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衙門的正堂, 王東家和小舅子分跪兩邊,相較之下, 小舅子稍顯狼狽。王修晉和吳掌櫃擠在一衆文人中,身材矮小的王修晉即便是踮着腳也是什麽都看不到。王修晉一邊在心裏不停想審案有什麽好看, 一邊還時不時的踮着腳往裏瞄, 然後還不忘記說服自己, 就當時看看古人審案是不是和上輩子看電視一樣。
王修晉不是第一次來衙門, 卻是第一次見縣令審案,再望向跪地之人,頭上明晃晃的标着“惡”“偷”,之後有一排的罪狀羅列。王修晉摸了摸下巴, 他有“慧眼識人”的能力,從商是不是浪費了些?要不也去考個功名?想到“之、乎、者、也”便又退縮了, 還是算了吧!有背書的時間, 還不如想想怎麽多賺錢。
一擡眼,王修晉瞧見大哥的身影,忙往前擠了擠,大哥過來看縣令審案倒是讓他有些意外, 細想想又在情理之中。大哥考取功名是為做官, 書院離縣衙又近,有審案之事, 自然會過來看看。眼前的書生可不少,所求的不就是若有高中之日,他們便有機會穩坐堂中。王修晉擠到大哥的身邊, 扯了扯大哥的衣袖。王修柏見是弟弟,便将弟弟攬到身前,順便讓弟弟莫要開口。
王修晉打算開口說的話只能咽下,別說大哥站的地方着實不錯,只要不閉上眼,便能觀衙內正堂全景。縣令身着官服,穩坐堂中,一手持驚堂木,一手扶案,一臉正氣,若不是頭頂标着貪墨銀數,還有幾件所行之事,怕是會被眼前的氣勢唬住。梧縣的縣令,不能用好與壞評定,貪墨便是壞人?可縣令卻用貪墨之人建了義堂,縣中無乞丐便受益于義堂。說他是善,他又是斂財的小能手,小小縣令貪銀十萬餘兩,可見本事。
驚堂木一敲,瞬間肅靜。
案子的結果在預料之中,小舅子不但挨了打,還要歸還契書和銀票,且還将發配到最苦之地。王東家拿回來屬于自己的東西後,整個便覺得輕松了很多,現下求回的,比預想的要多得多。王東家并沒有着急回家,先去将銀票兌換,一部分還債,一部分要給縣令送去。
王修晉的糧鋪在王東家受難之時,談下了幾個外縣供貨,現在來鋪子裏的客人比之前多不少。而之前從吳掌櫃那聽說王東家是不打算再做下去,王修晉也有意的接觸縣內的幾個供貨之人。所謂的供貨,其實就是一些跑到鄉下收糧之人,收的價不會太高,免于村民跑一趟,轉手賣給糧鋪,也賺不了多少,都是些辛苦錢,能夠頂着壓力讓王東家欠債,是非常的夠義氣。
王修晉和他們接觸之後,他們并沒有立刻應下,只說若五東家那邊當真不會再做下去,他們就給他供。王修晉也沒強求,這些的頭上,個個都項着負數,可見這段時間壓力都很大。王修晉無法評說他們的行為是否正确,若換成是他,怕是不會做到如他們一般。
王東家得了錢之後,并沒有舍了之前的想法,他仍不打算再開鋪子,打算帶着妻子去別處另做打算。處理完債務,王東家便開始賣房賣鋪。
目前沒打算再置鋪的王修晉,在聽到吳掌櫃提起王東家賣鋪時,也沒多想。卻不想在他要出城回家時,被王東家攔了下來。
兩人坐在路邊的茶攤中,王修晉想不能王東家為何會想把鋪子賣給他。在他看來,他與王東家并不熟,王東家大可以将房子和鋪子委托牙行,由牙行出面幫賣,不出幾天便會賣出,雖說要給牙行些辛苦費,但也省心。
“我是個粗人,打小也沒讀過多少書,能過上如今的日子,其中的辛苦便不往外道,如今三房四鋪,我打算只留一房一鋪,其他都賣出去。”
王修晉輕點了點頭,留一房一鋪大約也是為以後在外面混不下去,回到梧縣還能有個落角之地。就如同,父親進京之後,仍留着祖産一般。
“二房三鋪放到牙行是不難賣,卻也會遇到些想要趁火打劫之輩。別瞧着悟縣不大,卻也是藏龍卧虎。”王東家說完便擡眼看向王修晉,像是說他也是其中之一。“若有不想走明路的,放出話來他要買我的鋪子,以我如今的樣子,也只能任由着對方占去便宜,別說賺個本錢,怕是還有可能砸在手裏。”
話到此,王修晉若再不明白王東家是何意,他便是個傻子。“容我回去想想。”王東家激動的起身向王修晉行禮,王修晉起身躲過,“先說好,我并不一定會買,只是想想。”
其實王東家想得太多,就以他家的亂子,還有頂着綠帽子,已成為城裏人的談資,有那麽幾個動小心思的人,早就被人敲大一翻,也不知出于什麽樣的目的幫襯了一把,許是同為男人,不忍心?
Advertisement
一路上,王修晉不停的思考要不要買,他是有錢,可也不想太過明目張膽而為。置鋪有利弊,他還沒有看出利大于弊,且大到可以讓他頂着風險置鋪。
回到家裏,王修晉同母親聊天時提起鋪子的事,王夫人倒是給了兒子些意見,若是有閑錢,便可買上一間鋪子,也僅僅是買一間,切莫多買。這樣即不會得罪人,也能交下王東家。若王東家再多言,大可以直說沒錢。王夫人不知小兒子手裏有多少錢,在她看來敢不會有太多,即便是他家産出的糧多數拉進京城,但也賣不上多少錢。而大多的螃蟹,買出的錢聽着挺多,可一大家子吃穿用度,外加鋪子的開銷等等,哪個不是錢,而大兒子的文房四寶哪個不需錢,若能再置鋪子,租出去倒也能補些家用。
王修晉思量一番,也覺得可以再置個鋪子,不過王修晉打算把鋪子的名落在長姐的名下,他不清楚他們日後會怎樣,也許會發展的很好,成為小有名氣的糧商,也許會一敗塗地,若是成功,給長姐的自然不會只是一間鋪子,若是沒成,長姐出門以後也能有個保靠。此事,王修晉當着母親沒提,等定下來之後再給長姐講。
既然想買鋪,王修晉便要打聽好王東家的幾間鋪子都在哪裏,此事別人或許不知,但是吳掌櫃絕對會門清。王修晉對吳掌櫃的八卦能力十分的嘆拂,他完全不能理解吳掌櫃為何有此雅興。
吳掌櫃見王修晉有心置鋪,便将王東家的四間鋪子所處之地進行了全方面的分析,什麽此處人多,四周有什麽鋪子,住的是什麽人,什麽那間出過什麽事……
聽來聽去,王修晉覺得王東家的鋪子,即便是挂到牙行,城中的富戶未必會買,四間鋪子唯有糧鋪沒有鬧同過人命之事,其他三間鋪子,都鬧出過人命,雖說三間鋪子都是租出去的,可少有買主會不忌諱,尤其是對鬼神相當信服的古人。王修晉倒不介意買,可吳掌櫃卻直搖頭,直說那三間鋪子邪門,當初那三間鋪子置下時,王東家并沒有用多少花銷,聽說以前就出過事,王東家也是抱着不介意圖便宜的心買的,結果哩,還是出事,而且租那三間鋪子經營的人,都是勉強維持,沒有生意興隆的。
王修晉想了想,還是別圖便宜了,自古言,貪小便宜吃大虧。
定下買哪間鋪子,王修晉便派人請王東家,錢不是王東家開口叫賣多少,就是多少,即便他同情王東家的遭遇,但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便要以相對較低的價格獲取大的利益。經過一番商讨之後,以雙方都覺得滿意的價格定下了鋪子。
直到鋪子過好了戶,王修晉拿着新出爐的地契,才算是松了口氣,還好王東家沒弄個捆綁銷售。回到鋪子,王修晉見到吳掌櫃時,提起此事時,王修晉還做了一番感慨,吳掌櫃聽完之後挑了挑眉,“王東家當真沒說別的?比如說讓糧鋪的夥計到你的鋪子裏做工?”
“此事他沒提之前,于掌櫃便同我提過,我讓他挑選手腳麻利,沒有歪心思的人。”王修晉對于掌櫃很是滿意,鋪子裏被他打搭得井井有條,夥計也沒有敢偷奸耍滑的,風氣十分不錯。
“你沒同意全收,王東家未說什麽?”
“并未多說,我現在的鋪子就這麽大,哪裏用得着那麽多的人,養不起。”
“倒也是。”吳掌櫃說完之後,便打量起王修晉,“年初時見你時,你還在賣家中婦人繡物補家用,現在卻是有了兩間鋪子的人。”吳掌櫃很是感慨,誰會想到一個孩子能做到這種程度?換成是他,他自認是做不到。
“多靠吳掌櫃提攜。”當初他還将吳掌櫃列為不可深交之輩,現在兩人時不時的坐在一起吃茶,那時他絕對不會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