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中秋
中庭地白樹栖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突然想起了唐朝詩人王建十五夜望月這首詩了,或許是中秋了,或許是思秋,難免想家。
老媽,不知道我不在您身邊過中秋您是否會想念我,我好想您。靈魂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靈魂深處更加落寂的思念遠方親人。
按照清朝的祖制,中秋當天有祭月活動,皇上會帶領臣子到月壇進行祭月儀式。則女子只能參加宮裏的宴會活動,唉,古代的女子就是卑微。
中秋節,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叫“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叫“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叫“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到了清朝傣族有拜月習俗,蒙古族有追月習俗,西藏有尋月習俗,苗族有鬧月習俗等,中秋有賞月、觀潮、燃燈、猜謎、賞桂花、玩花燈等習俗,而滿清有祭月習俗。
我在承乾宮裏,走來走去。突然好想做個好燈。因為中秋節有放花燈游河的習俗,是一種寄思的表達方式。是呀,雖然不在同一個時段裏過中秋,但是做個花燈游河表達一個我對老爸老媽的思念也是一種敬孝,
“雲初,雲初。”在屋裏我喊着雲初的名字,因為我從來沒有做過花燈,無從下手只能依靠雲初的幫忙。
聽到呼喊聲,雲初立馬飛奔而來。“格格,有事嗎?”
“雲初你去幫我找些做花燈的材料,我想親手做個花燈。”我滿心歡喜的對着雲初,花燈今天我一定要做的,不管它有多麽難,不管它是否好看。
“格格您從來沒有做花燈,奴婢也沒有做過。”雲初提醒我。
是呀,從來沒有做過,想做也要有能力,正發愁時。桂嬷嬷突然進來拿了好多做花燈的材料,好象知道我們要做花燈似的。
看見桂嬷嬷手裏的材料,我欣喜若狂奔到她前面:“桂嬷嬷,你怎麽知道本宮要做花燈呢。”
“是呀,桂嬷嬷你好神。”雲初也被桂嬷嬷提前準備的材料感覺喜出望外。
“回貴妃娘娘,花燈是宮裏的習慣,每個宮的娘娘每年都要準備花燈到時候評誰的花燈做得最漂亮,誰的花燈做得最新穎。老奴知道貴妃娘娘剛進宮裏,不知道宮裏的習慣。所以早早的準備好材料,跟貴妃娘娘一起做花燈。”桂嬷嬷對于承乾宮的大小事情都很放心上,我沒有想到的事情她都能想做,對于她我越來越安心。
“桂嬷嬷,幸虧有你提醒。不過本宮從來沒有做,都不知道從何下手?”是呀,我這個現代人從來沒有做過花燈,而且手工課我一直很差。如果是彩繪、圖畫,那到是還行。
“貴妃娘娘不必擔心,有老奴在,一切由老奴,您就放心吧。”桂嬷嬷拍得胸脯。
“桂嬷嬷,雲初來給你當下手。”雲初也不閑着,馬上跟着桂嬷嬷張羅了起來。三人經過思考一番,決定做一個睡蓮花燈。只是在睡蓮花燈上寫滿了古代詩人對于中秋予以的句子,或思念,或遺憾,或盼望,或綿綿愛意。
雖然不華衆取寵,但是意思表達很明确,這才是過中秋真正的方式。
歌舞升平,康熙在宮裏宴請皇親貴胄共度佳節。“今晚明月當空,此乃佳節之即。來,朕同各位愛卿共飲一杯。”這是我來清朝第一個節日,也是第一次參加宴會。場面不比現代辦喜宴差,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節日的喜氣。
“皇阿奶,今晚歌舞如何?”康熙側着身子問孝莊太皇太後,這位輔佐兩代皇帝偉大的女子,此刻笑容滿面,慈愛有加。
“喜氣,喜氣。”對于這樣的日子,孝莊是由心而衷的發出開心的話語。
我坐在皇後旁邊,清朝的坐位制度也有講究的。不說話只是靜靜的看着我眼前這些人,看着他們的表情。榮嫔、宜嫔正竊竊私語着,好象聊得挺歡的。遠處兩邊的皇親貴胄也相互點頭哈腰,我的阿瑪額娘也在其中。
“來,妹妹,本宮敬你。”突然皇後舉起酒杯敬我,這是什麽舉動,居然會敬我酒,還是皇後娘娘。
“謝皇後,應該做妹妹請您才對。”客套誰不會,在現代文明社會裏做人的道理我還是學到幾分的,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
酒過喉嚨,順流而下,涼,涼。不知道皇後是怎麽看我的,反正我對皇後沒有什麽想法,做好分內事。都說後宮裏的勾心鬥角是如此殘忍,現在或許我還沒有得到皇上的恩寵,所以對于其他人來說構不成威脅吧。
“啓禀皇上,今晚月亮如此明媚,妖嬈,讓臣妾有一種沖動,容臣妾大膽獻舞一曲。”宜嫔突然站起身來,讨康熙的歡喜。
早聽說宜嫔善歌舞,榮嫔通音律。這個郭絡羅。桑榆也不是一個手留燈,但是水來吐掩,兵來将擋。我才不怕,我有現代人的智慧與機智,才不怕他們呢。
“好,宜嫔呀,你就來一曲吧。”康熙聽到自己的妃子要跳舞,自然是很高興。我偷偷的看了他的臉,悠然自樂。宜嫔身子飄逸,宛如仙子一般,柳棉之力,尤如天上的雲朵。讓看得人對其舞姿的嘆為觀止,贊成有加。
“皇後,今晚的花燈評比準備得如何?”康熙對着鈕祜祿?東珠深情問道。
“回皇上,一切就緒。靜待皇上發旨。”皇後很賢惠,通達理。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在宜嫔的舞姿裏,在我的偷瞄裏。心裏的酸酸又泛起來,心裏的不舒服又讓我端起酒杯一口喝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