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別和我說話
說起來都讓人汗顏,一條蛇居然就差點吓到了泉道人,這要是說出去,山下那些泉道人的迷弟們,不知道要多詫異,多幻滅。明道人看着這樣的師弟,都快繃不住表情嘆氣了。忍不住多說了幾句:
“你這功夫……師傅知道了,還不定怎麽生氣呢。沒有精進不說,如今這倒退的……在這麽下去,只怕阿青都能趕上你了,你說說,這還有什麽臉?你也該多上心些。”
這老小子愛偷懶不是一日兩日了,因為偷懶,連着修行都能往坐着不動的上頭選,可想而知在練功的時候有多不用心。明道人為了這個師弟這性子,那是真操心啊。
想想八卦掌、五行拳什麽的,只要有腦子的都知道,中國的武功啊,細究起來這根子基本全在道家,有這麽一個底蘊在,一般的道士會武功,那真是太普及了,即使養生拳都能比其他的多上幾種,這樣的情況下,像是泉道人這樣武力差的,那真是相當的少見。
若是說他們道觀在城裏,那許是沒這些本事也不妨事,可他們這是在山裏,還是時不時的,要從山裏,尋些個草藥獵物山珍什麽的,你這身手再不成……
“如今有我,你偷懶也不妨事,可若是以後……難不成你還要指望師侄養你?或者,你自己帶個弟子?”
一說收徒弟,剛才因為被吓了一跳,心慌慌的正坐在一邊瞧着自家師兄收拾蛇的泉道人立馬回神了,反駁起來:
“徒、徒、徒、弟?師兄,你可不能害我,養孩子這麽費勁的事兒,有你一個還不夠?這要是再來,咱們那小院子能住下?就是塞進去了,你不嫌棄擠得慌?”
這借口找的,青壺觀确實不大,可再怎麽不大,那也有三進,那可是三個小院。你看啊,第一個那是正殿供奉着三清,兩邊供奉着藥祖和神農這就不說了,這是山下百姓最最看重的神仙,确實不可能為了住人讓神仙讓地方。就是第二進,那大殿上供着三官殿,兩邊是雷神和真武大帝,一樣也人待着的地。
可這第三進呢?雖說因為地勢的關系,這最後一個小院是不怎麽樣,要靠着第二進邊角的小門出來,走一段山道石階往上,才能到這幾乎是斜插近山壁內的院子裏,所以導致這一個小院是笑了些。可怎麽的這三合院的格局沒變吧,正房三間總是有的吧,除了中間待客的一間,兩邊這師兄弟兩個住的難道不寬敞?
還有兩邊的廂房,雖然一邊只有兩間,東面的兩間還小的很,可那不是廚房和雜物房嘛,西面還有兩間不錯的呢,除了阿青和阿木兩個的屋子,剩下的那一間如今可是治黨庫房用的,除了香燭等東西,地方其實還剩餘的不少。這再塞個人怎麽了?再說了,再收個孩子,那怎麽的,也是和阿青他們一起住,三個孩子一間屋子怎麽就擠吧了?
所以啊,說到最後還是這泉道人自己不想收弟子是真,道觀住不下是假。不過明道人知道,這事兒和他這麽說是說不清楚的,所以直接來了一個釜底抽薪,直接說道:
“我尋思着,咱們這道觀好些年沒修整了,眼下手裏不算犯難,就想請人來翻修一下,順帶的,在大門口那邊,前幾年清理出來的地方再起個屋子,到時候好将王靈官供奉到這屋子裏,省的在進門那石龛裏屈就,護持廟宇,巡視不法,這放在外頭也正合适。此外,還能順勢将圍牆再往外推一推,将咱們練武打坐的小石臺也給攏進去,讓廟裏看着更大氣些,寬泛些。只是這樣一來,這山門到咱們住的地方就遠了,若是有事兒有人喊只怕聽不到,夜裏有差池,也不能及時知道。所以啊,我想着,到時候索性在這靈官殿的邊上再搭個小間,弄個夜裏看守的地方。到底是山裏,小心總是要的。可這麽一來,誰去守夜就成了問題,若是咱們輪着……我倒是沒問題,你這晚上睡得死,可就未必得用了。至于那兩個……說實話還是孩子呢,就是他們肯,才這麽大,一個人能不怕?”
這明道人一開始叨叨叨的說起吧,那泉道人還心下有些嘀咕,琢磨着往日那些人說的還真是不錯,那不愛說話的,多半都心裏特有主意,看看,他師兄就是這麽一個,這說到的多利索?可見往日不知道琢磨了多少回了。可聽着聽着,這味道就不對了,這師兄是啥意思?說自己沒用?是,面上是這個意思,可這怎麽聽着……
“師兄,你到底想說啥?”
泉道人也是個直白的,感覺聽着不對,就直接問,
Advertisement
“我的意思是,你這怎麽的,也要找兩個弟子,好讓這些個孩子和阿青,阿木結伴,輪着兩個一起的,在門口小屋裏守夜,聽明白沒?不辦也得辦,好歹多了這麽多地方,人太少了也不成。不然,以後這清掃道觀,清理神像,守夜,都得你自己幹。”
你別說,若是真按照明道人這麽算,這道觀怎麽也能算是四進的格局了,再加上那各個院子之間的石階小道什麽的,這範圍确實是很不小,若是真讓泉道人自己幹……哎呦,這懲罰,估計比收徒弟還重,畢竟這徒弟收了,好歹還有師兄能幫着教對吧。從這盤算上看,明道人這一刀戳的其實很準。
可惜啊,泉道人在偷懶這個事兒上,那技能點絕對是滿滿的,求生欲相當的強,不過是一個紮眼,人家立馬就能想到對策,舔着臉說到:
“要是這樣……師兄,咱們尋個山下的孤老來也一樣能幹啊。而且還能直接一直住着多好。”
好不好?肯定好,很多什麽山神廟,什麽土地廟,龍王廟的,請的看廟的廟祝就是這麽來的,可這道觀……
“咱們是正緊道觀,不是道士像樣?”
這也是個問題,可泉道人卻說:
“山下的百姓多少年都是咱們道觀的信徒,孤老來了,讓他正式出家也容易的很。本就是居士嘛。”
聽到泉道人這麽說,明道人也知道,在說也是白說,索性不言語了,一個勁的開始做自己的事兒,這讓泉道人很有些得意,覺得自己這是說動了師兄,順利的躲過了一劫。可他卻忘了一點,自己這是個偷懶的,尋人這事兒他自己根本不可能主動去做,那找什麽人上來誰說了算?自然是明道人。
于是乎,不過是兩天的功夫,這當師兄的就給做師弟的來了一個現實教育。讓他知道了說的再好,也沒有做更直接。
“師兄,這是……”
泉道人看着跟着自家師兄進了山門的一老一小,眼睛一時不知道該往哪兒看,只覺得背心有種不好的預感。果然,明道人十分利索的指着那老的說到:
“這是劉居士,你說的山下孤老,以後給咱們看山門。”
然後再一指那小的,約莫5、6歲的瘦弱孩子,說:
“這是依附劉居士生存的孤兒,石頭,以後是你的弟子,阿青和阿木的師弟,你可以叫他阿石。”
看門的孤老和徒弟一個不拉,這是全招呼齊了啊!這你讓泉道人怎麽說?回絕?若是人沒上山可以,可這孤老,孤兒的,他能說得出拒絕趕人下山的話?沒見那一老一小已經跪下給他磕頭了嗎?
“多謝泉道長慈悲,能想着咱們這樣沒活路的,要不是泉道長說起,要不是明道長下山,我們這爺倆可就餓死病死了,能得到道觀庇佑是咱們爺倆幾輩子修來的福氣啊……”
慈悲?那不是佛家的事兒嗎?和咱們愛信信不信滾的道家有什麽關系?福氣?好吧,福祿壽三仙倒是咱們道家的人,可這……
終究,泉道人說不出什麽生硬趕人的話,心軟的他也沒趕人的想法了。所以啊,最終泉道人只能用一種十分委屈,十分憋屈的眼神看了自家師兄一眼,然後猛地一個轉頭,對着裏頭大喊:
“阿青,阿木,趕緊來,以後你們師弟歸你們管了。”
呵呵,他也真是夠可以的,這分給他的弟子,這是世界甩鍋到了師侄身上了。也是,誰讓他棋差一招,還不好意思當着人家的面嫌棄呢。
只是……你這給了師侄這麽一口鍋,他們能負擔的起?
“師叔,這該怎麽教?”
“先帶着幹活。”
“師叔,這師弟還不識字,沒法子讀經文。”
“你們教。”
“師叔,師弟的衣裳怎麽辦?”
“師叔,這師弟和咱們睡?那這鋪蓋呢?”
“師叔……”
新添了人,那老頭自己顧着自己沒問題,可這孩子既然是泉道人的徒弟了,那有什麽問題,自然是要問他的對吧,這思路絕對沒錯,就是明道人也是這麽關照的,所以……其實人泉道人還是擺不脫自家師兄給下的套。
你說泉道人不管?看看那可憐兮兮,再确定名分後,總是用小眼神偷瞄自己的石頭,泉道人真心說不出萬事不管的話來,唉,他還是太心軟啊……
“師叔……”
“別什麽都問我,你們長這麽大了,這些事兒都不會安排?自己看着辦,再不成列個單子,等下次下山的時候再說,先将就将就。”
他還能怎麽說?先敷衍過去吧,總不能對着這麽些孩子說,讓他們別和他說話吧。唉,師兄啊師兄,果然是現世報,上次阿青和阿木,他就是用這麽一招搶先下手的法子,将兩個孩子都甩給師兄的,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