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根源在靖太祖

初戰告捷的何元菱,接連幾天都收成頗豐。

現在她每天出現在毛記茶水門口,總有一大群小屁孩翹首以盼。

大人們不好意思顯得太期待,就坐在茶棚裏點一壺茶水,三三兩兩說着古經,其實也是在等着何元菱出現。

毛二如今可抖了,覺得是自己給爹爹招來了財神爺。自從有了何元菱,連帶着毛記茶水的生意也好了不少。毛二覺得全賴他慧眼識英雄、強過孫悟空。

現在整個餘山鎮都知道集市上有個特別會講故事的小姑娘,講的是猴子和豬打妖怪的故事。雖然豬和妖怪、尤其是傳說中的女妖怪還沒有出現,但前面的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又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下之類的已經很好聽了,後面的女妖怪不知道還要多好聽呢。

一傳十,十傳百,聽何元菱的故事成為了餘山鎮居民的新興活動。

“快點快點,你吃飯怎麽介慢。數米粒噠?”

“再不去就要排後頭了,你只豬頭三!”

“哎呀,碗回來再洗好了。女佬就是麻煩。”

“孩他爹,要不你搬個板凳去搶位置吧,頭三排啊,不是頭三排晚飯沒的吃。”

“……”

最近餘山鎮的中午,大致就是這麽個情況。

鎮上的居民有集市、有作坊,與附近的商埠也有貿易來往,相對以耕作為生的鄉下村民來講,日子要好過一些。每天一個銅板對他們來講的确就是指縫裏漏一個的事兒,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一個銅板就聽這麽好聽的故事,打發一個下午無聊的時光,那真是合算死了。

所以有些寬裕的人家,現在是拖家帶口來看,以坐前三排為榮。

居民們不知道何元菱的名字,現在都叫她“說書小娘子”。

Advertisement

反正這位“說書小娘子”每天收滿一百個銅板,就會多講一段,若給多了,滿了一百五十個銅板,“說書小娘子”又會額外奉送一小段。要想出最少的錢,聽最多的書,那就要更多的人出錢才好。

大人們不好意思檢舉別人,就暗中撺掇孩子出面。幾個大孩子十分精明,他們死盯着每一個來聽故事的人。誰想蹭聽,那幾乎是不

可能的。

從一開始的講一段免費的,然後才開始喝水收錢,到後來,根本不需要講免費的。

茶棚前的空地上,已經約定俗成地放了一張椅子。何元菱往那兒一落座,何元葵就帶着幾個最積極的毛孩子開始收錢。

給錢才能近前,沒錢的,就只能站得遠遠的。至于聽得到聽不到,全看風向。風向恰好了,刮幾句進耳朵,就算是賺到;風向不順路,那就只能聽聽春風的聲響,聞聞春風的味道了。

數日下來,一吊錢就已經集滿了。

按這個速度,一本《西游記》講完,何家搞不好可以在餘山鎮的哪個邊角落裏買間小房子,或者給家裏換一臺新的織布機了。

奶奶每天數錢的時候,總是一副“就愛被金錢蒙蔽雙眼”的表情。

“人這一輩子,果然就是追香逐臭。追着飯菜香,逐着銅錢臭,我真是好久沒有見過這麽多錢了。”

弟弟何元葵也總在旁邊幫着數,計算着自己何時能去鎮上的好學堂念書。

越計算,臉上就越有光芒。

何元菱真是好喜歡奶奶和弟弟這種充滿希望的表情。雖然十多天前,她都不認識奶奶和弟弟,但現在他們是自己在大靖朝唯二的親人。

當然,她這麽努力,也還有些別的原因。

每天講完故事之後,她便會坐在毛家的茶水鋪子裏靜靜地喝幾口水,其實也是聽其他茶客講古經。

偶爾也會不動聲色地問幾句關于大靖朝的田地制度啊、人口制度啊。

不然先帝們講話,她都插不上嘴。

畢竟身為“先帝聊天群”的群主啊,業務也不能太差。

由于何元菱白天積極搞活大靖民間經濟,晚上持續憂心大靖未來國運,最近她的能力值漲得很快,進度條已經接近四分之一了。

而先帝們也終于發現了積分的秘密。

何元菱以為他們知道了彼此的積分,群裏一定會是一場混戰。居然沒有。

哪怕入了陵寝,他們也維持着帝王該有的格局。

靖仁宗很平靜地表态:“朕平生最大的失誤就是立了那個不要臉的東西為儲君,除了這一點,其餘皆無過失。積分不敢與太祖和聖祖比肩,比那個不要臉的兒子還是高了不少。”

靖世宗也表達出

了一點對激情的渴望:“@靖仁宗 皇兒,咱倆積分差不多,不如來一場比賽,看誰先買到《西游記》。”

靖神宗:“兩位祖宗爺爺,《西游記》可以離線閱讀,正适合躺在棺材裏極其無聊的我們。”

靖高祖:“@靖神宗 什麽叫離線閱讀。”

靖神宗:“就是你買了《西游記》之後,哪怕群主不在,此群不開,《西游記》也一樣能看,此謂離線閱讀。不過高祖皇帝身子不好,也不宜太廢寝忘食了。”

靖高祖:“@靖神宗 明白了,就像你不上朝也能當皇帝一個道理。離線閱讀,懂了。”

先帝們不管昏庸與否,智商還都是挺好使的。

除了對《西游記》的渴望,先帝們最關心的核心問題,自然就是拯救大靖。

靖聖祖永遠是将歪樓扶正的那一個。

靖聖祖:“@何元菱 群主今日可有收獲,如今大靖有多少人口,可供朝廷收稅的田地有多少畝?”

以為是後世麽,随便一百度就有。

這麽詳實的數據,一個江南農家女怎麽可能掌握,就是天天去鎮上當“說書小娘子”也掌握不了,因為鎮上也沒人知道。

何元菱:“@靖聖祖 這等數據想來應該是官府才有,我在民間,實難獲取。或可問問靖寧宗,他不是和剛砍頭的大臣有聯系?”

靖寧宗大概去問了大臣,不一會兒出來了:“弘晖十年官方數據,全國共八百四十餘萬戶,人口四千六百七十餘萬口。至于耕地面積,弘晖一朝未曾清丈土地,朕在位時,約四百八十餘萬頃……”

靖聖祖還在掐指計算,靖太祖已經怒氣沖沖跳了出來。

“四百八十餘萬頃!老子在位時,全國清丈土地,有近八百萬餘頃。你們這幫不肖子孫,不鼓勵百姓墾田也就罷了,怎麽還少了三百餘萬頃!一幫敗家子,把老子的家業都給敗光了!”

靖高祖:“兒臣在位時間短,想敗也來不及,父皇這是累及兒臣了。”

靖聖祖很是冷靜:“朕在位時,全國墾田蔚然成風,尤以湖西省和膠東省為最,全國耕地超過九百五十餘萬頃。為何後世減地如此迅速,要查找根源。”

靖太祖還是怒氣沖沖:“對,找根源!誰特麽将老子的基業給敗掉了!”

靖神宗:“@靖太祖 根源在你。”

靖顯宗:“@靖太祖 根源的确在你。”

靖仁宗:“@靖太祖 根源真的在你。”

靖世宗:“@靖太祖 抱歉,非是朕對祖宗不敬,但根源就是在你。”

靖太祖氣得胡子都歪了,咆哮着從棺材裏跳出來,腦袋磕在棺材板上,又起了一個包。

“都給老子說清楚,為什麽根源在老子!”

靖寧宗長嘆一聲:“太祖皇帝規定祖制,諸王封地之內所獲王莊,皆不納稅。”

靖太祖不服:“@靖寧宗 有什麽問題嗎?老子生幾個兒子,封個王,賜點兒地,難道還要叫兒子交稅?”

靖寧宗又是長嘆一聲:“@靖太祖 太祖您只生了四個兒子是沒錯,可您的兒子又生兒子,個個冊封,個個有地。到朕即位,宗室子弟已有八萬之數,朕累死累活,也只能從平民的田地那兒收稅勉強維持皇家所需。宗室子弟倒好,稅收養着,土地拿着,駿馬騎着,美食吃着。朕摞挑子,不幹了!”

靖聖祖亦是長嘆:“難怪大靖要亡啊!@何元菱 群主,全國土地必須立即着手重新清丈,此為第一要務。”

何元菱正如饑似渴地學習呢,突然被點名。

“我連個尺子都沒有,我怎麽清丈?”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