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立儲
金碧輝煌的大殿上,朝臣們按例議事,慶元帝一身明黃色龍袍,頭戴冠冕,沉穩地坐在高貴華麗的龍椅上,安靜地聽着堂下越發激烈的争論。現下邊境安穩百姓安樂,朝臣最為關注的自然是下一任儲君的位置。
“皇上,儲君一日不立,朝局不穩啊……”蒼翊左後方一名官員走到殿前:“還請皇上早做定奪。”
“那依卿之見,太子當立何人為适?”
慶元帝平靜地看着堂下谏言的那名官員,此人是先明國公楊震的嫡長子楊楓,楊震死後楊楓降級承爵為明國侯,雖無建樹卻也一直恪守本分,今日突然提出立儲之事,想來是已然站好隊了。
“依臣之見,三皇子蒼離精明能幹,德才兼備,可堪當大任。”
此話一出立馬有人附和,只道三皇子是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選。
三皇子蒼離作為當事人自然不好說什麽,只靜靜地聽着,面上平靜無波,似乎所說的話與自己毫無關系。
一旁的蒼邵雙拳緊握,手背上青筋暴露,卻不能辯駁一句。
“離洛國祖制,非嫡室子孫無資格承襲,二皇子為皇後嫡室所出,嫡子仍在卻立庶子為儲,只怕于理不合。”
勢頭一面倒之際,一直沉默不語的丞相秦延之開口了,一句話讓整個朝堂靜了下來,随即二皇子派的人借勢開始辯駁,一時間整個大殿內議論紛紛争論不斷。
慶元帝眼神微眯,将朝堂上所有人的表情盡收眼底,包括從頭至尾一直置身事外的某人。
蒼翊心情複雜地聽着身後一群官員對蒼離的歌功頌德,只想要冷哼,忽而聽到丞相替二皇子說話,不禁有些驚訝。
在他的記憶裏這位丞相是最忠誠的保皇派,文武百官裏他最看不透的人便是這位丞相大人了,他如此說當真只是為了所謂的祖制?
正在失神中,上方突然響起一道慶元帝的聲音:“翊王,你怎麽看?”
帝王問話,所有人目光一凝,被點名的蒼翊瞬間成了全殿的焦點,回神環顧四周,又看向龍椅上威嚴的帝王,上前一步道:“臣弟認為,這立儲之事并不急于一時。”
“翊王殿下這是何意?”明國侯面色一沉,蹙眉道:“若東宮長久空置,百姓人心惶惶,何以穩固朝綱?”
Advertisement
“皇上正值春秋鼎盛,何必急于立儲,百姓安生所依賴的自是一國之君,東宮空置,但帝君仍在,不知百姓如何人心惶惶,又何來的朝局不穩?”
此話一出全堂皆驚,儲位一日不定,皇子必會一日不休,朝臣之間也會明争暗鬥,這翊王竟然問何來的不穩?是真傻還是假傻?不過再怎麽鄙視他的回話這些人也不敢反駁,總不能說是皇子為争儲位将導致朝局動蕩吧。
不管這些官員心中如何想,對蒼翊的話慶元帝還是很滿意的,他本就無意現在就立儲,蒼翊的話雖經不起揣摩,卻很好的堵住了那些催促立儲的人的嘴,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偏偏沒人敢用。
一場激烈的競争在翊王一句話中落下帷幕,又有人上奏了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簡單地做了處理便下了朝。
剛下朝蒼翊就迫不及待地想趕回王府,據他了解,瑾竹此時定然還等着他回府用膳。不想還未走出殿門,皇帝身邊的大太監喜喬便追上來攔住了他:“王爺留步,皇上請王爺未央宮一敘。”
“……公公可知何事?”蒼翊眉頭一皺,他還急着回王府呢。
“王爺說笑了,聖心豈是我們做奴才的可以揣度的,這所為何事,王爺去了自然會知道。”喜喬微笑着低着頭,一臉恭敬。
蒼翊暗自嘆了口氣,還是折去了未央宮的方向,為君者傳召,為臣者不得不去,縱使是親兄弟。
幸好走時對鐘叔多交代了一句,想到此便安心了些,腳下也加快了步伐。
到達未央宮時慶元帝也剛到不久,正在裏間換下那身厚重的朝服,蒼翊便坐在外間候着,喜喬命人泡了壺上好的龍井送來,替翊王倒了一杯,可他此時沒心思喝茶,端着茶盞意思了一下便放置在了桌上任它涼着。
蒼蘭換好常服走出來時看到的就是皇弟一副坐立不安的樣子。
“你這如此急着回府所為何事啊?”上朝時就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現在人待在這未央宮,心思只怕早不知道跑到哪兒去了。
“皇兄。”見人從裏間出來,蒼翊站起身行禮,在慶元帝示意下又坐回原處:“今日天氣不好,臣弟想着回府晚了興許會淋着雨,故而走的急了些。”
慶元帝聞言看向窗外有些陰沉的天氣,眉頭一挑,這倒是個不錯的借口,輕笑一聲道:“倒是朕耽擱你回府的時辰了,若真下了雨,朕派人安排馬車送你回去便是。”
“……”
看這樣子暫時是沒打算讓他走了。
蒼翊神色微黯,暗自腹诽了幾句,問道:“不知皇兄召臣弟前來有何要事?”他特意咬重了“要事”二字,若非要事他還得盡快回去。
慶元帝不買賬,刻意忽視他語中的意思,淡然道:“可用過膳了?”
“……不曾。”
“那便一起用吧。”慶元帝示意禦膳房傳膳,絲毫不給他拒絕的機會:“朕與你兄弟二人也許久不曾對弈了,早膳過後便對上一局如何?”
蒼翊知道他說的對局是指棋局,臉色不由得又僵硬了幾分,這一盤棋下來不知道何時才能回去王府,但聖命不可違,他再是不情不願,也不能抗旨不是。
看着滿桌子的山珍海味蒼翊頓時沒了胃口。
這幾日為調養南宮若塵的身體,兩人一直吃的較為清淡,現下突然變得這麽油膩蒼翊一時還适應不了。南宮若塵那張淡漠的臉不受控制地再腦海浮現,他想他真是瘋了,才不過一上午沒見他便開始想念那人了,也不知他在府中用過膳了沒……
心神恍惚地用完了早膳,望着已經準備好的揪木棋盤,連最後一絲僥幸也沒了,認命地坐到棋盤一側,執起黑子率先落下一子,也不管是否失了禮數。
好在慶元帝也不與他計較這些細節,相反蒼翊表現地越是急躁,他便越能确認自己心中所想。
記憶中熟悉的開局方式勾起了蒼翊的思緒,隔世之後久違的對弈,心緒有些微妙。
自他學會博弈開始,皇兄有空便會找他對上幾局,他的棋藝雖不是皇兄所授,棋技卻是皇兄練出來的,一直以來兄友弟恭的關系,因為瑾竹的身份出現了裂痕,從一開始的冷戰到互相試探,最終徹底敵對……
“似乎長進了不少。”慶元帝突然發現蒼翊的棋風變了,同樣的開局,布局卻讓他很是意外,殺伐有度,攻守兼備,步步為營,一開始意在拖延時間的慶元帝也不得不集中精力認真應對了起來。
“皇兄謬贊了。”蒼翊在棋盤上落下一子,心道若是毫無長進他豈不是白活了兩輩子。
慶元帝也不再說話,兩個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棋局上,平滑的棋盤上黑白棋子縱橫交錯,落子的時間間隔越來越久,蒼翊指間執着一枚黑色棋子無意識地摩挲,思考着下一步要如何走。
“皇上,二皇子求見。” 棋局正處于白熱化階段,門外的一個小太監走進來道。
“他來做什麽?”正用心分析棋局的慶元帝對于被突然打斷很是不滿,正想讓人打發了他走,又想起以現如今的形勢,如此做恐是不妥,便将人放了進來。
“兒臣給父皇請安。”蒼邵一身暗黃色皇子朝服,自殿門處走進來,下跪行禮。
“免禮。”慶元帝的心思還在棋局上,只淡淡應了一句,又在棋盤上落子。
蒼邵暗自咬牙,只把慶元帝對他的冷淡歸咎于皇後的不受寵,起身看了眼一旁沉思的蒼翊,強顏歡笑道:“不知皇叔也在,兒臣冒昧前來打擾了父皇和皇叔對弈,還請父皇恕罪。”
慶元帝怪異地看了他一眼,素來他與人對弈時皆會讓喜喬守在殿外,若非要緊事是根本無需通報的,他到殿外時,喜喬自會告知殿內的情形,他又怎能不知翊王在內。
“無妨,你有何事?”
蒼邵瞟了眼無甚反應的蒼翊,從懷中取出一份文書:“這是父皇前幾日讓兒臣拟定的有關江北河道治理的方案,請父皇過目。”
慶元帝側頭:“且先放置一旁罷,朕稍後再看。”
“是。”蒼邵恭敬地遞到喜喬手裏,見慶元帝握埋頭棋局,看向蒼翊狀似無意地說道:“恰巧皇叔也在這,聽聞昨日在街上救了武安侯府的蘭雪表妹,侄兒還未曾謝過皇叔呢。”
蒼翊正準備落子的手一頓,劍眉緊蹙,突然有一種不詳的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