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游方道士

往日裏連着香火都十分寥寥的青壺觀在這大雪天裏,居然來了人挂單借住了?!!這事兒可真是稀奇啊!往年……原諒他年級小,在道觀的時間太短,還真是沒見到過。不過這樣的人真說起來并不罕見,誰讓出家人就是這麽一個規矩呢,只要是正緊的道士(或者和尚),出門在外的時候,若是口袋裏銀錢不濟,可以去廟宇道觀借住享受免費招待,嗯,當然,這是指短時間,若是時間長,那要嗎你加入這個道觀成為其中一員,要嗎你本事特別好,人際關系也處的好,人家願意留你,不然……

這樣的規矩怎麽形成的,暫且不好說,最起碼阿木搞不清楚,不過有一點他能确定的就是,這或許也是出家人裏有那麽多人願意苦修的原因,畢竟出家人出門不需要開證明,吃住還能不花錢,這出去苦修什麽的,相當于半免費徒步自由行啊!若是這一路能搞點算卦之類的掙點小錢什麽的,或者弄點贊助的,這走的就更潇灑了!為啥不願意?反正阿木覺得,等着他長大了,武藝好了,來這麽一趟那是相當的向往的。

“我也是傻了,南面天熱,到了深秋也不過是一件夾襖就能湊合。愣是就沒準備過冬的棉衣,如此一來,呵呵,等着越走越冷,覺得不對的時候,可不就麻煩了嘛,身上的銀錢,不過是湊了一套厚衣裳,就基本空了,不得不來你們這裏叨擾。”

來青壺觀的這個挂單道士就是這麽一個苦修,清瘦黝黑,皮膚也粗糙的很,一身所謂剛置辦好的過冬衣裳雖然嶄新,卻怎麽看怎麽不算厚,估計是因為銀錢有限湊合的。只是笑容十分的爽朗,姿态也十分的肆意,看着就讓人很有好感。

阿木小心的端上熱茶,遞過去的時候還特意掃了一眼,看着那人手指粗糙,心下忍不住嘀咕,這莫非是煉丹煉的?那這瘦……該不是吃丹藥吃出來的毛病吧。要是那樣,這人要是在自家道觀玩煉丹什麽的,自己要不要阻止?倒不是對煉丹什麽的有偏見歧視,這些人的研究精神還是可以的,不然那□□也不會成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了對吧!華佗、孫思邈什麽的,人家也是道士,人家也煉丹,藥方子裏礦物也不少,只是汞這個東西真心不好往肚子裏吞啊!阿木感覺很遲疑!

人家還真不是煉丹的,這一點有明道人佐證,因為這人他認識啊!也是啊,若非是認識,人家也不至于跑到這麽一個偏僻的犄角旮旯道觀來挂單對吧。萬一遇上什麽匪人呢?那豈不是冤死都沒人知道?

“李師兄客氣了,你能來,我只有高興的,咱們這都有七八年沒見了吧,上一次見你還是在樓臺觀道門聚會的時候。”

嗯?這個時空也有樓臺觀?阿木猛地聽到這麽一個熟悉的地方,心神一晃,他來了這個時空,這個時代這麽久,早就已經明白自己是穿越到了架空世界,因為文字一樣,道家經典《道德經》也熟知,所以阿木一直知道,自己所處的時代,許是歷史上某個時間點有了改變,拐了個彎之後,所處的架空平行空間,為此,他一直想弄明白到底拐點在什麽時候。只是作為道門預備學員,就他這個年級,學道門典籍都來不及,學歷史還不到時候。所以疑惑什麽的,阿木很明智的先壓了下去。只想以後再說,不想這會兒倒是有了個新信息。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樓臺觀……,好像想西周就有了吧!要這麽算,再想想這注《道德經》的老子,

反手将茶往各人的茶幾上端,做完了這個,轉頭就走到了明道人身後的另一邊,和阿青兩個開始充當門神。即使人少,好歹自家師傅也是觀主,這排場什麽的還是需要的,看看,就是石頭不也很懂事的站到了泉道人身後,充場面了嘛。這個位置站長了雖然挺費腳,可聽八卦還是很不錯的。

“确實啊,一晃眼都這麽多年了。”

“師兄怎麽想起去南面了?那邊咱們道門……”

“有個居士從南面回來,說是在那邊有一株千年白果樹,我聽着稀奇就去看了看,你猜我尋到了什麽?”

“什麽?”

“一座廢棄的道觀。”

“道觀?”

Advertisement

“對,不過此道非彼道,乃是供奉東皇太一的太一教道觀。”

太一教?阿木腦袋有些懵,他要是沒記錯的話,自家似乎是正一道吧!嗯,這個應該沒錯,連自己道統都弄錯的話,那明道人就該将他挂在樹上抽死了。

雖然說道家神仙不少,可阿木自己知道,嗯,他師傅也知道,道家春秋戰國百家争鳴,這所謂的百家細究根由,其實知識體系也好,哲學主張也罷,有太多《易》的痕跡。被奉為道家始祖的老子--李耳,細說起來,也不過是--周典藏室之吏,只是寫了本書,創了一個學術流派。嗯,對,就是個圖書管理員!至于如今這道家……道教的創始人其實真說起來,不是老子,而是天師張道陵。

史載漢順帝漢安元年正月十五,太上老君下界,傳授張道陵《太平洞極經》、《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箓》、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斬邪劍等。張道陵由此創下天師道,亦稱正一道。這是明道人早就對阿木教育過的,這一點阿木很清楚。

這些說法是真是假,阿木不知道,不過根據各種典籍綜合去看,張道陵是西漢宰相張良的八世孫,張良又是戰國七雄韓國的王族,本姓韓,後改張。韓國的先祖是韓萬,是晉國第九任君主,晉穆侯的孫子,封于韓,被稱韓萬。晉國又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周人的祖先是黃帝曾孫帝喾,赫赫,妥妥是貴族有沒有!妥妥有後臺有沒有?這樣的身份編個故事……我是道士,我是道士!阿木心裏對着自己不住的念,重新按下這些大逆不道的念頭。

至于這太一道?阿木知道的就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張角!

“太一道?那不是早就斷了傳承?”

明道人和泉道人一聲驚呼之後,脫口而出的話語證明了阿木心中所想!不過他心下這會兒想的卻更複雜些,就他從典籍中所知:張角是得了于吉傳授的《太平清領經》,才修得道法,創下太平道,建了黃巾軍,而于吉手中的《太平清領經》,傳自西漢甘忠可的《天官歷|包元太平經》。

至于甘忠可手中的《天官歷|包元太平經》,是赤精子傳下的,《漢書|李尋傳》裏有記。至于赤精子……炎帝也稱赤帝,赤精子聽着就像是炎帝族人啊。難道是炎黃大戰的結果?

腦洞開的飛快的阿木猛地吸了一口冷氣,好在這會兒那幾個正緊道士正熱烈的讨論那太一道的事兒,沒工夫管他,不然就沖着他這些想頭,那一頓打估計夠嗆!

“不是說張角死後,太平道便沒了蹤跡,怎麽南面還有?

“你忘了一句話。”

“什麽?”

“《列子|湯問》載:“楚之南,有炎人之國。屈原《遠游》又載:“指炎神而直馳兮,吾交往乎南疑。既然那邊有炎黃後裔,怎麽會沒有道觀?有道觀,如此古老之地,又怎麽可能少了太一道?好歹也是數百年道統,怎麽可能說沒就沒了,左不過是避了而已。我道家本就多存于深山,這很正常嘛。”

這是正常?說這話你是心大啊,還是睜着眼睛說瞎話?要阿木說,這是不得不躲起來吧!道統之争可不是兒戲,事關香火信仰的問題,能簡單?看看佛道之争動不動滅佛滅道的折騰勁就知道了,連着政府施壓都能幹的出來,還指望他們手軟?國人對于內鬥從來都特別的有精神的好不。

阿木眼睛忍不住又瞄過去看了這李師叔一眼,正好遇上那李道士擡眼,給看了個正着,阿木忙裂開嘴,回了個憨憨的笑臉,混了人家一個善意的長輩姨父笑,然後迅速繼續低頭裝傻!

“《史記|五帝本紀》:“舜南巡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要這麽說,那裏或許還真是太平道最後的道觀?”

“估計是,在那邊我還尋到了好些個龍泉青瓷,越窯青瓷。最重要的是尋到了這個,你們看……”

李道長說話間從身邊的包裹裏取出了一個黑色的長匣子,打開來往桌上那麽一推,裏頭的東西呈現在所有人面前。那是一把黑劍,一體劍身,全長約六十厘米,劍柄長十五厘米,劍身四十五厘米,劍柄有咬尾龍頭,隐有銳光。

明道人伸手,将劍取出,單手持劍,嗖的一劃,竟然鳴聲不絕!再擦拭一下,細看劍身之上,有篆體“太阿”二字。

“居然是太阿劍?這可是戰國十大名劍之一,楚國的鎮國之劍。怎麽會在那裏?”

“呵呵,看清楚,這是仿制的。”

“仿制的?”

“對,那廟的廢墟我細細的看了,最底層的地基距今也不過是三百年上下,而這劍,就在一處二百年前建造的小密室裏,匣子也是差不多時候的,那密室還有出風口,這樣的地方,這樣的匣子,這劍若是千年前的東西,這麽長的時間下來,能是這樣的?若是我所猜不錯,這必然是五六百年前仿造的。”

唉呀媽呀,這李道士,真的是道士?為啥他說的這些……怎麽聽都像是盜墓的?不,或者說好聽些,玩古董的?搞鑒定的?連着土層都知道,連着空氣腐蝕都明白!咱們道家有這樣的人才?

阿木相當的吃驚,他自己都能感覺到自己的眼睛這會兒掙得有多大!只是為啥他師傅他們就不吃驚呢?難道他入了個假的道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