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娘娘,貴妃娘娘那麽爽快的把宮權主動上交給您,這裏面會不會有什麽陰謀?"芳春出聲問道。

沒錯,繼主動給明月補上三跪九叩禮之後,佟貴妃又給了明月一個驚喜,那就是她十分幹脆的就把她手上的宮權直接交回給明月了。

這本來不是一件多麽稀奇的事情。

畢竟明月是中宮之主,整個後宮正兒八經的女主子,由她掌管宮權,打理六宮事務那是再名正言順不過的事情了。

佟貴妃之前之所以能夠掌管六宮事務,不過是因為那時候後位懸空罷了。

只是依照佟貴妃的性子和處事作風,她居然能夠這麽痛快地交出宮權,這就使得原本不是一件多麽稀奇的事情變得稀奇起來了。

于是不止是一衆後宮嫔妃,就連芳春她們都在懷疑佟貴妃這麽做肯定是不安好心的。

"你怎麽也學了朱夏那一套了" 明月不意外自己身邊的人會問出這樣的問題,她只是意外第一個問出這個問題的人居然是芳春。

“嗯”芳春被明月這話問得一頭霧水的,不明白她是什麽意思。

"疑心病變重了。"明月笑着道,看來這紫禁城還真的是一個大染缸呀,短短不過一天的時間,芳春就開始向朱夏靠攏了。

明月明明記得朱夏在鈕钴祿府的時候,并不是一個愛懷疑人的人,但是不知道是不是陪她經過幾次宮,見過幾次嫔妃們真實的、醜陋的嘴臉,以至于她現在見着誰都下意識地、別管有理沒理,反正先合理懷疑一波。

惠嫔她懷疑,榮嫔她懷疑,現在佟貴妃她也懷疑。

當然了,明月也沒說這樣不好,朱夏的疑心病重總比傻白甜要來得好很多。

但是明月萬萬沒想到芳春這麽快就受朱夏影響了,因為她之前是一個習慣性把人往好的方面想的人。

“因為朱夏跟奴才說了,這宮裏頭多得是想要看娘娘您笑話的人,我們作為您的奴才,當然不能拖您的後腿了。”芳春老老實實地道。

要是她們真的拖了娘娘的後腿的話,那麽當初她們還不如不跟着一塊進宮呢。

Advertisement

“唉,辛苦你們了。”明月伸手拍拍芳春的手臂,她現在突然有點懷疑帶芳春和朱夏兩人進宮是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了。

雖然明月剛剛穿到大清不久,但是她穿越過來這些天裏都是芳春和朱夏在照顧她的,這兩個姑娘不僅忠心,而且處處為她着想。

明月記得當初在廣濟寺的時候,她讓朱夏去找康熙她都吓得要命,結果得知太皇太後下懿旨,讓她進宮,朱夏卻主動提出要陪她一塊進宮。

明明那時候她并不知道那趟進宮究竟是福是禍的。

“娘娘您這說的是什麽話”芳春的眼睛都瞪圓了,“娘娘您辛苦了才是。”

雖然在府上的時候和巴雅拉氏還有明玉她們不對付,但是人員不多,算計也多不到哪裏去。

哪裏像在宮裏,人員多,算計也多,這才進宮多久?遇到的事就不算少了,時間一長,那肯定會更多。

芳春和朱夏兩人雖然高興明月能夠嫁給康熙,成為大清最尊貴的女人,但是她們也心疼她日後得管着那麽多不省心的小安。

尤其是這些小妾裏面不僅有佟貴妃這樣和康熙沾親的,還有和太皇太後沾親的,得寵的,以及為康熙孕育了子嗣的等等等等。

所以即便康熙現在對明月不錯,朱夏覺得她們也得要有憂患意識,而芳春聽朱夏這麽一說,也覺得有道理。

再說了……

雖然芳春之前沒有陪明月進過宮,親眼見到佟貴妃對明月的刁難和算計,但是經過昨天的事情,芳春哪裏不知道佟貴妃對明月既是不滿又是不服

所以她覺得自己會懷疑佟貴妃沒憋什麽好屁那可太正常了。

“芳春說的是。”朱夏在一旁道,“娘娘您可得小心點,貴妃娘娘交權交得這麽幹脆,這裏邊肯定有古怪。”

"管她的。" 明月道,"就算有古怪,大不了兵來将擋,水來土掩就是了。"

明月又不傻,哪裏不知道佟貴妃很有可能會給她挖坑?

如果她只是進宮當妃子的話,那麽就算了,掌管六宮事務一事和她就不沾邊兒,她懶得費那個勁兒給自己攬活。

但是她現在是進宮當皇後,哪怕明月還想繼續當鹹魚,她覺得自己也得當一條有實權的鹹魚。

要不然的話,誰知道她這條鹹魚會不會當着當着,就成了砧板上的魚肉了?

所以別管佟貴妃在打什麽主意,既然她敢把宮權交回來,明月自然敢接。不接才是傻子好伐

榮嫔覺得惠嫔就是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傻子了。

如果她不是把她當成是一個傻子的話,又怎麽會在背後捅了她刀子之後,當着她的面時還能夠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模樣

說真的,如果榮嫔沒有從明月那兒得知惠嫔幹過什麽事情的話,那麽說不定她真的不會懷疑什麽,因為惠嫔現在的模樣看起來和往常一模一樣,壓根沒有任何的區別。

但是世上沒有所謂的如果,榮嫔已經從明月那兒得知惠嫔背刺過自己了,所以現在看到她面對自己的時候臉上一點心虛的表情都沒有,榮嫔是既氣自己沒有帶眼識人,又氣惠嫔不是人。

"你今日是怎麽了" 惠嫔還什麽都不知道,見榮嫔的臉色不對,她問道,"我知道貴妃娘娘主動上交宮權确實是一件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你也不至于震驚到這會兒還回不來神吧?”

"我震驚的何止是貴妃娘娘的事兒" 榮嫔因為惠嫔的話而回過神來,然後意有所指地道,"我今日可是知道一件比這個還要更加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

“什麽事比貴妃娘娘這事兒還要不可思議?”惠嫔并不是一個好奇心重的人,但是聽到榮嫔這句話,惠嫔的好奇心想不重都難了。

"原來世上真的有人表面一套,背後一套,明明幹了壞事,表面上還能裝得跟個沒事人似的,虧得她還生了一副老實巴交的模樣,真的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哪。”

榮嫔張嘴就道,“你說這人臉皮那麽厚,往她臉上紮針是不是連針都紮不進去?”

惠嫔覺得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她總感覺榮嫔這話似乎是沖着她說的。

“你這話說的是誰怎麽沒頭沒尾的”惠嫔問。

“我說的是誰,她心裏有數。”榮嫔道。

惠嫔這麽一聽,頓時就明白自己剛剛的不是錯覺,榮嫔這話确實是沖着她說的,但是……

為什麽呢

“我幹什麽壞事了要遭你這頓劈頭蓋臉的罵。”惠嫔平日裏不愛與人結怨而已,但是也不是沒脾氣的人。

無緣無故的被榮嫔這樣當着臉,就差指名道姓地罵了一通,惠嫔不生氣就怪了。

本來榮嫔就生氣了,見惠嫔還有臉生氣了她就更生氣了。

“你還好意思問我你幹什麽壞事了”榮嫔也不怕跟惠嫔撕破臉了,小嘴叭叭的就把她從明月那兒知道了惠嫔跟明月請罪的事情給說了出來。

“你的如意算盤打得可真響呀,不跟我打一聲招呼就主動去跟皇後娘娘請罪,你倒是得了好印象了,還在皇後娘娘那兒洗脫了嫌疑。”

”我呢現在被皇後娘娘懷疑是包藏禍心,意圖破壞她和皇上的大喜之日。”

“烏拉那拉氏,你說我跟你什麽仇什麽怨,你要這樣陷害我?”

惠嫔聽完榮嫔的話,整個人都愣住了“你,你去找皇後娘娘了”

"怎麽就你能去找皇後娘娘嗎"榮嫔繃着一張臉看着惠嫔道,"我和你認識這麽久了,我是真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啊。”

惠嫔被榮嫔的話擠兌得臉一陣青一陣白的,但是她也顧不上別的了,問榮嫔∶“那你把赫舍裏夫人當時也在場的事情跟皇後娘娘說了嗎”

“當然說了。”榮嫔道,“不說我不得被你害死呀。”

惠嫔∶ “…”

現在到底是誰害死誰

什麽叫千算萬算,不如天算,惠嫔總算是知道了。

其實惠嫔比榮嫔要更早意識到赫舍裏夫人當時所在的那個位置是可以清楚地知道小太子是什麽時候進來的,當時她猜到了赫舍裏夫人肯定是想要做什麽。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就發生了小太子哭鬧着要去和明月、康熙一塊用膳的事情。

但是當時惠嫔什麽都沒有說,即便到了明月面前請罪的時候,她也沒有把這件事說出來。

為什麽

原因很簡單,惠嫔既想要讨好明月,但是又不想摻和進這些事情裏面,得罪小太子的母族。

惠嫔原本想得很好的,她主動去跟明月請罪,話裏話外的把責任攬在自己(和榮嫔)的身上,如果明月是個寬宏大量的人,那麽自然會原諒她(和榮嫔)的無心之失,甚至很有可能會對她有一個好印象。

但是如果明月因為前天晚上的那點不愉快而遷怒于她(和榮嫔)的話,那麽對惠嫔也沒有太大的損失。

因為她相信明月早晚會知道罪魁禍首是誰,到時候對于她(和榮嫔)這(兩)個被遷怒的人,明月心裏多多少少肯定是有點愧疚心理的。

這樣一來,惠嫔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利用明月的這份愧疚心理促成保清回宮的事情了。

是的,惠嫔做那麽多,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能夠早日回宮。

保清如今的年紀不算小了,他還沒有滿月就被抱到內務府總管戴佳氏嘎魯的家中撫養,到現在已經有七年的時間了。

當初孩子還小,惠嫔就算再怎麽想念兒子,也不敢動一絲讓他回宮的心思,但是保清現在已經七歲了,不僅養得壯實,而且也已經種痘成功了,如此一來,惠嫔自然是日日盼着兒子回到自己身邊了。

可惜康熙沒提起過這件事,太皇太後也沒有,哪怕惠嫔知道他們不可能讓保清一直養在宮外的,見狀也不免憂心。

要不然惠嫔也不至于想了這麽一個招。

只是惠嫔沒想到自己會出師不利———明月當時聽她說完之後既沒有說不怪她,也沒有要遷怒她的意思。

好在惠嫔沉得住氣,哪怕明月使用了拖字訣,她也覺得自己能穩得住局面。

結果好家夥,她在這邊穩住局面,榮嫔在另一邊直接把她的局面給掀翻了。

不開玩笑地說,惠嫔現在想捶死榮嫔的心都有了。

但是不行,惠嫔現在還得趕到明月面前亡羊補牢。

因為榮嫔過于誠實的緣故,導致惠嫔到了明月面前不得不被迫誠實。

當然了,惠嫔的這個誠實是摻有水分的,至少她不可能真的把自己對明月的算計給說出來,只能說自己是怕得罪小太子的母族,所以才不敢言語的。

明月沒信惠嫔這話,但是她也沒有戳穿她,和她虛與委蛇兩句之後,就讓她先回去了。

惠嫔見狀,默默地在心底裏嘆了一口氣,她原本還想提一下保清回宮的事,但是轉念一想,現在不是提這個的好時候,于是惠嫔只能把話給咽回去了。

“惠嫔娘娘真的是奇奇怪怪的。”芳春道,“她怕得罪太子殿下的母族,難道不怕得罪娘娘您嗎

都說縣官不如現管,赫舍裏夫人就算是太子殿下的郭羅媽媽,她的手也不可能伸到皇上的後宮來針對惠嫔娘娘吧

連芳春都覺得惠嫔這套說辭有古怪了,那麽其他人就更加不用說了。

“她不是不怕得罪我,她是不想把她對我的算計說出來而已。”明月認真琢磨了一下,覺得惠嫔肯定是隐瞞了一些對她的算計。

“惠嫔娘娘想算計您什麽”芳春忍不住問,就連素秋她們也扭頭看向明月。

“不大可能是想與我為敵。”明月排除了這個可能性,因為她和惠嫔近日無仇,往日無怨的,總不可能因為她當上了皇後就想針對她。

畢竟就算不是她當皇後,也不可能是惠嫔。

那……

“可能是想巴結我”明月琢磨了一下這個可能性有多大,“但是真的想巴結我不是更應該把赫舍裏夫人供出來嗎’

但是惠嫔沒有。

明月把自己代入了惠嫔的角色,然後發現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明月和惠嫔接觸不多,對她了解不深,但是對她的情況倒是挺了解的。

惠嫔雖然是最早進宮的那一批人,但是算不上是得寵的,家世也一般,要不然晉升的時候她在七嫔之中也不會只排第五了,也不會在生下保清之後七年內也沒有再傳出好消息。

畢竟從惠嫔所生的兩個兒子的出生年份可以看得出來,她并不是不容易懷孕的體質。而對嫔妃來說,重要的大概就是兩樣東西了,一是寵愛,二是子嗣。

明月心想,惠嫔這個情況應該不會再想着求寵愛了吧?要是求子嗣的話……惠嫔本來就有,只不過不在宮裏而已。

想到這兒,明月微微一揚眉頭,她好像知道了惠嫔所求了。

坤寧宮這邊因為佟貴妃的不按常理出牌,今天的請安好歹給了明月一點驚喜,而另一邊的太和殿卻因為康熙威嚴甚重,以至于諸王百官上表朝賀時無人敢亂來,使得頒诏天下這個流程走得順利又平淡。

結束之後康熙去了一趟慈寧宮,見到了太皇太後。

對于康熙的來意,太皇太後大概也猜到了幾分∶“皇帝,你可是為了皇後撫養保成一事而來?

”皇瑪嬷果然洞若觀火。”康熙笑着小小的拍了一下太皇太後的馬屁,“您也知道保成這孩子聰慧是有的,就是沒有把心思放在正事兒上面,現在正是需要一個可以對他嚴加管教的人來撫養他。

“你既然說保成聰慧是有的,那麽又何必那麽早就逼他上進”太皇太後道,“保成的情況和你、和你皇阿瑪不一樣,他現在有你這位皇阿瑪在上邊頂着,替他撐起這片天,你何不讓他多輕快兩年"

太皇太後不是不知道慣子如殺子的道理,也不是不知道康熙對小太子的期望甚高,但是她覺得康熙和小太子這對父子完全是不一樣的性子。

可能是因為經歷造就了性格,太皇太後猶記得當年的康熙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小皇子時,就已經展露出了他勤奮好學的一面。

如果要用後世的一句話來形容當年康熙的學習情況的話,那就是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

這話不是一句誇張句,在康熙十七八歲的時候,他就曾經因為讀書過于勤奮而導致咯血了,就着他都不肯放下手裏的書好好休息,仍然堅持往下讀。

而小太子呢

一看到書就想打瞌睡,把書收起來他就立馬精神抖擻的。

就以上這種情況都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了,每發生一次,康熙就能被氣一次。

都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作為旁觀者,再加上有過一個愛和自己作對的不孝子,太皇太後覺得小太子慢慢地變成現在這個厭學的樣子,有可能是因為康熙逼迫太甚了。

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小孩子也有。

太皇太後把這種可能性跟康熙說了之後,她道∶“哀家覺得玄烨你與其逼着保成讀書上進,倒不如想想辦法勾起他對讀書的興致。

”你也知道如果保成自個兒對讀書有了興致的話,那麽到時候都不用你攆着,他自己每天都能興沖沖地去讀書了。”

聽到太皇太後跟他分析的話,康熙沉思了片刻,然後道“皇瑪嬷,您這話說得不無道理。”康熙雖然沒有聽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1)”這句話,但是他知道什麽叫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2)”。

遙想當年康熙那麽發奮讀書,一方面是想着出人頭地不假,一方面也确實是因為他喜愛讀書,哪怕到了現在,也哪怕國事繁忙,康熙也從來沒有放棄過讀書這件事。

"既然如此,那麽讓皇後撫養保成一事就暫時先緩緩。" 太皇太後對康熙道,"皇後到底不是保成的生母,她若像你這般把保成逼得太緊,易生嫌隙。

康熙知道太皇太後有意替小太子找理由,但是她說的這句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于是康熙只能暫時先摁下自己的想法。

只是康熙怎麽也沒有想到,沒過幾天,向來厭學的小太子竟然從坤寧宮哭着跑到他面前來說他要讀書了。

康熙∶ ”……”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