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放棄
谷子地有主角光環籠罩,所以即使在手術臺上開膛破腹,休息了一兩天後也照舊能夠生龍活虎。可是更多的普通人,在醫院這個原本應該帶來生機的地方,葬送性命。
“為什麽先給258號動手術?我明明寫清楚了下一個輪到257號!”蘇雪倩用一只腳卡住手術室的門,奮力将身子擠進縫隙中,不讓醫生将大門關死。
“257號只剩半口氣,所以只能被放棄了。”巨大的口罩把醫生憤怒的表情遮地嚴嚴實實,但這并不影響他用嚴厲的口吻表達自己的不滿,“你讓開,不要妨礙我的工作!”
“怎麽可以放棄?”蘇雪倩懵了,她從來沒想到會聽到這樣的回答。全力以赴拯救傷者性命不是醫生的天職嗎?更何況,257號還是用血肉之軀勇堵敵人槍口的熱血英雄。“257號已經昏迷,血壓心跳都接近臨界值,如果不馬上治療,他會死的!”
“不用你來告訴我他會不會死。”醫生因連續工作而充血的眼睛瞪着眼前這個年輕的女孩,仿佛從沒見過這麽不專業的衛生員,“257號傷在腦袋上,要救活他得開顱,至少得10來個小時,而且還不一定能夠成功!可如果放棄他,用這10多個小時我能救更多的人。比如258號,雖然目前沒有生命危險,但是如果再拖個2個小時,我保證他也同現在的257號一樣,出氣多進氣少!”
“可是……”蘇雪倩環顧被病人擠地滿滿當當的候診室,硬生生被自己嘴邊的話嗆住。不可否認,合理安排傷員的治療順序是提高醫院效率的有效方法。随着戰事的日益焦灼,送來根據地醫院的病患越來越多,即使所有醫務人員都已經超負荷運作,仍然無法改變很多士兵因未能得到及時醫治而殒命的事實。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将固定數量的醫生、護士分配給最多數量的病人。正如這位醫生所說,如果醫治257號是以犧牲258號,甚至259號、260號等病人的生命為代價的,那這樣的安排就不合理。。
但是,257號不僅僅是一個代碼,更代表了一條鮮活的生命。
真的只能,放棄嗎?
蘇雪倩沉下臉,默默地從門縫中退出來,将257號搬到角落處,任其安靜地等待生命的終結。
不是不救,是無能為力。所謂戰争,從來不是鮮花鋪地的錦道,而是布滿殺戮、血腥、悲傷與淚水的修羅場。死亡對個人來說是一了百了的解脫,但對于親人來說,卻是痛苦的開始。
三天之後,蘇雪倩看到了257號的母親,一個滿鬓白發,步履蹒跚的老婦人。她拄着拐杖,佝偻着身子,用顫抖的聲線說:“你們搞錯了吧?我家大兒是11師的,我聽說他們師根本沒有上前線,怎麽可能會犧牲?”面對老婦通徹心扉的置疑,蘇雪倩滿腔的安慰都堵在胸口,一個音節都吐不出來。
她無從解釋為什麽理論上應該在萬裏之外的山西待命的11師士兵會參合到河北邊區的戰争中來,她也真心希望自己弄錯了死者姓名,但是事實讓她清楚地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趙同志是一位英雄,他……他現在在太平間,您可以去看看……”無論在什麽年代,驗屍都極其考驗親人的神經,更何況是像白發人送黑發人這樣嚴重的刺激。
老婦直接暈了過去。
“我先把她送回家屬宿舍。”葉菊花把着同鄉老婦人的手,将她的大拇指按在認屍通知單上,皺着眉對蘇雪倩說,“她的小兒子也在11師,叫趙奔,失蹤了……你有沒有聽到過他的消息?”
“沒有……”蘇雪倩仔細查找了傷員名冊,無奈地搖頭。在所有來自前線的信息裏,“失蹤”是僅次于“死亡”的壞消息。因為它雖然代表士兵仍有生還的可能,但在更多的案例裏,它表示被炮彈轟地粉身碎骨、被戰火燒地面目全非、被埋在廢墟裏查無音訓,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無法列舉的死法。
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失蹤者屍骨無存。。
蘇雪倩詢問了一些來自11師的傷員,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趙奔的去向,只有一個瘸了腿的小戰士篤定他已經死了:“我們發起總攻前一天晚上,司令員命令小趙跟其他三十幾名同志去偷襲日軍的武器庫。本來計劃夜間就完成任務的,可是他們直到天亮了都還沒回來。我是偵察兵,整晚都守在日軍營地邊上等他們的消息,但沒發現武器庫有什麽異樣,所以他們的行動肯定是失敗了。”
“那也不一定是死了,可能被俘虜了呢!”老婦人不肯死心,用虛無的希望安慰近乎崩潰的自己。她執拗的堅持令小戰士吶吶不敢作聲,但他背着她偷偷對蘇雪倩說:“小趙不會投降的,他參軍那天就跟我說過,如果被敵人抓住,寧可自己斃了自己也不受小日本的鳥氣!”
這是中國軍人的志氣。作為旁觀者蘇雪倩心生敬佩,但她心裏清楚,如果以後自己十月懷胎的兒子敢說這種話,那她死也要把他綁在身邊,打折了他的腿都不會同意他去參軍。
否則,老婦人的經歷就是血淋淋的教訓。。
随着送往根據地醫院的11師傷員的增多,關于趙奔的情況逐漸明晰起來。“日軍突襲邊區,我們當時正好在附近執行任務,于是被上級緊急調去支援。”……“趙奔沒有生還的可能。”……“偷襲武器庫的三十六名同志全都犧牲了,是被日本人發現後亂槍打死的。”
沒有人敢把這則消息告訴老婦人,因為在連失兩子的悲劇面前,所有的安慰都将蒼白無力。葉菊花說:“她生了三個兒子,老二過繼到上海的親戚家,三歲起就沒再見過。剩下這麽兩個兒子,一下子全走了,怎麽受的了。說不定一個錯眼沒看到,就追着兒子去了。”。
但受不了也得受。戰争再殘酷,生活都不得不繼續下去。無論是死裏逃生的谷子地,痛失愛子的老婦人,還是穿越至亂世的蘇雪倩。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