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望着湖面上此時鮮花遍開,羊兒成群,牛兒肥壯,久久不散。有情之人,攜手并肩,徘徊其間,幸福纏綿。

自從在聖母湖得到神示,大活佛便不再那麽迷茫,而是有了自己的奔頭,也像吃了定心丸似的,一心想着該怎麽做。

想起來也真是高興,聖母竟然指示給他一個那麽姣好的女子,那樣一個姑娘!阿彌陀佛,那,應該是上天的珍寶、人世所罕見的吧?她看着那麽純淨,絲毫不染人間氣息,就算是病,也病的那麽嬌美;就算是笑,也讓人心疼,疼愛二字,用在她身上最适合不過了。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怎能不叫人牽挂,怎能不叫人憐愛?憐愛?似乎也是用來說她的。

見過她,那樣一個世外仙姝,那他最近幾年所見的女子,無異于高原的格桑花,再美,也只能悄悄的盛開在這蠻荒之地。就是坐床時所見到的卓瑪,大概也比不過她的一個零頭。他一直以為自己被鎖在金色牢籠,沒了自由,那麽她呢?她那麽靈透的姑娘,卻要經受那等狂風暴雨的摧殘,她,是不是要比他更苦百十倍?

從那東方山頂

升起白白的月亮

待嫁姑娘的面容

顯現在我心上

望着窗外的明月,大活佛輕輕的吟出這麽一首詩來,那姑娘的面容,也已經深深的烙印在他的靈魂深處,今生,只怕是抹不去了。

為了她,他做好所有準備,并如神谕所示,經歷了無數的波折:拒收比丘戒,班禪大活佛密商支持他;裝瘋賣傻露叛逆,秘密學習中原文化,又與拉藏汗及大皇帝鬥權術周旋。前些時候,終于在錯溫波拉藏汗押送他入都的時候神秘消失,并由大皇帝密使護送入都。

寶靈宮內,等候已久的大皇帝非正式的召見了佛爺和兩位欽差,随同佛爺前來的,還有六位貼身護衛,曲吉、多巴、丹增、尼瑪、達結以及寧布。如此高禮遇的召見,讓大活佛心存感激,對前途也更充滿了信心。

見過禮之後,大皇帝才跟佛爺正式聊起來。是的,是聊起來,絲毫沒有君臣之氣,前者見到佛爺,佛性畢露,不敢小視,恭敬有加;而後者原本便是個視世俗權勢如糞土的,既然大皇帝願意放下身段,他也沒什麽不樂意的。幾句話之後,似乎還算聊得來。

上國的博大精深,讓佛爺自慚形穢,格外小心謹慎起來;佛爺的精湛佛法,讓大皇帝深信,他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凡事也愈加謙虛起來。雖然年齡相差二十多歲,但做個忘年交,也未嘗不可。如此一來,竟然東拉西扯的聊了半日閑話,才談起正事兒來。

既然二人投機,談判起來也容易的多。

佛爺的第一個要求,是雙方都非常關注的,即大皇帝一定要保證佛國安寧。如果他的出離無法換來佛國的安寧,那一切都是空的。大皇帝感慨于他的心胸,佛國的安寧也是他所想的。因此這一條沒問題,對此佛爺也能相信。

第二個要求,佛爺在都中要有充分的自由,而且大皇帝必須盡力幫忙,讓他得以随意出入王公侯府等一切場所。而且将帶走一位姑娘。佛爺想着那麽大的花園、那麽姣好的女子,很應該在豪門大戶才是。所以才提出這個要求。

對此大皇帝有些好奇,但佛爺暫時不欲透露。沒辦法,好在大皇帝相信佛爺的品行,雖然不知道是位什麽樣的姑娘,但只要未婚,而且是姑娘自願的,他都答應。佛爺如今已不是佛爺,而是個自由身,算是還俗的僧人,娶妻也并無不可。至于出入王公侯府,大皇帝可以想辦法,但是不能打攪各府正常的生活。對此佛爺自然并無不可。

第三個要求,也是最關鍵的,是雙方的焦點,容後再議。

大皇帝也有三個條件。第一,佛爺從此必須隐姓埋名,而且不得留在京都,也不能再回佛國。由于佛爺的要求,因此在京都最多只能呆一年,日後不得随意入都。畢竟佛爺的影響還在,只要他出來,只怕佛國還會信奉他,而不肯聽大皇帝的。因此佛爺嚴禁進入佛國,尤其是聖城。佛爺早都料到這個了,只能哀傷的點頭。

第二,佛爺也要幫助大皇帝做些事情,互惠互利。至于具體是什麽事情,大皇帝沒說。這也沒說的,誰都不是傻子,不能白幫忙。而且,幫助的時候,佛爺也能順便廣結善緣,大概救出那位姑娘也容易多了,因此他也無奈也順水人情的應了。

第三,即佛爺和大皇帝密談的焦點,就是佛爺已經……化去,也就應該“轉世”了,那他的轉世靈童,該怎麽定?大皇帝自然想操縱此事,佛爺卻不想輕易答應。畢竟,信任只能是有限的。最後,雙方約定必須雙方都同意才行。或者,佛爺提議,大皇帝決定,并絕對聽命于大皇帝。對此佛爺并無異議,大皇帝也同意了,密談才算結束。

“口說無憑,不知是否還要立誓?”佛爺和大皇帝對視半天,忽然同時問道。問完又對視半天,忽然都放聲大笑起來,将外面候着的侍衛仆從都吓了一跳。

“朕金口玉言,愛卿乃菩薩化身,不得口出诳語。多慮了!不如在菩薩面前許個願,到更貼切些。”見太監戴德叩門進來,大皇帝示意他在一旁等着,笑着邀請佛爺,上過香之後,大皇帝笑道:“愛卿雖說如今輕松了,但萬事在心,只怕不能稍忘。日後有空了,還請多來給朕講經說法,父皇母後也是信奉佛法的。日後來,便到此處找他就行。”說着話指着戴德。

幾人見過禮,戴德又見過曲吉,就算妥當了。

大皇帝意猶未盡,領着佛爺将寶靈宮大概逛了一圈兒。見時辰不早了,又吩咐賜齋,硬是拉着佛爺又說了半天的佛理經義,才放佛爺回去。

走出寶靈宮,踩在厚厚的積雪上,佛爺有點兒迷失,面對繁榮昌盛的京都,他,該何去何從,如何着手,完成他的志願?

看着天色已晚,行走在異國他鄉,佛爺有點兒迷茫。腦子裏有千萬件事情,可一時間不知道該從哪裏着手,有點兒難辦。

沒有了前呼後擁的尊貴,沒有了羁縻束縛的落魄,沒有了沿途護送的倉促,此時,自由的有點兒不知所措。京城太大,京城太繁華,雖然未必能比他的宮殿更奢靡,可,絕對比他的治下要繁華百倍,或者更多。

別過戴德,佛爺在迷茫之餘忽而笑起來,越笑越有趣兒,一下子就感覺熟悉了好多。放聲大笑了好一會兒,也感覺輕松了好多。是的,這一笑出來,頭緒也就有了,心神也安定了好多。不顧雪地裏來往之人偶爾投來異樣的眼神,趕緊往回走。

“佛爺,呃……笑什麽呢?”曲吉剛叫出口,忽然覺得有點兒不妥,想了想還是先說話好了,“咱們還是先回客店去吧,這麽冷的天兒,雖然不比咱們那裏冷,可佛爺也沒在戶外呆過這麽長時間。”

“你沒見他剛才打量咱們的眼神,還提起佛國向來多手工制品,極其精巧的,又感慨那些匠人真是能人,你沒聽出來?真是,小鬼走到哪裏都是這個樣子。”說着話兒又大笑起來,等笑得差不多了,才扶着曲吉的胳膊點頭道:“走,大吃一頓去,你們既然這麽忠心跟來,咱們就要痛快的樂和一回。”

衆人走了一射之地,只見寧布雇的轎子來了,衆人趕緊扶着佛爺入轎,往已經租好的客店而來。雖然今日寧布和佛爺一同見過大皇帝,但他和達結并未陪着佛爺随拉藏汗的大軍走,而是早在兩三個月前就已經入都,與都中另外幾個會合,已經做好準備了。

回到客棧,一行十來人已經候在那裏。

見過禮換完衣服,外面飯菜也送進來了。有酒有肉,像個俗人那樣活着,有幾個虔誠的,自去吃素,佛爺也懶得管。因為是在偏院,因此也自由得多,佛爺也不戴假發髻。他的頭發之前留過,不過只是表個意思而已,一直不敢留到太長,發髻是梳不起來的。其他幾位都是最近才蓄的發,因此都只能戴假發髻。

“佛爺,這會兒還是戴着吧,免得一會兒有人來瞧見了,不大好。”丹增趕緊勸道。

“不礙的,戴着難受的很,讓我的頭也放松一下。對了,當初帶出來的那些,還夠用嗎?”當初挪出來金銀物什,不說鑄成器物擺設更值錢,光金子就不下萬兩,銀子就更多了。這還是密談時班禪大師一再交代的,唯恐佛爺沒過過日子,不知道這些東西的重要性,要是仆人一時稍有疏忽,到時候可是叫天天不應了。

“夠着呢,各處放着都有,而且那裏還有人,佛爺盡管随意便是。這把刀子佛爺帶着吧。不論防身還是切割東西,也順手。”多巴過來壓低聲音應了,又遞上一把刀子,也就一尺八到二尺左右長,一寸寬,刀柄和刀鞘上綴滿了珠玉寶石。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