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齊聚會天倫之樂

轉天早上,喜鵲提醒寶娘,“二娘子,今兒要去給太太請安了。”

寶娘正在吃飯,聞言嗯了一聲,很快放下了碗筷。一行人一起往正院去,半路上,遇到了陳姨娘和楊淑娘。

母女二人給寶娘見禮,寶娘拉起了楊淑娘的手,“姨娘和妹妹不用客氣,咱們日日見面的。”

陳姨娘嘴角抽了抽,她也不想這樣,可豐姨娘那個假正經整日見到府裏的嫡出孩子都行禮,老爺本來就讓她多跟豐姨娘學學規矩,若是再失了禮,更不得老爺歡心了。

一行人一起到了正院,豐姨娘已經帶着一子一女來了。

莫氏高坐主位,來的人先後給她行禮。她一概擺手,讓衆人坐下。

弟弟妹妹們也給寶娘見過禮,随後一起按照往常的次序坐下了。

楊玉昆坐在莫氏身邊,寶娘挨着楊玉昆,下手是楊淑娘。對面,楊默娘帶着弟弟老老實實坐着。豐姨娘和陳姨娘并排立在莫氏身後,二人也禮貌性的互相點頭示意。

楊玉昆問寶娘,“二姐姐身子好了些沒?我才得了本地域志,覺得比較有意思,明兒送給姐姐看。”

寶娘點頭,“多謝你關心,我都好了。你看這樣的閑書,不怕阿爹打你板子。”

楊玉昆笑了,“阿爹從不管我看這些書,聖人也曾游歷天下。阿爹常說,這學問都藏在世間,而非書本中。要是能像東籬先生一樣走遍天下,方才不負此生呢。”

楊太傅雖然并不親自教導兩個兒子讀書,但時常會把他們叫過去,跟他們說一些道理,甚至朝中的事情也會提及一二。

按照楊太傅的意思,兒子讀書再好,要是個呆子也沒用。好在楊家兄弟似乎繼承了父親的高智商,在官學裏的同齡人中,讀書水平算是個中翹楚。

寶娘淺淺一笑,“你說的我都心動,外面天地廣闊,誰不想出去看看呢。”

楊淑娘在一邊插嘴,“二姐姐,大哥出去也就罷了,我們出去作甚。我還是喜歡在家裏和姐姐們一起讀書逛園子,出去走幾萬裏路,腿都要走斷了。”

莫氏坐在上面面含微笑,她讀唇的本領一流,你只要張嘴,哪怕隔着好遠,她也能明白你的意思。

Advertisement

寶娘摸了摸楊淑娘頭上的小揪揪,“明兒我做東,請你們去我院子裏玩。趁着春光好,咱們一起樂一樂。昆哥兒和闌哥兒來不來?”

楊玉闌雙眼發亮,還是先看向大哥。

楊玉昆笑着點頭,“二姐姐有請,敢不從命。我明兒送二姐姐一些好東西,慶賀二姐姐病愈。”

楊玉闌也跟着點頭,“二姐姐,我跟着大哥一起去。”

莫氏并不反對兒子和兄弟姐妹們來往,她深知,凡世家大族,獨木難成林,兒子只有一個庶出弟弟,這幾個姐妹,以後都是他助力。

兄弟姐妹幾個坐了一會子後,又各自回去了。

寶娘如今是家裏長姐,她要請弟弟妹妹們一起過來玩,誰也沒二話說。且她有單獨的院子,也能耍的開。

早上上學走的時候,寶娘讓喜鵲去廚房交代,明兒夜裏做一桌好酒席,送到栖月閣去。

喜鵲傳了話之後就往學堂去了,一個賞錢也沒給,廚房吳媽媽卻不敢怠慢,立刻讓人開始準備。

不是喜鵲小氣,府裏規矩,家裏下人給主子們辦事,一概不許再要打賞。用陳氏的話說,平日月錢一文不少、逢年過節有賞賜,主子吩咐個事情,還另外要打賞,簡直沒天理。

楊太傅也不反對老母親的意思,發賣了幾個因為沒給賞錢不好生幹活的人,所有人立刻老實了起來。

楊家底子薄,這宅子還是聖上賜的,若不然,楊太傅哪裏買得起這樣大的宅子。連家裏的吃穿用度,也是聖上賞的幾個莊子裏的出息。

至于衙門裏的份例,楊太傅該拿的拿,不該拿的從不伸手。如今他身上的太傅只是個虛銜,真正的職務是吏部尚書,兩個職位一年也能有不少收入。

多少人想用金銀砸開楊太傅家的大門,皆無果而終。楊太傅并不是個沉迷享受的人,家中只有一妻二妾,子女也不多,景仁帝所給賞賜頗多,足夠他養家。

聚會當天,下學後,寶娘換了一身煙羅雪輕俏拽地望仙裙,上面繡了攢枝千葉海棠,裙子下遮蓋住了一雙繡花鞋,梳了百花分肖髻,發髻兩側戴了羊脂色茉莉小簪。

趁着弟弟妹妹們還沒來,她先把聚會要用的東西查看了一遍。

酒席就擺在正房中,兄弟姐妹們先去她的書房玩耍。書房裏備了個小圓桌,上面擺滿了各色瓜果茶點。

寶娘今兒聚會,府裏人人知曉。楊太傅讓莫大管事去廚房傳了四個字,用心伺候。吳媽媽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寶娘在書房裏轉了半天,按照各自的口味,備了好幾樣茶葉和點心。

楊默娘姐弟是頭一個到的,一進門,姐弟二人就給二姐姐行禮問好。寶娘把他們帶進了書房。

楊默娘今兒穿的比較簡單,衣裳雖然是新的,樣式卻簡單。這是豐姨娘親自給她挑的,“二娘子大病初愈,又一向對你很好,你們都到了要說親的年紀,姐妹友愛,傳出去了,都能得個好名聲。你是妹妹,今兒不要奪了姐姐的風頭。該你出風頭時,二娘子也不會小氣。”

楊默娘很聽豐姨娘的話,故而穿的清清爽爽。

楊玉昆是第三個來的,身後跟着個丫頭,手裏抱了許多東西。

寶娘笑話他,“你帶這麽多東西,顯得旁人都小氣了。”

楊玉昆親自把東西放到桌上,“這都是些小玩意,給二姐姐玩的,三妹妹和弟弟都小呢。”

衆人都湊過來看,全部是書,一本地域政志,一本游記,一本話本子,還有一本書裏裏頭全是介紹各地绫羅綢緞品種的書。

寶娘抽出那一本話本子,“昆哥兒,你們平日裏也看這個。”

楊玉昆眨眨眼,“看了這個,才能知道外頭賊人的伎倆,不會上當受騙。這是阿爹告訴我的。”

寶娘大略翻了翻,裏頭寫的都是外頭市井之間的一些鬼祟伎倆,“這東西倒是不錯,等我看完了,給三妹妹四妹妹也看看。”

正說着呢,楊淑娘進來了,“都是做哥哥姐姐的,走了也不叫我一聲,害我在後頭一陣的攆。”

寶娘趕緊把她拉了過來,按在椅子上,給她倒了杯茶,“四妹妹別生氣,等會子我罰他們幾個。”

楊淑娘雖然才七歲,脾氣卻不小,氣哼哼接過茶杯,“我看二姐姐的面子。”

楊玉昆用扇子敲敲她的頭,“四妹妹整日愛生氣,被氣壓住了,都不長個子。”

楊淑娘好懸沒把嘴裏的茶水噴了,“大哥,可別叫我笑話你,姑媽家的表兄,比你小呢,個子比你高了半個頭。”

寶娘說楊玉昆,“你是做哥哥的,怎能這樣說妹妹。”

說話間,寶娘在弟弟妹妹們面前各放了一個小碟子,上頭裝了他們愛吃的東西。楊默娘也起身,跟着姐姐一起照顧弟弟妹妹。

楊玉闌在二姐姐的書房裏轉來轉去,“二姐姐的書真多。”

寶娘笑道,“你看上了哪一本,盡管拿去看。”

楊玉昆也起身,看了看牆上的一幅水墨畫,“二姐姐這畫,比外頭的名流也查不了太多了。”

寶娘有些心虛,“不過是畫着玩的,可不敢跟人家大師們相提并論。”

楊默娘開玩笑,“可惜二姐姐不是個男孩子,不然也能跟阿爹似的考個狀元回來。”

楊淑娘一邊嗑瓜子一邊打趣,“二姐姐要是能考個狀元,三姐姐多了個靠山,就能說個好婆家了!”

楊默娘伸手去捏她的臉,“吃也堵不住你的嘴!”

兄弟姐妹幾個在屋子裏熱熱鬧鬧的玩耍,等酒席送來了之後,又一起到了正房。

剛坐下,楊太傅來了。

孩子們全部起身,他揮揮手,“都坐下,聽說你們一起玩的熱鬧,我也來湊個趣。今兒不分大小,也不說功課,只管放開了玩,先吃飯。”

楊太傅帶着一群兒女,一邊吃飯一邊說笑。他見多識廣,今兒願意哄着孩子們玩,一肚子的故事聽的大夥兒雙眼放光。

且他心細,能準确地記住哪個孩子愛吃什麽菜,指使寶娘給弟弟妹妹們夾菜。

都說楊太傅偏心眼,可他偏的讓人說不出什麽來。

兩個兒子拉着他吟詩作對,女兒們圍着他叽叽喳喳。

楊太傅面含微笑,自斟自酌,看着滿屋的孩子們,他的思緒有些恍惚,曾幾何時,他也有過這樣快樂的時光。

那時候,阿爹還在,在楊柳胡同中,他家算殷實的,吃喝不愁,他還能去學堂。阿娘還溫和的很,妹妹嬌俏可愛,他只管用心讀書,做個孝順父母友愛妹妹的好少年。

是從什麽時候開始,他漸漸少了歡樂。不能想,一想起來,他的心就忍不住陣陣劇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