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奸佞與忠臣02

陸落沉默不語,他今天敢這麽做,就說明了他連腦袋都不在乎。連死都不怕,他哪裏又會在乎什麽小看不小看的問題。他只是一眨也不眨地注視着李淵野,勢必要親口看見他發誓。

陸落身後,是匍匐着的大臣們。大雨如注,掩蓋不了他們的聲音,也掩蓋不了那赳赳氣勢。

李淵野一陣沉默,沉沉的目光在大臣和陸落之間來回逡巡。也許是怒極反笑,此時,一道閃電匆匆投下亮光,讓陸落看清了李淵野猙獰的臉龐。忽的,他大聲道:“本王李淵野對天起誓:本王必定盡心盡力輔佐新皇,絕無二心。待及新皇弱冠,必将權利悉數奉還。若違此誓,神魂俱滅,天打雷劈!”

話音剛落,似乎是應了那個誓言,雷聲隆隆響起。聲聲巨響,炸在耳邊,炸在心裏。李淵野臉色又是一變。

“陸太傅,夠了麽?”李淵野咬緊了後牙,兇狠的目光直射陸落。

目的達成,陸落自然是咧開笑容,還笑得燦爛:“攝政王一片丹心,日月可鑒,百姓之福……”沒等陸落說完,李淵野便拂袖而去。只是衣袖被打濕後,甩得不如平常那般順暢。

自始至終,李長安都沒有出聲。他躲在暗處,冷眼看着這出聲色俱佳的好戲,直至落幕——雨,終于停了。

午夜時分,喪鐘長鳴,舉國皆知——皇帝,駕崩了。

昨夜的雨,子時就停了。今天一早,春日融融,一片清新之景。此時春意正濃,是游玩踏青的好日子。雨過天晴,經過春雨洗滌過後的景色,是更加迷人的。草尖葉梢,都挂上了晶瑩的水珠。洗去了堆積已久的塵埃,顏色格外的鮮豔。花蕊含羞帶露,煞是誘人。若在往年,京城少爺小姐早就結伴出行,尋歡作樂,共賞美景。驕骢玉馬,上林桃花。

然而今年,将門侯府王公貴臣們的心肝寶貝兒們,都縮在家裏,不敢出門招惹是非。文人墨客,也少了許多什麽以詩會友以文會友的活動。不說他們,就是那皇城裏的普通百姓,也是要比平日裏安穩得多。尋滋生事,打架鬥毆的慣犯,都夾起了尾巴,乖乖過日子。不為別的,他們都想,這天要變了。

昨夜那三聲喪鐘鳴聲,代表了什麽,他們各自有各自的想法。

為了讓新帝積累經驗,不至于一登基就鬧出什麽笑話,老祖宗立下規矩,未及弱冠,不得登基。這也是吸取了前朝的教訓。若不是那前朝亡國之君上位時,年紀太小,既沒有經驗,又沒有腦子。辨不清是非,被奸佞蒙騙得分不清東西南北。他們李家,根本不可能那麽早就奪得這天下。

而且,縱觀歷史,除了個別現象。以往先皇嗝屁時,下一任皇帝都起碼已是而立之年。但他們萬萬沒有料到,這曾曾曾曾曾孫居然死得這麽早,孩子居然不僅少還小。

新皇今年才十五,還要五年才能夠正式登基。國不可一日無君,在他登基之前,要找一個信得過的人來執掌大權。這要什麽人?在這樣一個宗法制度,自然是血緣至上。謙王李淵野自然是不二人選。

謙王李淵野又是何許人也?年少時,誰都沒有料到李淵野會得一個‘謙’的封號。為人争強好勝,處處出風頭。在當時,可是十分熱門的奪嫡人選。可是後來,不知道什麽原因,他徹底沉寂了下去。不關心國事,也甚少出現在朝堂。從他的行為舉動上來看,還真有那麽幾分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感覺。

可是近幾年,謙王又重新活躍了起來。朝堂、民間,都可以看見他的身影。不過,他的各種各樣舉動倒是端的清正明白。反正從表面上來看,是看不出有什麽野心的。

當真沒有目的?

他們是不相信的。

如今老皇帝西去,新皇不能立刻即位,謙王成了攝政王。昨天夜裏,陸落陸太傅那般咄咄逼人,逼得攝政王立下重誓。這一樁樁一件件,再加上背後所牽扯的,千絲萬縷,紛繁複雜,令人不敢輕舉妄動。

昨夜陸落的舉動,攝政王的對天發誓,都在有心人的操控之下,飛速向外擴散着。不到一天,這京城裏大大小小的官員就都知道了。當然,在散步的信息中,攝政王李淵野、太傅陸落,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現的。

在昨天的那種情況之下,若是還給李淵野添上幾分禍心,人家攝政王也不是吃素的。苦心經營的種種,只怕會弄巧成拙,盡付流水。

衆人紛紛讨論起李淵野、陸落,把他們的性格背景之類的分析得底兒朝天。至于那原本應該處于漩渦中心的新皇,李長安,反倒是沒有博得多少關注了。畢竟吶,這位爺的‘光輝事跡’,那實在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他們也不盼着來一個什麽空前盛世,只求那位爺多多為皇室開枝散葉,培養下一代成為明君聖賢。其他的,就讓陸落陸太傅好好操心。

先皇駕崩,守喪三年。然而天子嘛,總有些特例。若真是守喪三年,國家早就亂套了。三日代替三年。

這三天裏,先皇的兒子必須披麻戴孝。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地跪在靈堂裏,為老子守靈。在此期間,不能梳頭洗臉,不能吃飯喝粥,只能喝喝水。

本來在很久以前,這條規矩執行得不怎麽嚴。且不說那些年幼皇子的母妃心疼自家兒子,就說那些一直以來錦衣玉食、嬌生慣養的成年皇子也根本受不了。各自偷偷地,只要不大吃大喝,招搖撞市,也就沒人管了。反正以往讨好的,看他們做樣子的人都已經死了,奪位之戰也結束了。吃點兒喝點兒,又有什麽關系?這已經是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然而有一天,這番心照不宣的潛.規則被外人撞破,擺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如果僅僅如此,那最多被人議論幾分。可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當年奪嫡之戰棋差一招的一個皇子,利用此事大做文章。本來他和當年的勝利者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後來,他又扯上儒.家思想,先賢聖人,利用文人的力量。如此一番下來,當年的新皇差點兒位置不保。

由是,衆人紛紛從此中吸取教訓,尤其是下一任皇帝,不敢偷工減料。

現在李長安,更應如此。表面上看現在沒有多少人關注他,但暗地裏,有很多人都在等着他犯下大錯,好記錄下來。只等某一天,樁樁件件,都有可能成為把他從皇位上拉下來的那根稻草。

百善孝為先,從這守靈開始,就是第一關。

昨晚雨中文武百官,齊聲逼謙王立誓。這并不代表着他們十分看好李長安。李長安固然是名正言順,由先皇指定的下任皇帝。但李淵野,他也是皇家血脈。翻開史書,皇弟稱帝,也并非無例可循。

當然,只要李長安不是太差勁兒,太過于爛泥扶不上牆,群臣也不會走到那一步的。真要那樣做的話,他們又會在是書上留下怎樣的一筆?

所以,這守靈,也就十分重要了。如果李長安連這麽點兒誘.惑都禁受不了,那接下來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他又會出現怎樣的錯誤。

李長安知道其間的彎彎繞繞嗎?他自然是清楚的,他又不是真傻。他在艹人設艹的是纨绔子弟,又不是智障。至高皇位,他又怎麽可能會拱手于人?老皇帝說,讓他別信任何人。這句話,李長安早就知道了。很久很久之前,他就只會相信自己了。

如今已是第二天,守靈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半。先皇子嗣單薄,本來就只有三個皇子。後來那兩個争奪儲君之位,在節骨眼上雙雙被對方搞死。活活便宜了這個從開始就被遺忘的李長安。現在老皇帝死了,守靈的時候也就只有他一個人在這裏跪着。

周圍兩邊點燃了許多白蠟燭。蠟燭原本很長,燒了一天半後,也斷了一半。剩下的,仍舊不覺疲倦地燃着。

自老皇帝死後,就一直是個好天氣。李長安不由得在心裏冷哼,果真是個禍害。春天了,這靈堂的地板還是沁人的冷,隔着厚厚的蒲團傳到了李長安的膝蓋。李長安想,說不定是老皇帝折騰死的人的冤魂都聚在了這裏。

別說,靈堂還真陰森森的。不知從哪裏來的風,吹得那些白色的帷幔前後左右四面八方地動。有一陣風還挺大的,白色的幔子都飄到了李長安的頭上。輕輕柔柔的,像是不可說的撫摸。李長安倒是無所畏懼,直挺挺地跪在那裏,一點也不擔心是不是有孤魂野鬼。

是金絲楠木做成的棺材,周圍都刻上了金龍的模樣,栩栩如生。棺材裏的人,死得不能再死。李長安閉着眼,臉上所有表情都沒有。平日裏,他拈花惹草,不務正業,活脫脫的二傻子纨绔子弟模樣。可現在,任誰都猜不出他在想些什麽。

靈堂裏十分安靜,安靜得那由遠及近的腳步聲都明顯極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