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未時三刻的時候。
陵石捧着密信叩門而入。
謝昀正拎着本書在看, 另只手握着一把小金剪, 在桌邊輕輕敲,精致的眉眼情緒淡漠, 似在思忖。
身為暗衛,陵石眼神十分尖銳, 一下子便瞧見落在桌後的數塊破碎布料,瞠目結舌, 二爺這是在親手裁剪?
謝昀撩起眼皮:“何事?”
陵石十分有眼色地飛快低頭, 佯做什麽沒瞧見,總算避過了謝昀森森涼涼的眼神。
“二爺,玄玉閣那批老玉來路有消息了。”陵石捧着密信上前。
聞言, 謝昀随手把書合上, 反扣在檀木桌上,掩了書名和內容,接過密信。
“山海關如何了?”
陵石知道問的是陳文遇,如實回道:“腹部被砍了一刀,性命無虞。”
謝昀“嗯”了一聲,他沒想要陳文遇的性命,之所以沒再燕京處置他,不過是怕嬴晏那個可憐的小東西會來求他。
陳文遇現在還沒到死的時候。
更不能死在他手裏。
謝昀挑開封蠟,手指輕抖便展開了密信, 一目十行看着,眉眼逐漸舒展。
這批玉源來路清晰,查探起來比他預料得要容易不少。
只是八年時間已過, 不知這塊魚兒佩是何時出現,也不知中間轉手過多少次,即便一條一條按着線索查下去,也頗費時間。
謝昀按下密信,指尖在桌角輕叩,神情沉思。
上輩子嬴柏是十年後突然出現在燕京,即便後來登基為帝,也不曾提及消失的十八年間,他去了哪裏。
既然嬴柏還活着,斷然不會不回來。
要麽他如今被囿困于某一處,無法回來,要麽……
他不記得了。
嬴晏封王聖旨頒下第三日,五月二十一那天,邑國使臣攜黃金珠寶與平寧公主入熙,遞上和解國書,許諾不再侵犯蜀州。
宣政殿。
龍椅上空蕩蕩無人,只有不少大臣彙聚殿下。
殿上站着一位衣衫華貴的美貌女子,約莫十五六歲的年紀,眉眼精致如畫,正是邑皇的小女兒,平寧公主衛遙。
邑國使臣名為岑兆,約莫四十來歲的年紀,鬓角無霜,精神抖擻。
岑兆立在平寧公主身側,臉色難看,“熙朝皇帝何在?”
他國來使議和,堂堂一國之君,竟不現身,成何體統!
岑兆是邑國武将,生得一雙銅鈴大眼,開口中氣十足,又久經沙場氣勢駭人,配上那張兇神惡煞面容,不少熙朝文臣忍不住抖了下肩膀。
顧與知神态如常,淡笑了下,解釋道:“陛下閉關三日,今日不見外人。”
聞言,岑兆面色鐵青,他早于兩日前便遞上奏折,永安帝亦是知曉,故而同意今日于鸾殿上議和,如今又不現身,豈不是戲耍邑國?
恰在此時,一道偏涼的嗓音響起:“原來是岑将軍。”
乍聞此熟悉聲音,岑兆驀地脊背一僵。
岑兆順着聲音擡頭看去,只見一位身着暗色織錦華袍的男子姍姍來遲,不疾不徐繞過廊柱,十分自然坐在了龍椅旁的烏木椅上。
謝昀神态慵懶,眼底含笑:“許久未見,岑将軍可還安好?”
岑兆瞧見謝昀悠然模樣,目眦欲裂,恨不得将其削肉拆骨。
熙邑交戰,邑國的将領便是岑兆,想他縱橫沙場二十餘年,竟被一籍籍無名尚未及冠的黃口小兒打得節節敗退,是為恥辱。四月前最後一役,謝昀斬首邑國将士十餘萬,生生叫邑國數年內再無還手之力,是為國仇。
國仇家恨,個人榮辱,而謝昀就坐在他面前,岑兆怎能不想殺他?只是經三年戰役,兩國國力早已調了個位置,十分懸殊。
岑兆壓下心中恨意,冷笑道:“自然安好。”
謝昀不置可否,垂眸看起了手中國書,鸾殿寂靜無聲。
不多時,有指尖輕叩聲響起,謝昀淡聲:“蜀州本就是我大熙國土,不過收複失地罷了,邑國太沒誠意。”
岑兆皺眉:“蜀地歸于我國二十六載,城池由我邑國所修,土地由我邑國子民所種,如今繁榮富庶,皆是我邑國功勞,一舉讓出十六城,已是誠意十足。”
一舉讓出?
顧與知溫潤一笑,清澈的聲音戲谑:“岑大人言錯了,不是邑國一舉讓出,是被我熙國一舉奪回。”
此言落下,周遭有毫不掩飾的嘲笑聲響起。
岑兆臉面無光,好在是皮糙肉厚,倒也神色如常。
謝昀挑唇笑笑,合上了國書,薄唇輕啓,甚是無情,“蜀地一年有糧五百萬石,絹十萬匹,棉三十萬兩,按岑将軍所言,我蜀地歸于邑國二十六年,其中稅錢收入,要一并算算麽?”
岑兆面色一白。
謝昀卻沒耐心再同他虛以委蛇,幽涼的嗓音冷冽如刀:“邑國若想議和,劃出荊州南陽、長沙、武陵三郡。”
岑兆臉色青白交加,半響只擠出一句話:“謝将軍莫要玩笑!”
邑國國小,不過是仗着蜀地與荊州富庶,數十年前,熙國連出兩位昏庸國主,國力大減,江河日下,這才讓邑國死死壓了熙國一頭。
如今已無蜀地,若再去一半荊州,這可如何是好。
熙國也不怕一口吞下噎死嗎!?
謝昀笑看他:“岑将軍若是不願,本座只能率兵壓城了。”
兵不血刃最好,若是非要大動幹戈麽,也非不成。
岑兆深谙其心中所想,奈何謝昀此人,軟硬不吃,縱然有人在他面前舌燦蓮花,說得天花亂墜,也不能動搖其心志。
兩人在戰場交手三載,岑兆自是了解他。
見人不肯退讓,岑兆憋了一口氣:“等我上書回奏我朝陛下,商量一番。”
重來一次,謝昀沒了再看邑國垂死掙紮一遍的興致,“來人,重拟兩國和約書,同岑将軍書信一同寄邑國,請邑國皇帝蓋上玉玺。”
岑兆:“……”他不是這個意思!
熙朝大臣各個神色如常,對眼前這位爺的嚣張見怪不怪。
岑兆憋下怒氣,又開口:“謝将軍……”
話未說完,便被謝昀不耐打斷,聲音淡淡,“岑将軍,你只有四天時間。”
從燕京到邑國國都,快馬加鞭,四日來回剛剛好。
說罷,謝昀便起身離開。
岑兆面色終于繃不住了,先前壓下的怒與恨齊翻湧,沖動間便要上前,徒手與謝昀過招,剛邁兩步,殿周神鸾衛齊齊拔刀,寒光凜凜。
平寧公主衛遙上前一步,朱唇無聲輕啓:“不可。”
……
五月二十四,熙邑議和書終于簽訂,恰逢永安帝出關,聽聞後大喜。
傍晚時,山海關捷報傳來,沈嵩率軍活擒叛軍首領,退叛軍山海關八百裏。
這場叛亂來勢洶洶,卻出乎意料地結束很快。
不足兩月而已。
永安帝喜上眉梢,樂得合不攏嘴。
接連兩件喜事,永安帝心底便愈發覺得十四皇子嬴晏是福星,于是大手一揮,開了私庫,又無無數珍寶賜入福王府。
嬴晏這幾日在福王府忙得暈頭轉向。
按照規制,王府裏除了有護衛甲士百人外,還有長史、典儀、管領、宦官與丫鬟等一衆當差人員,其中宦官全被謝昀那厮換了出去,整個府邸有二百二十七人。
安置妥當之後,嬴晏眉眼間稍顯疲憊,坐在主院廳堂休息一會兒。
天色漸長,太陽斜挂在西邊,尚未落山,天際壓着山邊,染上一層薄薄的昏黃,小厮丫鬟穿梭在廊庑,忙前忙後。
嬴晏忽然一陣晃神。
“陳公公,若是我以後出宮立府了,你也常來看我好不好?”
昔日的話仿佛還萦繞在耳畔。
時至今日,她總算明白了破鏡難圓四字是何意。
那日與陳文遇離開後,已經過了十一天,朝中已經傳來幽州捷報,想來陳文遇應該是安然無恙回山海關了。
嬴晏擡了細白伸指揉捏額角,神色愈加疲倦。
在她短短十幾載人生中,陳文遇無疑是很重要,可自知曉烏芝草一事,她再見他時,竟然不知要如何相處。
素秋見嬴晏神色頹倦,十分有眼色地端了涼茶上前。
天氣漸熱,在水井中冰鎮過的茶水沁涼可口,裏面又添了兩片薄荷葉,一口抿下,再多躁火也能壓下去。
嬴晏抿了一大口,方覺倦意散了點,問道:“什麽時辰了?”
素秋回:“申時二刻。”
嬴晏點頭,“那不急,我再歇歇。”
往日她酉時要去給謝昀讀書,從昭臺宮到肅國公府路途頗遙,一開始的時候,她坐馬車前去,倒也舒适。
自那晚高熱一場,謝昀說她身子骨太弱,便不許她坐馬車,每日裏要走上小半個時辰方才能到,美其名曰強身健體。
如今搬了王府,離肅國公府僅隔一條街,一刻鐘的時間便能走到。
休息了約莫一盞茶,嬴晏覺得身上黏黏的甚是難受。
因為先前忙碌,身上染了一層薄汗,被風兒吹散了些許,仍然粘膩。
也不知時間是否來得及先去沐浴一番。
嬴晏神色猶豫,一擡眼,便瞧見陵石來了。
陵石仍然身着一身暗色窄袖勁衣,如同陵山陵玉一般,平日裏面上表情很少,此時恭敬說:“十四殿下了,二爺說今日不必前去讀書了。”
嬴晏先是驚訝,接着便是面上一喜,她壓下情緒,關切問:“二爺可是有事忙碌?”
想着自家二爺這幾日在書房裏搗鼓布料的模樣,陵石原本平靜的神色怪異了一瞬,他繃着下巴,嚴肅點了點頭。
嬴晏見此,心中了然,只當謝昀又政務忙碌,沒再多問。
等陵石走了,嬴晏轉頭吩咐素秋,去燒熱水,她要沐浴。
……
浴室熱氣蒸騰,一片靜悄。
素秋立在嬴晏身後捏頸按穴,緩解疲乏。
“殿下,力道可要重些?”想着今日嬴晏勞累,素秋開口問道。
嬴晏搖頭:“不必,這樣便好。”
肩頸上的力道舒适,嬴晏靠在木桶邊上,阖了眼似睡非睡,細眉微擰。
直到捏肩的手指驟然用力,嬴晏驚醒,她忍不住“啊”了一聲,嬌嗔道:“姑姑輕點。”
随着她話音落下,後背的力道果然輕了許多。
可是嬴晏卻漸漸捉摸出不對勁來,按在她溫熱肌膚上的指腹很涼,劃過肩頸時,仿佛什麽冰冷的東西在上面游走。
嬴晏一驚,神情僵硬回首,果不其然,撞入一雙漆黑惑人的眼眸。
謝昀眼底含笑,捏她肩頸的動作不停,偏涼的嗓音在她耳側響起,“這樣舒服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