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36 資料庫

臺風來得快,去的也快,幾場雨下了之後,天氣就開始長時間放晴,而外面的氣溫也因為臺風的剛剛到來緩和了不少,不再那麽悶熱。

接到明報電話的第四天,上午九點左右。

徐志坐在前往柴灣明報總部的出租車上,汽車穿過一片大廈高樓,穿過紅磡海底隧道,很快就從中環邊上擦邊而過,來到了明報大樓。

距離上一次來明報已經過了數月,通過了下面的保安,來到了明報的樓層。

雖然自己長的還行,可應該也不至于能讓前臺小姐姐幾個月還日思夜想。

徐志直接了當的來到前臺面前:“我越了你們沈總監,我姓徐。”

前臺姑娘看了看徐志,覺得似乎有些眼熟,不過職業素質還是很高,立刻翻了下文件,又打了個電話,不一會挂完電話便道:“徐生您好,沈總監目前在開會,不知道可否等待一會。”

“好的。”徐志點了點頭,其實是他來的有點早了,雖然外面剛剛經過一陣臺風,可這個天只要太陽出來,就涼不到哪去,所以稍微早了一點出來。

前臺小姐在文件上打了個勾後,馬上走了出來,笑道:“徐生請跟我來。”

跟着前臺,一路經過明報的幾處辦公區,上一次來只是直接來到了門口的接待室。而此次才算是進入明報的核心區域。報社的空間比起嘉禾日報要大上不少,裏面的人員和辦工作密集度也要高上很多。所有人忙忙碌碌,即使走動,也都是小跑慢行。

很快,前臺就帶着徐志來到了總監辦公室旁邊的一處沙發座上,對徐志道:“不好意思,總監不在我也進不了辦公室,徐生可以在這等一會,不知道徐生是喝咖啡還是茶?”

徐志笑道:“謝謝,茶就好。”

“好的!”前臺立刻準備去了。

徐志看了看周圍,走到一處書架旁邊,随手翻了翻,都是各種按照日期整齊分類的報紙,有明報,明報晚報,明報周報等等,一眼看來,都是今年的。

“我們明報每一年都會将所有的報紙擺放在這裏,供所有人參考,每年過去之後,所有的資料都會歸檔收藏,以便後人來查詢當年社會之事,徐生覺得怎麽樣?”

背後的聲音吓了徐志一跳,轉過頭來,一個半百之人站在身後,便問道:“你是沈總監?”

Advertisement

來人笑道:“不錯,徐生還真是年輕啊!”

徐志問:“沈總監不是在開會嗎?這麽快就回來了。”

沈寶新擺了擺手笑道:“每天的例行公會而已,我都快打瞌睡了,徐生你一來,我當然得趁機出來啊!”

徐志問:“這些報紙從59年就開始存儲了嗎?”

沈寶新搖了搖頭:“沒有,差不多從62年開始的吧,我們明報在開始的時候發展的并不順利,差不多到62年進入正軌後才開始存儲所有的報紙,其實不光明報,其他的比如東方日報,大公報等也都有存。”

徐志點了點頭,他其實很想看一遍所有的資料,雖然現在的他知道很多時間節點。可知道不代表就能利用,這是兩個不同概念的東西。

大腦是個神奇的東西,後世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大腦的存儲空間容量如果用字節來表達,就是一百萬億億字節,也就是一百億TB,或者說一萬個藏書為1000本書籍的圖書館。

除了小時候鬧神經還沒發育完全。理論上從有記憶開始,人的眼睛就像一臺高清攝像機,将所有的內容慢慢的存儲在電腦中,一直會經歷幾十年。

可能很多人會疑問,既然大腦記憶這麽強大,怎麽我背書就背不了呢?

其實很簡單,根本原因是你不想去記憶。你只能強迫自己去記憶,但你本身根本不感興趣。

而很多時候我們不覺得自己能記憶很多東西,但這并不是大腦沒有儲存,而是你沒有想到鏈接。簡單的例子來說:你不知道一個文件夾的名字,怎麽在一個電腦裏找到呢?

記憶也是如此,必須要有一個名字,一個場景,一個能激活大腦中沉睡的鏈接才行。

徐志也記得很多事情,可是他對整個香江之前的事情很不熟悉,這個年代又沒互聯網,只能查看大量的報紙來進行。

想了想,徐志還是開口問道:“不知徐總監可否能将這些報紙借我一閱?”

沈寶新愣了下,道:“所有的?”

徐志點頭道:“對,就從70年的開始吧!不知道可否方便。”

再早之前的報紙看了也沒多大意義了。最近幾年的就足夠了。

沈寶新想了想搖頭道:“不行,徐生如果指定需要哪一天的報紙,我倒可以安排人去找過來。但幾年的報紙實在是太多了,我們早已密封起來,沒什麽大事,不會随便動的。”

徐志笑道:“那不好意思了,也沒關系,只是想看看而已。”

沈寶新道:“真的想看也不是沒辦法,但我得先問一下,徐生想要看那一方面的事情。”

徐志道:“經濟方面的吧!”

沈寶新笑了笑,道:“有一個辦法,我可以安排一個複印機,再讓人将明報之中關于經濟的報紙全部挑出來,然後複印成冊送給徐生,但其中的費用必須由徐生負責。”

徐志道:“這樣挺麻煩的,很浪費時間。”

沈寶新笑道:“徐生看來還不明白一件事,對我們來說時間比錢更重要,如果我同意将所有的報紙借給你,你又要花上多長時間來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呢?”

徐志想了想道:“很長時間,我本來是打算空閑的時候翻出來看看。”

沈寶新道:“徐生若是以後有了一定成就,就會明白這個道理,與其浪費自己的時間,還不如花錢來解決,效率是最重要的,而空閑的時間就更寶貴了,休息是最難得的。”

後世的富豪幾乎都給自己配了私人飛機,這不是為了奢侈,真的只是為了省時間,因為很多會議,投資都是争分奪秒,浪費幾小時在機場等飛機,可能損失的是數百萬美元乃至更多。

“那如果安排人将這些資料準備好,需要多少錢?”

沈寶新答道:“我也不清楚,得問專門的人。”

徐志問:“明報有這種業務?”

沈寶新笑道:“對,其實很多作家寫經濟故事,名人傳記,地區經濟都得查大量資料,這些資料其實就是存在于每天都發行的報紙中,香江的幾大報社都有這方面需求,不過很少對外服務,一般是什麽內部人查找資料用的。”

徐志笑道:“原來這樣,明白了。”

沈寶新點頭道:“這是小事,等會我會和下面人說一下,具體的你們單獨聯系,這邊請,去我辦公室談吧。”

“好!”

36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