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郭嘉帶着滿肚子疑問,頂着同僚各異的眼神,跟着門衛走出官署的正堂。

門衛面帶讨好之色,谄媚說:“小的一聽是郭從事的家人,就先請進門,上好茶。”

郭嘉取出錢袋,随手抛給門衛,溫顏道:“有勞了,這個拿去吃酒。”

偏廳中,白發老人攬着一個一周歲左右的小娃娃,規規矩矩坐在下首,他面前擺着一只黑陶茶杯,裏面的茶水只抿了一小口,就再也沒動過。

看見郭嘉進來,老人立即起身行禮,“見過十六郎。”

這個老人姓福,是郭禧府上的一位重要管事,郭嘉可不敢受他的禮,連忙上前扶住,“福伯安好,這孩子是?”

福伯壓低聲音:“是十六郎的族人,居住在太原的那一支。連年戰亂,他們先前還算安穩,今年春天,半夜裏遭遇一夥幾千人的流寇,不僅劫財,還害命。”

說到這裏,福伯的聲音微微一哽,“整個郭家莊都沒了,門客護送着十多個小輩逃出來,路上又遇到流民,沖散了幾個,輾轉投奔到老爺府上,就只剩下八個孩子,老爺的意思是一家領養一個,好好拉扯成人,這一個年紀最小,老爺覺得很像十六郎,特意讓我送到十六郎這裏。”

郭嘉有些傷感,太原那一支族人,雖然和他沒什麽來往,但終究是血脈相連,他從福伯手上接過小奶娃,“這孩子叫什麽?”

福伯:“那門客是個啞巴,不識字,也聽不懂雅言,這孩子以前的名字他說不清楚,其他孩子也不知道,十六郎再起一個吧。”

郭嘉點頭。這年月,失去雙親的幼童,通常都是交給親族之中那些已有家室、且家庭和睦的族人來撫養,問題是,他還沒成親呢!屬于沒有家室之累的男子,伯父送來一個小不點……

他正在琢磨糟老頭是什麽意思,小奶娃突然一蹬腿,險些摔下去。

郭嘉一陣手忙腳亂,小團子太軟,怎麽抱都抱不穩,他只好用求助的眼神看向福伯。

“抱孩子不是這樣抱的。”福伯糾正了一下郭嘉的動作,意味深長地一笑,“十六郎,老爺讓我給您帶句話,‘不娶妻,算不得丈夫。’您今年二十一歲,過了年就開始吃二十二的飯,該成家了。”

郭嘉十九歲提前加冠,一轉眼就過去兩年。

被伯父催婚了!

Advertisement

他茫然不知所措。

懷中的小不點往他臂彎裏拱一拱,奶聲奶氣地喊:“阿阿……翁,阿翁!”

郭嘉:一見面就喊爸爸,這孩子和我還挺有緣份的,不過糟老頭覺得他像我,我怎麽一點都看不出來?

其實郭禧說像,并不是指長相,他的原話是:“這孩子和我侄兒小時候一樣嘴饞,還偏愛美色,逮着好看的人就黏着不撒手。”

荀彧今日去向曹操彙報公務,建議曹操派出使者,去長安拜見天子,讓天子下诏封曹操為兖州牧。

這樣做,曹操就能名正言順地治理兖州,那些反對他的人,也不好再拿他自領兖州牧的行為說事,那些天天譏諷曹操,說他驅逐朝廷委派的兖州刺史金尚、是亂臣賊子的人,自然都會閉嘴。

這很有必要,曹操點頭。

荀彧回到官署,在走廊上隐隐聽見嬰孩的哭鬧聲。他循着聲音走到偏廳門口,就看見一縷和煦的秋陽,透過窗棂,淡淡地照在郭嘉的青衫上。

這浪子此刻一點也不灑脫,正用一個有些別扭的姿勢抱着一個小孩子,任由那孩子在他胸口拱來拱去,将他的衣襟弄得淩亂起皺。

荀彧走上前,“這孩子是?”

郭嘉:“我兒子郭奕。”他擰着眉,似乎一籌莫展,想不出要怎樣安撫這個總是哭鬧亂動的小家夥,頗有些無助地問:“他為什麽一直亂動啊?”

荀彧怔愣了一瞬,細細瞧那孩子,輪廓和郭嘉還真有幾分相似。

看這孩子的舉動,應該是肚子餓,在尋找母乳?荀彧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麽措辭,還沒來得及開口,小奶娃突然朝他伸出肉乎乎的小胖手,撲騰着要抱抱。

荀彧下意識地伸手去接。

郭嘉:兒子,你終于做出一個我能看懂的舉動,不錯,有進步。

他把郭奕放到荀彧的臂彎裏。郭奕立即不再哭也不再鬧,咯咯發笑,軟軟糯糯地連聲喊:“阿翁,阿翁~”

荀彧徹底石化。

郭嘉:我兒子好像更喜歡文若?一點都不見外,還叫文若爸爸……

一旁的福伯:“小奕兒剛開始學說話,就只會說這一句,見到美男子都喊阿翁。”

郭嘉:“……”好看的都叫爸爸?鄙視。

“奕兒應該是餓了。”被郭奕吃着手指,荀彧端肅的面容漸漸變得柔和,他微微垂眸,纖長濃密的睫毛投下一小片陰影,“他滿周歲了嗎?”奉孝未曾娶妻,何時有兒子的?

這一問倒把郭嘉給難住了,他看着福伯:“奕兒滿周歲了嗎?”

福伯:“大約是仲秋之後生的,具體日子不知道,可能……還差幾天才周歲?”十六郎不曾娶妻,也未曾納妾,突然多出來一個兒子,只怕會讓人誤會他輕浮。福伯覺得有必要說明一下,“是郭氏一族中失怙失恃的孩子,過繼給十六郎。”

是養子啊,還長得有點像奉孝,荀彧心中一片柔軟。很快,他發現郭奕超黏人,郭嘉想把兒子接過去,郭奕賴在荀彧懷裏,抓着他的衣襟不放。

靜夜幽冷,燈火搖曳,博山爐中輕煙袅袅,香霧缭繞。

荀彧坐在書案前,閱讀荀攸的來信。荀攸比他年長六歲,按輩份算是他的侄子。

自從上回長安一別,荀攸與何颙一同謀劃行刺董卓,事發後,倆人一同入獄。這封信依然只字未提那段過往,荀彧想問又不敢開口,因為那必然是一段極其可怕的經歷。

名滿天下的何颙在獄中精神崩潰,憂懼自盡。沒錯,就是那個一句“颍川荀彧,王佐之器。”的評價,讓荀彧一朝成名的士人領袖何颙。荀彧至今都不願意相信,這個人會走得如此窩囊。

據說荀攸在獄中,言語飲食自若,一直到董卓被殺,他被釋放,都沒有表露出任何情緒,只是整個人更加沉默寡言,看上去比小時候更怯懦,更愚癡。但他分明是一個勇士,能讓何颙崩潰自盡、讓荀攸将喜怒哀樂都深深隐藏的事,究竟是什麽事呢?

荀攸不說,荀彧也不敢問。

這封信上說,蜀中地險城堅,百姓生活殷實。荀攸謀了一個蜀郡太守的官職,準備去蜀中避亂。

那些想要躲避戰亂的人,都是這麽選擇的,背井離鄉,遷居去蜀中、荊州、徐州等相對安穩的地方。

天下大亂,去那些地方,又能茍安多久呢?

荀彧提筆給荀攸寫回信,一字一句,都細細斟酌,生怕刺到侄子心底的隐痛。寫到末尾,又附上一句:蜀道難行,多帶一些護衛,若山賊盤踞,道路不通,可先來兖州,和我一起輔佐曹使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