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當時明月
(一)
此時蕭景書就處在他最厭惡的皇室宴會中。
一臉疲态的皇帝與眼神凝重的皇後端坐在正殿上方,旁邊是他的母後與一衆地位尚高的嫔妃。
而自己左手邊是陰鸷狡猾的太子蕭景夙,右手邊是刁蠻放縱的四公主蕭景寧,後面還坐着他那老成持重的同母弟弟蕭景宣。
再加上一衆并不相熟的皇兄皇弟與趨炎附勢的大臣,蕭景書只覺得一點胃口都沒有。
表面上看起來是皇帝的親信之人齊聚一堂,實際上各有自己的居心暗自揣度。
眼看年關降至,什麽國家大事統籌預算不可以私下商議?非得搞這種華而不實的宴會……
蕭景書正沉浸在自己的抱怨裏,蕭景寧卻湊過來低聲詢問:
“喂,我給唐笙寫的信他看了嗎?”
蕭景書皺了皺眉,裝作沒聽見,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蕭景寧見他敢不搭理自己,就撿起一粒葡萄朝蕭景書扔過去。
誰知蕭景書一閃,葡萄穩穩砸向蕭景夙的碗沿。
繼而撞倒了蕭景夙的酒杯,惹得衆人目光都落在這位太子身上。
蕭旌夙臉色不快,但并未說什麽,只是斜眼瞥了下蕭景書。
蕭景書更來氣了,這關我什麽事。于是轉頭低聲呵斥蕭景寧說:
“你跟唐笙要怎樣我一點也不關心,以後少拿這事煩我。”
Advertisement
蕭景寧撇了撇嘴心裏想,你早回答不就什麽事都沒有。嘴上又接着說:“瞧你那沒勁樣兒,等我明年成年,立刻自己出宮去找唐笙!”
蕭景書只覺得頭都大了,他不是擔心唐笙這種浪蕩公子對蕭景寧始亂終棄,他是擔心依着蕭景寧的性子能把唐笙的小命給送走。
但之後幾天他就意識到,現在最應該擔心的是他自己和蘇子城。
(二)
蕭景書的生母林氏是前朝大将軍的女兒,論家世論樣貌論才學,都比當朝皇後強的多。但皇帝與她在一起只是因為政治聯姻,并沒有其他感情。
其實得不到皇帝的愛林氏并不在乎,她在意的是兩個兒子的地位。
為了能讓蕭景書當上太子,林氏二十年來不知做了多少鬥争努力。
誰知無論她多賣命都比不上皇後在皇帝耳邊随口說的一句話。
最後自是皇後的兒子順利成為太子,連她的女兒景寧都比一般皇子嚣張跋扈。
這也成了林氏最大的心結。
自蕭景書年幼起就鮮少見到自己母親眉開眼笑的模樣,多數時候是陰沉着臉數落他和弟弟景宣哪裏又做的如何不好。後來他大一些心裏就明白了,做得好也未必能得到父親的嘉許,她母親活的,實在是太累了。
幸而蕭景書從未把這些宮廷争鬥放在心上,早早的就認了自己七王爺的身份,搬離皇宮後過的好不自在。
卻苦了他弟弟蕭景宣。
林氏看蕭景書如此不争氣,便把全部的氣力加諸到蕭景宣身上。
蕭景宣本也是那種活潑讨巧的孩子,結果這種成長環境使他先是變得溫順沉默,後來便是不茍言笑,雖然文韬武略無不精通,但對待一切都是付漠然的态度。
即算蕭景宣已是皇子中較出衆的,林氏卻依然不肯放下對蕭景書的期待。
她對蕭景書坦言已有足夠的把柄推倒皇後和蕭景夙,而他畢竟是嫡出,日後上位更容易說的過去。
蕭景書得知林氏的想法後卻覺得震驚,他想不到母親的執念是如此深,敢将亂國之事想的如此随便。在與林氏言辭激烈的争吵後,便只想着盡快回府。
但之後林氏一點沒有放他走的意思,反而處處都讓侍衛跟着他,幾乎是軟禁起來。他只好去當面請辭,結果聽到林氏這樣解釋:“蕭景夙已大致猜到我最近的意圖,現在你的府邸周圍都是刺客,沒你想的那麽安穩。”
蕭景書卻并沒有因為自己不在府中而感到寬慰,只是第一時間想到了子城還在那裏,萬一他們劫走蘇子城要挾自己,萬一他們看蘇子城睡在自己房中誤殺了他,萬一……
蕭景書不敢再想下去,只是更堅決的要離開。
林氏終于抑制不住怒氣,将杯子狠狠摔在地上:“別以為我不知道你那些亂七八糟的事!你現在若踏出宮門一步,我就能趕在所有人之前讓你那個蘇子城消失!”
蕭景書腳步停在原地,不止驚訝于林氏知道蘇子城的存在,更意識到,因為自己的身份,帶給蘇子城更多的是危險,而不是保護。
蕭景宣遠遠看到蕭景書坐在花園中沉默的樣子,不需要詢問來由也知道個大概。蕭景宣就是這樣,從來默不作聲,但一切都看在眼裏。
他慢慢走到蕭景書面前問道:“皇兄可是擔心家中安定?”
蕭景書聽到這話狐疑的擡頭看他。
蕭景宣面不改色接着說:
“我手下有批精兵,現在可派去護你府邸上下安全,皇兄覺得如何?”
蕭景書自是需要他這樣做,卻不急着露于表面,只是問:“你想要什麽?”
蕭景宣難得一笑,說道:“你不願做皇帝,還是有人願意的。”
蕭景書心裏冷笑一聲,什麽手足之情,這宮牆之內哪有人做事是無利可圖。
良久才慢慢說出口:“誰願意,誰就去吧。”
這便算是一種承諾了,蕭景宣也點頭表示應下了剛剛說的事。
蕭景書雖瞧不上貪戀權勢之人,但對他弟弟的實力還是信任的,因為擔憂子城而懸着的心,也稍稍落了下來。
作者有話要說:
要開始胡說八道湊宮鬥文了,同時會出現第二對cp,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