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特殊的背鍋俠

作者有話要說:

各位親親,對不起!

上面的71、72、73、74這幾章我已經修改一過了,看過的親親們可以不用看哦。

雖然寫了幾個月成績不是很好,小魚的姐妹都勸俺砍大綱重開新文,嗚嗚嗚!思去想去我還是不舍得,這畢竟是我的第一個“孩子”,小魚決定再堅持一下。 “小滿,你說要找人看土質,我倒想起一個人來,只是......”

李小滿停下腳步,驚喜地問道:“哦?劉叔,這人是誰?我認識嗎?”不過看着欲言又止的劉家成,李小滿心中疑惑着:這個人難道有什麽不妥的地方?

劉家成遲疑地說道:“我們生産隊的牛棚裏面,不是住着好幾個需要勞動改造的知識分子麽?當初他們下放到生産隊的時候,是連檔案一起發下來,有個叫張文林的知識分子,好像叫啥建築工程師來着,你說他會不會懂得燒磚?”

記得當初李滿屯看完檔案後,還對他念叨道,連教人蓋房子都有罪?知識分子都去勞動改造,以後誰來教這些學生娃知識?說啥三年超英、七八年趕美、15年超越歐洲,就靠咱們這些泥腿子?所以劉家成才對張文林的印象特別深刻。

“劉叔,走,我們去一趟牛棚了解了解。”沒有想到小小的紅星生産隊還是一個卧虎藏龍之地,正好把蓋窯燒磚這件事情也解決掉,就可以繼續過她的悠閑日子。

老搭檔不是說小滿喜歡過舒适的生活嗎?怎麽瞧着,小滿一心為生産隊搞創收,這股幹勁連他都自嘆不如

“小滿,現在都點多了,要問也要等明天,而且蓋窯燒磚可是一件大事,讓壞知識分子參與,這件事情可要三思。”劉家成看着興致勃勃的李小滿,恨不能把剛才說出來的話收回去,親近壞知識分子可是大罪。

李小滿權衡了2分鐘,才回道:“劉叔,難道燒磚的活兒不重?如此重的勞力活計,可是正好附合對壞分子勞動改造的指示。”

管它是壞知識分子還是好知識分子,只要能幫她把磚燒出來就是好分子,再說了,在前世有時候官紳們有罪還是無罪還不是當權者一句話的事。

“這...也能行?”

“能行。”李小滿落地有聲地回答道。

第二天一早,李小滿把連夜抄在紙上的燒磚技術的11張紙卷起來,帶上去牛棚。

李小滿來到牛棚門口的時候,看到一個中年婦人在洗紅薯,旁邊石頭壘成的竈臺上架着一個陶顴,火正在燒着。

Advertisement

“李隊長,你找誰?”中年婦人輕聲輕語地問道,一身衣衫褴褛也遮不住她優雅和知性的氣息。

這一句話平平淡淡的話,李小滿卻聽出一股防備和冷漠疏離之意,不過想到這些知識分子現在的處境,她也沒有介意,而是揚起親和腼腆的笑容道:“嬸子,我找張文林。”

“小滿,你怎麽來了?”張文林在裏面聽到妻子跟人說話的聲音,疾步走出來,看到是李小滿後,他走到妻子身邊拍了拍她繃緊的肩膀。

“李小滿隊長?”同住在一起的倆個中年男子也緊跟在張文林身後走出來,面上還帶着擔憂的神情。

這倆個中年男子一個穿着灰色衣服,一個穿着黑色衣服,而黑色衣服男子的身旁還跟着一個10歲左右瘦弱的男孩。

李小滿揚了揚手上寫着燒磚技術的紙張,對張文林說道,“早上好,張先生,我今天有事想請教您。”說完後,她又看着兩大一小三個男人微笑地點了點頭,“大家早上好。”

“那我們去那邊聊聊?”張文林眼帶笑意地指了指前面一個不遠的山坡說道。

“诶。”李小滿自知她今天的突然“拜訪”,給這幾位知識分子造成困擾,所以應聲後,對大家點點頭就先一步向山坡走去。

看到李小滿走後,張文林又拍了拍妻子放松下的肩膀說道:“大家不要擔心,李小滿隊長沒有惡意,大家回去抓緊時間梳洗一下,吃了早飯還要去上工。”

“張嫂,張哥跟小隊長很熟悉嗎?”謝宏看到張文林走到李小滿身邊,并且從她手上接過紙張,不禁好奇地問道。

姬玉娟正把已經切塊的紅薯放入陶顴裏面,聽到謝宏的說,她擡起頭地搖了搖,緩慢地說道:“應該是不認識的,文林回國後就一直在京市工作,況且小滿隊長才10多歲,也不可能是文林的學生。”

“這段時間張哥不是經常拿東西回來嗎?你說會不會.....?”梁文偉摟着兒子的肩膀,望着在山坡上一老一少談話的身影苦有所思地說道。

梁文偉以前是做秘書工作,所以心思比較細膩,他發現張文林在看到是李小滿到來後,神情和态度都十分輕松自然,又想到張文林這半年來時不時拿回來一些蛋雞、米面和紅薯,說起來姬玉娟現在做早餐的紅薯,還是張文林前幾天帶回來的。

聽了梁文偉的話,姬玉娟心裏咯噔一下,梁文偉能想到的事情,身為妻子的她又怎麽會沒有想到?然而無論李小滿隊長有沒有暗中資助他們,只要這種話傳出,都會給李小滿隊長和她丈夫帶來麻煩,想到這,她神情嚴肅,一字一頓地說道:“梁同志,人言最可謂,我們為什麽來到這裏的?難道大家都忘記了嗎?”

雖然說他們幾個住在一起,也算是同舟共濟,但是人心是最難猜測的東西。

姬玉娟到底是經歷過風風雨雨的人,心思早已經不複當初的純真,想着,等一下丈夫回來後也要跟他好好談談。

沒有經歷過風雨的人,是不會明白那種求助無門的絕望感,姬玉娟現在只想“平平靜靜”地伴随在丈夫身旁,等待丈夫所說的光明之時,苦盡甘來的未來。

“張嫂,你放心,以後我絕不會再提起。”梁文偉的妻子自從不甚受辱自盡後,就留下他們父子倆相依為命,他想到在一個月前兒子風寒發高燒不退,要不是張文林拿了退燒草藥回來,那後果真的是不敢想象。

“對,張嫂,你放心,我謝宏如果是個沒有良心之人,就不會落到妻離子散的地步。”知道恩人是誰後,謝宏也趕緊跟着保證道。

張文林聽完李小滿的來意後,擺了擺說道:“小滿,說實話,我對于蓋窯燒磚的技術了解得不是很深,只是在回國後也帶過學生到磚廠參觀過,做過這方面的調查。”

果然,又不是天命所歸的命格,那有那麽多的及時雨。

“張先生,您能不能幫我看一下這篇技術論文。”聽完張文林的話,李小滿有點小失望,不過知道張文林以後曾做過調查,她就把寫着燒磚技術的紙張遞給張文林,最起碼對燒磚這方面的認知,張文林也算半個老師,比她這個門外漢強多了。

“那沒有問題。”張文林接過技術論文翻看道:“喲,還寫着挺詳細的.....”

只見張文林越看越興奮,11張紙,他足足看了1個多小時後,才激動地對忐忑不安的李小滿說道:“小滿,這個技術論文裏面所寫的磚燒技術點,跟我國現在的燒磚技術有很大的差別,你從那裏得來的?”

“這技術是我特意找人要來的,怎麽啦?難道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嗎?”李小滿看着張文林興奮的神态,她心裏面拿捏不準粉絲給的這份技術論文是不是太“高級”了,才引得張文林如此激動。

“好,怎麽不好?實在太好了,這簡直就是燒磚技術的重大革新。”

“現在國內燒一萬磚就要約3.5噸煤,而按照論文裏面所寫的計算,燒一萬磚只要約2.3噸煤,這可是足足少了三分之一納,而且裏面還有提高燒結磚強度的技術.....。”

“是嗎?那如果憑這篇技術論文,張先生可以把磚燒制出來嗎?”本來還打算讓李滿屯介紹專業人士教社員們燒磚,現在聽了張文林的話,李小滿就打消這個念頭。

“建燒磚窯這個肯定沒有問題,只是燒磚最主要是火候。火太大就把磚燒成“鐵磚”,又硬又重,打都打不碎。最主要的問題是磚會變形,又彎又扭,根本無法使用;火太小,又會燒成生磚,掏出來一碰就散,所以燒窯還是要請磚廠的老師傅才行。”劉文林指着磚窯的圖紙,給李小滿詳細地解說。

“張先生,小滿懇請你幫一個忙?”

“這...小滿你也知道我現在的情況,恐怕是心有餘力而不足。”張文林苦笑地搖了搖頭。

這真不是他推托,論起身份來,李小滿是一個生産隊隊長,他這個被下放的壞知識分子,還要在李小滿手上“讨生活”。

“張先生,實不相瞞,這篇燒磚技術論文我是經過其它渠道得來了,不能跟任何人提起,如果生産隊請人來教社員們點火燒磚,對外我們就說這篇技術論文是張先生您所著寫,您看可以嗎?”李小滿笑眯眯地說道。

沒辦法?這個世界有一個俗話:槍打出頭鳥。

她一個連泥巴都玩不好的人,居然可以對燒磚技術進行改良,說出來也沒有相信呀,會種田還可以說得上“家學淵源”的原因,但是說會建窯燒磚那就是個漏洞百出的謊言。張文林就不同了,他以前老師的身份加上又剛好對燒磚這方面做過調查,這就是現成的“背鍋”人選。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