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奸佞與忠臣10
但更多的, 都是在想,看來這出戲不是武力壓制邪惡, 而是權力吞噬邪惡。站在樓上的李長安, 想得則是更多。瞬間, 他腦袋裏推測了很多東西。他的臉色隐隐有些發暗,可他還沒有發作。
他眼底彙聚着墨色, 眼前這纨绔對着小德子谄媚的笑容, 和小德子為了他向別人陪的笑臉互相交替。
谄媚的……讨好的……
小德子是為了他曾經喜歡的桂花糕,腆着臉讨好,希望那禦膳房的能夠心慈幾分。
那現在的這名纨绔呢?他谄媚, 絕不可能是為了給誰要桂花糕。但是, 他畏懼這個可以給他桂花糕的人——小德子。
李長安閉上眼,不想再去看下面發生的事。他現在是皇帝, 一個手中什麽權力都沒有的皇帝。受到攝政王的監視,受到滿朝文武的監視,受到全天下人的監視。現在的他,不是買貨人,而是賣貨人。
他忍不住哂笑, 這樣皇帝的臉面,恐怕還比不上他身邊的太監吧?
他身邊的小德子, 是什麽時候結交認識的這些人呢?他從來不相信偶然,不認為小德子只認識這一個。随随便便地出來吃飯,十分碰巧地發聲欺.淩事件,再很不可思議地告訴他, 這欺.淩事件的制造者,恰好是小德子唯一認識的那個二代。
不說多疑的李長安,就連一個平常人都不會相信。
這概率,太小了。
那麽他身邊最‘信任’的小德子,還認識多少二代呢?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認識了一批二代,那下一步又是什麽?是朝中重臣?接下來呢?攝政王?
一瞬間,站在不高的二樓,靠着欄杆,李長安只覺得無限寂寥。酒樓裏的嘈雜紛擾,紅塵的世俗煙火都變得虛幻了。仿佛在那一刻,所有的背景都漸漸脫離開來,離他遠去。那一刻,酒樓的欄杆消失了,天空也消失了。他仍舊是孤身一人站着,四周是一片純黑的空茫。冥冥中,他有一種感覺,自己不是這個世界的人。
與此同時,樓下的小德子也似乎聽到了什麽,他朝李長安那邊看了一眼,只一下,瞬間又移開了目光。
睜開眼,李長安已經恢複了常态,氤氲的墨色盡數消散。只是那黑白分明的眼珠子裏,多了許多冷意。
天下難事成千上萬,最難懂,是帝王心。
小德子開始認真學習了。和李長安相比,他才是真心實意地讨厭學習,一看到書腦袋就真疼的那種。當他把頭發用繩子和房梁連接起來之後,看見書,腦袋更疼。可他還是義無反顧地繼續學習。
有人私下裏問他,德公公,您這麽努力幹嘛呀,又不考科舉。
小德子笑呵呵地回答,為了更好地服侍主子呀。
于是那人立即贊嘆,真是個忠心的好公公。
小德子也不再說話,只是笑眯眯的。奴才,也要有奴才的職業素養。這宮裏頭,風雲變化,誰也保不準下一秒會出現什麽。就像現在,他在主子面前看上去好像聖寵不衰。主子越來越倚重。可他卻覺着,每一刻都處在刀尖上。指不定什麽時候,不但腳底被劃了條口,就連自己也被劈成了兩半。
如果,他無法左右已經被主子寫好的結果。那麽在結果到來之前,他也應該做些什麽,以增加落幕的華麗。
白天無事的時候,他讀的是什麽食譜啊,按摩啊。主子也總說他這是準備搶了廚子的飯碗。他也就笑笑,再說幾句讨喜的話。
到了晚上,他也不點蠟燭,就借着月光,仔細研讀史記、兵法等。他的字仍舊上不得臺面,歪歪扭扭的注釋,把書上的每一頁都弄得密密麻麻的。可是啊,他再也不是當初那個連墨翟是誰都不知道的蠢蛋了。
他想啊,要好好地做一個奸佞,還真是一個技術活。
又過了四年半,還有幾個月,李長安就要滿二十了。如果沒有什麽意外出現的話,執政大全将會交接到李長安手中。
在四年前,有很多人都提心吊膽,不是很看好李長安。那時的李長安,就連上朝這項權利都不被允許,又怎有其他什麽權力?
但是後來,李長安步履艱難卻步步為營,一年前他的勢力,就已經達到可以和攝政王相抗衡的地步。天道似乎更加青睐年輕人,一年後,他雖然沒有登基,但就權力而言,已經和一般皇帝無異。
主場發生了變換,自然也就有無數新星升起。其中最亮眼的有兩顆,一個是陸落,另一個是德公公。
陸落之名天下皆知,是一等一的忠臣。德公公的名諱,也無人不曉,是閹黨奸佞。這兩人,從來沒有正面相遇,也沒有發生什麽沖突。但百姓茶餘飯後八卦時,總是免不了捧一捧這個,踩一踩另一個。
今年柳州洪水泛濫,百姓流離失所。朝廷得知這條消息之後,自然需要開國庫、放糧倉。并且,由于災情嚴重,受災人數居多,朝廷十分重視。以往救災款項,總會被層層剝削,真正送到了百姓手中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這一次,是李長安掌權之後第一次處理這類事情。第一次尤為重要,他絕對不會允許以往類似的事情發生。所以,第一個變化就是欽差大臣。并不是按照常規套路,而是直接由欽差大臣從戶部拿到款項,親自跑到柳州,把一筆一筆的錢糧落到實處。
如果,最後李長安秘密派遣過去的人,發現事情沒有處理好,那麽欽差大人将會受到嚴苛的責罰。有責罰,與之對應也會出現獎賞。如果事情辦好了,回來後的好處,也是令人眼饞不已。
這次這個職位,很多人都想要得到。到了這個時候,就是八仙過海,盡顯神通。
有人吶,就把神通使到了小德子這裏來。
“德公公,這塊玉佩,可是上好的羊脂白玉。經常佩戴在身上,對痛風大有裨益。”張大人笑得溫和。他分明是在巴結讨好,可臉上卻瞧不出半點兒令人作嘔的表情。相反的,看起來十分和善。“據說宋朝的齊鳴候十分喜歡這塊玉佩。說這玉有君子之氣,下官私以為,和德公公十分相稱。”
“張大人真是有心,知道雜家有痛風的老毛病。哎,說什麽君子之氣,雜家覺得張大人風流倜傥,才真真是君子之氣。”小德子看了張大人一眼,也不客氣地接過玉,“這人吶,都是講究個互幫互助。雜家也不是那等下做人,大人就放心吧。”
“德公公說笑了,誰不知道您是最為人稱贊的?”張大人知道小德子這是應下了,心裏也就有了底兒。誰都知道,這宮裏頭,德公公成事兒的幾率是最大的。
得到了想要的結果,張大人也就美滋滋地離開了。
作者有話要說: 以後一般更新都在晚上,如果有需要注意的修改,寡人會在內容提要上标注。
哈哈,收到了第一個雷,謝謝愛卿“筆莫”的地雷~