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英國公府
京城,英國公府。
大年初一, 祭祖後, 英國公虞鶴丞坐在祿慶堂正房, 看着滿堂兒孫給他拜過年, 直到用了家宴,依舊是面無喜色。
家宴過後衆人散去,唯是二兒子虞璟和世子虞晏清留了下來。
“抑揚鎮守遼東便算了,怎墨戈也沒回?”二爺虞璟問道。
虞晏清冷哼。“他心裏哪還有這個家。”說着, 看了眼祖父。
英國公的心思可不在這, 他眉間擰出個深川, 目光銳利似有所思地盯着虞晏清。被他看得心虛, 虞晏清喉結滾動,試探道:“祖父,您昨個和荀正卿去攬月閣,可是提到……案子了?”見祖父不言語,他急迫追問:“他到底提何要求了?”
雖年過古稀,但歲月給虞鶴丞留下的不僅僅是滄桑, 更是一種睿智所散發出的氣勢, 他目似鷹隼, 盯得虞晏清心慌意亂, 不敢再與他對視。
靜默半晌, 只聞虞鶴丞道:“複套。”
“什麽?”叔侄二人同時發聲,驚愕不已。
虞鶴丞鎮定如故:“首輔提出,若出兵複套, 他便壓下此案。”
“父親三思啊,寇據河套為國患久矣,多年而不能複。前陣子嚴閣老提出複套,五軍都督九邊總督連同邊臣無一人響應,這根本完不成。”虞璟焦灼道。
他是虞鶴丞次子,年五十,為人淡泊和善。雖生在武勳世家,對行軍打仗不甚有感卻極喜歡研究火器,如今任神機營提督。他整日潛心研究火器不問朝堂之事,但這事可着實不小,他不可能不關注。
英國公看了眼兒子道:“也不是完不成,當初若非子玉遭難,不出三年鞑靼定會敗退西北。”
子玉便是他的長子,被鞑靼稱為“戰虎”的虞琮,虞晏清的父親。
“當初先帝武宗主戰,如今陛下主和,何況那可是父親,這世上有幾個父親那般的良将。”虞晏清蹙眉對祖父嘆道。
沒有了嗎?虞鶴丞想到了虞墨戈,如果不被削職,他今日的成就定然不會小于他父親,只可惜皇帝連他帶兵為将的權利都剝奪了。可這一切都是因為誰?
Advertisement
虞鶴丞看向世子虞晏清,淩然道:“犯了錯必然要承擔結果,此事不必再議,我已經答應了。”
“祖父!”虞晏清瞠目而喚。
可英國公看都未看他一眼,漠然轉身回東院了……
虞晏清和二叔分開徑直回了寧氏所在的望岘院,一入正房便氣急敗壞地砸了桌上的茶杯,把次間裏的人吓了一跳。
寧氏皺眉走了出來,後面還跟着虞晏清正室程氏,和六小姐虞争暖。
虞晏清沒想到她們也在,只得耐着火氣喚小丫鬟來收拾地上的碎片。
“這大過年的,大哥好大的火氣啊,還偏跑到這來撒氣。”虞争暖挑高了嗓音拉着長音道了句,虞晏清早對自己這個親妹妹的陰陽怪氣習以為常,沒搭理她。
可寧氏沉不住氣了,詢問兒子到底發生何事。虞晏清便将方才的事道了來,寧氏聽聞,驚得慌亂無措,連程氏也急得眉頭蹙起。
“不行,你父親當初就是喪命西征的路上,我不能再讓你去冒險!”寧氏焦躁道。
看看,連母親都知道這場西征只能他去。虞晏清鼻間哼了聲。這個家,虞晏清鎮守遼東之邊,虞墨戈被皇帝削職不許他再入行伍,而二房父子兩人只會研究火器,三房在禮部任職更是和軍務搭不上邊際,所以除了他還有誰,總不能讓年過七旬的祖父挂帥吧。
“就沒有緩和餘地了?”程氏問道。虞晏清瞥了妻子一眼,沒應聲。
如此,那便是沒有了。
程氏和寧氏的心都揪起來了,臉愁得能擰出苦水來。唯是坐在八仙桌前的虞争暖安之若素,不緊不慢地給七歲的小侄子剝核桃。滿堂靜默,只聽見核桃皮“咔嘣咔嘣”的剝落音,尖脆之音刺耳突兀,像根針一下一下地紮進耳膜。
虞晏清聽得心煩,吼了一聲:“別剝了!”
聲音戛然而止,争暖愣了會兒,随即冷哼道:“我剝我的核桃,幹你何事,心情不好就拿旁人撒氣。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有膽量貪,便沒膽量出征。”
“争暖,不許這樣說你大哥。沒大沒小!”寧氏喝聲。
虞晏清對着妹妹忿忿道:“你懂什麽!你以為養兵那麽容易,修邊饷兵造器、上下打點,哪不需要錢,國庫赤字,軍資撥不下來,不自己想辦法補貼,我拿什麽去抵制外敵。”
換了旁人他許還唬得了,争暖可是武勳世家長大,自小跟着三哥什麽世面沒見過。“大哥說反了吧,可不是國庫赤字才貪,是貪了才使國庫赤字。”
話一出口,虞晏清窘得臉色發青,争暖懶得瞧他,又剝了顆核桃仁喂給小侄子虞樾。虞樾撅着小嘴盯着姑姑,許也看出父親生怒是因姑姑,朝着那核桃仁一口下去,連同她的指尖也狠狠叼住了。
争暖疼得一手挑開,瞪着那小家夥,方要伸手拍他,他一溜煙躲到了母親身後,依舊挑釁似的盯着她。
真真是跟他父親一個樣!喂不熟的白眼狼,如何對他好他也看不見,認為別人為他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還沒出征呢,便好似天塌地陷一般,當初三哥為他頂罪坐牢連軍籍都沒了,他們可曾關心過?
看着面色緊張護着兒子的大嫂,争暖冷笑。父子像便罷了,連婆媳都是如出一轍地縱容溺愛,虞樾早晚是第二個虞晏清!
她冷漠地捏了捏指尖哼道:“還以為三哥會回來,早知道不來了,沒勁!”說罷看都不看衆人一眼,拎着裙裾招呼都沒打便起身走了。
虞晏清憤然盯着妹妹,乜着母親怨道:“這就是您寵出來的好女兒!”
寧氏看着女兒哀然長嘆。她若真的寵她,她也不會變成今日這樣了……
通州,容府。
想也知道蓮嬷嬷來為了什麽,還不是替郡君勸和。蓮嬷嬷是郡君從王府裏帶出來了,她一生未嫁跟随郡君,郡君拿她心腹更當親人。能遣她來,可見郡君是有多盼着容嫣能回去。
可容嫣态度已決,不要說自己和秦晏之沒有任何感情基礎,即便是原身容嫣也不希望她繼續留在他身邊。蓮嬷嬷道秦晏之悔了。且不說是真是假,她是沒有一個又一個地五年去和他蹉跎了。
該說的蓮嬷嬷都說盡了。郡君有多喜歡這個孫媳,蓮嬷嬷便有多敬重她。但這些都沒用,究根到底婚姻是夫妻間的事。容嫣可以繼續給郡君當孫女,但孫媳絕無可能。
蓮嬷嬷看出容嫣是不會回頭了,于是嘆道:郡君的确中意容嫣,可更覺得對不起她。苦了五年,讓她無故背負了不生養的名聲,本該是讓人豔羨的夫人,如今卻成了衆人嚼舌根的談資。她想挽回容嫣,也是想替孫子贖罪。
對容嫣和秦晏之而言,彼此不牽連才是真正的救贖。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必在面對不想對面的人。這個“欠”字她再不想提了,人活一世不易,不能總是停留在過去。且她如今也不覺得自己過得有多不好。
聞言,蓮嬷嬷驚詫,這還是曾經那個癡心優柔,伏在郡君膝頭為二少爺痛哭的少夫人嗎?瞧着她目光淡定決絕,蓮嬷嬷明白,郡君的擔心真的是多餘了,她比她們想象中要堅強得多……
送走蓮嬷嬷後,容嫣又回了後院。熟人相見本應激動才對,可她卻一絲情緒的波瀾都沒有,全副心思都在帶弟弟走的念頭上。
從至愛到陌路,怎麽可以轉變得這麽徹底。楊嬷嬷不懂,可合着方才蓮嬷嬷與容嫣的對話,她似乎明白什麽了。之前她還以為容嫣和離不過是賭氣,今兒才知,她是真的心死了。
“小姐………”拉着容嫣進了西廂稍間,楊嬷嬷神色倉惶地喚了一聲,盯着她抉擇半晌道:“您與我說實話,您和秦少爺可是……沒有行夫妻之禮!”
這幾個字她是咬着牙擠出來的,她不确定,但還是忍不住問了。
容嫣微怔,卻連個驚色都沒有。楊嬷嬷懂了,心直直下墜,沉得沒個底,手腳都發軟了。她終于明白為何小姐如此意決了,秦晏之,他怎麽可以……
“您怎不早說啊!”楊嬷嬷怨道。
容嫣不以為然。“說了有何用,解決不了問題徒增煩心罷了。”
“您可是他明媒正娶的夫人,他怎麽可以這般待你!”
楊嬷嬷細回憶當初,兩人聚少離多,每每秦晏之回來容嫣都會将伺候的丫鬟遣出門,起初她以為是小姑娘害羞便也沒當回事,怎知二人是在躲人耳目。這到底是為什麽?五年,她居然瞞了五年。若非今兒蓮嬷嬷道容嫣無辜背上不生養的名聲,自己還被蒙在鼓裏。
“郡君知道……那二夫人可知道?她是你婆婆啊。”
“應該不知道吧……”容嫣輕描淡寫道,“郡君也是無意發現的。”
她居然不急,她不急楊嬷嬷可急,急得在地上直打轉。“這可上哪說理去,他們居然這般欺負人,娶了您卻……他不願意娶他可以說啊!何必耽誤人家五年,還讓你落魄如此。您當初多喜歡他,錯付了,錯付了啊……欺人太甚,欺人太甚……”楊嬷嬷眼眶又紅了,語無倫次,心裏汪了口氣舒不出咽不下。
容嫣理解她,可她總不能跟她解釋,自己不是曾經那個癡情于秦晏之的小姐了吧。
“既然楊嬷嬷你都清楚了,日後也不要再勸我回去了,我回不去了,也不想回去。”
楊嬷嬷抹淚點頭。可忽而又想起什麽,愣住了,瞪大了眼睛望着容嫣。“小姐,那你還是清白的……不對,虞少爺,你和他……”楊嬷嬷徹底懵了,如果她和秦晏之沒發生關系,那麽就是說她把清白給了虞墨戈——
“糊塗啊!糊塗啊!”楊嬷嬷捶胸頓足,眼淚又下來了。
容嫣嘆氣,楊嬷嬷對她是掏心掏肺地好,可有時候和她真的很難溝通。不過她還是耐下心來拉她坐下。“嬷嬷,你別急了。我嫁給秦晏之五年,誰還在乎我的清白,不管我們有沒有發生什麽,在外人看來我和這個詞已經不沾邊了。況且這也不是何等值得炫耀的事,不然我為何一直瞞着你。眼下你也知道秦晏之對我的态度了,清白沒給他,我應該慶幸而不是懊悔,他這種人,不值得。”
“他不值得,那虞少爺呢?他可是什麽都給不了你。”
“我不需要他給我什麽。”容嫣接言道,神色平靜如水。
楊嬷嬷愣住。
容嫣沉思,其實也不能說什麽都沒給吧,只是他給的是沒有辦法用任何物質或者身份地位去衡量的。他們确實什麽關系都沒有,但是他給了她最需要的精神慰藉,這種慰藉是在秦晏之乃至任何人的身上都得不到的。
在外人面前她要做一個經歷了和離,獨立且自持的容家大小姐;在容炀面前,她要做一個堅強能給他遮風擋雨的姐姐;在下人面前,她要做一個端莊威嚴的主子……只有在他面前,她什麽都不必做,只做她自己就好。
楊嬷嬷心裏千言萬語,卻只是試探地問了句:“和虞少爺小姐你悔過嗎?”
悔?為何要悔?倒是沒能認識他許是個遺憾。不管兩人的未來如何,走向如何,或者他娶抑或她嫁二人再沒往來,這段經歷都會是一段深刻的記憶,他們在彼此孤單時給了對方安慰。
想着想着,容嫣下意識摸了摸腰間的錦囊,裏面是虞墨戈包在絹帕裏的那半塊玉佩。容嫣記得這塊玉,是他們第一次相見她不小心碎掉的那塊。
事情都解決了,她似乎也該給個回應了。
“嬷嬷,明個随我出去一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