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有救了

小姑娘說的很認真很鄭重, 看得出來,她是真心想幫忙的。

剛才關于痰喘與肺疫的那一番辨證可以說是有理有據, 若非他親眼見到她剛剛才跟別人打聽到肺疫這個病,他幾乎就要相信了。

他這是瘋了嗎?

竟然會相信一個對馬病不太了解的小姑娘。

這小姑娘還說,有病的馬匹不止這五只,她粗略地看了一下, 就又發現了三只染病的馬匹。

不怪馬醫們驚詫, 連他也被她大言不慚的模樣給驚着了。

她只看了這五匹病馬,那三匹馬她連接近的機會都沒有,只遠遠看一眼, 連聽它們呼吸、看它們症狀都沒有, 便知道病症了。

要麽是神醫,要麽是騙子。

他當然知道她不是騙子, 但她的話真的很難讓人信服。

有心幫忙是好的,他能理解,但實在不能聽從。

小姑娘一臉認真,一副她說的就是真的,如果不聽,便是他們損失模樣,讓裴衍不忍心說否定的話。

未免小姑娘顏面有損,傷了自尊, 裴衍委婉道,“好,我與幾位馬醫會考慮的。天色不早了, 你先回去吧。”

看來他們是不相信自己了。

這樣的場景明曦剛穿過來的時候時常遇到,那些人态度敷衍,神态倨傲,語氣暴躁,甚至破口大罵,裴衍态度溫和,語氣委婉,還生怕她面子上過不去,實在是君子得很。

所以,明曦并不生氣,反而道,“這五匹已經發病的馬,今夜可能會食欲不振或廢絕,若流的鼻涕變成紅黃色膿狀物,便說明病情已經惡化,但還有的救。我開個方子,一旦發現紅黃色鼻涕,立刻煎湯灌服,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勞煩鄭姐夫借我紙筆一用。”

Advertisement

鄭汝孝神情尴尬,滿頭大汗,他也沒想到明曦膽子會這麽大。她是醫術不錯,但醫馬跟醫人不一樣。

這樣直接提出開方子,分明是在質疑幾位馬醫的醫術,那便把幾位馬醫給得罪死了。馬醫們絕不會用這個方子的,開了也是白開。

可若是不給,她都張口了。

進退兩難之際,聽到裴衍說,“那就有勞明曦小姐開方子了。”

開了方,交給裴衍,明曦又叮囑,“若是藥方不管用,立馬來找我。”

她眼神堅定,語氣認真,細心叮囑早已成了她刻在骨子裏的職業素養。

見她臨走了還在積極争取,又是這樣一副認真模樣,裴衍到嘴邊的話就變成了,“好,我會的。”

說到底她也只是才十六歲,還是個孩子,不必在這個時候打擊她的熱情。

但那幾位馬醫卻受到了打擊,甚至有些生氣。

這、這不是胡鬧嗎?

怎麽能随随便便就聽這個小姑娘的了!

若随便來個人什麽人就能開方子了,還要他們這些馬醫有何用呢?

看着義憤填膺、敢怒不敢言的馬醫,鄭汝孝忙歉然道,“明曦小姐也是一番好心,并無輕視諸位的意思。她是我家中親眷,指揮使大人怕她臉上過不去,才讓她開方的,只是不想她面上無光而已。”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指揮使大人從上百馬醫中挑選了諸位,便是信賴倚重諸位的意思,這些馬匹就全賴諸位了。”

他們的确是馬醫中的佼佼者,能負責賽馬的健康,他們的确是有真本事的。

為首的張馬醫道,“裴大人、鄭大人放心,我們這就開方用藥,最遲今晚就能好轉。”

若真被一個小丫頭片子給比下去了,他們的臉朝哪兒擱?

既然裴衍沒有改弦易張的意思,他們就該拿出真本事,好好醫治,來一個藥到病除,妙手回春。

也好叫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頭知道,他們這些人有真才實學,并非浪得虛名。

見馬醫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裴衍沖表姐夫點了點頭,略交代幾句,便進宮彙報情況。

随着裴衍面聖,馬匹生病的事很快被更多的人知道了。

消息傳到福康堂郭家,郭家當家老爺子郭廣陸精神一震,喜上眉梢,轉身去了佛堂,噗通一聲跪在了菩薩面前,“大士啊大士,您終于顯靈了!”

郭家原本是馬醫出身,郭廣陸更是馬醫中的翹楚。因馬醫是下九流之輩,在攀上姜太傅之後,郭家便不做馬醫,改賣藥材給人治病。

郭家開了福康堂,到處挖坐堂大夫,郭廣陸還将兩個兒子送去學醫,希望能徹底改變門楣,但效果不佳。

次子又因為吳根花一事,鬧了個灰頭土臉。

最近百和堂又來了一個醫術極其厲害的小姑娘,此消彼長之下,他們福康堂的生意越發不如從前。

就在此時,瓦剌和談使團進京,提出賽馬球,讓他看到了轉機。

此次與瓦剌的馬球比賽,整個朝廷都十分重視,那馬匹就十分重要,必會請專門人員照料這些賽馬。

在馬醫界,他郭廣陸馳騁三十載,他若認第二,絕無人敢認第一。

郭廣陸斷定,裴衍一定會上門來請他,他只要在家等着,天大的轉機便會臨門。

他所料不差,定下馬球比賽的第二天,裴衍就登門拜訪,請他幫忙看護馬匹,出任首席馬醫顧問。

郭老爺子滿口答應,說榮幸之至。

到了雙方約定的時間,郭廣陸去沒去,去的是他的兩個兒子,說郭老爺子病了,不能如約前來,便讓兩個兒子代理出任首席馬醫顧問一職。

裴衍當時沒說答應,也沒說不答應,當天下衙去探病,不想郭廣陸老爺子根本沒病。

他當然沒病,生病不過是個借口,他真正的意圖是給自己的兩個兒子鋪路。

郭大、郭二轉行學醫,醫術并不怎麽樣。雖然在姜太傅的關照下,福康堂藥鋪經營得還行,但那是花大價錢挖來的坐堂大夫與炮制師父的功勞。

郭老爺子一方面想摘掉治療牲口的帽子,但這次是國之大事,是能在禦前露臉,能載入史冊、光宗耀祖的好事。

他就想讓兩個兒子出一回風頭。事成之後,一定少不了嘉獎與賞賜。雖然不能跟汪家百和堂抗衡,但也算是在禦前有姓名了。以後太子妃姜氏再提拔的時候,也好有個說頭,總之好處多多。

所以,郭老爺子便對裴衍說,讓郭大、郭二每天去禦林軍衙門看着那些馬匹,回來把情況彙報給他聽。若馬匹真生病了,他再過去醫治。

他想裴衍一定會答應的。

正所謂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裴衍有求于他,此時不拿喬,何時拿喬呢?

果然,裴衍絲毫不見怒容,反而讓他安心在家養病,不必挂念勞神。

郭老爺子便以為大事可期,高枕無憂,當晚多吃了一大碗飯,連夜裏的夢都是美的。

第二天目送兒子們去建功立業、揚名立萬,他哼着小曲兒回房。不想人剛回屋沒多久,長子次子就滿面懊惱、灰頭土臉地回來了。

倆人高高興興而去,連門都沒進就被攆回來了。

守門的侍衛說了,他們是閑雜人等,沒資格進。

郭老爺子氣得吹胡子瞪眼,知道裴衍看不上他的兩個兒子,這是逼他親自去呢。

他便賭氣不去,非要等裴衍來上門賠罪才肯罷休。

不料等了三天,也沒見裴衍登門,卻等到裴衍已經聘用他人為馬醫顧問的消息。

郭老爺子氣了個仰倒,生生砸了一個上好的茶壺。

這事很快傳得人盡皆知,特別是馬醫界,誰不笑話他?

郭老爺子恨得牙癢癢,卻又不能拿裴衍怎麽樣,丢了顏面不能出門,他便一日三拜求菩薩保佑裴衍倒黴,倒大黴。

不想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竟真的聽到了他的祈求,裴衍這小子真的倒黴了。

太好了!

這些馬都有病了,那些庸醫怎麽能跟他比?

出了佛堂,郭老爺子仰天大笑,捋着胡須再次哼起了小曲,仔細一聽,竟然是那出歷史上有名的負荊請罪。

萬事俱備,明日一早,他“郭相如”便能見着請罪的“裴廉頗”了。

這個下午注定不太平,到了傍晚,幾位馬醫所說的情況好轉并未出現,病馬的情況比中午更糟糕了。

幾位馬醫臉都白了。

尤其是張馬醫,他是首席馬醫顧問,治不好這些馬,丢臉事小,若影響馬球比賽,他們就是大楚的罪人。

掌燈時分,晚飯端了上來,幾人都無心飲食。

又等了一個時辰,見馬匹絲毫沒有好轉跡象,幾人也顧不得什麽顏面不顏面了,直接向裴衍進言,“大人,請恕在下們學藝不精,這些馬耽誤不得,不如去請郭老吧。”

裴衍與郭老爺子之間的恩怨他們也知道,郭老爺子一貫記仇又氣量狹小,若去請他,他必定百般刁難,萬般奚落。但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頭皮去請他了。

夜色深沉,裴衍的心情也十分沉重,若能拿下天山以北三十裏,便可避免更多的将士們流血犧牲。

無論如何,這場馬球比賽他都要贏。

“我知道了。”男人聲音穩重,面色端凝,比沉沉黑夜還嚴肅,“明天一早,我親自去請。”

“你們再跟我看看這些馬匹……”

“大人!大人!明曦小姐指的那三匹馬也發燒了,而且上午發病的那五匹馬中,有一匹馬果然留紅黃色的鼻涕了。”

鄭汝孝驚喜道,“這些馬果然病情加重了!有救了,馬兒有救了。”

馬病情加重了,本該是讓人愁眉苦臉之事,但鄭汝孝此時卻滿臉喜色,實在不應該。

但衆人俱沒有覺得不妥,反而大喜過望,因為如果是這樣,就說明明曦說的是對的,這些馬兒真的有救了。

“真的嗎?快,我們都去看看!”

明曦小姐也太神了吧。

她哪裏是什麽小丫頭片子,她分明就是神醫,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啊。

他們這些凡夫俗子竟然不相信活菩薩的話,還把人給氣走了,他們簡直令人發指。

非人哉!

馬醫們痛心疾首,追悔莫及,恨不能啪啪給自己幾耳光打醒之前狗眼看人低的自己。

……

雞唱三聲,天還未完全亮,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就驚擾了郭老爺子的好夢。

“誰讓你來的?昨兒不是吩咐了嗎,不管誰來,一律說我身子不适,暫時不見外客。”

郭老爺子慢騰騰地睜開眼睛,打着哈欠斥道,“急什麽?讓他等着就是了。這樣急急吼吼的,真是不像話。”

他早料到裴衍今天一早會來,卻不想他來得這麽早。

是那些馬兒支撐不住了吧。

也好,馬兒病得不嚴重,怎能顯出他郭老爺子的本事。

不過,上回的氣他還沒出呢,這回必要那裴子承負荊請罪。

“去叫他來,好水好茶地招呼着,千萬別怠慢了,三遍茶後再來叫我。”

一遍茶就是一刻鐘,得好好磨磨裴子承的氣性。

“不是的,老爺,裴大人沒來,是……”

郭老爺子立馬把眼一斜,“他敢不來?那是誰來了?甭管誰來了,轟走,一律給我轟走!”

小厮急得不行,“不是的,老爺,誰都沒來。就剛剛,裴衍親自去了百和堂,把那位明曦小姐請上車,說是要請她去醫治病馬。”

“什麽?”

郭老爺子驚得嘴都歪了,愣了愣,猛然回過神。

不好,中計了!

顧不得穿好衣裳,他提着褲子就朝外跑,“快,快套馬,我要去見太傅大人。”

作者有話要說:  二更來了,給馬匹治好病就讓裴衍知道明曦是來治病的,是他自作多情了。如果明天寫不到,那後天能寫到,愛大家~寶寶們,看文愉快!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