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20進18

第一場正式賽開始,“打開神秘盒”這個橋段,播出時絕不會超過兩分鐘的內容,整整拍攝了兩個小時。

因為追求節目效果,節目組特地拍攝了大米從木箱中傾瀉而出的特寫鏡頭。拍完之後還得費老大的功夫收拾。

第一次拍攝時卡羅琳娜的尖叫破壞了氣氛,在現場總導演柯克的執意堅持下,這個鏡頭又不得不重拍了一遍。在正式開始烹饪之前,雲林大部分時間都在休息區等候,期間還補了一回妝。

她在休息區和顧清源閑聊了幾句。這位上海阿叔滿臉欽佩,說:“看來這些評委對中華料理的了解很深,法福老師連八寶葫蘆鴨都知道。”

八寶葫蘆鴨是一道江南名菜,将整鴨去骨,在完好的鴨腹中釀入餡料,下油鍋将鴨皮表面炸脆,然後入砂鍋焖熟。餡料以糯米為主,佐以筍尖、火腿、香菇、幹貝、薏米、芡實等八樣輔料。待到菜成,鴨肉鮮嫩,餡心糍糯,味道鹹鮮香醇。整只鴨完全無骨,被做成葫蘆的形狀,所以叫“八寶胡蘆鴨”。

雲林笑笑說:“法福老師以前也不一定知道,也許是老饕告訴他的。”

她沒好意思告訴顧叔,其實自己在進入48強時,向評委呈上的那道“拿手菜”,正是這道八寶葫蘆鴨。

這道菜的烹饪關鍵在于整鴨去骨而鴨皮不破,對刀工的要求非常高。法福得知這一點之後,一副眼珠都要掉出來的表情,似乎不相信雲林這個年輕姑娘有這麽強大的廚藝基礎。

但雲林深知自己只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有中華千年烹饪文化做後盾。這些菜肴和刀工,只要刻苦練習就能學會。相比之下,如何跳出窠臼發揮創意,将中華傳統發揚光大,這對他們這兩名中國選手來說要更重要些。

顧清源一怔,想想也對,點了點頭,鼓勵雲林:“小妹,待會兒別緊張,先把工序都一一想全了,什麽先做什麽後做什麽同時做……”

顧清源是個經驗老道的業餘廚師,深知此刻最重要的就是時間管理,把步驟都安排好了才不至于忙中出錯。

雲林雞啄米似的點頭:“我懂,華羅庚的統籌方法!”

老顧又望了望四周,低聲說:“我看阿晶好像很緊張,她習慣了日式烹饪,評委突然設限,她好像有點兒轉不過來。”

阿晶一名三十來歲的女性,日裔。據說進48強時的拿手菜非常驚豔,可不巧的是評委這次所設的限制剛好也影響到了她。

這時統籌妹子溫妮已經又在四處喊人了。20強重新齊聚在演播廳中的烹饪區,擺出他們從未離開過的樣子,就是為了配合現場總導演拍攝一段“比賽開始”的鏡頭。

法福站在臺上重申:“你們有60分鐘,來制作一道,以米為主的佳肴。”

Advertisement

緊接着三名評委站在臺前,一起宣布:“你們的60分鐘,開始!”

所有選手聽見這聲號令,一起跑起來,大家一起沖向食材區。

雲林眼前就是卡羅琳娜那雙恨天高,見到卡羅琳娜跑得歪歪扭扭的,雲林忍不住為她捏了一把汗,然後果斷快步超過她。

進入材料區,雲林拿起一個購物籃,開始選擇她要的材料:首先是米。

別看20強早先揭“神秘盒”的時候盒裏只裝着一種米,但是在食材區卻陳列了幾十種米,光來自中國的籼米、粳米、糯米之類就有差不多十種,另外還有日本米、泰國香米、印度香米、意大利短粒米幾個大類。光意大利短粒米之中,就又分了Aroborio、Carnaroli、 Vialone等等好幾個種類。

雲林選了一種吸水性強、口感彈性好的短粒米,然後去挑了黃油、牛奶、鮮奶油、奶酪、杏仁、香草莢、鹽、糖,另外又去選了一些時令水果。

選擇完食材之後,雲林又花了一點時間,把食材區一些比較冷門的區域仔細看了一遍,甚至翻了翻那些她本場比賽用不上的調味料,一邊翻一邊在心裏默記。

他們這些選手進食材區的機會不多,現在探索一遍,以後再進來找食材的時候就能多節省點時間。

她在挑選食材的過程中幾乎沒有遇上任何同伴——大家都聚在食材區的其他區域,選擇需要用的肉、魚、海鮮、香料……沒有其他選手像雲林這樣,選了一筐用來做甜點的材料。

等到所有選手都離開食材區了,雲林才戀戀不舍地從食材區出來,回到自己的烹饪區,在竈上支起兩個鍋,一個鍋化了糖水準備用鮮果做一鍋果醬,另一個鍋則準備燒水煮米。她另外又取了一個電熱水壺,燒了一點點開水,開始泡杏仁粒。

她打算用手中的大米做一道杏仁米布丁,

早先三名評委的意思非常明确,希望選手跳出舒适區,盡量避開自己熟悉的烹饪習慣。

說到以大米為原料烹饪,一般人想到的就是“米飯”——光米飯本身也可以做出無數種花兒來,大名鼎鼎的揚州炒飯、西班牙海鮮飯、意大利炖飯……都是“飯”中的佼佼者。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鹹口。

雲林偏偏反其道行之,打算做個甜口的。

她正在忙碌的時候,酒神過來了。

從前幾季“廚神”來看,酒神是個好脾氣的青年評委。三個評委裏,法福是日理萬機的制片人,再加上個性使然,法福說話一向直接,甚至會有些刻薄。老饕不愛說話,那麽唱白臉的“重任”就自然落到了酒神身上。

早年間這位倜傥的名廚一向有風流之名,據說還曾和選手鬧過緋聞。但如今的酒神已經大踏步邁入中年,颏下蓄了短短的胡子,再加上身材走樣,已經俨然是一位大叔,但是言語始終溫和,聞者如沐春風。雲林見到是他來,一點兒也不緊張。

“中國人會不會不太擅長做甜點?”酒神聽完了雲林的打算,微笑着随意問道。

“從傳統的角度來看,可能算是吧!我們的飲食習慣裏沒有頭盤、主菜、甜點的概念,所以烹饪體系裏甜點裏的比重沒有西方那麽高,我們另外有‘點心’的概念,但并不一定都是甜的。我本人也沒有系統地學習過烘焙和西式甜點。”

她是沒有“系統地”學習過,但并不代表她不會做。

酒神好奇地問:“那你為什麽會選擇做一道甜點?”

雲林白了他一眼:“不是節目組要求我們避開自己的強項嗎?”

酒神很無辜地伸手摸了摸鼻子,估計在想:法福老大真的有這麽說嗎?

酒神在雲林這兒問話的時候,現場總導演柯克帶着一衆攝像也趕了過來,給他倆拍特寫。雲林不怵酒神,對方問得溫煦,雲林答得自如,很順利就拍完了。于是烏壓壓的一群現場攝像轉換陣地,放過了雲林。

雲林長舒一口氣。她終于可以專心做她的米布丁了。這時煮米的水已經燒開,雲林關火,讓大米在鍋裏焖5分鐘,然後再重新開火,加入牛奶、燙過的杏仁碎和香草莢。一等到牛奶被米粒完全吸收,雲林立即關火調味,并且直接把這一鍋米布丁送到冰箱裏去降溫。

另一口竈上煮着的櫻桃、草莓和黑莓也已經彌漫出酸酸甜甜的香味,鍋裏的糖水開始濃縮,呈現漂亮的深紅色。雲林很有信心,一定能在時間截止之前,完成這一鍋甜美的時令果醬。除了果醬之外,她還需要做兩片焦糖奶酪脆片,最後插在布丁上做裝飾。

這時柯克又帶着一大隊攝像聚攏,他們這回要拍攝的在雲林身後一張料理臺上烹饪的阿晶。

阿晶的确按照法福的要求避開了壽司,但是她做了一份韓式蛋包飯。

法福對此非常不滿意,責難沖口而出:“你認為這樣一份粗糙的料理是否體現了你作為廚師的全部水平?如果是,那麽請你現在就摘下圍裙,離開‘廚神演播室’。”

法福話音剛落,雲林就聽見背後傳來一聲啜泣:阿晶當場被法福吓哭了。

現場總導演馬上喊停。柯克對法福說:“不要這樣武斷,萬一她的這個飯真的很好吃呢?有公平競賽委員會的人在,你不能在完成比賽之前就淘汰她!”

雲林努力集中精神熬她的果醬,但還是有無數令她分心的聲音傳來:溫妮大約是在安慰嘤嘤哭泣的阿晶,柯克在安撫怒氣沖沖的制片人法福,同時還把酒神叫來:“這段重拍!”

雲林忍不住有點兒揪心:如果她在比賽過程中遇到了這樣的波折,還能及時把手中的料理做完嗎?

看來身為“廚神”的選手,真的需要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轉眼到比賽結束只剩2分鐘,三名評委一起回到臺前,大聲宣布:“各位,最後兩分鐘,請盡快擺盤。”

雲林撒腿就跑,跑去工具區打開冰箱,把她事先冷卻的米布丁取出來,一嘗,味道完美,但還是不夠涼。

她略一沉吟,轉身就找了個特制的盤子,扭頭跑進材料區——早先她在材料區剛好看見了有幹冰,這時正好派上用場。

雲林打開幹冰盒,用木夾夾了幾塊個頭不大的碎幹冰,盛在特質的盤底,然後扣上一層金屬支架。幹冰揮發形成的霧氣盡情從盤底向外飄散。

“還有30秒!”演播室裏繼續倒計時,“29,28……”

雲林撒腿就往回跑,回到她的料理臺上,把早先盛出來的米布丁連碟子一起放置在幹冰盤上,插上焦糖奶酪脆片,再把整個幹冰盤放在節目組指定的托盤上。

“還有10秒,9,8……”

已經完全做好的時令果醬也已經被雲林從鍋裏倒了出來,盛在醬汁盞裏,放在托盤上。

“3,2,1——”

她剛剛做完這一切,臺上三名評委已經大聲宣布:“時間到!”

作者有話要說:

八寶胡蘆鴨是上過舌尖三的江南名菜,跟“米”多少有些關系。但這道菜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主要是江南一帶喜歡在餡料裏面填糯米,到了其它地方就很少用糯米了。

比如上海美味齋飯店遷去北京以後就把這道菜改名叫“清蒸八寶鴨”,裏面沒有糯米,只有“八寶”;福建菜裏有一道叫做布袋鴨,也是類似的做法,但鴨肚子裏填的餡料包括鴨肝鴨胗之類,也沒有糯米。做法相似,內容不同,就又是一道名菜。

老顧管雲林叫“小妹”,并不是兩人真的有血緣關系,這個叫法大約類似于叫雲林“小姑娘”。

杏仁米布丁實際上是丹麥的一種傳統聖誕甜點,最早源自法餐,現在西北歐都比較常見。

丹麥的米布丁其實有兩種吃法:一種是熱着吃,吃的時候要在熱騰騰的布丁上放一小塊黃油,然後撒肉桂粉和黃砂糖(想想就好多熱量);另外一種是冷着吃,基本上就是雲林的這種做法。

如果大家覺得這階段選手們料理的食物太過簡單了,請千萬不要着急——業餘選手選拔參加的烹饪比賽一般都是這樣,剛開始是比較簡單、大衆的食材,越往後會越困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