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歸
自覺自己本事不夠的阿木,心裏別扭勁一發,腦子一熱,就來了個數量來湊的行動,忙得那就和小蜜蜂一樣了,看的明道人都覺得詫異。你看看啊,不過是在這狗子家借宿了一日的功夫,又是幫着修理家具,又是幫着撿柴火、尋藥材的,最後連着這一老一小的吃飯問題都幫上了。
阿木不知道從哪裏弄了一個水缸來,放到了狗子家廚房門口,然後又用自己學的漁夫本事,在不遠處的小河小池塘裏,用藤條編了個簡易的小網兜,狠狠的撈了不下二十條的各種魚類,養到了那水缸裏,就這麽一項,足夠這老小吃上五六日的。此外還在周圍林子裏摸索,尋出了好幾個什麽木薯啊,什麽山藥的彙集點,挖出了足足一大筐來,讓這爺倆連着主糧都能湊合上好些日子,這才歇手。
而他這裏罷手了,村子裏的人卻熱鬧起來了。這事兒吧,說來也正常,凡事兒都講究個領頭的對吧。像是他這樣忙乎……他這本不過是覺得這老的老,小的小感覺可憐,想多幫幾把,可他卻忘了,他只是個外頭路過的,是道士,你說他這一個外人都這樣的幫扶了,這樣盡心了,這讓村子裏的人怎麽辦?那真是頂到了杠頭上。
你要不跟着幫忙吧,否則豈不是顯得他們沒人情味?可幫忙吧,各家自家日子過得也艱難的很,實在是拿不出手,這可怎麽辦呢?呵呵,人家也學了阿木一樣,這實力不行力氣湊的法子,于是乎狗子家的柴火幾乎是以光速在遞增,等着阿木他們準備走的時候,那院子裏堆積的柴火,都快和圍牆一般高了,這真是讓人怎麽看怎麽覺得安心。狗子爺爺樂呵的,眼淚都要下來了,一個勁的對着來探望的村民拱着手感謝。
當然了,村子裏的人這麽幹也不是沒半點好處的,最起碼他們從阿木的行動中,也學會了不少的東西。別的不說,那池塘河裏尋魚吃的本事就很讓人眼紅。說來這個時代吧,人過的苦真的,有很大的原因就是技術壁壘的問題。記得哪個地方看到過這麽一個疑惑,說是災荒年間,不少人餓死,可在不遠處的河流大湖裏卻魚蝦滿滿,為啥那些人不吃這個飽腹?
不是他們不想,而是沒法子呦,這水深了,下去很可能上不來,你說他們怎麽撈?水急了,一個不好要被沖走,你讓他們怎麽辦?自然是只能眼睜睜的看着。
而如今好了,阿木的釣魚本事,那藤條編魚兜的本事甚至是小溪小河拐彎處,堆石頭挖坑的,引魚的本事等等,都讓這些一直缺乏技術的百姓們,多了一門尋吃食的手藝,甚至有些想的遠的,還想着若是弄好了,運送到城裏換錢換糧食的美事兒。
大冬天的新鮮魚啊,這東西價錢絕對不低,村子裏的人光是想想,一個個的都裂開了嘴,這樣的情況下,讓他們跟着阿木幫狗子爺倆?那還有什麽可說的,可勁的上啊!甚至還有那心眼活絡的,瞧着阿木年級不大,直接派自家孩子上,争取和阿木多套套交情,好多磨點本事學上手。
這些人的這些心思,你說阿木知不知道?他畢竟不是真的小孩,即使一開始沒注意,這後頭跟着的孩子多了,那隐隐灼灼的還有大人在後頭張望,還有那嘴巴快的,不小心禿嚕出來的,還有什麽不明白的?
只是吧,想想他教自家山下那些村民怎麽布置陷阱這一點上就可以看的出來,阿木對這些手藝本事傳出去,那真是沒半點擱楞的,雖然他學本事付出的也不少,可他不但是沒有防着誰的意思,甚至反過來,對于百姓多學點,那是相當的支持。
所以喽,阿木那是一邊假裝什麽都不知道,一邊盡心盡力的教導着那些跟着他的孩子,別的不說,那釣魚撈魚的本事,就基本傳了個遍。至于挖藥材什麽的……他倒是想傳呢,可惜,這時間不夠,學的人基礎也太差,所以沒戲。
阿木這樣的态度,百姓們看不出來,可明道人卻看得一清二楚,他對于自家徒弟的這份大氣很有些詫異的,自家山下的那些人,你說教這教那的,那沒說的,好歹也是比鄰而居,說一句自己人也是可以的,大氣沒問題,可這八竿子打不着的也教……你這圖啥?
“藏着掖着的,除了咱們自己日子過得好些,又有什麽好處?反過來,學的人多了,吃飽飯的人多了,對咱們又有什麽壞處?既然教不教的妨礙不大,那自然是多積攢點善緣更好些,好歹我這也是出家人,也要講究福源,講究積德的。”
阿木聽到疑問,看向明道人的眼神很微妙,就好像像是在看一個不懂事兒的孩子一般,說的話也十分的老成不說,那口氣……明道人感覺自己腳脖子有點癢癢,想踹幾腳怎麽辦!這死孩子,這都學會鄙視師傅了,真是端部的人子。
“你個混球,那是什麽眼神?為師阻止你了嘛?行了,你該忙的也忙了,不該忙得也一樣沒少,這會兒心裏舒坦了?收拾收拾,明兒一早咱們就走,為了這爺孫,咱們可是耽擱了兩天了,你師叔他們都該等急了。”
不想和這個熊孩子掰扯,明道人簡單利索的将事兒這麽一斷,轉頭就去廚房做飯去了,這院子裏不是病患就是孩子,這做飯的事兒,既然有他在,自然是不會讓孩子幹的。而且他給村民看病,人家送來抵診費的糧食不少,不做了讓那爺孫一起吃也是浪費。
Advertisement
阿木看着自家師傅這嘴硬心軟的模樣,将手裏正摸着的小板凳一放,假模假式的又搖着頭嘆了口氣,嘴裏嘟嘟囔囔的說到:
“還說我呢,看看,這忙得又豈是只有我一個?糧食多了,做了餅子難道帶不走?還不是想多幫襯幾分?……”
“在外頭叨叨什麽呢?趕緊過來燒火。”
“哎哎哎,來了,來了。”
在阿木走進了廚房之後,那堂屋的門檻邊,慢慢的探出了一個小小的腦袋,眼睛裏滿是敬佩感激的淚光。那是狗子,他其實一直都在,聽全了明道人和阿木的談話。雖然他還小,可生活早就磨砺的十分早熟,所以他聽得懂阿木他們的付出,也因為懂,這個小小的孩子,牢牢的記住了道士這個職業,并在未來的生命中,對道士都一直保持着善意。當然這是後話,現在的事兒是,他聽懂了之後,迅速的回到了自家爺爺的屋子裏,将他聽到的一切,告訴了那個躺在床上的老人,聽得老人也是一陣的唏噓,然後摸着狗子的腦袋,小聲的說到:
“你要記恩啊,狗子,若不是他們,咱們爺倆……你去,将你聽到的告訴村子裏的人,好人啊,這是教了咱們吃飯的本事,這是大恩吶。明兒他們走的時候,怎麽的也要好好送一送,咱們雖然窮,可不能不懂道理。”
“唉,我就去。”
所謂人心換人心,村子裏的人或許見識少,小心思多,或許因為窮,計較計算的多,可也因為這樣,他們的心更單純。所以當明道人和阿木早上打開門,背上幹糧準備走人的時候,看到是一大早起來,就守在院子門口,等着相送的村民。
“道長,我這有幾個雞蛋,都煮好了,你們帶着路上吃……”
“道長,小道長還小,這一路的只怕累腳,我這又兩雙剛打的草鞋,兩層底,特別的軟,你給帶着吧,好給小道長替換。”
“道長,這魚烤熟了的,你拿着,路上能充饑……”
這一雙雙感激的眼睛,那一雙雙遞出來的手,讓明道人這個往日習慣了板着臉的道士難得的紅了臉,眼睛裏也不由有些濕潤。他們不過是路過,不過是一時心善,這就換來了這樣的情分,怎麽能不讓人感動。
“夠了,夠了,我這兩日收的診費藥費可不少,看看,一包的餅子呢,路上就兩日,夠吃了。你們收回去吧,都不容易,快冬日了,多存着,冬日也好多吃幾口。”
明道人說話的聲音都帶上了幾分軟和,不過他這推卻卻十分的不成功,看看,連着小孩子都抵不住,雖然他們一個個的,眼睛看着那些吃食都有些眼饞,嚴重的還流着口水,可對明道人反塞過來的東西卻怎麽也不肯收,不但不肯收,還拼命的躲到了大人的後頭,只探出個腦袋,滿是不舍的看着他們,嗯,特別是阿木。
“道長,收下吧,咱們從您這兒得的更多,小道長那幾個法子都好使的很,咱們每日只要多用心,就能得不少的魚,昨兒下午我得了三條大的,拿去鎮子上,賣了十五文錢呢,夠我家兩日的糧食了。這一點子算啥。”
“對對對,我家媳婦吃了魚湯,下奶都利索了,連着雞都不用殺了,可省了大錢了,道長,你拿着,這是我家那雞生的,就算它的救命錢了……”
嚓,雞的救命錢?幾個雞蛋?這話說的,阿木都有些傻眼。一個愣神,就讓那婆子将雞蛋塞到了他懷裏。阿木下意識的往自己懷裏那麽一摸,嘿,還熱着呢,等等,這個不能要,看,他師傅眼刀子都過來了。阿木趕忙拿了出來,剛想塞回去,那婆子利索的直接拿起一個,往自己腦袋上磕了一下,撥了雞蛋殼,将整個的雞蛋往阿木的嘴裏塞,差點噎着了他。
“快吃,快吃,還是個孩子呢,哪來那麽多講究。”
都到嘴裏了,這還說啥?最終,明道人雙拳難敵四手,還是收下了不少的東西,不過人明道人也相當的講究,直接指着青壺山的方向,對着衆人說到:
“……以後若是有事兒,就去青壺山,我家的道觀就在山腰上,離着這裏也不過是一二日的功夫,看病也好,算卦也罷,都成……山裏吃的多,若是想去學着打獵的,采藥的,也能來……”
這是連着廣告都做上了?學手藝的廣告?阿木愣愣的看了看自家師傅,怎麽覺得這麽下去,自家道觀有成為新東方的可能呢?嗯,不能這麽想,這是在擴大青壺觀的影響力,對,就是這麽個目标。
不管怎麽熱情吧,分別的時候到底是到了,明道人和阿木終于踏上了返程的路,兩個大大的包裹,加上竹筒做的水壺,裝備齊全的走了。在全村,特別是狗子滿含淚花的注視下,一步步的向着青壺山挺近。
一路走,阿木忍不住一路的回頭,看着那不斷變小,卻一直沒消失的村民,突然有些不解,擡頭問明道人:
“師傅,咱們在城裏幹的其實比這多多了,怎麽城裏的人就沒這麽、這麽、這麽熱情?反倒是這裏的人好像很不舍的樣子。”
這問題……明道人一時也有些糊塗了,他還真是沒往這個上細想過。不過他到底是大人,即使沒反應過來,那糊弄起人來也很有一套,
“難不成咱們救人就是為了這個?施恩不望報這句話你忘了?”
明道人忽悠徒弟的招式很簡單粗暴,先定下個大義名分,訓斥一二,然後再看具體情況,能說明白的說,說不明白的就歇菜,多好。
當然,這一次其實是能說明白的,看,一個轉眼,明道人就想明白了。
“城裏,那是咱們應了府衙的征召,細說起來,這是知府衙門的功勞,咱們怎麽能領了去?奪人善政,可不是咱們這樣的人該做的。功成身退,悄然而走,這才是大自在,大逍遙。至于這裏,是咱們自己心存善意,這才有此善報,你可明白了?”
他不想明白,合着這要是有功德數據顯示,他們在城裏那麽一頓的忙碌,其實是白幹的?算不到他們頭上?那也太虧了……阿木的嘴都翹起來了。明道人見着自家弟子鬧小脾氣,雖覺得有些太過計較得失,可一想自家徒弟這兩日的表現,又按下了想要嚴肅教育教育的想頭,然後一拍阿木的腦袋,溫聲說道:
“其實不管最先的緣由是什麽,阿木,你要記住,與人為善總是對的。救危扶困也是我們出家人的本分,是我們最該遵循的道。”
要這麽說……好吧,誰讓他們是道士呢,吃虧也只能認了。阿木勉強的點了點頭,然後一臉老成的說到:
“好吧,好在知府确實是個好的,權當是幫了他了。有了這份人情,想來以後咱們來城裏,也能方便些,這麽算也不算太吃虧。”
得,這還糾結吃不吃虧的問題呢。明道人失笑的搖了搖頭,索性不再說了,等着阿木自己想通。不過……
“阿木,你說,咱們山上那陷阱這幾日會得些什麽?雞湯想來是不缺的吧……”
哎呦,這話題轉的,怎麽這麽讓人流口水呢!阿木瞬間什麽都不記得了,滿腦袋想的都是道觀的好夥食。
“風爺爺他們回去了,山裏做工的也沒有了,師傅,等咱們回去,那好幾個陷阱的東西,呲溜……全是肉啊,想想都美,呲溜……”
“哈哈哈,擦擦你的口水吧,都落前襟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