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陳飛卿也聽到了這一聲,回頭看了眼寧王,很快又看向了別處,指着一個城裏兵道:“你出來。”

那兵是個隊長小頭目,倒也算長得精神,濃眉大眼的,聞言站出來道:“在。”

陳飛卿問:“你叫什麽?”

這人道:“張豹。”

陳飛卿笑了笑:“倒是跟張虎有點緣分。剛才我見也只有你在趕地痞護百姓,你那些同僚為什麽和你不一樣?”

張豹沉默了一下,道:“剛才場面混亂,分不清也是常有的事。”

陳飛卿心知他是不想得罪人,但剛才能那樣也算可以了,便道:“皇上讓各地設城中兵是為了護衛百姓,你做的不錯,以後就是城總兵了。”

城總兵瞠目結舌道:“小侯爺——”

陳飛卿看向他。

城總兵又看向姚乙。

姚乙這是徹底知道陳飛卿拉攏不動了,便不樂意地道:“小侯爺,這城中的官職調動,恐怕您不能輕易做主吧。”

陳飛卿道:“城中兵隸屬兵部,我怎麽做不了主?”

姚乙道:“兵部是皇上做主。”

陳飛卿看了他一會兒,很輕松地笑了笑,糾正道:“兵部是我爹做主。”

他這話一說出口,姚乙都愣住了。

安國候擁兵自重這件事大家都知道,可大家都不敢說,這陳飛卿原來還他娘的是個坑爹的種?!

Advertisement

姚乙是幾年前進京見過陳飛卿,印象裏倒覺得這是個好來往的人,不至于幾年裏就狂妄成這樣了?

但他又仔細地想了想,若做人到了陳飛卿這份上,飛揚跋扈嚣張些,似乎,也不是什麽難以想象的事。

然而寧王還在啊!

姚乙又去看寧王,卻沒料到寧王毫無反應,混作沒聽到似的,低頭在跟人說話。而秦鄭文離得遠一些,蹲在地上慰問災民,就像是真沒聽到了。

再想一想剛剛寧王說的那句“本王攔得住他姓陳的嗎”,似乎是明白了一些。

姚乙鮮少進京,倒是聽過寧王與安國候勢如水火,只是沒料到已經到這種地步,看起來似乎還是安國候更勝一籌,怪不得寧王這兩年向太後靠攏了很多。

姚乙心裏正盤算着,就聽到陳飛卿又道:“秦大人,兵的事我管了,其他的事,還是你來管。”

秦鄭文這才聽到了,回頭看過來,有些不悅地道:“兵是兵部撥給本官的,本來也不該小侯爺管。”

陳飛卿倒是看起來對他客氣親近一些,笑道:“那就請秦大人多多包涵了。”

秦鄭文嫌棄地移開目光,環視了一圈,又道:“本官來到這裏,就天天被供着,也就是被瞞着,難得大家都在,今日就把話說清楚。發放救濟糧是朝廷的責任,你們是百姓,朝廷有責任保你們,但普天之下幾十萬幾百萬同樣也是百姓,朝廷也有責任保他們。先前的赈災糧是被巨蠹所貪,誰是巨蠹,皇上不知道,本官也不知道,所以皇上派本官前來查明此案,定會給天下一個交代。但此時那并不要緊,本官來之前,皇上私下裏召見本官,說的第一句話是,此案不重要。”

災民們便竊竊私語起來,面上有些憤怒。

秦鄭文揚高了聲音,繼續道:“第二句話是,人命才重要!”

災民兀的安靜了下來,都看着他。

秦鄭文說得慷慨激昂:“災是天災,禍是人禍,朝廷防不了天災,只能阻那人禍。然而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要看到他的百姓再不會餓死!本官不知道你們認不認識一個叫張九的人,或許不認識,或許有認識的,他也是災民,從小井村去了京城,他是為了求生去的嗎?是。他是為了給所有他的同鄉求生去的,他不是為了去京城裏給自己讨口飯吃,他是為了去京城裏上達天聽,給所有和他一樣的災民讨口飯去的!可是很遺憾,他到京城時已經奄奄一息,本官也是因緣巧合之下才見到了他,知道了此事,上報了朝廷,這,才來到了這裏。”

寧王低頭轉了轉手上的扳指,坐到了一旁的小攤貨箱上,面無表情地看着秦鄭文。

秦鄭文繼續道:“張九是一個偉大的人,雖然他只是一個種了三十五年地的人,他這一輩子只會寫自己的名字,祖上八輩都是種地的,沒有所謂高貴的血脈,背不出四書五經,當不上狀元,也不會寫什麽行軍策論,但在本官的眼裏,他是一個真正懂得仁義的人。”

高貴的血脈大概是寧王和陳飛卿,寧王年輕時候寫的行軍策論直到現在也有許多好武的人在學,陳飛卿也曾寫過,同樣被許多人傳看。而秦鄭文自己就是狀元。

姚乙确實沒想到,秦鄭文瘋起來連自己都罵。

“他現在活着,皇上親自見了他,派了禦醫給他治病。”

災民們又嘩然起來,只是這次大多是驚訝又羨慕。

秦鄭文道:“和你們說這些,也不是為了讓你們為皇上歌功頌德,這都是他該做的。”

姚乙:“……”

真的很敢說啊!

姚乙有那麽一個瞬間是原諒了秦鄭文來了之後天天怼天怼地怼自己的惡劣行徑的,畢竟,他不但怼他自己,連皇上也敢怼,可能他就是一個傻子,何必和一個傻子計較那麽多。

秦鄭文道:“本官只是想告訴你們,皇上已經派了本官來這裏,你們就不會死,你們要死,有人要你們死,本官也不會讓你們死!新的赈災糧已經到了,就在倉庫裏,你們說吃不飽,一個壯年漢子一頓吃一碗粥吃不飽,本官信,本官是個拿筆的人,一頓也吃兩碗幹飯才恰恰好。但是你們也不能無理取鬧。吃不飽和餓死,是兩回事。本官自幼家貧,是寡母一力帶大,她雖然有什麽都緊着本官先吃先用,但本官仍然嘗過挨餓的滋味,那确實不好受,但不會死。民以食為天,人都想吃飽,但現在吃不飽就是吃不飽,你們還進城了,城西的棚子還在搭,簡陋些但至少有瓦遮頭,城外的災民卻只住着茅草棚子,四面透風。本官同樣會讓他們進城,但人多,一次進不了那麽多,只能分批來。”

“你們有這麽多人,赈災糧卻只有這麽多,你們若有一百個人,本官是讓五十個人吃飽,五十個人餓死,還是讓一百個人都吃得半飽都活着?當然,對人而言,自己的命才是最重要的,那五十個人死不死,和自己并沒有關系。你可以這樣想,但你也同時想一想,若張九也這樣想,那真是什麽事都沒有了。”

災民裏又竊竊私語起來,秦鄭文道:“你們今日若有話,有疑問,有委屈,有不信任,都可以說,本官都會答。只不過你們選個人來說,七嘴八舌的,誰也聽不清楚。”

災民們互相看了看,推搡了一陣子,推出個老婦來。

秦鄭文突然笑了:“您和我母親有些像,想必平日裏能說會道,大家才推您出來。您也挺會讨價還價的吧?我娘很會還價,菜場裏看到她就怕。”

衆人聽了這話都笑了起來。

那老婦繃着的臉也笑了起來,道:“這大人還會開玩笑呢。”

秦鄭文道:“本官不愛開玩笑。”

老婦也不當真,只道:“大人說得直接,我們也就說得直接。為什麽不多撥糧?”

秦鄭文道:“糧倉只有那麽大,第一,放不下。第二,這次的事朝廷是突然得知的,皇上立刻就派了本官來,一時之間,确實也調不來這麽多糧。我這樣跟您說,調糧不是說調,立刻就能從天上掉下來,這次的糧,是皇上跟別地借的。”

老婦回頭看了看衆人,問:“皇上還需要借糧呢?”

秦鄭文道:“對,皇上也需要借。我多說幾句解釋一下,每年每地的糧,都是留一些在當地糧倉裏,一些上供朝廷,至于貢多貢少,看當地官員的良心和膽量,這你們應該比本官更清楚有些官員的良心有多小,膽子有多大。”

姚乙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