孫縣令面色古怪的看着李嗣源,“不知将軍找他有什麽事?”

李嗣源看孫縣令面色有異,“孫縣令可是認識這位馮巡官?”

孫縣令看了李嗣源一眼,覺得不像是尋仇的,就說道:“不瞞李将軍,馮道乃下官小女的夫婿。”

“呃?”李嗣源愕然,他也沒想到随便問個人正好問到人家岳父頭上,一時有些尴尬。

“可是小婿做了什麽不對的地方,得罪了将軍?”孫縣令問道。

“這倒沒有,只是我家中一個長輩非常喜愛令婿的才華,想要見上他一面,不知令婿現在在何處?”李嗣源實話實說。

孫縣令知道李嗣源是李克用的養子,雖然不知道他口中的那位長輩是誰,不過肯定位高權重,想到如今呆在家裏馮道,權衡了一下,當即笑着說:“他如今在家種地呢,你們去他家就能找到。”

李嗣源:………

種地?

“這就是小婿家。”

孫縣令領着一衆人到了馮道家門前,敲了敲門。

門打開,麗娘從裏面伸出頭來。

“親家公,您怎麽來了?”麗娘驚喜的說了一句,忙打開門。

“有人來找大郎,正好我也來看看我閨女。”孫縣令笑着說。

麗娘這才發現後面還跟了好幾個人,不由看向孫縣令。

“這幾位都是來找大郎的,先進去再說。”孫縣令擺擺手。

麗娘明白不該多問,于是請幾個人進去。

正院

“爹,您來了!”正好從屋裏出來的孫茹一看到他爹來了,當即挺着肚子走過來。

“哎吆吆,閨女別急,小心你肚子裏的孩子。”

孫縣令忙走上前,扶住閨女。

孫茹笑着剛要和他爹說話,突然看到後面幾個生人,不由疑惑的看向他爹,“這幾位是?”

“這幾位是來找大郎的,想請大郎去做官的,”孫縣令低聲給女兒介紹道:“這位是代州刺史,李嗣源,李将軍,李将軍可是先晉王(李克用)的養子。

這位是張監軍,張監軍姓張名承業,這位可是昔日僖宗皇帝派去晉陽的監軍,深受先晉王和如今晉王的信任。

他們後面兩個,一位是李将軍的兒子李從珂将軍,一位是李将軍的女婿石敬瑭。”

孫茹微微點頭,先走到太監張承業面前,輕輕施禮,“民婦孫氏見過張監軍,張監軍萬福。”

張承業扶起孫茹,笑着說:“夫人有孕在身,不必多禮。本監軍昔日在成德曾見令馮巡官一面,深愛其才,今日正好路過,特來見一面,冒昧之處,還望夫人見諒。”

“監軍是長者,能來看夫君是夫君的福氣,婦歡喜還來不及,豈敢相怪。”孫茹笑着說。

張承業看着孫茹對答得體,對旁邊孫縣令贊道:“孫家不愧是瀛洲名門,果然家教了得。”

孫縣令忙客氣兩句。

孫茹又走到李嗣源面前,輕輕施禮,“将軍安。”

李嗣源點頭,“尊夫人客氣”。

孫茹又對後面兩位年輕的小将微微施禮。

李從珂和石敬瑭兩人抱拳,“夫人有禮。”

雙方見過禮後,孫茹讓婢女端來茶果,在院中的石桌上招待幾位貴客。

張承業接過孫茹親手奉的茶,喝了一口,問道:“不知馮巡官可在家中?”

“監軍來的不巧,夫君剛剛用過晌午飯,又下地去了。”

“下地?”張承業疑惑的問。

“夫君當初挂印而歸,如今不過是一百姓,自然要下地幹活,才能養家糊口。”

張承業突然和之前的李嗣源一樣,生出一種荒謬之感。

憑馮道的才華,哪怕不在劉守光手下幹,也應該很輕易的能找到一份差事,據他所知,趙王王镕就對馮道很是喜歡。

張承業開始還以為馮道在家只是賦閑,可誰想到居然………

下地幹活?

張承業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索性連茶都不喝了,直接起身打算親自去看看。

一炷香後

張承業帶着李嗣源和兩個小将去了馮家的農田。

而馮道,正一身短褐打扮,正在地裏給麥苗鋤草。

“一個文人居然真在地裏幹活!”李從珂看着遠處認真鋤地的馮道,很是吃驚。

石敬瑭點點頭,也很是驚訝,文人向來清高,平時進個廚房都吆喝君子遠庖廚,想不到今兒真見到有放下架子下地的。

李嗣源和張承業倒是沒說話,只是兩人眼中也露出一絲驚訝,他們之前就聽說馮道在家種地,可他們只是以為馮家有田,雇了工,可沒想到馮道親自躬耕農田。

張承業站在旁邊看了一會,走上前去。

“馮巡官,可還認得老夫不?”

馮道正在鋤草,聽到有人叫他,轉過頭,就看到張承業正站在地頭上。

放下鋤頭,馮道拍了拍身上的泥,走過去拱手道:“原來是張監軍,道不知監軍前來,有失遠迎。”

“馮巡官之事老夫已經聽說了,燕王不聽你之勸,才有今日之禍,此事過不在你,巡官又何必在此如此自苦。”

馮道聽了一愣,突然笑了,搖搖頭,“監軍誤會了,道在家耕作,并非自苦,也并非想不開,只是道未入仕前,就是一種地的。如今,不過是又回來種地而已。”

張承業一噎,準備好的勸詞突然說不出了。

小子,你這麽安貧樂道,又不心生抱怨,老夫咋勸你改換門庭啊!

不過好在,老夫早有準備,張承業轉頭,看向旁邊站着的李嗣源。

李嗣源點頭,走上前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