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餘下的兩團東西, 王修晉看了一眼上面的數字,忙接過去先看外形, 兩團的外表都不錯,擡手往地上一扔, 一塊掉了幾塊渣, 另一塊則是完好無損, 王修晉忙沖進屋子翻找兩團的配料比, 随即抱着紙張“哈哈”大笑,把拿着兩團東西進來的王舉業吓到,小叔這是怎麽了?
有了成功的一例,王修晉立刻按着配料比又弄了幾塊有形狀的。又過了幾日, 按着兩份不同配料比做出來的,同之前的一樣, 王修晉算是徹底松了口氣。接下便開始盤算, 他是自己開鋪子,還是把配方賣了,或者是與人合開,除去第一種, 後兩個念頭起時, 王修晉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雜貨鋪的東家。
自己開鋪子,王修晉怕太過惹眼, 現在他家雖有諸多的靠山,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再說就算靠山趕過來, 也有可能是強龍壓不了地頭蛇,最重要的是,像李家這等靠山,當真可靠嗎?平時借借名聲好用,真用在刀刃上時,他是不敢想。
獨自開鋪的想法否掉後,王修晉便提筆給那位少東家寫信,此事,王修晉不覺得少東家能做主,便想借此機會看看能不能見到雜貨鋪真正的做主之人。
信交給吳掌櫃後,王修晉并沒有着急建房,眼下有更重要的事要完成,那就是買蟹苗。眼看春播要開始,蟹苗便是頭等大事,之後還有提前育苗等等事宜,王修晉忙得腳打後腦勺。
京城,天子看着王修晉的信,再一次感嘆一番,他現在是看不上王修晉小打小鬧,但不得不承認,王修晉就像是為賺錢而生,上一封信還寫着磚價太貴,下一封便想出了可以替代磚的東西,雖說沒有附上方子,天子卻相信王修晉是真的想出了法子。信中沒有透露出一點關于方子的暗示,只提合作,卻能讓讀封之人順着他的思路去思考。此子除了長了會賺錢的腦子之外,文筆甚是了得。天子有些期待,對方若是參加科舉,會将如何?
皇子看到信後,立刻跑去見父皇,他要去一趟梧縣,雜貨鋪是父皇給的,若王修晉信中所寫是真,那麽合作的鋪子,雖不是他一人獨有,卻也能讓說話有底氣。
“皇兒只憑一封信便當真?”天子說完之後,便想他閱信之後,不也是覺得王修晉不是空口白話。
“兒子信王修晉不會騙人。”皇子應得很快,他沒有想過信中所寫會不會是假的,想想也覺得奇怪,若是旁人說,他怕是不會信的,可王修晉說,他就信了。
“即便是真,皇兒可想過只買方子轉手自己開鋪,這樣不必與人分利。”天子緩緩開了口。
“兒子以為不可為錢而傷了和氣。”皇子沒有想過将方子買下,進而壟斷之事,經父皇提醒後,皇子不覺得買方子是上策,搞不好會和王修晉斷了來往。
天子推翻之前對皇兒的評價,別看此子外憨,卻精明着。允了兒子提出的請求,“即是合作,便不可頂着皇子的身份。”天子說完之後,又來了一句,“若日後王修晉知你身份,你待如何?”
“兒子信王修晉。”皇子一臉的坦然。天子則樂了,揮了揮手讓兒子退下。皇子退出禦書房後,便開始想父皇問的最後一句,心思不由得一緊,随後想着以王修晉聰明勁,定能想通,不會怪罪于他。
皇子很快收拾了行囊,收好後,才想要不要帶上李菻善,按說是應該讓李菻善随行,只是當真跟了去,會不會引起不必要的事,要怎麽解釋堂堂李将軍的長孫對他處處恭敬?皇子思來想去,決定還是不帶上李菻善。
此時李菻善不知皇子要離京之事,待接到皇子身邊太監遞來的消息時,皇子已經離京,李菻善便問皇子去向,太監只搖頭稱不知。李菻善倒是相信太監不知,皇子有跟他提過,身邊的太監別看一個個忠心,可他清楚誰能信,誰是背主的,當時李菻善以為皇子是在暗示他不能有二心。
皇子雖沒日夜兼程的趕路,速度卻也不慢,路上他已經給自己想好了身份,姓趙,行四,讓王修晉叫他趙四哥便是,他家中有人在宮中(沒說謊啊,他父親就是皇上,天天在皇宮裏),便有了些依仗。
Advertisement
待皇子到達梧縣時,王修晉剛剛忙完育種之事,還沒等休息幾天,便被吳掌櫃請進城。吳掌櫃在得知王修晉和李将軍長孫有婚約之後,算是明白小小的王修晉為何這麽拼了,家道中落,父親又不頂梁,一心讓兄弟二人科舉,王夫人身體不好,聽說一直吊着藥湯,王修柏倒是個好樣的,只是有些行事還不如王修晉,至于王修晉的姐姐,以後是要出門的。人這一生,若是壓在別人身上,怕是落不到什麽,不如自己拼上一拼。
在雜貨鋪見到少東家,王修晉略有些遲疑,他以為能見到雜貨鋪的東家,不過想想,王修晉也不覺得有什麽了,商人的後代更應該早早的出來歷練,而且就算在梁朝,成婚年紀已經推到了二十歲,但仍為古,古人早當家的比比皆是,為少東家出面談合作也沒有什麽,王修晉覺得他和古人比起來,還是太嫩。
兩人因為有書信往來,顯得親密了不少,坐在一起聊天的時候,皇子主動讓王修晉喚他為趙四哥,王修晉倒也如他願,卻未套其家世。不是王修晉不想問,而是趙四的頭上名字後明晃晃的挂着——不想騙,莫問。與其得到謊話,還不如不問。
兩人見面誰也沒提合作的事,傍晚時,王修晉打發王舉業回村,告知雙親,晚上他要留宿城中,又讓王舉業将他在家做的那些東西帶回城。晚上王修晉在酒樓為趙四接風,兩人默契的沒有喝酒。
飯後,趙四邀請王修晉到他住的小院長聊,除了合作,趙四還想問一些關于上一封信中所提之政,他沒進京前,一直想寫個折子,只是每次寫完均覺得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李菻善多讀兵書,對政不精通,雖也能說一些,卻是不如他意。
在小院裏,趙四見到比磚硬的東西,磚扔在地上,還會有斷開,可王舉業送上的東西,卻硬得很,扔到地上,連渣都沒有。趙四看着灰不溜丢的東西,甚是驚訝。
王舉業不知王修晉整出來的泥團子有何用,可看着眼前據說是雜貨鋪少東家的公子,他覺得剛剛遞出去的不泥團子,而是金子。王舉業猜着此物肯定值錢,心裏想着小叔真聰明,又想到了賺錢的方子,他知小叔去歲收了一筆大錢,說是制冰的分紅,眼前的泥團,不知會不會比冰更值錢。想罷,王舉業便出了屋子,他知小叔要和對方談事,他還是不要多聽的好。
“比磚便宜?”趙四撿起泥團,又是看了又看,仍是不敢相信。
“磚的本錢是多少不知,卻知磚需燒,而此物不用。”王修晉也說不好給他做出來的東西起個什麽名字。
“沒燒?”趙四更是不信,盯着手中的泥團子,恨不得将其盯出個洞來,“怎麽可能!”
“原本我想等家中的房子蓋好後,再和趙四哥談合作的事,可又怕其間被人看了去。”王修晉把泥團子是怎麽做的,簡單的說了一些,當然其中的主要原料,還有配比并沒有詳細說。
“你是說往架子裏澆灌,然後自然幹,便能有這般的硬?”趙四收起一臉的驚奇,面帶嚴肅。
“對。”王修晉點頭,“若趙四哥能夠多留幾日,不如在院子試試,然後再試其強度與硬度。”王修晉一點兒都不擔心質量會不會有問題。
趙四自然應下,他過來的主要就是看看實物,然後談合作的事,雖說他信王修晉所言,可仍想以眼見為實。
第二日,王修晉弄了一個非常高木制可拆的四方架,趙四非常自覺的避開,遠遠的看着王修晉又是水又是灰的折騰,然後便往四方架中澆灌。趙四見王修晉開始清理東西,才踱步走近,繞着四方架轉了轉。下午時,王修晉便拆了木板,只留空架。“這麽高,我也是第一次弄,之前都是小塊,若是失敗了,趙四哥可不能笑話我。”王修晉嘴上這麽說,可看着木板撤了後,灌入的泥槳并沒有散開,嘴角仍是帶着幾分得意。
幾日之後再看那泥柱定院中,趙四用釘打不透,用尋常家中用的錘子砸也沒見有裂痕,往上面澆水,也不見脫落,趙四算是服了。“妙,實在是妙。”心情非常好的趙四,立刻和王修晉談合作的事,随即也想到,“不知修晉弟給此物起了名字沒有?”
“混凝土。”王修晉想都沒想直接道。
“混凝土?倒也貼切。”趙四點了點頭,“不知修晉弟想要如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