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中年危機3

楊沁不曉得蔣國雲瞞着家裏, 什麽都沒說,徑自訴苦,“上次見面就說大環境不好, 到處裁員, 指不定什麽時候會輪到咱們。沒想到那麽巧, 說完沒多久,事情就找上門來了。”

“幸好我家是個獨生女, 房貸去年還完, 平常有存款的習慣, 要不然失業的日子真不曉得怎麽撐過去。”

朱秀華面無表情,“我家老蔣被辭退?沒聽說啊, 會不會是你弄錯了?”

楊沁一愣, 下意識說, “我家老秦跟你家老蔣同公司、不同部門,那天一起被裁, 怎麽可能弄錯?”

話音剛落, 她反應過來,面色說不出的尴尬,“原來你們家裏人都不知道呀……對不起對不起, 是我多嘴了。”

不等朱秀華再問,她匆匆離去,模樣慌張。

陡然間,朱秀華記起, 丈夫最近是不太對勁。

一會兒拐彎抹角地勸她去上班,一會兒說考慮賣房, 一會兒嫌給孩子報名學前輔導班浪費錢……

朱秀華這才發現,原來一切早有征兆。只是從前沒往心裏去, 因此忽視了種種暗示。

家裏老的老,少的少,都靠丈夫養。如今他失業了,一家人可怎麽活?

念及此,朱秀華眼前一黑,心裏無比慌亂。

**

傍晚,蔣國雲依然是6點回家。

“回來了?”朱秀華抿緊嘴唇。

“恩。”蔣國雲見屋子裏安靜極了,不由詢問,“孩子呢?”

“送去了婆婆那,拜托她照顧一天。”朱秀華道。

Advertisement

“累了的話歇歇也好。”蔣國雲說。

自從二寶出生,妻子又要照顧大的,又要照顧小的,整日裏忙的不可開交。

平常聽她抱怨,說什麽“上班都沒在家帶孩子累”,蔣國雲便以為妻子吃不消,想找機會偷偷懶。

“老蔣,你跟我說實話,工作是不是出問題了?”朱秀華本來想拐彎抹角打聽,可琢磨心裏越着急。

再一想,一家人,有什麽不能直說的?便痛痛快快問出口。

聞言,蔣國雲微怔,不知該作何反應。

見狀,朱秀華登時心裏一涼——要是沒事,丈夫早就讓她不要胡思亂想。沒有否定,可見是默認了。

動了動嘴唇,蔣國雲艱難地發出聲音,“……你怎麽知道的?”

朱秀華心情沉到谷底,“去幼兒園接孩子,正好遇上了楊沁。她不知道你瞞着,一不小心說漏嘴。”

死一般的寂靜。

謊言被當場戳穿,蔣國雲不知道自己還能作何辯解。

倒是朱秀華,深呼吸數次,勉強冷靜下來,“失業多久了?”

蔣國雲聲音嘶啞,“半個月。”

朱秀華嘴皮子直哆嗦。她怒視丈夫,大聲質問,“整整半個月!提都不提一句!你到底在想什麽?!”

蔣國雲苦笑,“被辭退那天回到家,本來是想說的。可是你跟媽在聊天,誇我有能力,還說年底有希望升職加薪。我怎麽能在你剛說完這些話的時候告訴你,我被辭退了?”

他是讓妻子引以為傲的丈夫,是讓母親引以為榮的兒子。怎麽能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面前,揭開傷疤,承認自己不夠優秀,達不到對方的期許?

事關自尊心,他說不出口。

朱秀華看着丈夫怔怔出神,半天說不出話來。

蔣國雲又道,“我以為憑我的學歷、工作經驗,輕易就能找到新工作。有了下家,也好告訴你們換工作的事。誰知經濟不景氣,半個月了都沒找到合适的……”

朱秀華深吸一口氣,“事情已經變成這樣,埋怨沒用,咱們得想辦法解決。”

說着,她追問,“卡裏有多少錢?有沒有算過還能支撐多久?”

蔣國雲回答,“被辭退的時候,公司給了2n+1賠償金,也就是15萬。但是每個月要還房貸、車貸,還有一家六口的生活費,孩子上興趣班的費用……滿打滿算,能撐半年。”

半年。

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就算找到新公司就職,也得先工作,下個月才能拿到工資。

朱秀華沉吟片刻,“之前公司有交五險一金,記得去領失業金。”

雖然一個月才一千多,可好歹是筆收入。

蔣國雲一拍腦門,露出懊惱之色,“你不提我都給忘了!”

“女兒2歲了,自理能力不錯,可以提前送她去幼兒園。”朱秀華絞盡腦汁。

“等兩個孩子都進幼兒園,我就出去找工作。”

“公公婆婆平常不是說閑着沒事幹?不如給他們找些輕松工作。公公可以去醫院看大門,婆婆可以作為社區工作者,到處串門唠嗑。”

“雖說薪資低,可好歹是份收入,養活自己不成問題。”

“不行!”蔣國雲強烈反對,“我媽那麽要面子,如果被人知道兒子失業,她以後都沒辦法見人。”

朱秀華睨了丈夫一眼,“不說,公公婆婆繼續出去旅游。下回說不定買尊小金佛,保佑她兒子事業順利,財運亨通。”

蔣國雲語塞。

這事……他媽可能真幹得出來。

想了想,蔣國雲說,“失業的事,咱們先瞞着。實在瞞不住了,再告訴老人。”

朱秀華皺眉,想反對。

蔣國雲态度堅決,“爸媽辛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過上幾天安穩日子,我不想讓他們操心。”

話到嘴邊,怎麽都說不出口。

朱秀華嘆了口氣,“随你吧。”

說話時,眼中滿是茫然。

誰能想到日子過得好好的,突然遇到這麽一劫?丈夫開口前,她多麽希望自己疑神疑鬼弄錯了?

可現實就是這麽殘酷,一下子打破了她所有幻想。

蔣國雲抱着妻子,好言勸慰,“失業而已,算不了什麽大事。咬咬牙,很快就過去了。”

**

把話說開後,蔣國雲再也不用去咖啡店一待一整天。他上午投簡歷,下午幫忙做家務,偶爾陪孩子玩。

為了增加家庭收入,朱秀華也試着投遞簡歷。

可她全職在家四年有餘,專業知識早忘了個精光,就連職場人際交往都變得很不娴熟,也不知什麽公司願意收下她。

過了一星期,應聘公司毫無音訊,夫妻倆卻一個比一個焦慮。

朱秀華覺得,再這麽下去,他們非憋出病來。于是把孩子往幼兒園一扔,兩人分頭找朋友聊天散心。

蔣國雲的朋友姓張,叫張岩,是個程序員,差不多歲數,這次也被辭退。

蔣國雲心情抑郁,便把人叫出來,打算互相開解。

誰知一見面,蔣國雲驚了——對方紅光滿面,精神飽滿,一點不像中年失業。倒像是老樹開花,又逢一春。

“最近有什麽喜事?”

張岩嘿嘿一笑,“我不是被公司辭了嗎?這段時間天天在家睡覺,整個人神清氣爽,通體舒暢!”

蔣國雲,“……沒工作還高興的起來?”

張岩面色一正,“我是失業了,可我老婆還在工作。一年20多萬,足夠一家開銷。”

“不用還房貸?不用還車貸?孩子上輔導班的錢也夠?”蔣國雲接連抛出心中疑惑。

張岩:“我家買了三套房,都是80平,在同一小區。一戶給爸媽住,一戶我跟媳婦兒住,一戶将來給女兒。至于房貸,早就還清了!”

“車貸?我和媳婦兒不愛買車。每年要交保險,每個月要付油錢,還要買車位停放。平時出門電瓶車,離得遠就公交、地鐵,要不就打的。”

“我女兒才6歲,上什麽輔導班?學個畫畫夠她折騰的了。”

蔣國雲心裏不是滋味。

同樣中年失業,別人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他呢?忙的焦頭爛額,連夢裏都在計算錢怎麽花!

“你爸你媽呢?”蔣國雲問,“不是說農村戶口,沒有退休金,得靠兒子養?”

“都什麽年代了,還靠兒子養!”張岩大笑,“前幾年農村出規定,說一次性補交一筆錢,以後每個月能拿退休金。”

“我算算劃得來,就給爸媽都補交了。”

“剛開始每月拿800,後來每到7月就加工資,今年都能拿1200了!”

“爸媽兩人,加起來就是2400,吃飯錢總歸夠了。”

“偶爾我再補貼點錢,他們就四處走走,到處玩玩。”

“有時候手頭緊,懶得問我要,就随便找份工作,幹個半年。前不久我爸閑着沒事,還去跑上老年大學。”

蔣國雲獨自喝悶酒。

他發現把張岩找出來是個錯誤的決定。

自己不僅沒有放松,反而神經緊繃,越來越焦慮。

張岩說上瘾,滔滔不絕,“回家以後我想了很久,覺得男人還是得有自己的事業!”

“35歲的年紀,年富力強,精力充沛。不趁現在拼一拼,以後哪還有機會?”

“再加上父母安頓好了,家裏有媳婦兒撐着,什麽事都不用操心,正好放手大幹一場!要是失敗,以後找份工作老老實實幹到退休,再也不惦記。”

“要是不拼不闖,一輩子安分給人打工,說實話,我還真有些不甘心。”

張岩大談未來計劃,蔣國雲羨慕不已。

同是程序員,歲數差不多,收入相近,怎麽別人生活無憂無慮,自己卻得勒緊褲腰帶,掙紮着活下去?

**

朱秀華本來打算出門訪友。臨出門前,她忽然記起,古怪的西裝小人曾經提醒過她“家裏快破産了”。

是她以為對方故意恐吓,以此達到不可告人的目标,因此不予理會。

如今一語成谶,她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對方其實有幾分道行。

朱秀華思量,要不把西裝小人找出來,問她有什麽辦法渡過眼前危機?

想到就做。

朱秀華輕聲呼喚,“系統,你在嗎?”

雲珞:“不在。”

莫挨老子。

記仇.jpg

作者有話要說:

作者科普

有人問,買了重疾險患病後為什麽只賠20萬?是不是應該搭配其他險種?

其實是這樣的,以x付寶裏的重疾險為例,購買保險時有保障金額選項,分別為10萬、30萬、50萬。

同樣保至70歲,20年按年繳費

10萬年繳830

30萬年繳2490

50萬年繳4150

【如果希望享受高額保障,付的保費就多。有些保險公司甚至提供100萬的保額選項】

為什麽推薦購買消費型保險,不推薦分紅型/返還型

消費型優勢:花比較少的錢,獲得很高的杠杆

比如繳費時年繳4150,出事後賠50萬

劣勢:保障期內沒有發生理賠,保費等于白交。

返還型優勢:如果沒有出險,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保額或者保費的返還,相當于“強制儲蓄”。

劣勢:繳費比消費型貴,需要滿一定年限,中途退保損失比較大。

為什麽返還型最後能返錢,還是推薦消費型?

舉個例子

消費型每年繳費A,返還型每年繳費A+B

N多年後沒有出險,返還型返還金額C

看似消費型吃虧,其實把差額B存在一般的貨幣基金裏(年化3%-4%),多年後差額B複利疊加≈返還金額C

如果有點理財頭腦,年化收益率>5%,那麽差額B的複利>>返還金額C

更重要的是,這些年錢一直在自己身邊,想用随時能用。買了返還型得等幾十年

【保險的本質就是花一部分小錢預防意外,理財不用考慮保險】

【每款産品的分紅率不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些低檔計息,年利率1.5%-2.5%,不如存貨幣基金】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