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長生訣(18)
帝楊廣首先關心的是梵清惠有多國色天香,而不是他可以借機做什麽大事, 這其實是無可厚非的。
這不是有句形容帝王的詩嗎, “醉卧美人膝, 醒掌天下權”,看看美人膝都在天下權前面。
并不是。
是帝楊廣在成為帝王後, 就有那麽些放飛自我。要知道在成為太子前,帝楊廣就以作風簡樸,不好聲色, 禮賢下士, 謙恭謹慎等美好品格, 贏得了朝野贊頌和隋文帝的歡心。不管這是不是裝出來的,可他确實有過這樣的品格, 只不過在即位後, 就一改先前的作風, 不看旁的單看建在洛陽的一處別館西苑, 它方圓二百餘裏,苑內有人工湖, 湖內有山, 堂殿樓觀, 布置奇巧, 窮極華麗, 就可見帝楊廣現在是個什麽樣的追求。
不管怎麽說,帝楊廣現在追求美色,很符合他現在的作風。而梵清惠又确實是個美人, 不然也不會有那麽多的信衆,不是嗎?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顧青以手合十,撐在身前,開始想怎麽運作這件事。
大業四年春,黃門侍郎裴矩說服鐵勒,鐵勒出兵攻打吐谷渾。吐谷渾大敗,其可汗向隋朝遣派使者,表明它願意歸降隋朝,只要隋朝派出救兵。帝楊廣先派大将楊雄和宇文述率軍增援,又他在後親率大軍從長安出發,經過隴西再橫穿祁連山,再由大鬥拔谷到張掖郡。
此時宇文述帶領的隋軍已攻入吐谷渾境內,奪取曼頭、赤水二城,吐谷渾的可汗這才反應過來,他這是引狼入了室,可又畏懼隋軍,秉承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念想,當機立斷地率領其餘部隊西遷。
隋軍繼續深入吐谷渾腹地,可以說這是本朝以來,往西部攻略最遠的一次。
帝楊廣無比的意氣風發,在這意氣風發背後,自是少不了後方的支持。這在後方監國的自是太子昭,他雖是第一次監國,但表現得可圈可點。
至于為什麽只用可圈可點來形容,那是因為在他監國期間發生了一件讓人瞠目結舌的,且令朝堂蒙羞的大事:
慈航靜齋扶和氏璧出,聲稱要代天擇主。
等等,這對嗎?
雖說帝楊廣是又是修宮殿,又是修大運河,又是修築長城,又是發動戰争的,可他才登基不過四年,開皇年間隋文帝打下的良好基礎仍尚在,帝楊廣的暴政并沒有很見端倪,除了和士族間因科舉制度的事情使得兩者之間矛盾被激化,總之就是隋朝的皇權還很穩固,沒有誰要揭竿而起,慈航靜齋怎麽就這麽早就跳出來,來玩一出君權神授啊?
它屹立多年不倒,難道不知道槍打出頭鳥的道理?
難不成慈航靜齋還将最近的“信衆事故”,怪罪到帝楊廣身上?
這就太可笑了,所以這其中肯定是有什麽誤會吧?
誤會确實有。
只能說這一則消息,并不是慈航靜齋放出來的。
就像上面說的,慈航靜齋還沒那麽傻,在隋朝皇權尚且穩固時,就這麽先聲奪人。它就是要代天擇主,也只會是在隋朝氣數将盡,群雄割據時選擇一個良辰吉日出來聲明它要君權神授。
可先前新晉大宗師祝長生,他也不是自己說要去挑戰傅采林,以及寧道奇啊,但就仿佛那麽一眨眼的功夫,江湖中都篤定他要這麽做了啊,所以說慈航靜齋沒有自己這麽做,不代表沒有其他人代勞。
這代勞的是宋閥的宋智。
但問題又來了,宋智在這時候說慈航靜齋要代天擇主,就有人相信嗎?其他人不傻,宋智本人也不像是個蠢的啊,這只能說宋智還有後招。
宋智他在代慈航靜齋放出風聲後,在江湖中人質疑這風聲的真假時,他就散播了另一條“小道消息”,那就是“帝楊廣聽聞梵清惠的美名,欲在親征吐谷渾後納梵清惠為妃”。
之後,宋智就稍稍引導了下輿論,讓江湖中人往“梵清惠恪守佛道,不願意屈就帝楊廣,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将慈航靜齋搬出來,用代天擇主來威脅帝楊廣”這樣的方向想。
這一連串的消息出來,都不知道讓人說什麽好。
若說帝楊廣看上梵清惠梵師太,這是說得過去的,畢竟這段時間江湖中人可是聽說過不少梵師太和她的信衆們不得不說的事兒;
可說梵清惠恪守佛道?當滿江湖的信衆是擺設嗎?看看解晖,看看宋缺,看看寧道奇,以及還沒有被江湖中人扒出來的潛在信衆。
好吧,抛開這明褒暗貶的形容來看接下來的那一段。
這慈航靜齋是有在亂世中扶和氏璧出,為天下人擇明主的傳統不假,可梵清惠把它用在這種荒謬的事,是不是太牽強人意了點?不過轉念一想,帝楊廣畢竟不同于解晖,宋缺,寧道奇等人,他是君主,他若是想動用強權來逼迫梵清惠就範的話,那慈航靜齋和梵清惠還真的沒有其他辦法來抵抗,可若是這樣的話,梵清惠又把慈航靜齋當什麽?又把天下當什麽?
未免太兒戲!
反正這一出出的,怎麽想怎麽都讓人覺得好滑稽,就像是空中樓閣般,缺少讓人信服的基礎。
而就在這時候梵清惠終于站了出來,她似乎并沒有受到前段時間“信衆事故”的影響,仍是一副清者自清的姿态,同時還有淨念禪宗的高僧出來為慈航靜齋作證,說慈航靜齋并沒有扶和氏璧出,進而代天擇主,這其中必定有什麽誤會。
一時間,江湖中的風向又有變動。
可一波三折裏的第三折 來了,從張掖郡那邊傳來的消息,帝楊廣遭遇了刺殺。萬幸的是帝楊廣只是受了傷,并沒有被刺殺身亡,而那膽大包天的刺客據說是個宗師級別的劍術高手!
傅采林!
也不怪江湖中人為何第一個就想到“奕劍大師”傅采林,要知道整個武林中用劍的宗師,總共就沒有幾個。嚴格來說只有兩個,一個是祝長生,另外一個就是成名已久的傅采林。但先前祝長生被梵清惠以莫須有的罪名,勾搭寧道奇去給人家下馬威的事,到如今都還歷歷在目呢,他們倆可以說是結下了好大一個梁子,祝長生又怎麽會去幫着梵清惠去刺殺敢打她主意的帝楊廣呢?
所以就只能是傅采林。
難道傅采林又是一個梵清惠的信衆?
這說得通啊,想想看梵清惠先前覺得祝長生會成為一個魔頭,就是因為祝長生要去挑戰身為高麗國大宗師的傅采林。其他人大多沒覺得這怎麽就會挑起争端了,現在若是說傅采林是梵清惠的信衆,而梵清惠又鐘情于傅采林的話,那她必定不希望祝長生去挑戰她的情郎傅采林啊。
再看現在剛有帝楊廣欲納梵清惠為妃的事傳來,多少年沒有踏足中原的傅采林就不遠千裏的來到中原,火急火燎的去刺殺帝楊廣,這根本就是又一個宋缺!
厲害了梵清惠!
更有傅采林去刺殺帝楊廣的事,讓慈航靜齋和淨念禪宗的澄清站不住腳了——如果傅采林刺殺成功,那攻打吐谷渾的戰争必定會因為帝楊廣的駕崩而終止,到那時候不僅吐谷渾,還有一直在虎視眈眈的突厥部,就會趁機來反攻中原,再加上傅采林在高句麗可振臂一揮,到時候高句麗也從東邊進犯我朝,那到時候必定會天下大亂,這不就是慈航靜齋要擇主需要的亂世嗎?
慈航靜齋這演得好一出大戲啊,而他們差點就上了當!
一時間,慈航靜齋和梵清惠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又作為這一開始的幕後黑手“地劍”宋智,他被江湖中的風雲變幻弄傻了眼。
宋智是處心積慮的想要報複梵清惠不假,他以慈航靜齋擁有和氏璧,有代天擇主之責為切入點,意圖把慈航靜齋和梵清惠推入萬劫不複之地也不假,又他後來氣不過放出梵清惠水性楊花,又把帝楊廣發展成她的信衆的小道消息也是千真萬确的,雖然他後來冷靜下來想想,這麽做似乎是畫蛇添足了,可不是給了梵清惠洗白的可乘之機嗎,正要再做什麽來圓回來時,就那麽千鈞一發的傳來了帝楊廣被傅采林刺殺的消息,一下子就把梵清惠徹底打回了原形。
這說一千道一萬的,宋智只想說他絕對沒做這件事啊!
又宋智後面會給他報複梵清惠的計劃“狗尾續貂”,那是被氣炸了肺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
想想看吧,但凡說出慈航靜齋有被奉為“天下所共傳之寶”,在前面數朝被當做傳國玉玺般存在的和氏璧,那以帝楊廣的秉性,他絕對會要出兵征讨和氏璧,到時候覆巢之下豈無完卵?可宋智在做出這件事後,忽聞他兄長宋缺,竟是在聽得帝楊廣要納梵清惠為妃的事後吐了一口心頭血,導致病情加重,宋智能不把肺都氣炸嗎?
好在老天還是站在他這邊的,現在宋智都強烈懷疑他自己歪打正着了。
關于這件事,只能說“地劍”宋智雖然劍術沒那麽高超,但他想得美:
他所想的“老天”,實際上是勞心勞肺的顧青,好嗎?
不然,宋缺又怎麽會知道帝楊廣看上了梵清惠。
那都是顧青深藏功與名,悄悄把這消息傳播到嶺南宋閥的,更有他還蠻期待宋智會怎麽報複梵清惠和慈航靜齋的,哪裏想到宋智會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最後還得勞動顧青自己去做補救。
好在顧青現在這麽一做,把宋智的畫蛇添足,變成了畫龍點睛。
又或者說一石多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