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當邊靜玉特意來給魯氏請安時,魯氏的臉依然黑得不行,她氣壞了。

邊靜玉一進屋子就察覺到了氣氛不對,立刻朝魯氏身邊的大丫鬟看去。因為魯氏和邊靜玉母子關系好,魯氏身邊的人待邊靜玉自然很親近。大丫鬟朝着擺在魯氏面前的新衣服一努嘴,意思是魯氏生氣和這衣服有關。邊靜玉的目光就落在了那件衣服上。這衣服瞧着可真華麗啊,眼睛都要被閃瞎了。

邊靜玉笑着湊到了魯氏面前,道:“娘,這是誰惹我娘生氣了?兒子幫你找他出氣,好不好?”

魯氏最在意的就是邊靜玉這個兒子了,見兒子來了,哪裏舍得對着自己的兒子擺臉色。不過,她心裏到底是不爽,拎着衣服的一角提到邊靜玉面前,說:“你瞧瞧,送我這樣的衣服,她什麽意思!”

邊靜玉好奇地問:“這衣服是誰送來的?莫非是舅舅?”這衣服整一個就是魯家舅舅的品味啊!

因柳氏敬茶獻衣服時,衣服整整齊齊被疊好了放在托盤裏,衣服上還擺着一雙新鞋子,還有手帕等物品,所以大家都沒有細看衣服本身。邊靜玉真不知道這衣服會是他新鮮出爐的嫂子送的。這衣服說好聽點是華麗,說難聽點就是俗氣了,用金線繡了大朵大朵的牡丹,上面還綴着各種顏色的珠子。

這衣服肯定是一件值錢的衣服,這話沒得說。要是把這衣服拆了,把上面的金線銀絲分一分,再把那些珍珠粒、翡翠粒、紅珊瑚粒分一分,估計能養活好幾家窮人,讓他們整年都吃上精細的白面。

但是,這衣服根本就穿不出去啊!就這花紋圖案,魯氏敢穿上身,立馬就有人說她為老不尊——兒子都十六了,在這個時代,魯氏真不能算是年輕的了——這也就算了,關鍵是這衣服太俗氣了啊!

魯氏狠狠地翻了個白眼,說:“你舅舅能這樣氣我?是伯爺給你大哥找的那個好媳婦送的!”

邊靜玉聽着這話不對啊。這話裏的一部分怨氣是沖着送衣服的柳氏去了,但大部分怨氣又都沖着無辜的安平伯去了。不過,邊靜玉已經習慣了魯氏這種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立馬把問題推到安平伯身上的行為。他不摻和長輩之間的事,只說:“娘,大嫂真舍得花錢啊。我聽說柳祭酒手頭不寬裕呢。”

柳氏送給邊靜玉的禮物是一套普普通通的文房四寶,不算貴重,但寓意很好。

鎮國公府至今沒有分家。雖說沒分家有沒分家的好處,背靠大樹好乘涼,柳氏的嫁妝就是公中出了大部分銀子置辦的,但是不分家也就沒有私産了啊。柳祭酒不是長子,也非幼子,在父母面前不算得寵,平時又愛買個古玩珍籍什麽的,手頭就總是緊巴巴的。柳祭酒的妻子是徹徹底底的文人習性,只懂風花雪月,不懂油米柴鹽,根本不懂經營之事,嫁妝裏也都是些清貴的卻不能換錢使的好東西。所以,柳氏手裏其實是沒什麽錢的,但她卻為魯氏準備了一件如此耗錢的衣服。這一點确實很奇怪。

邊靜玉想要勸着魯氏往好了想,那柳氏花了大價錢,總不是故意給魯氏難堪的。她得不償失啊!

魯氏卻順着邊靜玉的話就接了一句,道:“是啊,她娘家不寬裕,她這是咬牙給我難堪呢!我這樣一個活人戳在她面前,肯定是礙了她的眼,這要不是已經把我當仇人了,哪裏舍得花這些錢來氣我!”

邊靜玉又試圖勸了一句,道:“娘,也許大嫂是真的想要孝敬你呢!”

“那就更可氣了!”魯氏的臉立刻就變得更黑了一點。

柳氏送上這樣的衣服,如果她是故意的,那她就是在諷刺魯氏出身商賈,覺得魯氏只配穿這樣豔俗的衣服,魯氏如何能高興呢?如果柳氏是無意的,她本質上是想要讨好魯氏的,那麽她送上了這樣一件衣服,是因為在她的心裏,魯氏喜歡的就是這樣的衣服,她這還不是給魯氏貼了個出身商賈的沒有品位的标簽?無論是哪種情況,柳氏心裏對于魯氏都是不屑的吧,所以魯氏又能高興到哪裏去呢。

魯氏氣呼呼地說:“要真想孝敬我,打探下我的喜好有什麽難度?”

魯氏這安平伯夫人已經當了小二十年了,這些年時時會外出交際,因她性格爽朗大氣,也有和她交好的夫人。就算考慮到柳氏接連守孝,不便外出,那麽外頭那麽多店鋪也有魯氏最愛去的銀樓和布店,若柳氏有心,找個擅打聽的下人,讓他們去銀樓布店裏轉一圈,也該對魯氏的喜好心中有數了。

“我給她準備的禮物,都是細細打探清楚了她喜好的,她一個做小輩的,就這樣對我?”之前敬茶時,魯氏瞧着柳氏有多滿意,她現在就有多厭惡,“真真是看錯了她,難道她以為你大哥不是從我肚子裏爬出來的,怕我對你大哥存了壞心,所以她才剛過門,就開始琢磨着要對付我了?呵,夠能耐啊!”

“柳家的家教不該如此……”邊靜玉繼續勸着魯氏。

別說邊嘉玉的繼承人地位從來都沒有動搖過,就算安平伯還沒有為邊嘉玉請封世子,就算他偏愛的是魯氏和邊靜玉,就算魯氏果然苛待了邊嘉玉,柳氏若是聰明,也不該在剛進門時和魯氏對上。因為魯氏是長輩。她雖是繼室,也是母親。柳氏應該徐徐圖之,而不是一上來就狠狠落了魯氏的面子。

魯氏對柳氏已經徹底沒了好印象,道:“指不定她這次就是在算計我呢!你都說了,柳家的家教不該如此,外面的人肯定也是這麽認為的。若是我咽不下這口氣,非要把柳氏給我的下馬威說出去,他們肯定都以為我是在胡說八道。而我一旦開了胡說八道的先例,日後再說柳氏不孝順,又有誰信呢?”

魯氏越想越覺得有道理。她覺得自己已經把柳氏看清了。

邊靜玉見魯氏越說越氣,就不再勸了。無論如何,柳氏這次确實是做得不好。邊靜玉試探着對魯氏說:“娘,既然大嫂這麽壞,那要不要我想個辦法讓她倒黴,好讓您出氣?”他說這話是用來哄魯氏開心的,憑着他對魯氏的了解,魯氏八成不屑對柳氏出手,只會默默看着柳氏上蹿下跳,像看猴戲。

果然,魯氏狠狠地在邊靜玉的手背上打了一下,瞪圓了眼睛說:“要死了!這種內宅的事,哪裏用得着你來出頭!你若一天到晚只盯着內宅的三分地,那我真是要被氣死了!快走,回你院子讀書去。”

邊靜玉趕緊露出了一個略帶孩子氣的讨好式的笑容。

魯氏卻不耐煩看着邊靜玉了,說:“快走吧,我這兒也沒備着你的飯。我去找你祖母說話。”

見魯氏這麽快就恢複了活力,邊靜玉立馬起身滾了。跑到門邊,邊靜玉忽然想到什麽,回頭沖着魯氏說:“娘,等我成親了以後,我一定讓我媳婦好好孝順你。娘你到時候也要對我媳婦好一點啊。”

魯氏沒料到邊靜玉忽然說了這話。等她反應過來時,邊靜玉已經利索地滾遠了。

魯氏氣笑了,扭身對自己的大丫鬟說:“你瞧瞧,你瞧瞧,這就是我生的混小子!都說娶了媳婦忘了娘,那也等娶到了媳婦再說啊!他的媳婦還沒有影呢,他現在就惦記着讓我對他的媳婦好一點了。”

大丫鬟抿着嘴唇笑,道:“奴婢聽得真真的,少爺說的分明是,讓未來的少夫人好好孝順您啊!”

“誰指望他們的孝順!別氣着我就算燒了高香了。”魯氏起身理了理衣擺,領着大丫鬟去了老夫人宋氏那裏。她和宋氏婆媳關系好,白天時總湊在一起打發時間。老夫人的院子随時都沖着她敞開着。

魯氏少不得又在宋氏面前抱怨了一回。在她看來,柳氏明擺着是看不起她的出身。

此時的人很注重出身,是因為基礎教育不普及,人們能接受到教育大都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男人也就罷了,只要家裏供得起,還能把他們送去學堂裏,所以有英雄莫問出處的說法。但女人困于內院,大都是被自己母親教養長大的,在這種情況下,母親的眼界決定了女兒的眼界。魯氏出身商戶,即便家裏曾花大力氣為她請來了教養嬷嬷,但她剛嫁到安平伯府時,在待人接物上還是無措了好久。

但魯氏從來不是一個沒有品味、眼裏只有錢的人!柳氏送那衣服到底是諷刺誰呢!

“……我過兩年都要做祖母了,如今還要被一個小丫頭片子連着我娘家一塊兒罵。”魯氏說。

宋氏自然是站在魯氏這頭的,反正她也是繼室,安平伯不是她親兒子,邊嘉玉也不是她親孫子,她樂意在府裏瞧着誰順眼就對誰好。不過,宋氏卻也勸魯氏消氣,道:“她年輕不曉事就随她去,若她吃過虧願意改了,這是她個人的運道。若她這輩子都改不了,你躲一邊看笑話就是,別自己沖上去。”

魯氏點着頭說:“您說的對。我呀,就優哉游哉地看她能折騰出什麽花來吧!”

兩人很有默契地相視一笑。

魯氏說:“我其實早把賬冊整理出來了,本想等她适應了府裏的生活,就把她帶在身邊好好教上幾個月,等她上了手我就脫手不管了。既然她這麽‘能幹’,我待會兒就讓人把賬冊和鑰匙都給她送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