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轉眼六月,崔承元這天下早朝後,找到墨玉道:“小震,永安王着人送信來,答應讓東方上京陪讀,現已啓程,大約八月到京城。”
墨玉一聽大喜,拍手道:“太好了!”東方六歲多了,人又機靈,他一來,有些事正好讓他去辦,也能在宮內建立一個小圈子,積一點人脈。
崔承元見墨玉開懷,一張小臉透亮嫩白,不由伸手去捏了一把,未待墨玉抗議,忙又道:“朕還讓人在京城東邊一處地方找了一塊地,建了一個跟你家一模一樣的小酒樓和小房子,現準備召你們家人進京,讓他們住進小房子,經營起小酒樓。到時你想念他們,出宮去探望,人還是那些家人,地方也是熟悉的地方。”
墨玉先是驚喜,忙跟崔承元道謝,接着回過神來,不由瞪眼:什麽?你特意讓人找了一塊地建小酒樓和小房子?你就不能建大酒樓和大房子麽?
崔承元一攤手道:“現在打仗,國庫空虛,若朕召你家人進京,賞賜大房子或者建大房子,皆會被禦史上折子攔阻。偏朕手頭沒有你家那麽小的房子,只好現建小房子和小酒樓了。那麽小的酒樓和房子,要是有人敢說三道四,朕就敢把小房子換下他家的大房子。”
墨玉:好吧,一家人能團聚是重點。
遠在龍門鎮的墨家人接到旨意時,全呆掉了,不敢相信這樣的好事。
吳氏安人喃喃道:“合家遷上京城,修了幾世的德行才修來的福氣呀?”
倒是墨金夏略鎮定些,問內侍道:“公公,皇上要賜我們宅第,是和我們現下住的這間一模一樣的?”
內侍道:“格局并不是全然相像,但地方麽,确然就一樣大小。”
墨金夏噎了噎,皇上也太小氣,賞賜宅第居然賞賜這麽小的?
嚴氏悄悄拉一下墨金夏,低語道:“你那什麽表情?京城什麽地方?寸土寸金呢!就是一樣大小的宅子,也比龍門鎮這宅子要貴許多倍了。而且能移到京城去住,我們可就成為京城人了,以後生下兒子來,兒子還有一個前途。”
墨金夏回過神來,“嘿嘿”笑道:“還是娘子想得全乎。”
墨金秋和石氏卻是驚喜交集,皇上賜下宅子來,便證明墨玉在宮中得寵,蔭及父母。且移到京城去住,便有機會見着墨玉,有機會一家團聚。
石氏眼角濕了,抱着兒子親了親,小聲道:“要上京城見你姐姐啰!”
吳氏安人定下神之後,卻是跟內侍道:“公公,我們一大家子,要收拾東西準備行李,和族人告別,搬遷京城的話,只怕沒那麽快,要費些時日。”
內侍道:“皇上并沒有限定你們上京的日子,你們只管慢慢準備。咱家先回京複旨,你們上京後,到這個地方報備,咱家再出宮來領你們去宅子。”說着給了吳氏安人一個地址。
吳氏安人接了,千恩萬謝的。
墨家接到旨意的事,在龍門鎮“砰”一聲傳開了,家家都說墨玉好運氣,小小娃兒,就能提攜父母上京城了。
族長夫人聽到消息時,喊了呂氏去說話,嘆息道:“去年一打仗,我便知道,萱姐兒她們進宮之事,只怕會耽擱,不想果然耽擱了。只也想不到,玉姐兒進了宮,居然被留了下來。三娘寫了信過來,說道玉姐兒聰慧,在宮中甚得寵,皇上日日帶着上學,晚間又一道做功課,看着像真個把玉姐兒當了妹妹一樣養。現如今又召玉姐兒家人上京,指不定,玉姐兒造化大了。”
呂氏道:“夫人的意思是?”
族長夫人看着呂氏道:“還是胡家
會彈算啊,一旦玉姐兒家人進京,穩了腳跟,胡家可不是能借着東風飛越京城麽?我雖是玉姐兒幹祖母,難道我一個老人家好意思俯就玉姐兒他們?”
呂氏想了半晌,咬咬牙道:“我家裏還有小妹未婚嫁,若不然,就回娘家商量,讓小妹嫁與墨金閏?”
呂氏的小妹呂采蕊今年十七歲,卻是挑人挑花了眼,因而還沒正式訂親,家中只想留了她攀高枝,現若說與墨金閏,吳氏安人和墨金閏定然千肯萬肯的。
吳氏安人那裏,接了旨後,自然是先往幾家親眷家去報喜,又往族長夫人那兒去說了事情經過。
族長夫人聽她說完,笑道:“我素來說,玉姐兒是一個有福氣的,果然小小年紀就提攜了家人。不過卻要提醒一句,宮中那地方比不得我們龍門鎮,玉姐兒在其中,總歸要有人護着的。”
吳氏安人聽着這話,便起身道:“虧得金夫人在宮中多所照料,我們才能安心些。若夫人與金夫人有書信來往,還請夫人幫忙致意。”
族長夫人呵呵笑道:“論起來,三娘就是玉姐兒的幹姨婆,照料玉姐兒那是應當的。對了,你們打算什麽時候上京?”
吳氏安人複坐下道:“還得把小酒樓租出去,房子也要托人看管,另有各事要安排,只怕沒那麽快上京的。”
族長夫人沉吟一下道:“金閏的婚事呢?是要上京再說親麽?”
吳氏安人也為這個略發愁,她們鄉下人家,若得上京,在京城人眼中,也還是鄉下人家,想說個好親只怕更不容易了,就是聘禮,只怕也置辦不起。可要在鄉下說一頭親,現下這般,又不想将就,倒有心幫金閏說一頭不輸胡家女兒太多的婚事。
吳氏安人想着,便問族長夫人道:“夫人有什麽好介紹麽?”
族長夫人笑吟吟道:“前些日子,呂氏倒是托着我,說道他家最小的娘子想尋一頭好婚事,我正尋思着要去哪兒尋一家合适的兒郎配與呂五娘,這不,現下想着,呂五娘和金閏卻是相配呢!”
吳氏安人聽得一愣一愣的,問道:“哪位呂五娘?”
“還有哪位?就是我兒媳婦的妹妹呂采蕊。”族長夫人說着,如願見到吳氏安人驚喜的樣子。
當年呂氏能夠嫁給族長的兒子,那也是因為呂家門第與族長家門第差不多,現這樣門第的人家,肯将女兒配與自己兒子?吳氏安人喜悅一下便道:“嫁與金閏,便得與我們一道吃苦,呂五娘肯麽?呂家肯麽?”
族長夫人道:“你只說你中意不中意這頭婚事?若中意,其它的,有我去說項呢!”
“那是千中意萬中意了。”吳氏安人喜得手都抖了,實在想不到,臨了,憨厚的小兒子還能說上這樣一頭好親。
族長夫人道:“待我跟呂氏提一提,她們也願意了,過後我再告訴你,你便正式請媒婆上門去提親。”
吳氏安人籲口氣道:“若呂氏應了婚事,我自然要給他們辦了婚事,待過了年再上京。”
族長夫人笑道:“且放心罷,新媳婦一進門,隔年就能一道上京,這可是好事,度着會答應婚事的。”
從族長夫人家中出來,吳氏安人腳步還有些虛虛的,這真是,喜事一件接一件啊!
待吳氏安人回到家中,卻有墨金春和衛氏領了墨昌平等人來了。
衛氏見着吳氏安人,便道:“安人,昌平也跟三郎護送過玉姐兒上京城,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現你們要上京,不肯帶我們也罷了,總歸要帶一帶昌平。”
吳氏安人道:“京城中的宅子,跟這處宅子一樣大小,人太多卻是住不下,且金閏也要娶親,到時地方更顯窄小。昌平一個半大小子,又不能跟我老太婆擠一間,跟上京城的話,去住哪兒?”
衛氏見吳氏安人并沒有一味推拒他們,一下便道:“安人肯帶我們一道上京,我們便湊點銀子跟着,上了京城後,我們只管在外面憑院子住,謀一點事兒做,也勝過窩在鄉下一輩子。”
吳氏安人訝然道:“金春在衙門好好做着事兒,不做了?這樣一家子上京城去,未必比在鄉下安妥的。”
衛氏道:“昌平他們在鄉下也沒有一個着落,不如上京碰碰運氣,沒準有一個前途呢!就是真不行了,到時再回鄉下,那時便踏實過日子,再不胡想。”
吳氏安人卻不過衛氏,只好道:“若要跟着上京,将來吃苦,也別埋怨。”
“安人放心,我們絕不埋怨。”衛氏大喜,第一次實心實意給吳氏安人行了禮。
吳氏安人坦然受了禮,又道:“卻要給金閏說親,待金閏成了親後才上京城,你們也不必急,慢慢再謀劃着,到時再作決定未遲。”
“要給金閏說親?說的哪一家?我娘家有一個侄女,模樣性情皆不錯,我倒可以幫忙說項。”衛氏說道:“再不然,現如今我們住着的鄰居家的姑娘,也是一個不錯的。”
吳氏安人打斷她的話道:“不用了,我已請族長夫人幫忙留意了。”
“有族長夫人出面,當然能說一個好的。”衛氏說着,見吳氏安人再不搭話,她便去逗弄石氏懷中的墨昌隆。
墨昌隆七個月了,見到什麽都想往嘴裏塞,一見衛氏伸手,便想抓衛氏的手指進嘴裏,引得大人一陣大笑。
稍遲,墨金春和衛氏方才領着墨昌平告辭出去。一路上,衛氏跟墨金春道:“玉姐兒進了宮被留下,現下皇上又召墨家的人進京,指不定,墨家還有大前途呢!咱們一準要跟進京尋機會,不能窩死在龍門鎮。且娉姐兒十五歲了,婷姐兒也十三歲了,擱在龍門鎮這地方,能配着什麽好人家?只有上京,才有機會嫁得力的夫婿。”
墨金春道:“你會不會想多了?咱們就鄉鎮人家,上了京,能有什麽好人家來瞧中咱們的娉姐兒和婷姐兒,你莫要誤了她們的終身才好。”
衛氏道:“你不是提過,墨家風水好,能出貴人麽?玉姐兒還小,她想當貴人也不能夠。娉姐兒和婷姐兒年紀可是剛剛好。”
墨金春着急道:“我不過喝多了随口一說,你當真了?”
衛氏冷笑道:“你別攔着,反正你不進京城,我也一定要帶着兒女們跟安人走的。”
墨金春無奈,只好道:“行了行了,一起走罷!若不行,至多再回鄉。”
衛氏一聽,這才滿意笑了。她的娉姐兒和婷姐兒,相貌性情都這樣出衆,怎能随意嫁在鄉間呢?當然要嫁到京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