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一切都停止了。
無數無盡無億念頭凝固于腦海。
言枕詞篤定原音流絕非善類, 另有目的, 但未曾想過, 萬一一切真如衆人所想,一切真的只是自己無有依據的猜疑呢?
原音流在眼前緩緩倒下。
與倒下身影相反,鮮血高高濺起, 将視野變得緋紅一片,使麻痹生自指尖,噬入心頭。
而後鮮血落地, 火焰自血中生!
言枕詞與明如晝俱是一怔, 緊盯落下鮮血。
只見伴随着越落越多的鮮血,朵朵來自血液的火焰未有一絲半刻的停歇, 似搖曳火蓮,攀援點燃其所能接觸的一切, 眨眼形成火海。
火海成型的那一刻,不夜山川地龍翻身!
隆隆不停的劇烈震蕩之中, 樹折山摧,群獸奔忙,左右血海火海交織一片, 天空之上, 永不落日的不夜山川聚集層層黑雲,黑雲之中,日月交替,驕陽落地,血月當空!
所有的變化俱在呼吸之間。
此時此刻, 為言枕詞而死的原音流屍身甚至還未落地。
明如晝先是微怔,而後驚愕,最終定格于意料之外、遠出想象的狂喜!
燧族之人血液似火,但真能落血成火、引發天地異象者,傳言乃為界淵之直系血脈——
大火焚林,言枕詞的目光自原音流身上掠向四周,又從四周看向明如晝。
他心中升起萬千之念,又無一念真正成型。
Advertisement
雙方視線交錯。
兩人同時出手。
這一次,兩人不再對着彼此,而是徑自沖向原音流的屍身!
但也是這時,玉劍自天降,森森寒芒壓下肆虐的大火,劃開血色的天幕,聲未至,劍已到,直奔言枕詞!
玉劍飛來,聲威赫赫,眨眼封鎖言枕詞四周氣機。
言枕詞如陷泥淖,身形不免一頓。便是這一頓之中,明如晝驟然加速,奪過原音流屍身,飛速再退!
言枕詞回手一擊,擊碎玉劍封鎖,厲聲喝道:“放下他!”
他一足陷地,身形三閃,後發先至,一身還在原地,一身已至明如晝跟前,乃是煙鶴行最高境界,煙鶴三變。
三變之中,三身同時現,三身均為真!
只見言枕詞一身三化,一化迎向自後飛來的靜微女冠,兩化同時夾擊明如晝。
但盟殺令下,靜微女冠親至,其餘會盟者如何不來?
便在言枕詞一身三變之際,佛國與劍宮之衆同時出現,諸人封鎖不夜山川,上思和尚迎向言枕詞一化身,翟玉山迎向言枕詞另一化身。
三人到場,三處戰團,電光石火,明如晝已得珍寶,更将言枕詞視若敝履,全無戀戰之心,窺準空隙,眨眼脫出重圍,向前奔行!
手中有劍而無能護人,二百餘年中,言枕詞首次五內俱焚。
眼看明如晝即将消失于視線之內,言枕詞再不顧靜微女冠與上思和尚的攻擊,硬受兩擊,嘴角滑下一絲血線,再将三身合一,一身化劍,直沖翟玉山方向,目的只為翟玉山身後明如晝!
面對這勢可破月的一劍,翟玉山不言不動,面色平靜如水,只将手按劍,抽出寸許。
正是此時,眼前煙塵忽生,靜微女冠竟強提真氣,閃身趕自翟玉山面前,出手阻攔言枕詞!
這一場戰鬥,高手窮追不舍,言枕詞明明玄功參造化,也無能立刻脫出重圍,只得眼睜睜看着奪走原音流屍身的明如晝消失眼前。
這一剎之間,他心頭一空,劍慢三分。
這一剎之間,靜微女冠抓住機會,真勁再提,使玉劍變白,這白玉一劍,乃其成名絕技,玉有魂人無魄,中者身化白玉而亡。
這一剎之間,翟玉山突然拔劍,卻并非刺向言枕詞,而是擋在言枕詞與靜微女冠之中。
靜微女冠早有防備,将劍一轉,斜斜迎向翟玉山,同時寒聲道:“翟長老這是在幹什麽?莫非只因此魔血出身劍宮,劍宮便立意包庇到底?”
翟玉山面色不動:“師妹不需着急,言枕詞已被我們圍在其中,諒他插翅難逃。我們又何必着急置人于死地?”
靜微女冠輕蔑一笑,不與翟玉山無謂争辯,高聲道:“請上思大師帶落心齋及佛國弟子,一同攔下魔血。餘者聽從常勝候號令,封鎖不夜山川,謹防魔血逃脫——”
方此之時,天空忽然傳來隆隆回音,乃是千裏趕來的執劍長老端木煦:“劍宮子弟聽令,配合靜微師妹號令,歸入常勝候麾下,封鎖不夜山川,救援山中大火——”
聲落人落,端木煦自天而降,降落言枕詞身旁,立場不言而喻!
靜微女冠眸中冷光閃爍。
上思和尚亦覺不對,來到女冠身旁:“阿彌陀佛,端木長老這是何意?”
端木煦向上思和尚稽首:“大師許久不見了。此番前來,乃是掌門之意。掌門想說之言,全在此貼之中。”
說話間,他将手一翻,一張蘊含有晏真人劍意之黑色劍貼出現衆人視線之中。
他将劍貼交于靜微女冠:“師妹請看。”又向其餘人道,“真人有言,言枕詞乃兩百年前——”
靜微女冠打開劍貼,一目十行,面色驟變!
端木煦道:“兩百年前的鏡留君。”
平平一句,正是驚雷炸響于無聲之處!
幽陸上下數千年,武者浩瀚如恒河之沙,數以億計。這億萬之中,總有數人脫穎而出,為歷史銘記。
三百年前,魔道大興,正魔之争初露端倪。
二百五十年前,正魔交戰,鏡留君嶄露頭角。
二百三十年前,空聞山中,鏡留君殺十絕魔君。
二百二十年前,飛星亭中,鏡留君殺邪光上人。
二百一十年前,多情谷中,鏡留君殺奪情元仙。
此三人無一不是當年縱橫幽陸無有敗績之人,此三戰無一不是九死一生之戰。
三戰之後,劍宮鏡留君名動幽陸,絕學明劍開天地之明!
于是又有二百年前,鏡留君殺當世魔教之首、引動百年正魔相争的燧宮宮主天聞明炎。
此一戰中,天地倒換,山河失色,炎皇屍首出現之際,燧宮土崩瓦解,鏡留君憑此一戰,一舉奠定正魔大戰的最終戰局。
百年厮殺,無數驚才絕豔者崛起幽陸,無數驚才絕豔者隕落幽陸。
死了的人變成傳說,活着的人終成傳奇。
二百年後,傳奇之名,依舊如雷貫耳!
四下鴉雀無聲。
言枕詞一言不發,化飛虹而走。
另外一邊,得了原音流的明如晝一刻不停,自不夜山川出來之後,一路潛過大慶與佛國,來到夾在佛國和穢土間的沙海之中。
這片沙海的中心有一塊方圓十裏的桃園之地,乃是沙海中的綠洲。
綠洲中/共有七道水脈,水脈裂出五色土地,其地層變化果然滄海桑田,其所聚之氣實乃極陰而極陽,正是黑淵裂張,金陽孕育之地!
自當日生滅空鏡中顯示此地之後,酆都之人領大祭司令,于此地秘密建起轉生之池與一可供攻守之堡壘。
現在兩者均已完工,明如晝一路疾行,進入轉生城,方至轉生池,便見身着紫黑大氅,臉覆金色面具的大祭司已然身在此地,正等着自己!
大祭司見到明如晝的第一句話乃是:“明如晝——魔血何在?”
明如晝長長一次呼吸。
這一口氣中,他恢複從容,環抱原音流退後一步,行禮道:“見過大祭司。魔血就在我手。我手中之人,才是真正能實現大祭司宏圖霸業的界淵血脈!言枕詞若與他比,不過草芥蓬蒿,不值一提。”
大祭司:“哦?”
明如晝一字一句:“原音流喪生之際,落血成火,此乃燧皇直系血脈之證!而後地龍翻身、血月升空,更是我魔道大興,大祭司功奪千古之預兆!”
大祭司聞言錯愕,面具之下的一雙瞳孔竟在激動之下瞬間變成腥黃獸瞳!
大祭司:“此言當真?”
明如晝:“此乃我親眼所見。”
大祭司:“好,将原音流放入轉生池中。哈哈哈哈,若我功成,明如晝,你亦建立不世功勳,日後便是我手下第一大将。”
明如晝的笑容再次變得溫和而謙遜。
他欠一欠身,回應大祭司的厚愛。而後抱着原音流走向轉生池。
大殿以巨石摞成,四根巨大有五人合抱那樣粗細的巨柱之中,有一圓形池子。
池周取九之數,池深亦取九之數。
蓋因九為極數,極數近天,以圓生生,正合奪日煥生之理!
明如晝來到了轉生池旁,他将手中之人徐徐放下。
藍色的池水簇擁着彌漫上來,輕輕将進入池中的身軀包裹。還殘留于衣襟之上的幹涸鮮血在池水中消融,使幽藍更藍。
這藍液并非世上的任何一種水,而是天地中再精純不過的生命之氣。
當生命之氣凝結到了一定程度,便從氣為水,聚斂成型,名為真元。
明如晝的指尖探入真元之中。
真元湧動,手指接觸其中,亦并非液體的感覺,而像入了極凝實的氣體之中,使身體帶了一層枷鎖,受了數倍沉重。
明如晝握住了原音流的手。死者的肢體毫無溫度,他卻心滿意足。
他喃喃自語:“煥生之法需要數日時間。這數日中……”
大祭司冰冷的聲音響起:“這數日中,無人能來到此地。”
明如晝低頭一笑。
最後一步,我就能見到你了。
誰也不能阻止我見這世間最美的事物。
啊……那番美景,讓人戰栗。
此時此刻,一路追明如晝蹤跡至無量佛國的言枕詞收到了來自劍宮的傳書。
晏真人于傳書中寫道:“酆都曾派數批人前往沙海,動靜頗大,疑與魔血相關。明如晝或帶音流之軀前往此處。”
言枕詞五指一合,掌中書信化作飛灰。他足下一點,人乘雲起,飛向沙海方向,但不過數裏,便被無數魔道攔于身前。
言枕詞落回地面。
他看着攔在面前的衆多魔教中人,只覺時光倒換如初,兩百年前,兩百年後,從未曾變。
他心中好笑,笑中帶殺:“你們都知我是鏡留君,還敢出現在我身前?看來兩百年畢竟還是太久了,鏡留君這個名號也不好用了。”
話落劍起。
一劍割昏曉,明劍再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