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蔡楓溪連着幾天見到李憬, 都發現這位主子對他根本沒有一點好臉色,他這個伴讀本來就不是李憬定的,而是曾祖母親自入宮求來的, 所以對着李憬, 蔡楓溪多少有些底氣不足。

尤其是蔡家日漸敗落, 蔡楓溪既不像陽寧侯世子陸聚那樣, 有強大的家世支撐,如今的陽寧侯, 兼着遼東總兵,獨掌遼江三十萬大軍,就憑這個,陸聚再傲一些,朝裏也無人敢攘其纓!

也不像鎮國将軍之子李诒悰那樣是皇親, 雖然天家從上幾代起,這子嗣上頭, 真是哪家也不樂觀,這鎮國将軍跟直系皇族都快出了五服了,卻也被承嘉帝接到身邊,不外乎李家人丁太過單薄這一個原因了。

另一個伴讀, 則是定國公府嫡孫趙簡, 定國公府是從太/祖起,就封的世襲罔替鐵帽子國公,只要不謀逆,人家就能在大夏朝屹立不倒。

只有自己, 號稱跟李憬是表兄弟, 但這一表三千裏,他這都表了好幾表了, 加上家裏又不像趙家那麽豪富,可以成天弄些新鮮玩意來讨好太子。

他這個伴讀當的可是如履薄冰。

思來想去之下,他最後還是求到了陸聚面前,四個伴讀裏,陸聚人雖然傲一些,好在從不花言巧語糊弄人,問他,他最多不告訴自己,卻絕不會拿假話騙自己,也不會給自己使絆子。

陸聚看着給自己斟酒的蔡楓溪,心下不屑,尤其是蔡家居然拿滿城閨秀去向太子獻媚,這一點是他最不能忍的,他一推酒杯,“我今天答應了母親回去吃飯,蔡兄的美意是不能領了,你要說什麽,直接說就是了。”

雖然知道陸聚的為人,但這麽直接的話扔過來,蔡楓溪還是有些尴尬,“那個,原本是想向東陽賢弟請教學問的,”蔡楓溪苦笑一下,“你也知道的,咱們幾個裏頭,我的學問是最不濟的,偏今天田先生講《易》,我這會兒還雲裏霧裏的。”

那是因為你心思根本不在讀頭上頭,陸聚懶得跟他理論這個,拿起酒杯一口幹了,“楓溪兄也知道,我們陸家以武立身,先生們教的聽聽就行了,會不會的,反正他們教的是太子,并不是咱們這些臣子。”

說完沖蔡楓溪一抱拳,就想告辭。

正經事還沒有說呢,蔡楓溪哪會放陸聚走、“不是不是,東陽賢弟寬坐,愚兄還有話未說。”

知道不能跟陸聚這樣的人虛與委蛇,蔡楓溪幹脆有話直說,他把這幾天李憬對他的态度備細跟陸聚講了,“愚兄實在是不知道到底哪裏做錯了,還請賢弟指點一二。”

原來是因為這個,陸聚一笑,“我也是這麽一猜,聽說前些日子宮裏召了通議大夫周大人的家眷晉見,陳大姑娘認出了周姑娘是貴府的親戚,當場敘起舊來,”

陸聚看着蔡楓溪越來越青的臉,心裏一哂,蔡家出過皇後是沒錯,但那都是幾十年前的事啊,如今這宮裏被陳皇後跟林賢妃分而治之,蔡家人哪還能伸得進手?

若不是陳皇後有意把坤寧殿的情景叫人知道,只怕連他也打聽不到,“聽聞明太太上禀娘娘,貴府老太君覺得周姑娘讨人喜歡,特意派人接入府上相伴的,”

Advertisement

“而周家,并不敢推辭,”陸聚說的意味深長,“後來娘娘申斥了明太太,說她如今身份不同了,周姑娘也是官宦人家的女兒,萬不可再有此事!”

這,若不是顧忌着陸聚的感受,蔡楓溪幾乎要拍案而起了,“這算怎麽說的?明明是那個周家,幾次三番投貼子拜見,老祖宗不過贊了那些周青華兩句,明太太就硬要女兒認我母親為幹娘,被我母親給拒了,後來又認在我三嬸兒膝下,明太太又要留她在我三嬸身邊盡孝,怎麽現在反咬一口了?”

陸聚聽得目瞪口呆,還有這樣的操作?周家再不濟,也是皇商,不管太子當時認沒有認周娘娘,周家都是太子的血親,為了太子的臉面,也不能把事情做的如此下作,“據我所知,咳,你三叔是庶出?”

“我外祖雖然沒多少本事,但也是當過隴西總兵官的,我二嬸兒說起來跟貴府還沾着親,出自直隸蔣家,”陸聚有一個姑母,就是嫁到了直隸蔣家,蔡楓溪已經氣的雙目通紅了,叫明太太這麽一告,蔡家成什麽人家了?

“呸,我們府上庶出的願意認她,也是擡舉她了!”怪不得太子這幾天都不耐煩理他,敢情在太子眼裏,蔡家仗勢欺人強推周氏女入府?

陸聚忙擡手打斷蔡楓溪的牢騷,“有道是此一時,彼一時,如今德妃娘娘正式被追封,周伯仁也封了通議大夫,我看将來只怕前程會更好,你們兩家提前認了親,也是一樁好事,”陸聚好笑地看着義憤填膺的蔡楓溪,不知道他有什麽可委屈的,蔡家願意認下周家這門親,自然是有利可圖的,現在被反咬也怨不得別人。

知道了事情的原由,蔡楓溪也沒心情再坐下去了,陸聚說要走,蔡楓溪幹脆叫小厮會了賬,陪着陸聚一同出了酒樓,看着陸聚上馬走了,自己也翻身上馬,往侯府疾馳而去。

……

蔡太老夫人跟蔡宣懷都沒有想到,他們幫來幫去,居然幫了一頭白眼狼,但就如陸聚所說,周家未來的前程只怕不止是個通議大夫,得罪了周家,對蔡家并沒有什麽好處。

但如果為了不得罪周家,忍下這口氣,只怕蔡家現在就招了皇上跟太子的忌!

左思右想之下,蔡太老夫人還是讓蔡宣懷替她遞了牌子,求見陳皇後,皇上還健旺着呢,陳娘娘邊四十都沒有,得罪這兩位,實在犯不着!

……

陳皇後聽了蔡太老夫人小心翼翼的陳情,哂然道,“老祖宗您真是太小心了,這算不得什麽大事,您府上三奶奶收周姑娘做幹女兒的時候,德妃還沒有被追封嘛!這世上啊,錦上添花總比雪中送炭要容易的多,您那會兒,只怕也是心疼太子,才想着拉周家一把,說起來,是本宮疏忽了,竟叫德妃妹妹的親人失了着落,還得勞老祖宗替本宮操心。”

陳皇後說話的時候,蔡太老夫人一直緊緊盯着她的神色,見她不像做假,高懸的心一下落定了,“娘娘太自謙了,誰知道當年您跟德妃娘娘就如親姐妹一般,不然她也不會把太子托付給您了,至于周家,”

蔡太老夫人深深的嘆了口氣,“臣妾說句托大的話,咱們皇上啊,最重出身,周家偏偏,”

她搖了搖頭,一臉無奈,“臣妾也知道您的為難,但想來是太子年紀大了,周家老大這幾年都留在京裏,四處奔走的,臣妾看着忒不像了,才接了他的拜貼,周家姑娘要認到楓溪他娘膝下,臣妾想着不怎麽合适,又挨不過明氏求懇,就讓她家姑娘拜了我那個老三孫媳當幹娘,”

“至于将人留在府裏,那丫頭的模樣您也見着了,生的跟周娘娘一模一樣的,這樣的絕色,擱在小門小戶裏簡直就是招災呢,而且那丫頭規矩上也得再請人教一教,”蔡太老夫人如同嚼了枚苦橄榄一般,無奈的嘆道,“臣妾便舍了這張老臉,将人給留下了。”

說到這兒,蔡太老夫人眼眶一紅,忙拿出帕子抹了抹幹澀的眼角,“卻沒想到累的明太太跟周姑娘被娘娘訓戒了,臣妾這心裏實在是不安,便想着過來解釋解釋,娘娘,千錯萬錯都是老婆子的錯,您莫要誤會了周大人跟明太太!”

蔡太老夫人說着,顫微微地站起身,就要給陳皇後跪下請罪。

蔡太老夫人是承嘉帝的親外祖母,陳皇後如何會叫她跪下去,忙兩手将人托住了,親自扶她坐好了,“老祖宗您這是做什麽?這事兒是您對晚輩的一番好意,本宮跟皇上再糊塗,也不會誤會了您的苦心!”

見蔡太老夫人收住了淚,陳皇後親自捧了盞茶過去,“別說您看見周姑娘心疼了,就是本宮,看見她,也是一陣兒心酸,她長的真的是太像德妃妹妹了,不怕您笑話,那天明太太出宮之後,本宮跑到宜春館裏坐了大半天,直問周妹妹,是不是特意送了個人,來陪本宮的?”

這話聽着意思就深了,蔡太老夫人疑惑的看着陳皇後,“娘娘,您的意思是?”這是要接周青華入宮服侍皇帝呢,還是留給太子?

陳皇後拉了蔡太老夫人的手,推心置腹道,“本宮倒是也問過皇上跟太子的意思,可這兩個人,都說周姑娘太小了,以後再說,”

陳皇後一攤手,“太子還說,若是本宮喜歡周家姑娘,當個女兒養養解個悶兒也就是了,老祖宗,您說他這話是什麽意思?”

當女兒養解個悶?這算什麽話?到底是納還是不納?還是顧忌陳皇後的想法,畢竟陳素可是她的親侄女兒,蔡太老夫人迅速有了決斷,不管怎麽說,她今天進宮,是把周家給得罪狠了,與其周家得勢之後再來尋蔡家的晦氣,不如直接将這苗頭給掐了。

如今太子跟皇後娘娘感情越來越好,只要娘娘不倒,陳素這個太子妃的位置且得坐幾年呢!

蔡家這一輩兒合适的女兒,年紀還小,他們可以慢慢等。

作者有話要說:

努力存稿,下月參加日萬活動!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