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回

曾說道唐母是個美麗聰慧之人,自然她早早就察覺了自己小女兒無緣無故離開家去了其他地方。那還是一個下着雨的日子,她臨時想起這時候的女兒恐怕還伏在案邊寫她那些詞作,所以就叫了個心腹丫鬟,帶上從廚房端來的熱銀耳湯,撐着傘,到了她女兒的院子裏。

無人。

當她看到那關了燈的屋子,就這麽篤定地想到了。

從前有一天,她的女兒在下着雨的天氣裏,踩着那雨珠子,蹦蹦跳跳地跑到她院子裏,舉起手中的紙說道“娘親,我這個寫得怎麽樣?”,頗有些狂野的字體镌刻在那泛黃的紙張上,那是一首小詩。

夏荷染紅燭,珍珠串簾幕。

她摸着還那麽天真的女兒的頭,對她說道:“你寫得真好。”

如今,已是很久了。

唐母敲了敲門,并沒有聲音,然後她意識着心腹去叫醒了睡在女兒院子中的雜役青奴,推開了門。

靜靜的,就像她這個人一樣,她的女兒慧心。

點燃了還沒有燒到一半的蠟燭,屋子瞬間就明亮了起來。

唐母坐了下來,盤問了匆匆被喊醒的青奴,意識她回去繼續休息,然後等着她的女兒回來。

期間,心腹丫鬟硬是要給她披上披風,她拒絕了。

“阿笙,等慧心回來再說吧。”

她露出一個寂寥而蒼涼的微笑,這使得阿笙不由得一怔,依言閉嘴了。

夜晚的風很涼,那月色也越是缥缈,燭光閃爍着,仿佛随時都要熄滅,卻又頑強地站立着。

唐母回想起自己小女兒,那是一個很令人憐惜的女孩兒,是的,女孩,她從未真正長大,只是拙劣地模仿着長輩們。

Advertisement

不久前,有一次,她撿到女兒寫下的一首詩,比起小時候要更加順應心意了,也更加詞藻美妙,就如一副美麗的畫卷一般。

也難怪老爺要用她的詞作,唐母想到,一旁的蠟燭閃了一下。

她是再熟悉不過她女兒的詩詞了,小時候基本是都看過,長大後雖然少了,但在那詩詞中那股子的悲傷與清冷一直都在。

她在想什麽呢?

唐母不明白。

終于,唐慧心回到了院子裏,也看到了自己屋子裏的光,她一下子就猜到了這會是誰——母親,也想到了應對方法。

沒想到的是,母親并沒有計較她為什麽會出去,只是叫阿笙把在爐子上熱着的銀耳湯端來給她喝。

“慧心,別害了自己。”

她一口一口地喝。

“你畢竟,只是個女孩子,那是容不得污點的。”

唐慧心将銀耳湯喝完了。

那雙美麗的眼睛就這麽淡淡地看着唐母,早已經比她還高的身體筆直地坐着。

這是她的女兒,唐母恍惚了,這又不是她所想的女兒。

不知何時,她所認為的女孩兒已經長大了,與她所想的不一樣,根本不同。

“娘,慧心一直都明白。”

“……慧心”,唐母躊躇地道,“若你真要如此,莫要中途折離。”

她的眼閃爍了一下,如身旁的蠟燭,在夜風中搖曳着。

“慧心知了。”

卻難以熄滅。

夜幕了,唐慧心躺在床上,靜靜地想着今天晚上與母親的對話,最終,只得嘆息。

“你在等誰?”

紅杏随意地披着一件外衣,毫不在意裸露的肩頭與胸膛,就這麽柔弱無骨地站在柱子旁看着海棠。

海棠沒有看她,卻是回答了她的話。

“我沒有等人。”

“可是我看見了,那個柏舟公子……”

紅杏摟了摟無意滑落的衣裳,妩媚地一笑,好似嘲笑一般。

“你喜歡上了他。”

“那又如何?難不成你睡覺的時候想的是自己嗎?”

什麽含義,紅杏這樣的真是太明白了。

她舔了舔嘴唇,悠悠地嘆息了一聲。

“沒想到我們最清高的海棠小姐也有心上人了啊——真是意料之中,要是哪天那位公子厭倦了你,可別忘了紅杏。”

“汝豈有緣分!”

海棠瞬間就發起怒來,一甩衣袖,便自顧自地回了房間,徒留紅杏搖頭媚笑,接着就往外面走去了。

她那一搖一擺,真是風姿綽約。

也甚是心酸。

作者有話要說: 說書人:可憐天下父母心啊——諸位,生在富貴人家也許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

天下間,人之福不在于出生,而在于自身與左右之人。

話不多說,接下來,也是波蕩起伏,還望諸位笑納笑納(接着就摟了一堆的銅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