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6-7

容雲簡看戲看得開心, 不知不覺一個月就過去了。

時間差不多了,左相和劉家也都布置好了,于是找了個合适的機會,一起出手。

他們計策十分的簡單粗暴,基本上用的是對付流言的通用手法——轉移注意力。方法很簡單,但确實非常奏效。

應付流言的最佳辦法是用另一個更勁爆的流言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過去,這招用好了, 在劉家的危機一事上也會非常有用。比如現在,南方突然爆發了大規模的舉子上書抗議活動,原來是因為江南地區的貪官污吏把手伸到了書院裏, 竟然荒唐地開始向書院收去所謂的“讀書稅”。

自古江南一地就是讓統治者又愛又恨的地方。

這裏經濟繁榮,人傑地靈,不僅景色秀美,更是文人騷客、商賈之家萬般追捧的好地方。但這裏也常常鬧出各種大事小事, 令統治者十分頭疼。

江南的舉子鬧事每朝每代都會有,畢竟科舉舞弊這種事情并不少見, 一旦做過頭了,就會引發舉子不滿。這些書生別的不在行,鬧事是一把手。什麽游-行示衆、作文諷刺之類的,拿手得很。

再一個, 就是江南官場水深。因為油水多,官員們對這裏趨之若鹜。清正廉潔的好官在這裏是沒有活路的,池塘的水有問題,再好的魚進來都得死。如果他們不和其他官員同流合污, 只會被同僚和上峰整得幹不下去,所以貪污受賄在這裏也是重災區。

再加上這裏山高皇帝遠,地理位置又好,發展出了太多的土皇帝。關系網錯綜複雜,随便哪個不起眼的小官背後可能都是龐然大物地頭蛇,要麽整個江南官場一鍋端,要麽放着都不動。想整治的皇帝很多,做出效果的寥寥無幾。

除此之外,還有例如江南水災、旱災等等,一旦發生就十分頭疼。江南是天下糧倉,出了事情,全國的糧食産量就要少整整四分之一,這可不是鬧着玩的。太平盛世下都有人餓死,更別提災荒。更可怕的是,伴随着天災出現的那些疫病,一下死一座城都是正常的。

說這麽多當然不是廢話,因為舉子抗議只是一個開頭而已。

暗衛也有顧及不到的地方,他們緊盯着劉尚書,卻依然沒法保證事事都能探查到。比如舉子事件的後續,就是他們完全沒發現的,劉尚書瞞得太好了,只有他和左相兩人知道,其他人雖然按照他們的意思去辦事,卻完全不知其中深意,更不明白為何後來局勢竟然會有那樣的發展。

讀書人因為貪官一事鬧出來了,皇帝打算借機懲治江南官場,所以沒攔着,還推波助瀾了一把。雖然明知道不可能靠這點事真的将貪官污吏一網打盡,但能逼他們推出一批貪得多的替死鬼,也算是大有收獲了,剩下的可以以後慢慢來。

于是抱着這樣的心情,皇帝樂見其成。可惜,他低估左相和劉尚書這兩只老狐貍的膽量。

他們覺得江南鬧出的這點事還不夠,于是加了一把火,又引出了後面的幾件事。

前幾屆科舉有人作弊,花錢買通主考官,這件事首先被捅了出來。

Advertisement

這沒什麽好驚訝的,其實幾乎每一屆都有人作弊,區別只在于人多人少。一般人都不多,其他人縱然懷疑那幾個上榜的,也只能歸咎于他們運氣好碰到了自己擅長的題,或者發揮超常,但如果人多了,傻子都能看出來有問題。

左相着人把前幾屆舞弊的情況爆出來了,反正那些作弊的考生和包庇的考官都是政敵的人,牽扯不到左相和劉家,他們自然願意拖其他人下水。

讀書人不知道這裏頭的彎彎繞繞,只看見了他們想看的,于是鬧得更厲害了。

這一下,單單是推出幾個貪官已經無法平息讀書人的怒火了。

接着,畫風一轉,又爆出了江南地區某些黑心商人以次充好,其中就有百年老字號的藥鋪。

本以為這和之前的事情都沒關系,哪想到那些黑心商人卻是和江南貪官官商勾結的證據,這下士農工商中的商也被拖下了水。

皇帝開始覺得不妙,但他身處京城,無法第一時間獲知消息,也沒辦法第一時間處理。他在江南地區的心腹雖然不少,但面對整個江南的官員百姓讀書人來說,還是太少了,而且職位也不夠看。

這樣一耽擱,計策的最後一環也被引爆——江南水患。

皇帝陛下處理劉家并不算十分的雷厲風行,尤其是過年那段時間他還停手了兩個月,不想讓這些人擾了他過年的興致。因此,當劉尚書開始反擊時,已經是三月了。

春日正是萬物複蘇和新一季糧食種植的重要時刻,這個時候農業上出了點什麽問題的話,會非常麻煩。

劉尚書和左相膽大包天,竟然讓人悄悄破壞了堤壩。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上游的堤壩非常關鍵。本朝的地形地貌雖然和其他一些世界裏的古華國差不多,但還是有些差別的,比如江南地區雖然一片平原沃土,但一些大江大河的上游卻和下游的海拔差距非常之大。朝廷修了堤壩,并每年撥下大量款項用于修繕維護,因為一旦堤壩損毀,即便是雨水稀少的冬季,上游堤壩攔住的大量河水直沖而下也能造成可怕的水災。

今年本來風調雨順,下了好幾場春雨。百姓們正盼着這一季能夠豐收,哪裏想到禍從天降,堤壩竟然毀了!

洶湧的河水猛地沖入了平坦的農田,淹沒了良田和屋舍,淹死了太多百姓。

河流沿途的繁榮城池也無法幸免,而城裏左相和劉家的人都悄悄轉移了,剩下一些政敵的人逃脫無門,困死在了城中。

水患之事一出,舉國震驚。

當日早朝,皇帝氣得差點掀了桌子。

千裏加急的消息傳來用了不少時日,這會兒江南地區恐怕已經浮屍遍野,甚至是疫病橫行了。

“朕真是養了一群好官。”雲磊怒極反笑,“好得很。”

為了一己之私,竟然枉顧江南數以百萬計的百姓和舉國上下百姓的溫飽問題,怎麽能讓他不怒?

劉尚書和左相為了轉移皇帝的注意力确實蠻拼的,卻不知道他們做的事情早就被皇帝發現了。知道是他們鬧出了這些事情,皇帝怎麽可能忍得了?縱然現在必須先處理十萬火急的江南之事,等處理完了,還不是要跟他們秋後算賬?而且,罪加一等。

先帝在位的時候,就出過一次堤壩破損的事故。因此雲磊對這一點非常重視,甚至着人派兵鎮守在堤壩處,勒令親信必須每日檢查堤壩的情況。誰曾想,即使這麽嚴防死守,堤壩還是毀了。

要麽就是他的親信被人收買了,要麽就是親信懶怠,一直在謊報堤壩的情況。

不管是哪一點,那親信都已經觸了雲磊的逆鱗。若他死在洪災中還好,要是沒死,雲磊絕不會放過他。

“章德立!”雲磊冷着臉喚道。

被點名的人立刻上前:“微臣在。”

“現在朕認命你為欽差大臣,江南之事你全權負責,定要給朕處理得漂漂亮亮的!否則提頭來見!”說罷,又點了不少大臣一同前往赈災。

新上任的戶部尚書一邊盤算着國庫裏還剩多少銀子,一邊沉着臉接下了置備赈災物資的命令,只是心中不停地滴血。國庫裏哪有那麽多流動資金,還得留出一部分以備不時之需,赈災的物資也不知道有多少能真正下發到百姓手裏的,想想就心塞。

雲磊顯然也想到了這一層,他沉默了一下,率先表态,從自己的私庫裏捐了一批東西入國庫。

文武百官見狀不好再裝鹌鹑了,紛紛表示要為國家出一份力,回家之後就列了單子給國庫送東西。

有了這些,錢的問題是解決了,但怎麽防止物資中途被貪墨,又是一個大難題。

容雲簡見他愁眉苦臉地拿着奏折批改,難得心疼了一下。

想當個好皇帝,偏偏天不遂人願,因為他的一時之差反而害苦了無數百姓,雲磊心裏特別不好受。

就連容雲簡頭一次主動來找他,都沒能讓他開心一點。

“這次的事情是‘貪官污吏’引起的。”容雲簡走到他身邊,手按在他肩膀上,微微用力,“所以你直接把所有江南官員下獄,慢慢排查誰貪了多少。關他們個幾十天,不用太着急。給章大人派幾百禦林軍随行保護,再賜他尚方寶劍,誰不肯乖乖被收押,就直接當做亂臣賊子砍了。正好你手底下還有不少歷練出來的新人沒有适合的實缺職位,送去填補上那些人收押之後空虛的江南官場。”

貪官都惜命,在武力沒法壓制住欽差的時候,他們絕對會選擇服軟。然後,就好收拾了。

主要還是水災不僅禍害了百姓,還禍害了不少左相和劉尚書的政敵。而偏偏他們的政敵多不勝數,不是一個陣營的統統都是政敵,因此各方勢力損失都很慘重。有幾個江南地區駐紮的軍營也受到了牽連,不過這些軍營裏的長官是那些黨羽裏的人,早把兵士們養得只識将軍不認帝王了,死了反而對雲磊有利。

沒了軍隊的保護,那些貪官家裏那麽點用來狐假虎威強搶民女的家丁能管什麽用?欽差只消帶着禦林軍走一遭,他們敢反抗就有鬼了。

聽了容雲簡的建議,雲磊眼前一亮。

畢竟這是個小說世界,很多地方邏輯并不嚴密,事情也沒有真實世界那麽複雜。容雲簡說的方法也許有些想當然,但在這樣的背景下,卻是大大可行的。雲磊聽完宛如醍醐灌頂,困擾他許久的問題迎刃而解。

擔心貪官貪墨救災物資,那麽就把貪官都給收拾了。正好最近那麽多矛頭指向貪官污吏,這時候收押所有貪官絕對是民心所向的事情。

雲磊目光灼灼地回頭看下容雲簡,眼裏滿是柔情,把容雲簡看得忍不住嘴角微抽。

為什麽分明是深情款款的表情,他看着就那麽別扭呢?果然還是雲磊長得太蠢,不适合這種表情吧。

作者有話要說: 白天有加更,如果沒有,我把胖胖給你們摸一把(只許摸一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