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趙诩醒來時,裴隽已被軒轅晦留給肅抒恩,故而他昏睡時發生之事,一概不知。問了軒轅晦,後者也是閃爍其詞,只讓他莫管瑣事,安心休養。

趙诩雖是疑惑,但思來想去,估摸着是無關緊要之事,也便不再多問。

等趙诩能坐起來了,軒轅晦便備了車馬,緩緩向南行軍。

“怎麽,還是去淮南道麽?鄧覆雨如何了?”趙诩微微将車簾挑起,看着車外明媚風光,心情也很是不錯。

軒轅晦冷笑,“他的首級,我已命人送給鄧翔了,這是他登基稱帝,我送他的大禮!”

趙诩忽然想起七八年前自己和軒轅晦赴藩,那個鄧覆雨仿佛還想調戲自己,不由得笑出聲來。

軒轅晦瞥他一眼,也跟着笑出來,似乎是想到了同一樁舊事,“先前将他活剮了,我還有些過意不去,如今看來,大可不必。”

趙诩頓住,再看軒轅晦,只見他笑意未及眼底,面上滿是狠戾之色,不由嘆了聲,“王爺的心亂了。”

軒轅晦抓住他手,冷聲道:“國破家亡,還差點做了鳏夫,我怎麽能心不亂?”

想起他家人幾乎死的一個不剩,又剛亡了國,雖早有準備,也難免傷筋動骨,趙诩便和軟了話語,“說回來,王爺準備親鎮哪一路大軍?”

如今肅軍兵分幾路,在九州大地上縱橫來去——肅抒恩這幾日集結兵馬,從岷州直撲涼州,若是能順利占據涼州,便扼守住了鄧黨西進肅州的通道,從此再無後顧之憂;窦立還在淮南道,厲兵秣馬準備向江南道進軍;張仁寶守着山南道,向左可與肅抒恩一同威懾龜縮在京畿道的鄧翔,向右若與窦立合兵,便可掃蕩整個大江之南。

可以說天下九州,肅王已得其五,而鄧黨雖仍有四分,卻已被打的零零碎碎,難有作為。

“本來想親自打下江南,可又覺得江南路遠,還不如留在中原,他日克複帝京。”軒轅晦雄心勃勃。

趙诩點頭,恹恹地看着窗外。

過去近十年,每日每夜都殚精竭慮,如今閑下來,反倒覺得渾身不适。

少時那曲水流觞,詩酒應和的閑情逸致,到底是回不來了。

Advertisement

軒轅晦見他清減瘦削,神色郁郁,心裏也不好受,便特意聊些喜事:“先前不是趙诙從岷州歸肅了麽?這天下不知何日能定,沈小姐比他還大上一歲,我怕沈覓等的着急,這次幹脆便以你我的名義賜婚,也給了不少賀儀,就算他們不事生産,也足夠他們出穿用度到老死。”

趙诩挑眉,“這等大事,王爺竟然現在才說?”

軒轅晦腆着臉道:“先前的,哪件不是大事?此番雖然你我都不曾前去觀禮,但該有的面子還是給足了的……”

趙诩氣的還想再說什麽,就聽車外韓十二突然出現,将一密函雙手呈上。

軒轅晦接過那密函,瞥了眼,遞給趙诩,“你的好同窗的錦書,我也不敢亂翻。”

懶得理他,趙诩拆了那密函,一目十行地略過,冷笑:“當真以為我士族無人麽?欺人太甚!”

軒轅晦側過頭,“如何?”

“兩件事,一件是咱們崔驸馬與孝恵大長公主的獨子早夭,崔驸馬傷心過度,大病一場,如今連馬都上不得,隐退回鄉了。”

“移花接木罷了,本王那皇帝侄兒不也是這麽搞出來的?如何,鄧家哪一位王爺将子嗣舍出來過繼給鄧驚雷了?”軒轅晦說起“王爺”二字時簡直咬牙切齒。

鄧氏不知是不是壞事做絕,鄧翺的兒子鄧觀星未留下子嗣,鄧翔諸子裏,鄧驚雷為軒轅晥的白虎所殺,只留下孝恵所出的遺腹子,鄧翻雲的妻妾暫時也無所出,鄧乘風年紀尚幼還未娶妻,倒是剛被軒轅晦淩遲的鄧覆雨留了一兒一女。

趙诩笑笑,“這嗣子,乃是鄧翻雲的侍妾柔娘所出。”

軒轅晦笑出聲來,“柔儀姐姐真是命苦,還得為孝恵養個兒子。怎麽,崔靜笏就準備在博陵養花逗鳥,他也忍得住?”

“如今士族有大半都站在咱們這裏,鄧氏對崔靜笏未必有多信任,再加上孝惠公主的事情,我看他啊,恐怕正被人軟禁着呢。不過他奸猾如狐,必有脫身之計,王爺不必為他擔心。”

“我為他擔心?”軒轅晦冷哼一聲,“我和他可沒有同窗之誼,也談不上惺惺相惜,勉強算是妹夫罷,恐怕還名不副實,以孝恵的性情,還不知我如今到底有幾個好妹夫……”

趙诩忍不住點他額頭,“先前想過要娶人家的是你,每每撇清幹系的還是你。不過說句實話,論謀略,崔長寧不亞于我,論姿容,他更在我之上。王爺若是後悔了,待到大位已定,廢了我娶他,劃算的很。”

軒轅晦湊過來,将臉埋在他胸口,“本王是那種人盡可妻之徒麽?”

趙诩吻吻他側臉,心頭是從未有過的茫然,“琅琊王府的兩位小世子可尋到了?”

“不曾。”軒轅晦悶聲道。

軒轅宗室如今可謂凋零不堪,尤其是軒轅晦生父懷宗一脈,竟然只剩下軒轅晦一人。他祖父德宗一支,加上軒轅晦也不過二人。

幾乎可以料想到,待到新帝登基,所有人都只會盯住後宮子嗣,逼着皇帝開枝散葉。

趙诩輕柔地摩挲他臉,眼中卻閃過一絲厲色——七尺男兒為人、妻室已是奇恥大辱,更惶論與他人共侍一夫?

鄧翔方稱帝,便又折了鄧覆雨,如今只剩下鄧翻雲與鄧乘風二子。

也不知是否因近來鄧氏倒了血黴的緣故,鄧翔将新朝的國號定為“順”,軒轅晦曾諷刺——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大順朝是哪個張仁寶似的泥腿子農民建的朝代。

效仿堯舜禪讓的小皇帝路都走不穩就成了先帝,被封作“德義公”,保留鄧太皇太後和孝恵大長公主尊號;封還在征戰的鄧翻雲為太子,鄧乘風仍為昭王……

頻頻失地,卻還忙着大封宗室,鄧氏的氣數不過如此。

軒轅晦的劍鋒在輿圖上劃過,最終直指長安。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